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并拖出式直肠黏膜剥离术治疗FAP及U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并拖出式直肠黏膜剥离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及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9月,应用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治疗FAP9例及UC4例,除2例因直肠癌变行回肠造口外,其余11例均在腹腔镜下游离全结直肠后,将直肠外翻拖出后行直肠黏膜剥离,再将回肠J型储袋与齿线行手工吻合。结果 13例手术均在腹腔镜辅助下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48.8±27.8)min,平均出血量(61.0±27.7)ml,辅助切口平均长度(3.8±1.0)cm,术后2~3d排气。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超过4个月,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腹腔镜辅助全结直肠切除、拖出式直肠黏膜剥离并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可行、安全及微创的,在保证对疾病治疗彻底性的同时,能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结直肠切除去除了息肉发生和恶变的结构基础,是治疗结肠息肉病的理想方法.但回肠造瘘后的不便或回肠肛管吻合后的便频是患者难于下定决心接受该术的重要因素.笔者于2009年3月和10月分别对2例结肠息肉病并癌变者施行了全结直肠切除和J型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患者控便、排便功能满意.现将手术体会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3.
史俊  陆俊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2):913-9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2011年为13例FAP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及回肠储袋与肛管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长度、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腹腔镜辅助下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明显增高。结论:与传统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直肠肌管吻合手术保留了部分直肠肌管,不仅有效减少了盆底肌肉损伤的可能性,而且很好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因而可更好地保留患者的控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最早由Parks和Nicholls[1]于1978年报道,现已成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首选手术方式[2-3]。该术式在切除全部结直肠后,再用末段回肠构建储袋与肛管进行吻合。全结直肠切除术范围较广,需要从回盲部一直游离至盆底,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一、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IPAA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腹腔镜全结直肠切除术最早于1992年报道[4]。腹腔镜手术具有清晰良好的手术视野,更注重沿正确的层面进行解剖,超声刀的使用减少了术中出血,因而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打击、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7例FAP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资料,并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相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患者手术切口平均长度为4.32 cm,明显短于开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为1.45 d,短于开腹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平均为11.95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资料显示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患者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增高.结论 与原有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直肠肌管吻合术不仅手术创伤小,手术方式简单,手术难度低,而且减少了可能发生的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更好地保留患者控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7.
全结直肠切除并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1984~1998年间进行的9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作回顾性总结。结果 “S”形储袋6例,“J”形储袋3例。9例均存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经非手术冶疗后缓解;1例发生储袋瘘导致盆腔感染,最终切除储袋,行回肠造瘘:伤口感染1例:切口疝1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1~13年。排便次数中位数为5次/24小时(4~10次/24小时)对排尿和性功能无影响.结论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的初步结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危险性。方法:检索、收集已发表的关于腹腔镜和开腹两种方法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的对照研究,按meta分析要求,应用Review Manager 4.2软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计算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危险性的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CI)及P值。结果:腹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肠梗阻、吻合口漏及尿路感染发生率高于开腹组,但P值均〉0.05;术后腹腔脓肿、切口感染、肺感染及再次手术干预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但P值均〉0.05。结论:腹腔镜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与肛管或直肠肌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较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术后排便频率明显降低,肛管静息压力和最大收缩压力明显增高,肛管长度明显延长。结论与传统的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相比,回肠储袋与直肠肌管吻合术简化了手术,减少了盆底肌肉和肛门括约肌损伤,保留了更多控便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杜俊义  曾冬竹 《腹部外科》2013,26(3):197-198
目的 总结家族性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病(FAP)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F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58例中良性45例,癌变13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采用回肠造口8例,部分直肠切除和回直肠吻合16例,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4例,直肠切除、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30例(随访1~5年,大便次数2~4次/d,肛门有控便能力,无息肉复发、癌变,均能参加重体力劳动).本组严重并发症5例.随访6个月~8年,良性患者术后均存活,6例术后5~7年发生癌变而再次行手术.13例癌变者中,4例术后6~13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另9例仍存活.排便功能以回肠造口术较差,保留直肠的术式较好.结论 治疗FAP,选择全结肠切除、保留直肠肌鞘、回肠贮袋、回肠肛管吻合术较合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进行的33例FAP全结肠切除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良性21例,癌变12例.全部患者均施行了全结肠切除,27例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6例永久性回肠造口术; 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3例均得到随访1~10年, 5例癌变病人因肿瘤复发、肝转移死亡.余者术后生存质量满意,排便功能良好. 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S“型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FAP息肉切除彻底、术后控便能力理想,该术式是治疗FAP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对1984 ~1998 年间进行的9 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回顾性总结。结果 “S”形储袋6 例,“J”形储袋3 例。9 例均存活。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 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缓解;1 例发生储袋瘘导致盆腔感染,最终切除储袋,行回肠造瘘;伤口感染1 例;切口疝1 例。随访8 例,随访时间1 ~13 年。排便次数中位数为5 次/24 小时(4~10 次/24 小时) 。对排尿和性功能无影响。结论 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手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初步结果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微创外科治疗疗效与安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7年3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6例FAP患者的病例资料。 结果16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手术,其中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6例,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端式造口5例,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5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27.9±5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8.1±90.7)ml。5例(31.2%)发生腺瘤癌变,4例(25.0%)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4例患者获得长期随访,其中4例患者残余直肠新发息肉、3例患者术后发生腹腔硬纤维瘤。1例FAP合并肠癌患者术后1.5年因肝转移死亡。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FAP安全可行;FAP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14.
全大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是治疗FAP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经典手术方式。但有少部分患者因储袋炎或储袋功能不良而需进一步治疗。目前认为离断原吻合重新行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为一可行的治疗方法。Jorge等报道了这类病例的治疗经验,同时评价功能结果和生活质量。共有101例患者再次接受剖腹手术,其中原行J型储袋7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在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5年45例FAP患者行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手术方式、并发症以及结肠镜、肛肠测压等随访资料。结果45例中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平均排便频率:3个月内每日9次,6个月后每日5次,12个月后每日4次;术后平均肛管慢波静息压为5 cm H_2O,频率为13次/min,肛管收缩压平均180 cm H_2O。37例术后结肠镜随访发现,14例有贮袋息肉(14/37,38%);4例术后发生小肠系膜硬纤维瘤。结论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是FAP理想的外科手术方式,回肠"J"型贮袋患者控便功能良好,术后应密切随访,预防发生大肠外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直肠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8例,均行结直肠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术后1个月平均每天大便次数为5.7次(3~10次),呈稀糊状大便.术后6个月平均每天大便次数为3.4次(1.2~4.3次),成形软便.术后1年平均大便次数为1.6次(0.8~3.2次),成形软便.结果 8例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例患者发生储袋炎,经治疗缓解,其余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结直肠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肛管吻合术能有效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技术(HALS)与开腹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肛肠外科同一组医师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溃疡性结肠炎分别采用HALS技术(HALS组.36例)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42例)完成的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HALS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0.3±56.4)min和(227.2±34.0)min(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0.2±42.2)ml和(213.5±61.0)ml(P=0.043):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2.4±0.9)d和(3.1±1.2)d(P=0.026);进食流质时间分别为(3.7±1.0)d及(4.6±1.7)d(P=0.004);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3±2.6)d及(11.6±3.4)d(P=0.039):除手术时间稍长外,HALS组均优于开腹手术组。HLAS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伤口感染、盆腔脓肿和肠梗阻等手术并发症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中可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同等的安全性.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结直肠癌变的外科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结直肠癌变外科预防的手术时机和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连续诊治的43例FAP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状况及预防性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未经手术干预的FAP患者,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时的累积结直肠癌变风险分别约为0、10.4%、25.3%、32.4%、63.0%、76.9%、86.2%;发生结直肠癌变的病例中有84.6%发生直肠癌变.11例患者在我院接受了预防性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3例全结直肠切除、回肠J-Pouch肛管手工吻合术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结肠次全切除的患者于术后13年直肠癌变.3例回肠J-Pouch肛管吻合患者无肛门失禁,每日排便4~6次.结论 FAP患者预防性手术治疗时机应在20岁之前,最迟不超过25岁,全结直肠切除、回肠J-Pouch肛管吻合器吻合术预防结直肠癌变安全有效,适合作为预防性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辅助次/全结-直肠切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1月。行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8例。年龄33—65岁,中位数44岁,包括结一直肠多发肿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家族性息肉病2例,慢传输性便秘2例。行回肠储袋一肛管吻合3例、回肠储袋一直肠吻合3例、盲肠一直肠吻合2例。预防性回肠造瘘5例。结果8例均在腹腔镜协助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5.5—7.5h,中位数6h。术中出血量150—400ml,中位数200ml,无术中、术后输血。术后48h进食。8例随访4~31个月,中位数25个月。腹腔内残余感染1例(溃疡性结肠炎),吻合口狭窄1例(家族性息肉病)。结论腹腔镜辅助次/全结一直肠切除术能够安全、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行腹腔镜辅助下全结肠切除术10例,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息肉癌变2例,结直肠多发癌1例,慢性溃疡性结直肠炎3例。建立气腹后,超声刀游离病变肠管系膜,并用可吸收夹夹闭主要血管后,Endo—GIA离断直肠下端,辅助切口4~6cm,取出切除标本,用管形吻合器行直肠-回肠吻合。结果10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64±37)min,术中出血量(200±59)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68±18)h,住院时间14~20d。术后无腹腔出血、内脏器官损伤等并发症。10例随访6~36个月,大便3~13次/d,3例结、直肠癌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结直肠部分切除术前提下,腹腔镜辅助下全结直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