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昌林主任医师认为肝为罢极之本,是人体日常活动、劳作的根本,是肝的生理活动的体现。肝癌病机演变复杂,但都以罢极之本失常和肝失疏泄为中心环节。肝癌在治疗上用"补和"的方法,调和肝之气血,重建"肝者,罢极之本"的功能。补肝阴用二至丸,补肝血以当归为主,补肝气以参类药为主,疏肝通络用细辛、桃仁、红花和丹参等,调和气血则用桂枝配白芍,同时配伍抗肿瘤的中草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叶雷 《新中医》2008,40(2):106-107
<素问·经脉别论篇>曰:"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高士宗注: "过用,即饱甚、夺精、远行、恐惧、劳苦也."张介宾注: "五脏受气,强弱各有常度,若勉强过用,必损其真,则百病之所由起也."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功能活动及调节能力,均有一定的限度,各种内在或外界的因素,如饮食、情志、劳倦、气候等,对人体的影响超过了机体自身功能活动范围及调节能力,就会导致机体功能失常、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脉不利、脏腑紊乱而发病.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后也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均因于"过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心神主导情志活动,情志失常以心为主、以肝为辅,主要责之于心神不明。心神不明,机体对外界环境应对能力减退,易出现情志失常,情志失常可直中脏腑,或引起气血逆乱,损及脏腑功能,导致气滞、血瘀、痰阻,形成恶性肿瘤的发病基础,增加机体对恶性肿瘤的易感性。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情志异常会影响DNA修复、机体免疫功能、肿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临床实践中应注重对心神的调、养、安,从而有效防治恶性肿瘤。从心论治可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气化或三焦气化是脏腑经络阴阳气血功能及人生气化以三焦为纲等基础上,从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础,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病机是建立在人生阶段气化规律病机之上的,以及脏腑虚损、气血津液失常和痰饮水浊邪实归属于三焦气化失司等方面,阐发了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提出生命气化阶段性失常是"衰老"病机之长,统帅着目前流行的先天说、后天说、脏腑虚损说、精气神虚损说、阴阳失调说、气虚血瘀说、津液不足说、邪实说、气运失常说等诸多衰老之说。  相似文献   

5.
正肝主疏泄,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情志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凡精神情志之调节功能,与肝密切相关。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情志异常可干扰正常的气血运行。《素问·举痛论》所说的"百病生于气也",就是针对情志所伤,影响气机的调畅而言。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则气机  相似文献   

6.
王嘉梅 《国医论坛》1995,10(3):26-26
月经病的治疗向来重视调理气血。但临床实践中发现由疾湿导致的月经病亦并非少见,此类病狂单纯采用调理气血方法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必须以化痰利湿为主治疗方可收功.此就应迟到月经病的证治谈谈点简体会.近年来,由于人们过食肥甘厚味,加之活动减少,致使精微酿湿生痰,停留体内,而发为疾温到月经病.痰与湿均为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清理产物,其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相关,尤与麻、博、肾、三焦功能失常及肝流泄失常有关.获混停留作内形响脏腑气血(包括胞宫、冲任之脉)的功能,疫区跑脉,血行不畅,血海充盈不足而引起月经过少、…  相似文献   

7.
调补脾肾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多种原因导致的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功能正常才能保证气血精微滋养肢体脏腑。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水火为人体阴阳之根,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具有多脏腑功能失常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机关键是脾肾功能失常,调补脾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4)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性疾病,易诊难治。经临床观察及实践,体会到皮毛腠理的结构、功能全依赖于营卫气化功能正常与否,营卫调和是皮肤健康的生理学基础。肌表营卫气化失常为白癜风的关键发病环节和最终病理表现,为病之"标",内部脏腑气血不和为病之"本"。在白癜风的治疗中应标本兼顾,在调整脏腑气血的基础上,注意调和营卫,可提高白癜风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颜德馨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研究,认为冠心病多为气血失衡所致,主张采用气血辨证,从调畅气血出发,用“衡法”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患者,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冠心病经验总结如下.1 气血辨证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且主要通过脏腑组织机能活动来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不论何种疾病,均首先干扰气血的正常功能,导致气血紊乱,进而引起阴阳失调,经脉瘀阻不通,气血循行失常,疾病随之而起.  相似文献   

10.
升降失常乃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是人体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本文基于升降理论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其总病机,脏腑升降功能紊乱为基础,阴阳气血升降失常为关键,故其治法终不离"升降"二字。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4.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7.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