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肾脏替代治疗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和50例腹膜透析患者,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空腹血糖、LDL、甘油三酯、HDL、纤维蛋白原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洛阳市中心医院行肾脏替代治疗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和50例腹膜透析患者,分别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并进行比较。结果腹膜透析患者空腹血糖、LDL、甘油三酯、HDL、纤维蛋白原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血液透析患者(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3.
尿毒症患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 HD)在尿毒症患者的治疗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相比之下应用较少.1976年Popovich和Moncrief首次在临床上应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方法治疗尿毒症以来,腹膜透析(PD)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及广泛临床应用.在美国,1979年CAPD患者不足1000人,1985年增殖12 189人,增加约12倍;在欧洲CAPD治疗从1978年的779人增至7529人,增加约10倍;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CAPD的开展更为广泛.CAPD在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疗法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为比较PD与HD的疗效做一小样本调查比较.  相似文献   

4.
袁江红  王文兵 《安徽医学》2015,36(2):188-190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QT离散度(QTd)。方法选取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的HD患者、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40例,检测QTd、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左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并计算校正QTd(QTdc)与左心室肥厚质量指数(LVMI)。结果 HD和PD患者QTd分别为(51.1±6.3)ms、(48.2±6.4)ms,显著高于对照组(37.6±4.3 ms,P均<0.05);QTdc分别为(59.1±6.3)ms、(54.5±6.5)ms,显著高于对照组(43.6±5.5 ms,P均<0.01),但HD和P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LVMI值(119.6±16.6)g/m2显著高于对照组(91.6±14.1 g/m2,P<0.05),且LVMI与QTd(r=0.51,P<0.01)、QTdc(r=0.56,P<0.01)呈正相关;HD组患者LVMI与对照组无差异,与QTd、QTdc无相关性。结论 HD和PD患者QTd、QTdc增高,PD患者LVMI与QTd、QTdc有相关性,且有可能作为PD患者危险因素监控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为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手段,与血液透析以及肾移植共同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提供生存机会。由于多种原因,腹膜透析患者病死率较高。心血管疾病、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肿瘤等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亦包括腹膜透析患者本身存在的导致病死率增加的因素。控制和改善这些危险因素,可有助于减少腹膜透析患者的死亡,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也是睡眠和觉醒正常节律性交替紊乱的表现.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睡眠障碍[1],并且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率相关.国外研究发现,50%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40%的腹膜透析(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睡眠问题[2].本研究旨在了解并比较MHD和PD患者的睡眠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应护理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与透析生活质量,提高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疗效的临床比较。方法:择取接诊的63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腹膜透析组31例实施腹膜透析治疗,血液透析组32例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腹膜透析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高于腹膜透析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透析治疗,无论是血液透析还是腹膜透析,均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以及发生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有无合并CVD并发症分为2组,回顾性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分析数据。结果:CVD组患者血UA水平明显高于无CVD组(P<0.01),且2组患者的透析时间、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MBP)、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UA、MBP、TC水平与CVD的发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UA、MBP、TC水平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63例,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及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依据LVMI分成LVH组和非LVH组。并分析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甲状旁腺素(PTH)等实验室指标。结果经过3年CAPD,LVH发生率从58.7%升高到79.4%,相关危险因素有高龄、血压增高、低白蛋白血症、贫血、钙磷代谢紊乱、透析不充分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着LVH,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充分透析可以延缓LVH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研究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0例和腹膜透析患者80例,采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同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维度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年龄、文化程度、透析年限、医疗费用、家庭支持、血浆白蛋白均为影响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结论腹膜透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和精神方面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1.
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和血液透析(HD)是尿毒症常用的两种替代治疗方法.国内有关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疗法患者的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报道不多,现将我院从1986年以来用CAPD治疗尿毒症21例,用HD治疗尿毒症25例其Hb浓  相似文献   

12.
终未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存期随着透析技术的开展正在逐渐延长。但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存在,其死亡率依然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本文旨在总结我院从96年1月至04年4月开展腹膜透析47例和血液透析77例,死亡35例的原因分析,提高对并发症的防治水平,延长病人的生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患者透析时间均超过6个月,根据收集的患者临床信息,将患者分为无心血管疾病组(n=34)和有心血管疾病组(n=56),对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人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C)、血钙、血磷、尿酸(UA)、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尿素清除指数(Kt/V)等行分析对比,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经检测发现,相比于无心血管疾病组,心血管疾病组患者的年龄、血压、透析持续时间、血磷、血肌酐、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等水平均明显较高;尿素清除指数、血尿酸和血红蛋白明显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等常见并发症,其中患者年纪大、血压高、血红蛋白减少及血磷、血肌酐、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等水平升高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的400例MHD合并CV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和未死亡组378例,检测透析前两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血肌酐(Scr.PHD)、载脂蛋白B(apo B)、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蛋白(ALB)、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MHD患者CVD死亡的关系。结果:观察组TC、hs-CRP、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死亡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未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apo A1、apo B、ALB、ScrPHD、Hcy及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及hs-CRP水平升高是MHD患者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NT-proBNP及hs-CRP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和病变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有137例存在心脏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和瓣膜反流,患病率为63.7%。其中向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49.8%(107/215),离心性肥厚的患病率为50.2%(108/215)。与无心脏病变患者相比,伴心脏病变者的超滤量、收缩压、舒张压、超敏C-反应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明显增高,而血红蛋白、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和Kt/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左房增大和瓣膜反流。超滤量、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和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接受腹膜透析(P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收治的139例行PD置管术的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D置管术后3个月至2021年12月是否发生CVD,将患者分为CVD组(n=30)和非CVD组(n=109)。通过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既往病史。所有患者PD后1 a内入院复查2次,每次入院采用腹膜平衡实验检测总尿素清除指数Kt/V;于入院次日清晨收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使用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使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磷、血清钙、血清钾、血清肌酐、血尿酸、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使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使用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进行腹膜透析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未发生组(104例)和发生组(84例),确诊后24 h内,无菌留取透析液进行致病菌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导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统计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8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61.48%),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4株(36.06%),真菌3株(2.46%)。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及胃肠道紊乱、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90 g/L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84例发生组中治愈78例,治愈率为92.86%(78/84),退出腹膜透析治疗6例,发生率为7.14%(6/84),均为革兰阴性菌感染,且3例合并真菌感染。结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及胃肠道紊乱、白蛋白低、贫血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革兰阴性菌或者真菌感染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应根据患者致病菌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蓬杰  荀利如  丁通  鲍楠  段斌 《西部医学》2024,36(2):248-25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HD)或腹膜透析(PD)治疗的生存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在我院行HD或PD治疗并长期随访的ESRD患者156例,其中HD 87例(HD组),PD 69例(PD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血压、尿量、原发病、血红蛋白、白蛋白、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甲状旁腺激素(PTH)、残余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观察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各因素对生存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风险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尿量、原发病、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NT-proBNP、PTH、残余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和PD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6.0月、42.0月;HD组和PD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7.3%、80.5%、54%、39.1%、34.5%和86.9%、69.6%、55.1%、29%、24.6%。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对高龄患者低钾血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比较高龄长期腹膜透析患者(32例,年龄>60岁)和非高龄患者(26例,年龄<60岁)的一般资料,腹膜透析方案、腹透引流液出量、尿量、饮食的摄入情况及治疗等基础资料,并对患者的生化、24 h尿、腹透液钾等进行比较.结果 高龄组的低钾血症发生率(31.3%)高于低龄组(7.7%,P< 0.05).高龄组的低钾血症患者的血钾、血磷、尿素、肌酐、白蛋白及总钾摄入量较非低钾血症患者低,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非低钾血症患者(均P< 0.05).结论 对高龄腹膜透析患者要高度重视低钾血症,需要重视患者的饮食状况及营养状况,进行必要的评估、相应的指导、及时纠正.也不能忽视利尿剂的使用对患者的低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蒲俐  周雪丽  何学勤  蒋静  刘霞  钟慧 《重庆医学》2021,50(8):1360-1363,136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随访的253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比较分析两组血红蛋白水平、铁代谢指标、营养指标[包括血清清蛋白(ALB)、标准化蛋白分解代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