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晓华 《当代医学》2016,(23):19-20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止血、脱水剂、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亚低温治疗。观察2组患者ICP监测结果,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d后ICP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2.29±0.16) vs (3.88±0.15)],[(2.29±0.16) vs (3.5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3d后脑血流动力学值Vs、Vm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86.35±6.69) vs (82.11±6.64)]cm/s、[(86.35±6.69) vs (80.01±5.66)]cm/s,[(62.97±5.66) vs (46.49±4.99)]cm/s、[(62.97±5.66) vs (47.02±5.33)]cm/s,PI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0.56±0.13) vs (0.67±0.14)],[(0.56±0.13) vs (0.69±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生存47例,生存率为78.33%,对照组生存37例,生存率为6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积极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ICP值和脑血流动力学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董家军  伍益 《海南医学》2007,18(3):50-51,56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和机制.方法 6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常温组28例,观察亚低温治疗前后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脑电地形图(BEAM)、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ICP、CPP、BEAM及预后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亚低温治疗组血清NSE由治疗前的(125.3±21.4) ng/L降至伤后7d的(70.5±20.8) ng/L;TCD示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由治疗前的(65.1±4.9) cm/s降至伤后7d的(52.7±4.3) cm/s(P<0.05),同时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明显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亚低温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症状、BEAM及预后,在降低ICP、升高CPP的同时,降低急性期血NSE,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参附注射液静滴。治疗过程中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及应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在参附注射液治疗5d后不同记录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Vs、Vm、PI值在治疗3d后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1和P〈0.001);治疗组在3d后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紊乱,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杜金宝 《黑龙江医学》2021,45(9):979-981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桂哌齐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桂哌齐特治疗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另选同期行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桂哌齐特治疗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并对比两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9.18±3.95)分低于对照组(12.57±4.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d(28.74±3.78)cm/s、Vs(84.56±9.32)cm/s、Vm(55.02±7.13)cm/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4.96±3.62)cm/s、(76.85±9.67)cm/s、(48.67±7.4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部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行高压氧(HBO)治疗的机制。方法 选择2 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2 0 )和对照组(n=110 ) ;对照组接受颅脑手术、脱水、止血、抗炎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检测大脑中动脉(MCA )收缩期的平均血液流速(Vm )、血液流速(Vs)和搏动指数(PI)的变化;检测高压氧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并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组10 d后MCA PI指数明显下降(P<0 .0 1) ;TCD检查MCA的Vm从(6 7.5±2 .9) cm/s降至(5 2 .1±2 .1) cm /s,血浆ET值从(85 .78±10 .2 7) ng/L降到(5 9.85±10 .6 9) ng/L (P<0 .0 1) ,与对照组〔治疗后(78.13±11.0 1) 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 1)。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GCS)评分及预后(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高压氧能明显缓解原发脑损伤的脑血管痉挛,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降低颅内压,改善伤者的预后状态,是治疗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血液滤过亚低温与传统亚低温疗法效果的比较,探讨其对重症脑损伤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8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水平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血液滤过组16例,传统降温组16例.伤后6 h血液滤过组开始采用血液滤过体外循环降温,传统降温组入院后市即采用头部冰帽及背部冰毯物理降温,2组病例均每小时监测1次直肠温度变化,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9 h采集动脉血检测炎症介质的浓度.进行治疗后2组恢复良好率的比较.结果 血液滤过组治疗后9 h较治疗前3种炎症介质均明显降低,分别为TNF-α[(23.85±1.62)vs(52.35±0.72)μmol/L,P<0.05],IL-18[(7.36 ±3.29)vs(15.20 ±3.66)μmol/L,P<0.05]和ICAM-1[(6.56 ±2.38)vs(12.58 ±3.68)μmol/L,P<0.05];且明显低于传统降温组,分别为TNF-α((23.85±1.62)vs(53.85±1.32)μmol/L,P<0.05],IL-18((7.36±3.29)vs(12.35±4.12)μmol/L,P<0.05]和ICAM-1[(6.56±2.38)vs(12.37±2.61)μmol/L,P<0.05].血液滤过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传统降温组(56.25%vs25.00%,P<0.05).结论 血液滤过亚低温方法用于脑损伤后的治疗,能清除血中的炎症介质TNF-α、IL-18、ICAM-I,提高患者的恢复良好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杜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5):453-456,459
目的:分析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颅脑外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去骨瓣减压治疗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脑血流水平,血清抗利尿激素(ADH)、脑利钠肽(BN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接受亚低温辅助治疗后1周的大脑神经功能分级(CPC)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及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1周后的血清NSE、NO、ET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1周,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治疗后1周,血清抗利尿激素(AD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脑利钠肽(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脑血流,优化体液相关因子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颅内压(ICP)监测联合浮动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对颅内压及脑血流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拟行骨瓣减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3)、观察组(n=53)。对照组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观察组采用ICP监测联合浮动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2组ICP、脑血流指标[平均流速(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血管搏动指数(P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3、7 d观察组ICP、PI低于对照组,Vm、Vs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43%低于对照组37.74%(P<0.05)。结论 采用ICP监测联合浮动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能降低患者ICP,改善脑血流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18-21
目的 探讨亚低温脑保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资料(2013年3月~2019年12月),依照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300例和对照组300例。对照组入院后均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如呼吸、心率、体温、血压,定期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血糖检查等。行脑室外引流监测颅内压,当ICP>15 mmHg时,静脉给予呋塞米、甘露醇。锁骨下静脉穿刺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亚低温脑保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颅内压、血清抗脑抗体浓度及脑血流动力学。结果 实验组预后良好率为51.00%,对照组为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降低,实验组各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抗脑抗体浓度均呈上升趋势,实验组整体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Vs、Vm呈升高趋势,PI指数呈下降趋势;两组Vs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Vm、PI指数治疗7 d、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可降低颅内压、血清抗脑抗体含量,增加脑血流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许飞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23-102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予以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予以观察组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Vmean、Qmean水平、颅内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D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局部亚低温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脑血流指标,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之后对两组患者血流状态及斑块稳定性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峰速度(Vp)及平均血流速度(Vm)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差值(DVp及DVm)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及Vm水平分别为(73.25±0.89)cm/s和(36.79±0.33)cm/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DVp及DVm水平分别为(17.56±0.67)cm/s和(7.86±0.85)cm/s,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及低回声斑块例数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MT、斑块面积及斑块数分别为(1.08±0.07)mm、(0.55±0.05)mm2及(2.28±0.04)个,低回声斑块患者8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TC、TG及LDL-C均明显降低(P<0.05),而HDL-C水平却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TC、TG及LDL-C水平在治疗后分别为(2.95±0.07)mmol/L、(1.59±0.08)mmol/L和(1.88±0.10)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为(1.58±0.04)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状态,增加斑块稳定性,降低血脂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序贯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0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有机磷中毒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序贯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接受血液灌流序贯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比较2组临床指标、炎性因子及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胆碱酯酶恢复时间、住ICU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2.623、2.021,P<0.01、P<0.05);治疗后1 d、2d时,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32、7.332、3.019、6.737,P<0.01或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含量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484、2.822、6.797、5.816、4.095、5.282,P<0.01或P<0.05)。结论早期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序贯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有助于缓解炎性反应,保护肝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CW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8例CW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12±1.23)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6.36±2.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4.2%,显效率为34.2%,好转率为26.3%,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0.0%,显效率为27.5%,好转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为(71.93±6.02)cm/s,Vm为(36.72±2.86)cm/s,DVp为(17.92±2.41)cm/s,DVm为(9.01±1.78)cm/s,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p为(62.19±5.18)cm/s,Vm为(33.02±2.37)cm/s,DVp为(26.13±2.29)cm/s,DVm为(14.98±1.98)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纠正CW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CWI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B组采用中药红花注射液行颈椎穴位注射、中频电疗法。疗程为2周。A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行星状神经节阻滞。疗程为2周。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天1次,左右交替,共10次。TCD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观察疗效。结果 B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cm/s)(Vs、Vd、Vm)分别为(53.7±4.0)、(28.7±2.4)、(37.8±2.2),右侧侧椎动脉血流速度(cm/s)(Vs、Vd、Vm)分别为(53.2±3.6)、(28.5±2.4)、(37.9±2.4),基底动脉血流速度(cm/s)(Vs、Vd、Vm)分别为(61.5±7.5)、(33.7±5.1)、(43.9±3.7)。A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cm/s)(Vs、Vd、Vm)分别为(68.2±5.9)、(36.2±3.8)、47.7±4.8,右侧侧椎动脉血流速度(cm/s)(Vs、Vd、Vm)分别为(68.6±5.3)、(36.9±5.9)、(47.9±3.9),基底动脉血流速度(cm/s)(Vs、Vd、Vm)分别为(67.4±7.5)、(36.6±5.6)、(46.8±5.3)。B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59.1±3.0)、(76.9±8.0),A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59.8±2.6)、(90.4±9.1)。两组治疗2周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Vs、Vd、Vm)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对照组变化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两组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A组较B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的水平(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水淀粉酶以及CR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滤过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亚低温疗法对急性脑梗死(ACI)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40 mg/d,睡前顿服,连续服用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2 h左右将患者鼓膜温度降至34℃,维持于33~35℃,维持亚低温治疗5~7 d。比较颅内压。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第1、3、7天,两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8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1%(4/47),观察组为12.77%(6/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联合亚低温疗法可有效提高ACI疗效,促进颅内压降低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预防性给药的起效时间及效果。方法:将49例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时间分为预防性给药(观察组)及治疗性给药(对照组),进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并随访半年以观察存活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平均12.1±2.1d,对照组平均17.2±2.5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6个月两组存活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病情较重,应在相关症状未出现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仅可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可缩短起效时间,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腺五肽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平顶山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万U尿激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胸腺五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积液消失时间、胸膜厚度及胸腔粘连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五肽联合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改善胸腔粘连情况和胸膜厚度,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盐酸川芎嗪与奥扎格雷联合给药及单纯给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预后比较。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川芎嗪与奥扎格雷联合用药,对照组给予单纯奥扎格雷用药,均缓慢滴注,每天1次,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80例患者的脑血管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的恢复程度。结果 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平均血流速度(Vm)与治疗前相比均增快,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的好转,治疗后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盐酸川芎嗪与奥扎格雷联合用药,相对奥扎格雷单纯给药对治疗脑梗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效果及其对病人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5天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