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mi R-21在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干扰素-γ(IFN-γ)与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q RT-PCR检测两组PBMC中mi R-21的表达;向PBMC中转染mi R-21,ELISA检测PBMC分泌IFN-γ与IL-17情况。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mi R-21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加1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mi R-21的表达,IFN-γ与IL-17的分泌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或<0.01)。结论:mi R-21在1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的表达下降,并可抑制PBMC中IFN-γ与IL-17的分泌。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N-γ、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等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11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13、26、39、52周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则低于对照组。结论拉来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乙型肝炎患者Th1类细胞因子IFN-γ水平逐渐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提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但抑制病毒繁殖,而且长时间治疗可增强Th1类细胞优势应答,抑制Th2类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ELISA方法,检测了3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培养液中的IFN-γ和IL-10水平,并以38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表明,肺癌患者的IFN-γ水平(229.3±68.6 ng/L) 明显地低于正常人(444.5±113.8 ng/L),P<0.01 ,而IL-10水平(261.7±36.0 ng/L)则明显地高于正常人(171.7±41.3 ng/L),P<0.01.同时,肺癌患者的IFN-γ和IL-10水平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γ为-0.582,P<0.01 ).结论:肺癌患者细胞因子IFN-γ,IL-10的变化,可间接反映肺癌患者Th细胞的异常漂移,可能是肺癌患者体内免疫调节紊乱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COPD患者作为COPD组,包括急性加重期34例、稳定期31例;另选择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该院接诊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并根据病情分为缓解期组和急性发作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组IL-4、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7.03±8.42)pg/mL vs.(15.82±3.30)pg/mL,(102.40±26.20)ng/L vs.(43.20±7.40)ng/L],IL-10、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4.20±4.38)ng/L vs.(98.83±5.23)ng/L,(94.36±23.67)ng/L vs.(110.70±30.0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血清IL-4、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发作组[(19.16±3.92)pg/mL vs.(38.82±5.14)pg/mL,(51.32±8.31)ng/L vs.(82.08±9.20)ng/L],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71.46±4.28)ng/L vs.(48.07±4.12)ng/L,(63.27±6.26)ng/L vs.(31.98±4.1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4、IL-10、IL-17水平和IFN-γ浓度与支气管哮喘存在密切的联系,对其浓度进行检测可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2948-2949
目的观察千佛菌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细胞因子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千佛菌大剂量组和千佛菌小剂量组。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IL5、IFN-γ水平。结果哮喘模型组肺泡灌洗液中IL-5水平上升(P0.05),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千佛菌大剂量组肺泡灌洗液中IFN-γ的值上升(P0.05)以及肺泡灌洗液IL-5值下降(P0.05)。结论千佛菌可以改善哮喘体内细胞因子水平,调节细胞因子失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全血标本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率,为今后检测外周血中IL-17的相关试验中有没有必要分离PBMC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收集中性粒细胞(PMN)和自体血浆。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中IL-17和IFN-γ。结果 PBMC+PMN组、PBMC+血浆组、PBMC+PMN+血浆组和全血组中CD3+T细胞中分泌IL-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30%,0.26%,0.55%,1.25%)与PBMC组(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γδT细胞中分泌IL-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18%,1.20%,3.87%,7.28%)与PBMC组(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8+T细胞中分泌IL-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29%,0.24%,0.42%,2.63%)与PBMC组(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3+CD8-T细胞中分泌IL-17细胞的比例(分别为0.52%、0.48%、0.91%、0.93%)与PBMC组(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中IL-17浓度(109.90±38.68)pg/mL也明显高于PBMC中IL-17浓度(37.06±6.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分离出的PBMC相比,全血标本更有利于提高IL-17和IFN-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外周血和中耳积液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入选85例SOM患者,设为观察组,根据病程划分为慢性组(病程≧3个月)和急性组(病程3个月),另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3例,设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及SOM患者中耳积液中IFN-γ和IL-4,计算IFN-γ/IL-4。结果观察组外周血中IFN-γ、IL-4和IFN-γ/IL-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组外周血中IFN-γ、IL-4和IFN-γ/IL-4均显著高于急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耳积液中IFN-γ显著高于外周血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和中耳积液中IL-4和IFN-γ/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积液中IFN-γ还可由中耳腔局部产生,SOM患者外周血IL-4和IFN-γ高表达,IFN-γ/IL-4失衡可能参与了SOM发病中,并能评估SOM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利培酮、氯丙嗪治疗后的影响.方法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或氯丙嗪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IL-8、IFN-γ水平变化,同时分别与正常人群作对照比较.结果 患者组治疗前IL-8、IFN-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氯丙嗪治疗后4周末、8周末IL-8血清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IL-8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药物治疗前后血清IL-8、IFN-γ平均浓度均有提高,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8、IFN-γ水平存在免疫改变和一定程度紊乱,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氯丙嗪对血清IL-8、IFN-γ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CR方案治疗前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接收过FCR方案治疗的CLL患者共计47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CLL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IL-4、IL-17和TGF-β的水平。比较各组间IFN-γ、IL-4、IL-17和TGF-β水平、IFN-γ/IL-4比值及TGF-β/IL-17比值的差异。结果:CLL组患者治疗前IL-4、IL-17和TGF-β水平、TGF-β/IL-17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FCR方案治疗后,IL-4、IL-17和TGF-β水平、TGF-β/IL-17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的IL-4、IL-17水平、TGF-β/IL-17、IFN-γ/IL-4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仅IFN-γ、TGF-β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Binet A期、B期和C期分期中,随着Binet分期进展,CLL患者血清IFN-γ、IL-17水平和IFN-γ/IL-4比值逐渐减低,血清IL-4水平、TGF-β/IL-17比值逐渐增高,治疗前CLL患者IFN-γ/IL-4比值与Binet分期均呈负相关(r=-0.53),TGF-β/IL-17比值与Binet分期均呈正相关(r=0.46)。根据治疗效果分组分析发现,治疗效果良好的CR组和PR组血清中IFN-γ、IL-4、IL-17、TGF-β水平、IFN-γ/IL-4、TGF-β/IL-17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D组和PD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疾病进展,CLL患者IFN-γ/IL-4比值逐渐减低,TGF-β/IL-17比值逐渐增高,而FCR方案治疗可以克服这一趋势,动态监测IFN-γ/IL-4、TGF-β/IL-17比值的变化情况,因而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湿疹和荨麻疹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17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湿疹和荨麻疹患者35例作为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给予复方敏维糖浆进行治疗,观察35例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变化。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并与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复方敏维糖浆对湿疹和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的影响。结果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IL-17及IFN-γ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组治疗后皮疹评分为(2.68±1.04)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86±2.81)分,治疗后瘙痒评分为(2.93±1.25)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7.36±2.54)分,治疗前、后皮疹和瘙痒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湿疹和荨麻疹患者经过治疗26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显效,2例患者有效,2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94.3%;治疗后有1例患者出现嗜睡,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口干,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结论复方敏维糖浆治疗湿疹和荨麻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改善患者血清IL-4、IL-17及IFN-γ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向莉  高小夏  潘家荣 《中国临床医学》2006,13(2):269-270,272
目的:探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在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3例4组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非培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痛、膜性肾痛、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2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厦20例正常人血清IFN-γ、IL-10的含量,并检测血清肌酐浓度、尿蛋白定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与IgA肾病患者血IFN-γ增高,膜性肾病患者血IFN-γ降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患者的血IFN-γ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IL-10降低,肾功能衰竭患者血IL-10水平与血肌酐浓度呈负相关。结论:IFN-γ具有促进系膜增生性肾炎免疫损伤的作用并与蛋白尿的生成有关,IL-10的减少与肾小球肾炎的发展、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密切相关,血清中这两种Th细胞代表性因子平衡改变与临床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鼻腔结构异常与老年鼻窦炎患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5、IL-17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鼻窦炎患者48例为鼻窦炎组,鼻腔结构异常患者48例为结构异常组,同期在院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检测三组鼻腔分泌物IL-5、IFN-γ、IL-17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构异常组、鼻窦炎组IL-5、IFN-γ、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结构异常组比较,鼻窦炎组IL-5、IFN-γ、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比较,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IL-5、IFN-γ、IL-17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轻度鼻窦炎患者比较,中、重度鼻窦炎患者IL-5、IFN-γ、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中度鼻窦炎患者比较,重度鼻窦炎患者IL-5、IFN-γ、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结构异常组比较,鼻窦炎组鼻涕、鼻塞、鼻痒、喷嚏症状评分显著升高(P0.05);鼻腔结构异常、鼻窦炎发病与IFN-γ、IL-5、IL-17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5、IFN-γ、IL-17在鼻窦炎患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鼻腔结构异常、鼻窦炎发病与IFN-γ、IL-5、IL-17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与体液因子参与其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现对健康者与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进行对比,探讨其对哮喘发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IFN-γ、IL-10水平,初步探讨慢性荨麻疹患儿免疫相关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检测78例慢性荨麻疹患儿(观察组)及42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FN-γ、IL-10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IFN-γ(9.32±2.91,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49.89±9.48,pg/ml);而血清IL-10(7.48±1.81,pg/ml)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96±0.39,pg/ml)。结论慢性荨麻疹儿童存在免疫失衡,表现为免疫抑制状态,使病情反复且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7.
河北中医学院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Treg)、白介素IL-17、IL-35和γ-干扰素(IFN-γ)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8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并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和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35和IFN-γ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例降低,CD8~+T细胞、Treg细胞比例升高;MMⅢ期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提高,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MMⅢ期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Ⅰ期(P0.05);血清IL-17水平依次为MMⅢ期Ⅱ期Ⅰ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依次为对照组Ⅰ期Ⅱ期Ⅲ期(P0.05);Treg细胞比例依次为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P0.05);血清IL-17水平进展期稳定期对照组,血清IL-35和IFN-γ水平则对照组稳定期进展期(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IL-17、IL-35和IFN-γ水平异常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IL-17和IL-2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Th17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和IL-21在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9例和急性髓系白血病41例)分为未缓解组(A组,24例)和缓解组(B组,36例),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又分为合并感染组(32例)和不合并感染组(28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刺激后培养上清液中IL-17和IL-21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MNC中CD4+IL-17+细胞的比例。结果发现,①A组和B组产生1L-17、IL-21的水平及Th17比例均低于C组(p0.05);②与B组相比,A组IL-17、IL-21的水平及Th17比例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合并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IL-17及Th17比例均低于不合并感染组。结论: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17和IL-21参与了急性白血病发生及病情发展,其表达水平高低部分反映了白血病的疾病状态,并可用于评价白血病患者感染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IFN-γ及IL-10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发现肿瘤组织分泌Th2类细胞因子 ,并认为机体处于Th2类细胞因子优势状态是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但迄今尚未见有关白血病患者Th1 Th2水平的报道。我们通过测定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中IFN γ、IL 10水平及检测IL 10在白血病细胞膜上的表达 ,以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微环境改变。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1999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38例 ,其中M1 5例 ,M2 10例 ,M313例 ,M51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18例。其中男 30例 ,女 2 6例 ,年龄 13~ 6 9岁 ,中位年龄 36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变化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7月该院收治的甲亢患者320例作为甲亢组,选择该院的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TSH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FN-γ和IL-17水平,采用电化学法检测TRAb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与甲亢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甲亢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RAb、IFN-γ、IL-17的诊断价值.结果 甲亢组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FT3、FT4、TRA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FT3、FT4、TSH、TRAb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组血清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RAb、IFN-γ、IL-17水平,以及TRAb阳性率与甲亢存在相关性(r=0.683、0.711、0.674、-0.63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RAb、IFN-γ、IL-17水平,以及TRAb阳性率均为导致甲亢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RAb、IL-17、IFN-γ联合诊断甲亢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结论 在甲亢患者中TRAb水平较高,与甲亢的发生密切相关,TRAb联合IL-17、IFN-γ是诊断甲亢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