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应用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应用疏密波电针法治疗,取穴包括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5,(11):1520-1521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针灸门诊单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均行针刺治疗,主穴取鹤顶、血海、犊鼻、内膝眼、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阿是穴,直刺,得气,捻转,平补平泻。治疗组在主穴上施灸,针炳上加1cm长艾条点燃,燃尽为止。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地行走疼痛VAS评分治疗前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疼痛均有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治疗前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2组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并用,温针治疗疗效显著,适应症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普通针刺组采用针刺患侧血海、梁丘、鹤顶、内膝眼、犊鼻等穴位;温针灸组加用常规皮肤消毒后用苏州生产华佗牌0.35mm×50mm毫针直刺,得气后将2cm长艾柱套在针柄上点燃实行温针灸;西药组口服布洛芬胶囊。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1.4%,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1.3%,口服西药组6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效及口服西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青龙摆尾针法+自拟三骨汤)和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活血止痛胶囊),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龙摆尾针法配合中药自拟三骨汤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温针灸肌肉刺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OA门诊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西乐葆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肌肉刺激法治疗,共治疗4周。治疗后即时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判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国际骨关节炎Lequesne指数、不良反应等评价。结果:治疗后即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58/60),高于对照组的78.3%(47/60,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58/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P<0.05)。两组治疗后即时及治疗后3个月VA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即时及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Lequesne指数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肌肉刺激疗法用于治疗OA可以取得较好的即时效果并维持效应,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5,(10):1418-1419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对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针刀治疗,治疗组30例在传统针刀治疗基础上结合康复训练,在疗程结束后比较临床综合疗效;疼痛改善程度;膝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及股四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和中位频率(MF)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股直肌和股外侧肌的IEMG和MF值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股内侧肌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星期后随访,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Lequesne指数积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针刀疗法和针刀结合康复训练两种疗法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均有很好的疗效,综合疗效显示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方法: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并设立对照组以西药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膝,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2周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及艾灸温热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较快地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温针灸配合时间医学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温针灸犊鼻、鹤顶、血海等穴,并同时加子午流注针法;对照组55例,单纯用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1%,对照组为75.8%(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强调"择时"和"选穴"。"择时"选择气血流注的盛衰时间,选穴则优选十二经疗效最佳的五腧穴即强调根据时间选择穴位,从而更好的调整经络系统,充分发挥针刺的镇痛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总结针灸推拿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结果:1~2个疗程(10~20d)治愈率66.3%,总有效率88.4%。结论:本病发病率高,治疗困难,针灸推拿是治疗本病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6.
蜂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蜂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获得随访的膝OA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蜂针疗法;对照组采用美络昔康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观察Lequesne指数,VAS、HSS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月、3月后的Lequesne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1月、3月后Lequesne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蜂针治疗膝O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足三里、梁丘、阳陵泉、血海、膝眼、犊鼻)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本病24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调节经络气血,通痹止痛,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疗法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选取口服塞来昔布0.2g/d,治疗组针灸治疗并服用独活寄生汤,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行膝骨关节炎WOMAC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内、组间膝关节WOMAC评分比较较治疗前均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法是临床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小针刀(切割、松解、注药)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6%,对照组42.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切割、松解粘连组织,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内关、太冲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针刺内关、太冲穴与常规局部取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4例患者随机分为内关太冲组(20例)和常规组(24例).内关太冲组针刺健侧内关及患侧太冲穴,若两侧同时患病则取双侧穴位;常规组针刺患侧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犊鼻、足三里等.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于治疗前、治疗后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疼痛、僵直和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01);内关太冲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内关、太冲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与常规局部取穴治疗疗效相当,但前者取穴更精简、更便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