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4+CXCR5+PD-1+T淋巴细胞与血清球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转录因子无刚毛鳞甲复合体同源物样蛋白(Ascl)2的表达在慢性HC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住院或门诊初治CHC患者46例,另选取实验室健康成年实验人员以及本院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外周血中Tfh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及其亚群(CD4+CXCR5+PD-1+T淋巴细胞)变化,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球蛋白水平,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Tfh细胞中Ascl2 mRNA表达情况;分析各指标变化与HCV感染的相关性。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CHC患者外周血Tfh细胞与B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582 3,P=0.011 2),外周血B淋巴细胞与球蛋白呈正相关(r=0.450 9,P=0.031 6),Tfh细胞与球蛋白呈正相关(r=0.583 5,P=0.038 3);CHC患者外周血Tfh细胞中Ascl2mRNA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19±0.666 vs 6.437±5.776,t=4.552,P=0.001 9)。结论 Tfh细胞与CHC患者血清中球蛋白的产生有一定的联系,转录因子Ascl2可能参与HCV感染过程中Tfh细胞的分化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病科收治的CHB患者53例,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fh及其亚群。另纳入同期48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CHB患者CD4~+ICOS~+、CD4~+CXCR5~+及CD4~+ICOS~+CXCR5~+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4.319,P0.001;t=3.742,P0.001;t=15.948,P0.001)。CD4~+ICOS~+、CD4~+CXCR5~+及CD4~+ICOS~+CXCR5~+比例在CHB患者不同免疫分期,即低水平复制期、免疫耐受期及免疫清除期不同阶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s Ag定量、HBV DNA与CD4~+ICOS~+CXCR5~+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Tfh参与了HBV所介导的免疫反应,通过调节体液免疫应答来实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比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s,AsC)、4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患者(HBeAg阳性25例、HBeAg阴性17例)、1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s,InC)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与15例健康对照(healthycontrol,HC)进行比较.结果:AsC、HBeAg(+)CHB、HBeAg(-)CHB组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7.66(15.34%-20.56%),21.95(19.60%-26.32%),22.33(17.58%-24.85%),显著高于HC组的13.67(9.80%-1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sC及InC组的16.11(12.33%-19.73%)相比,HBeAg(+)、HBeAg(-)CHB组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此外,AsC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7.70(6.35%-9.13%),显著高于HC组的6.53(5.54%-7.35%),P<0.05.HBeAg(+)CHB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频率为7.52(6.09%-8.49%),与AsC组相比呈降低的趋势.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HBVDNA载量呈负性相关(r=-0.275,P<0.05);而与血清ALT水平、HBsAg滴度无相关性.结论:CD4+CXCR5+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4+CXCR5+Tfh细胞的消长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和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与肝棘球蚴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5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比较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fh细胞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和比较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21水平,分析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表达水平和血清IL-21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XCR5+T细胞(18.49%±5.67%vs. 16.18%±4.04%,P0.05)、CD4+CXCR5+PD-1+T细胞(4.94%±1.91%vs. 2.29%±0.79%,P0.05)和CD4+CRCR5+ICOS+PD-1+T细胞比例(30.93%±24.10%vs.21.07%±14.25%,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但肝棘球蚴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RCR5+ICOS+T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9%±0.32%vs. 0.25%±0.31%,P 0.05)。肝棘球蚴病患者血清IL-21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293.35±2 03.65)pg/mL vs.(192.72±70.09)pg/mL,P0.05],但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表达水平和血清IL-21含量无相关性(P 0.05)。结论肝棘球蚴病患者外周血Tfh细胞及血清IL-21表达水平升高,Tfh细胞和IL-21可能参与了肝棘球蚴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657-1661
目的分析泡球蚴感染宿主后外周血和脾脏中滤泡辅助T淋巴细胞(Tfh)水平与包虫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开腹直视下在右肝接种约2000个原头节,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3个月后麻醉处死SD大鼠,取外周血和脾脏细胞,以CD4~+CXCR5~+PD1~+为Tfh细胞的标记,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中Tfh细胞的水平。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Tfh细胞的差异。结果大鼠感染泡球蚴3个月后,肝脏可见明显病灶,HE染色显示病灶中可见原头节。泡球蚴感染模型组外周血中CD4~+CXCR5~+PD1~+Tfh细胞在CD4~+细胞中的平均占比为25.63%±3.47%,正常对照组为11.12%±2.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0,P 0.001),模型组CD4~+CXCR5~+PD1~+Tfh细胞在所有细胞中所占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下降显著(0.08%±0.02%vs 0.18%±0.05%,t=5.520,P 0.001);在所有细胞中,模型组脾脏中CD4~+CXCR5~+PD1~+Tfh细胞所占的比例(3.00%±0.42%)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30%±1.40%)(t=4.769,P 0.001)。结论外周血中Tfh细胞与包虫病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反应泡球蚴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Tfh)所占比例,ICOS及负性调控因子PD-1、Tim-3在Tfh细胞上的表达。方法以31例HCV感染者、9例HCV感染自愈者(SR-HCV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CD4+CXCR5+Tfh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率,同时检测其ICOS、PD-1及Tim-3分子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21及HCV抗体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HCV RNA滴度;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感染者及自愈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升高(P〈0.05);HCV感染者CD4+CXCR5+Tfh细胞比率高于自愈及健康对照(P〈0.05);HCV感染及自愈者CD4+CX-CR5+Tfh细胞ICOS、PD-1、Tim-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血清IL-21水平HCV感染者与健康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HCV感染者HCV RNA载量与Tfh细胞比例呈负相关。结论 CD4+CXCR5+Tfh可能参与了抗HCV感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HBV感染(CHB)免疫清除期PD-1的表达状态以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期间T细胞PD-1的表达,明确免疫清除期CHB患者PD-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伴有长期ALT反复升高的CHB患者20例被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接受为期6 mo的Peg干扰素(1.5μg/kg)抗病毒治疗,每周1次.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同时间点(0、12、24 wk)的外周血总CD8+T细胞和CD4+T细胞PD-1表达百分比和表达强度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清除期CHB患者外周血总CD8+T细胞和CD4+T细胞PD-1阳性率和PD-1表达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G干扰素治疗早期CD8+T细胞PD-1阳性率呈现明显下降,且CD8+T细胞PD-1表达阳性率同ALT水平和病毒水平均呈现明显正相关(R2=0.22,0.357,P=0.001,0.002).结论:CHB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呈高表达:干扰素治疗诱导的病毒水平下降可导致CD8+T细胞PD-1表达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和CD4+/CD8+)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5、IL-16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CHB组),慢性HBV携带者112例(ASC组),健康对照者84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IL-15、IL-16表达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载量。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内数据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C组和CHB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均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和CHB组IL-15、IL-1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患者中HBV DNA高载量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较HBV DNA低载量组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C组HBV DNA高载量者CD4+、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比值显著低于HBV DNA低载量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显著高于HBV DNA低载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B患者外周血CD4+表达水平与IL-15呈正相关(r=0.516,P0.05),CD8+表达水平与IL-16呈正相关(r=0.665,P0.05)。ASC组外周血CD3+表达水平与IL-15呈正相关(r=0.618,P0.05)。结论 HBV感染者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IL-15、IL-16可能导致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免疫细胞协同共刺激分子途径之一--B7-H1和PD-1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收集11例CHB患者和16例健康人的外周血肝素抗凝标本,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HB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细胞(mDC)和T淋巴细胞上B7-H1和PD-1的表达.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mDC上B7-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69±14.49)%、(42.84±11.19)%、(33.48±14.07)%和(16.60±4.04)%.健康对照者分别为(14.66±10.11)%、(4.62±3.84)%、(1.89±2.31)%和(0.49±0.37)%,CHB患者B7-H1在T淋巴细胞和mDC上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84,t=-10.894,t=-7.378,t=-13.182;均P<0.05).CHB患者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上P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45±6.36)%、(11.42±6.20)%和(13.03±6.71)%,健康对照者分别为(7.80±3.53)%、(7.12±2.60)%和(7.88±3.74)%.CHB患者PD-1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水平也均明显高于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23,t=-2.355,t=-2.439;均P<0.05).结论 B7-H1和PD-1在CHB患者外周血mDC和T淋巴细胞上表达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方对ALT轻度异常的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32例ALT轻度升高的HBe Ag阳性CHB患者。在明确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补肾健脾方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PD-1和树突状细胞(DC)上PD-L1的表达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CD4+T细胞表达PD-1的平均荧光强度(MFI)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CD8+T细胞表达PD-1百分率和MFI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值均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8+T细胞表达PD-1的M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DC表达PD-L1的MFI水平降低(P0.05),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表达PD-L1的MFI亦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比较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补肾健脾方治疗HBe Ag阳性的CHB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外周血CD4+T、CD8+T细胞的PD-1的表达水平,降低DC和m DC的PD-L1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雪峰  蒙艳  秋霞 《传染病信息》2021,34(4):327-330
目的 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外周血CD4+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Tfh)水平,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于本院ICU住院治疗的1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后是否出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9例)和未感染组(7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47例患者外周血CD4+CXCR5+Tfh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感染组的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入住ICU时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心血管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接受手术、恶性肿瘤患者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组外周血CD4+CXCR5+Tfh水平、死亡患者比例均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感染组中死亡患者外周血CD4+CXCR5+Tfh水平高于生存患者(P<0.05).CD4+CXCR5+Tfh、碳青霉烯类耐药、入住ICU时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外周血CD4+CXCR5+Tfh水平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中显著升高,CD4+CXCR5+Tfh可能通过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影响感染者的预后.检测CD4+CXCR5+Tfh水平不仅对判断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有重要意义,也可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0):2332-2337
目的观察血浆IL-6及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评估IL-6对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中PD-1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19年9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HCC患者44例(HCC组),同时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例(HC组),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CD8~+T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血浆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D-1在CD8~+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使用IL-6中和抗体刺激分选的CD8~+T淋巴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FNγ和TNFα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穿孔素、颗粒酶B和颗粒溶素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和Src磷酸化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CC组患者血浆IL-6水平较HC组显著升高~([(99.67±20.92) pg/m L vs (81.05±16.76) pg/m L,t=3.427,P=0.001 1])。虽然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在HCC组和HC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PD-1~+CD8~+细胞比例在HCC组患者中显著升高(3.79%±1.36%vs 2.20%±0.47%,t=5.335,P 0.000 1)。使用IL-6中和抗体抑制HCC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IL-6虽不影响细胞增殖,但可降低PD-1表达(2.67%±0.91%vs 3.33%±1.12%,t=2.177,P=0.035),增加IFNγ分泌~([(13.50±3.82) pg/m L vs (10.82±1.37) pg/m L,t=3.170,P=0.002 8]),穿孔素和颗粒酶B mRNA相对表达量亦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6.161、14.140,P值均0.000 1),同时伴有磷酸化STAT3水平降低(P 0.000 1)。结论抗人IL-6中和抗体可能通过增加穿孔素和颗粒酶B水平、增强细胞因子分泌以及抑制PD-1表达增强HCC患者CD8~+T淋巴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赵爽  许文  陈威巍  赵敏 《传染病信息》2018,(2):149-153,167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的频率、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例HIV感染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其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及IFN-γ和IL-10表达,并分析其与血浆HIV载量和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感染组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上调(P0.05),且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正相关(r=0.349,P=0.027),与血浆HIV载量呈弱负相关(r=-0.377,P=0.040);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IFN-γ表达与血浆HIV载量呈负相关(r=-0.514,P=0.002);而CXCR5~+CD8~+T细胞IL-10的表达在HIV感染者中明显上调(P0.05),与外周血CD4~+T细胞计数呈弱负相关(r=-0.317,P=0.046),与血浆HIV载量呈正相关(r=0.670,P=0.002)。结论 HI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8~+T细胞频率功能变化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HBV感染后不同疾病阶段(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方法 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的HBV感染者105例,HBV感染后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携带状态患者各35例,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10、IFN-γ的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12.35±3.48)%,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65±1.21)%(t=9.76,P<0.01);HBV感染组CD4+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为(4.95±2.87)%,健康对照组为(4.08±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非活动携带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别为(15.87±3.18)%、(7.69±3.64)%和(10.12±2.84)%,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值分别为15.12、3.61和8.17,均P<0.01),免疫耐受组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高于免疫清除组(t=10.01,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IL-10呈正相关(r=0.377,P<0.05),与IFN-γ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表达上调,PD-1水平与血清Th1细胞因子IFN-γ呈负相关,与血清Th2细胞因子IL-10呈正相关;HBV感染慢性化可能与PD-1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8+T细胞上的表达,探讨共用γ链细胞因子对CHB患者CD8+T细胞上TIM-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5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就诊的CHB初治患者15例,以及健康体检者8例。抽取两组全血,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PBMC。分别给予γ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7、IL-15、IL-21和人抗CD3/CD28刺激,未刺激孔作为阴性对照。培养4 d后,用单克隆抗体染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T细胞上TIM-3的表达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与未刺激组相比,TIM-3在CD8+T细胞上表达如下:人抗CD3/CD28和IL-2、IL-15、IL-7刺激组显著升高,分别为(9.629±9.916)%,P=0.000 1;(3.817±2.694)%,P=0.000 6;(5.772±4.732)%,P=0.005 4;(3.560±2.045)%,P=0.030 2。IL-21刺激组表达虽有所增加,为(2.503±2.1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4 1。结论人抗CD3/CD28、γ链细胞因子中的IL-2、IL-7和IL-15都能够有效上调TIM-3在CHB患者CD8+T细胞上的表达,提示通过抑制它们不仅可以下调TIM-3的表达,而且可能会增强CHB患者体内CD8+T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5,(11)
目的观察不同人群和不同感染时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14~+ HLA-DR~(-/low)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频率、表型变化以及与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14~+ HLA-DR~(-/low)细胞频率及表面PD-L1/PD-1分子的表达。结果CHB患者外周血的CD14~+ HLA-DR~(-/low)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CHB患者CD14+HLA-DR-/lo频率与ALT呈负相关(R=-0.285,P=0.01),与HBV DNA载量成正相关(R=0.396,P=0.01);CHB患者外周血CD14~+ HLA-DR~(-/low)细胞上PD-1的表达高于CD14+HLA-DR+单核细胞。结论 CD14~+ HLA-DR~(-/low)细胞可能与HBV感染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Be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调节作用. 方法 以重组的HBeAg体外刺激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PBMC,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其刺激前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并观察HBeAg对CHB患者PBMC表面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两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PD-1/PD-L1表达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BeAg刺激后可使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3+CD4+T淋巴细胞内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0.17%±0.08%与0.17%±0.04%)明显低于未刺激组(0.30%±0.16%与0.32%±0.12%),t值分别为-2.382和-4.190,P值均<0.01;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明显高于未刺激组(HBeAg阴性CHB患者的t值分别为2.504,3.583和4.324,健康志愿者t值分别为3.542,6.246和5.273,P值均<0.01).HBeAg刺激PBMC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D14+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13.02%±4.98%和3.10%±2.47%,明显高于未刺激组的5.89%±1.56%和0.97%±0.83%,t值分别为4.815和3.454,P值均<0.05.基础状态下在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淋巴细胞内IFNγ表达水平为0.23%±0.09%,明显低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0.34%±0.15%和0.35%±0.09%(t=-3.177,P<0.01 ; t=-4.541,P<0.01);而IL-4表达水平为0.39%±0.16%,明显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0.26%±0.12%和0.23%±0.12%,t值分别为3.382和4.393,P值均<0.01.基础状态下在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B+T淋巴细胞表面PD-1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CHB患者及健康志愿者(P值均< 0.01),CD14+T淋巴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BeAg阴性患者和健康志愿者,t值分别为5.092和5.473,P值均<0.01 ; HBeAg阴性CHB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表面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t=3.214,P<0.01).结论 HBeAg可以明显抑制Th1型细胞因子IFN γ的产生,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6和IL-10分泌,上调外周血PBMC表面PD-1/PD-L1的表达,从而有利于形成对HBV感染的免疫耐受.因此,HBeAg可能是造成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Th1、Th2、Treg的相互关系,探讨轻、中度CHB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整体免疫失衡状态。方法选择轻、中度CHB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观察其外周血各免疫细胞(Th17、Th1、Th2、Treg、Th1/Th2、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TGF-β、IFN-γ、IL-4)、主要效应分子(穿孔素、颗粒酶B)和核转录因子(孤独核受体RORγt、Foxp3等)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CD8~+T淋巴细胞比例更高,CD4~+/CD8~+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Th1细胞比例更高,Th1/Th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Th17细胞比例更高,Treg/Th17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FOXP3、IL17mRNA和RORγ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TGF-B1、IL-6、IL-17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和IL-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CHB患者在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效应分子等各环节,尤其是Treg/Th17比例,均处于严重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频率及标记分子,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79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2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26例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和2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分析Treg频率、Treg细胞表面和胞内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普通RT-PCR和相对荧光定量PCR测定叉头/翼状转录因子3(Foxp3)在CD25+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均经ELISA检测HBV血清标记物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HBV DNA载量,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总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CD4+T细胞的比率,在各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CHB组CD4+CD25高表达T细胞频率(3.42%±0.81%)与HBeAg阴性CHB组(3.19%±0.67%)、ASC组(3.05%±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2%±0.71%,P=0.034)和AHB组(2.25%±0.54%,P=0.013).CD4+CD25高表达T细胞表面高表达CD45RO、CD25分子,低表达CD45RA,细胞内高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和Foxp3.各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Treg中Foxp3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患者的Treg频率与血清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48,P=0.018).结论 Treg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而影响病毒清除,并与CHB患者的持续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纳入HBeAg阴性CHB患者62例,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24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在治疗24周结束时,患者肝功能ALT、HBV DN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升高,CD4~+/CD8~+比值也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能通过抑制HBV复制、降低CHB患者体内病毒载量,间接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