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欣  胡月婷  孙金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0):1726-1728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辅助抚触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医院接收的8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均干预4 w.对照组行抚触干预,观察组行发展性照顾护理辅助抚触干预.干预4 w后,比较两组每日摄入奶量、睡眠时间、每日体重增长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生长发育指标(体重、身长及上臀围);干预结束后行问卷调查,统计两组患儿母亲对本次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与对照比较,观察组每日摄入奶量大,睡眠时间长,每日体重增长量大(P<0.05);干预4w,两组体重、上臀围大于干预前,身长长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重、上臀围更大,身长更长(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母亲对本次干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辅助抚触干预可改善早产儿喂养耐受度,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患儿母亲对干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家庭整合护理对NICU早产儿喂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NICU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儿予以NICU早产儿护理,观察组患儿则采用家庭整合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护理后的母乳喂养率及经口喂养率,记录日体重增长量、白蛋白值及住院时间。结果护理干预后第6d,观察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日增长体重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整合护理能更好地改善NICU早产儿的喂养状况,有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家属协同护理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方面的影响.方法:挑选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0例为此次试验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家属协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效果、预后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发热消失具体的时间、咳嗽消失的具体时间、肺罗音消失的具体时间更短,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患儿更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结合家属协同护理可提高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疗效,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微量胃肠内喂养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结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喂养不耐受7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微量胃肠道喂养法,观察组按照3h的间隔分别给予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稀释奶(根据体重稀释)各喂养6次后,如无不耐受给予全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胎便排尽时间、平均出院时间分别为(14.6±2.5)d、(10.1±1.8)d、(5.1±1.2)d、(14.2±2.3)d、(19.2±2.3)d;对照组分别为(19.5±2.1)d、(13.5±1.3)d、(7.4±1.3)d、(18.7±2.5)d、(25.4±2.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吸吮出现时间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病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微量胃肠道内喂养法相比,改良微量胃肠道内喂养法更能有效地缓解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活动标准化流程在重症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7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3例)以及观察组(5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实施早期活动标准化流程干预,两组均干预14d,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重症监护室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干预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18.87%)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3.70%)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活动标准化流程在重症患者中可较好地降低重症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住院期间人身安全,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更快康复,该护理方法切实可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加强环境护理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14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与研究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加强环境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生命体征指标、神经行为、睡眠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变大,血氧饱和度升高,被动肌张力、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情况得分升高,呼吸频率、心率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较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早产儿每日平均睡眠时间、单次入睡最长时间较长,研究组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加强环境护理干预,可使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升高,并提高早产儿睡眠质量,降低患者呼吸频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中药穴位贴敷对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心理状态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6例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耳穴压豆+中药穴位贴敷).比较两组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症状及体征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功能、睡眠质量、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耳穴压豆+中药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学龄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睡眠质量,调节其心理状态,进一步促进其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康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86例,随机分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于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统计两组术后6h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下床时间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6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及留院观察时间均远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过程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分级分区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入院时间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分级分区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急救效率及急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诊等候时间、急救时间、专科医师访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急诊护理服务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分级分区急诊护理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与急救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急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益生菌和婴儿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2例,男13例,女9例;对照组19例,男12例,女7例.两组均给予间歇鼻胃管喂养;采用同一种早产儿特别配方奶粉喂养;早开奶,于生后12~36h开始喂养,从小量开始,开始1~2 ml /次,1次/2h,每天每次增加1~2 ml,辅助静脉营养,生后第一天输注5%葡萄糖液,第二天输注小儿氨基酸、脂肪乳剂,剂量从0.5g/kg·d开始,每天增加0.5g/kg,逐渐增至3g/kg·d,静脉入液量两组无差异,总液体量第一天50ml/kg,按10~15 ml/ kg·d增加,直至120~150ml/ kg·d;出现不耐受常规处理:排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奶量应减少2~4 ml或停喂1~2次,排便不畅者予灌肠通便,有晚期代谢性酸中毒者予纠酸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口服:0.5g/kg·次,一天三次,联合婴儿抚触治疗(包括腹部按摩和小儿捏脊治疗),每天两次,每次30min.这种治疗持续到患儿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以后.结果 监测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日龄、4周末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所有患儿治疗前、治疗后无异常哭闹.结论 本研究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给予益生菌和婴儿抚触治疗(包括腹部按摩和小儿捏脊治疗),原有的加奶困难、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提高了喂养耐受性,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日龄、4周末奶量、停止胃肠外营养达足量胃肠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这两种方法 简单易行,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基于儿童呼吸困难评分的干预模式应用于哮喘患儿家庭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18例,按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9),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儿童呼吸困难评分模式的护理。干预3 m后,采用FGC-A+肺功能测试仪测定患儿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吸末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及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价家属满意度。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3 m后各组患儿的肺功能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增加(P<0.05),其中观察组增加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哮喘患儿应用基于儿童呼吸困难评分模式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患儿居家生活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胎龄28~36w喂养不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记录每次胃残余量、喂奶量、临床症状及消失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出院时间。每日记录体重,计算体重增长速度,并观察其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营养及出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平均增加体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联合益生菌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明显优于单纯给予小剂量红霉素组,益生菌可明显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增加耐受奶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奥拉西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和干预组(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每组43例.所有患者予以阿尔茨海默病常规基础联合奥拉西坦等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模式干预,两组均干预两周.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记忆功能、生活质量和抑郁情况,以及患者/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而韦氏记忆测试修订版(Wechsler Memory Scale-Revised,WMS-R)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67%vs 83.72%,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可明显提高予以奥拉西坦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其抑郁程度,同时更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可作为临床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优选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策略在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73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可缩短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础血红蛋白水平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6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分成低Hb组(Hb≤164g/L)32例和高Hb组(Hb≥165g/L)34例,比较两组患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无差异;并比较两组患儿喂养及体重增长相关指标、需氧时间、住院天数、输血次数有无差异。结果低Hb组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于高Hb组(P0.05);其他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低Hb组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晚于高Hb组(P0.05);低Hb组平均每日体重增长低于高Hb组(P0.05);低Hb组住院天数长于高Hb组(P0.05);低Hb组输血次数显著多于高Hb组(P0.01);两组需氧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础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到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治疗结局,基础血红蛋白较高的早产儿喂养较顺利、体重增长较快、输血次数较少、呼吸暂停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低,可较早达出院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思维导图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思维导图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康复进程、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发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小儿危重病历评分(PCIS)、动脉血酸碱度(pH)、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三代小儿死亡风险评分(PRISMⅢ)、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总满意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RDS患儿采用思维导图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在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病情预警评分方案模式下的护理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血气指标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策略,观察组采用小儿病情预警评分方案模式下的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血气指标、小儿危重症(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评分、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PQL)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II,APACHE-II)评分、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干预后,出院前观察组血气指标、PCIS评分、PQL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病情预警评分方案模式下的护理干预策略可改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血气指标、机体健康状态、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护理在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受手术的8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镇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多模式镇痛护理.持续干预4 w后观察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夜间疼痛次数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夜间疼痛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疼痛程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对于促进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产儿出院前7d家长参与式护理指导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我院10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出院前7d家长参与式护理指导);另取同期10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常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早产儿家长护理技能掌握、出院早产儿护理问题及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家长能熟练掌握早产儿护理技能,出院后护理问题减少,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通过构建院内-家庭的家长参与式护理,能有效解决早产儿护理中各项问题,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行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用药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10mg/(kg.min)的小剂量红霉素,连用7天。其他治疗措施两组相同。结果用药组28.57%(10/35)出现喂养不耐受,低于对照组的54.54%(1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用药组达到完全经肠道喂养的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每天大便次数均有明显差异,33例对照组有5例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而用药组有2例出现,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两组中各有2例发生NEC,均无心律失常的发生;用药组无一例出现肝功能损害。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