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验性屈光参差对大于40岁近视眼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大于40岁近视患者104人采用综合验光仪在单眼前加不同度数正球镜的方法,诱导单纯近视性(+0.5 D,+1 D,+1.5 D,+2 D,+2.5 D,+3 D)屈光参差.测定诱导屈光参差后的远视力、双眼同时视、融像功能、立体视状况.结论 ①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欠矫眼的远视力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逐渐下降(P<0.01);②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立体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③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融合功能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④屈光参差的增加>2.0 D时,同时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可引起中年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异常,当屈光参差>1.5 D时可引起双眼视功能急剧下降.大于40岁近视患者行屈光手术可留有<1.5 D近视性屈光参差,利于视近,且对高级视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与重建情况.方法 采用同视机联合随机点图片检测92例在我院行准分子屈光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1月立体视觉功能,其中单纯近视52例,近视性屈光参差≥-2.50 D 40例.结果 术后1月92例患者屈光状态为±1.0 D,裸眼视力≥0.6.双眼屈光参差≤-0.75 D.获得中心凹立体视单纯近视组48例(92.3%),屈光参差组31例(77.5%),术前、术后立体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多数患者能恢复和重建立体视功能,立体视觉应列入屈光手术后视功能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BK)矫正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后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方法选择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48例(90眼),其中高度屈光参差组32例(60眼),重度屈光参差组16例(30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双眼近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术前屈光参差程度(4.75±2.83)D,术后为(0.35±0.15)D。SBK术后6个月84眼裸眼视力达到1.0或以上,较术前戴框架眼镜的78眼明显提高。术前戴框架眼镜的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15、15和18例,而SBK术后6个月正常立体视、异常立体视和立体视盲分别为28、14和6例;SBK术后6个月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术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屈光参差组近立体视明显优于重度屈光参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BK有助于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近立体视的建立。早期干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戴镜习惯,有助于患者近立体视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儿童弱视与屈光参差关系及早期干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文亚  马晓岚 《当代医学》2008,14(23):47-48
本文主要以儿童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当双眼屈光参差>1D时,弱视发生率显著提高;当屈光参差>3D时,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远视性屈光参差>1D.近视性屈光参差>2D.散光性屈光参差>1.0D.弱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屈光参差>3D时,均严重的影响视功能.为此,医生应重视儿童的屈光参差,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成人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觉情况,探讨影响双眼视觉形成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LASIK与戴框架眼镜对双眼视觉恢复作用的异同。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在2003年6月至2005年3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屈光参差病例并进行随访,共收集到资料完整者43例,包括单纯性近视性屈光参差8例和复性近视性屈光参差3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27.907±6.361)岁(15~42岁);最小屈光参差值为2.50 D,最大屈光参差值为10.75 D,平均为(4.866±2.059)D;平均屈光度为(-7.55±3.33)D,平均裸眼视力为0.08±0.07,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进行立体视觉检查,颜氏立体图检查≤60 s为有中央立体视;80~800 s为周边立体视;0为无立体视。以4D为界,按屈光参差差值大小将病例分为2组,检查LASIK术后3个月及6个月屈光参差矫正情况及视力、双眼视觉恢复情况。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例患者术前有正常近立体视,7例为周边立体视,34例为立体盲。术后3个月时,15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23例有周边立体视,5例为立体盲。术后6个月时,23例患者有正常近立体视,16例有周边立体视,仅4例未检出立体视。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近立体视结果与术前近立体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在术后3个月时有4例检出正常立体视,18例为周边立体视,4例为立体盲。屈光参差差值小于4D组术后3个月立体视结果显示11例正常,5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二者相比P=0.002 3。术后6个月屈光参差差值大于4D组仍是4例立体视正常,19例为周边立体视,3例为立体盲;而4D以下组有12例正常,4例为周边立体视,1例为立体盲,2组立体视结果相比P=0.001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力、屈光参差的程度和性质、发生屈光参差的时间和有无斜视是影响立体视恢复的主要因素。LASIK手术矫正成人屈光参差后,可以提高融合功能,并可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效果优于戴框架眼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远期临床观察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其对术后长期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自2000年9月开始接受LASIK手术矫治的61例61眼高度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病例,年龄6~14岁.使用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科医人公司鹰视世纪波及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系统,在局麻或基础麻醉下对患儿重度远视眼施行LASIK手术,矫治屈光度范围:(+3.00~ +7.50)D.术后根据患儿年龄、弱视类型及弱视严重程度制定后期弱视治疗方案.22例随访时间60个月以上.结果 术前患儿裸眼远视力为(0.12±0.07),裸眼近视力为(0.25±0.14),矫正远视力为(0.23±0.14),矫正近视力为(0.35±0.23).双眼扩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6.41±1.24)D,小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5.52±1.16)D.中心同时视47.5%,中心融合16.4%,立体视3.3%,≤3%不等像14.8%.术后60个月:裸眼远视力为(0.35±0.13),裸眼近视力为(0.70±0.19),矫正远视力为(0.48±0.18),矫正近视力为(0.81±0.1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扩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0.61±1.43)D,小瞳等值球镜屈光参差度为(+0.59±1.37)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同时视91.7%,中心融合75.0%,立体视33.3%,≤3%不等像66.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0个月所随访的22眼均没有发现最佳矫正远、近视力丢失.结论 LASIK手术可显著降低儿童高度远视性屈光参差,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术后可显著提高弱视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黄静  卢炜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6):2561-2564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矫治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从高级视功能方面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对45例双眼屈光度参差≥2.25D的近视患者分别检查术前裸眼、戴框架眼镜及LASIK术后的视力及双眼视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视力≥0.8的眼占91.57%,患者双眼视力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手术前后的屈光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手术前后除存在同时视功能之间差异不显著(P=0.431)外,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屈光参差的度数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就越大(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LASIK手术后近立体视优于戴框架眼镜矫正(P<0.05).结论 LASIK手术不仅可以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双眼视力,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LASIK手术是一种矫正屈光参差、提高视觉质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步渠  时恒舰 《河北医学》2003,9(10):900-902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屈光状态与弱视的关系。方法:对11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屈光类型、屈光度与弱视的发生率、程度及视力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以双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最多(53.6%),其次为远视性散光参差(31.8%),远视屈光参差度最小O.75D,最高8.00D,散光最小参差度0.50D,最高3.50D。结论:导致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主要是远视屈光参差,其次为远视性散光参差,远视最小屈光参差度0.75D,远视散光最小参差度0.50D,屈光参差度越大。视力差越大,弱视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明萍  彭希文  廖容 《重庆医学》2005,34(10):1529-153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参差的相关因素与矫治效果.方法对门诊确诊的108例屈光参差患者均行同视机检查并根据类型、程度、有否合并斜弱视而采取扩验配镜和弱视综合治疗,随访1~3年.结果病例中双眼Ⅰ、Ⅱ级功能异常有37例,其中单纯屈光参差有6例存在.单纯屈光参差65例,复性屈光参42例、混合性者屈光参差l例.合并弱视73例,斜视3例.屈光度数为1.5~8.25D.轻度、单纯性远、近视性屈光参差矫治效果好、在≤3.00D的66例中初次验配矫正视力>0.3有31例(46.96%),≥1.0有35例(53.0%).弱视在远视组发生率为90.76%,近视组发生率为52.38%.近视散光性与复性弱视的发生率分别为62.5%与86.6%,远视散光性与复性弱视的发生率均为100%.经戴镜与弱视综合训练,随访1~3年后复验低度组除2例近视加深有54例达到0.9以上.屈光参差中等度数组病例矫正视力均有提高,2例达到0.9.>6.00D儿童仅1例视力略有增加.结论屈光参差易造成儿童双眼视功能异常,一经发现即应配戴矫正眼镜并坚持随访.合并弱视的屈光参差应采用综合疗法的必要措施方能取得较好效果,对屈光参差≥3.25D的大龄儿童临床全矫困难.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高度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双眼行带散光的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即TICL后的视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接受TICL植入术有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26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双眼的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TICL植入超高度近视眼1、6个月的裸眼视力均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近视眼术后1、6个月的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双眼调节幅度术前(6.21±2.28)D,术后1个月(7.89±2.58)D,术后6个月(8.26±2.15)D,调节幅度明显增加,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调节灵敏度术前(9.48±1.11)cpm/min,术后1个月(10.16±0.97)cpm/min,术后6个月(10.81±0.57)cpm/min,调节灵敏度明显提高,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度屈光参差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行TICL植入术能有效降低双眼的屈光度差值,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敏度,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雾视能否用于学龄儿童近视眼验光。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比较雾视与美多丽用于27例50眼,8~14岁近视性屈光不正儿童,雾视与散瞳验光的结果。球、柱镜相同或相差≤0.50D为符合,0.50D为不符合;散光轴相同或相差≤0.50D为符合,0.50D为不符合。结果:雾视与美多丽散瞳验光结果,球镜值符合率为86%,差异显著(P0.05);柱镜值符合率为98%,无显著差异(P0.05);散光轴符合率为9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雾视可用于近视性的屈光不正学龄儿童验光,特别是以往已进行过散瞳验光配镜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接受LASIK治疗的63例(63眼)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术前和术后3年随访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双眼周边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下降,而中心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眼〉200立体视和≤200立体视的比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LASIK屈光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儿童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当双眼屈光参差〉1D时,弱视发生率显著提高;当屈光参差〉3D时,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远视性屈光参差〉1D,近视性屈光参差〉2D,散光性屈光参差〉1.0D,弱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屈光参差〉3D时,均严重的影响视功能。为此,医生应重视儿童的屈光参差,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调查儿童屈光参差与不等像视和眼轴长之间的关系。②方法回顾63例屈光参差儿童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屈光参差与不等像视、眼轴长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远视性屈光参差裸眼及矫正后不等像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t=2.01,P〈0.05),混合性及近视性屈光参差裸眼及矫正后不等像差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裸眼不等像视与屈光参差无明显相关,不等像差与眼轴长之间无明显相关性。④结论必须认真考虑儿童屈光参差造成的不等像视,在用眼镜矫正治疗弱视时必须综合分析立体视、眼轴长,并将屈光参差控制在2~3D以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以儿童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当双眼屈光参差&gt;1D时,弱视发生率显著提高;当屈光参差&gt;3D时,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远视性屈光参差&gt;1D,近视性屈光参差&gt;2D,散光性屈光参差&gt;1.0D,弱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屈光参差&gt;3D时,均严重的影响视功能。为此,医生应重视儿童的屈光参差,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志毅  陆华文 《广东医学》2006,27(7):1040-1041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57例297只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为61.95%,其次为混合性散光,占17.51%;复性近视散光,占15.49%。单纯远视散光4.71%。单纯近视散光0.34%。从弱视程度来看,轻度弱视155眼,占52.19%;中度弱视125眼,占42.09%,重度弱视17眼,占5.7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混合散光柱镜平均度数为(2.30±0.61)D。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6.00 D以及柱镜度> 2.00 D,球面镜度数> 3.00 D的复性远视散光容易引起重度弱视;球面镜度数在-6.00 D以上的复性近视散光亦容易引起重度弱视。  相似文献   

17.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方法使用Summit公司的SVS Apex Plus准分子激光系统及Moria公司的板层刀,对25例患儿(7~15岁)25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行LASIK手术,术后托百士、艾氟龙眼液点眼.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结果术前球镜均值:(-9.31±3.33) D,-4.50~-17.25D,柱镜均值:(-1.35±0.47) D, -1.25~-2.50 D.裸眼远视力均值:(0.08±0.04) D, 0.04~0.1 D,矫正远视力均值:(0.46±0.31) D,0.1~1.0 D.术后12月球镜均值:(-1.11±1.17) D, 0.50~-3.25 D,柱镜均值:(-0.10±0.14) D, 0.25~-1.25 D.裸眼远视力均值:(0.57±0.41) D, 0.2~1.0 D,矫正远视力均值:(0.69±0.40) D, 0.3~1.2 D.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是安全、有效的,且可预测性及稳定性均较好.这一手术的开展为不能耐受戴镜的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矫治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与立体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62例非弱视性屈光参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屈光表现分为远视21例为A组,近视41例为B组,观察两组戴镜矫正后各项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经Titmus图谱、Frisby板检查、RDS图谱等检查后显示屈光参差程度与立体视功能正相关,其中A组与B组均对立体视功能损害有直接关系(P0.05),且A组屈光参差损伤立体视功能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结论屈光参差与立体视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随着屈光参差程度增大,立体视功能则越差,其中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矫治角膜放射状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散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接受RK手术4~15年,近视散光稳定2年以上的患者19例(38眼)分别行PRK和LASIK手术,其中PRK组8例(16眼),术前屈光度为:球镜-1.00~-5.25D,平均-3.12±0.87D,柱镜0~-2.25D,平均-1.27±0.36D,LASIK组11例(22眼),术前屈光度:球镜-1.50~-9.50D,平均-3.54±2.79D,柱镜0~-3.0D,平均-1.58±0.69D,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视力和屈光状态趋于稳定,术后6个月屈光度均在±0.75D以内,术后1年裸眼视力33眼(86.84)≥1.0,38眼(100%)≥0.8,未有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结论:LASIK和PRK矫治RK术后近视散光均安全、有效,PRK安全简便,LASIK稳定性和预测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78-81+85
目的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因近视性屈光参差于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行角膜塑形镜矫正的近视患者48例。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NEI-VFQ-25)中文版评估角膜塑形镜矫正前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通过近立体视检查图本评估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前、矫正3个月后的立体视锐度。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态、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驾驶和周边视野的评分均较配戴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眼痛方面评分比矫正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一般健康状态、社交功能、社会角色限制、独立性和色觉方面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行角膜塑形镜矫正3个月后的近立体视功能优于矫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0,P0.01)。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能够改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