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传统定喘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久咳的疗效。方法 :采用加味定喘汤 (炙麻黄、黄芩、白果、苏子、甘草、冬花、杏仁、桑白皮、法半夏、百部、金佛草 )为基本方治疗顽固性久咳 30例。结果 :总有效率 86.7%。提示本方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咽痒作咳、夜半凌晨咳重,当属少阳所主,久咳不已则为少阳三焦受邪。本病发作性的特点与有痰饮内伏的哮病相似,但其症状以咳逆为主,病情较轻,饮邪尚微,当属"微饮"。因此,CVA的核心病机可考虑为少阳夹微饮,治疗以和解少阳、温化微饮为主,又因咳久而宜略加敛气之品。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主方,根据其方后注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成六味柴胡汤,治疗少阳病兼咳者。以六味柴胡汤为基本方治疗CVA,和解少阳枢机,温化肺中微饮,敛肺气而止咳,临床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本方来源于清·《医方集解》。由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百合、炒芍药、当归、贝母、玄参、桔梗、生甘草十味药组成。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传统应用于肺虚久咳、咽燥口干、痰中带血、午后潮热等病症。现代研制有丸、片、  相似文献   

4.
刘琼教授认为亚急性咳嗽在初期多以风寒、风热、凉燥、温燥为主,以风燥之邪伤肺,肺气失于宣将,发为咳嗽;咳嗽迁延不愈,表邪已去,病久伤及脏腑,或化燥伤阴,或灼津为痰,痰湿、痰热内蕴,三焦失司,既而发为"顽咳""久咳"。辨证方面,刘教授认为当首先辨干咳、湿咳,再分表里虚实及所属脏腑,治疗应以治肺脏为主,还应兼顾肝、心、脾、肾等他脏,从整体论治,重视祛痰、泻火、祛风。湿咳偏于风寒,可用止嗽散加减;偏于风热者,可用桑菊饮加减。湿咳为痰热证,方用清金化痰汤;为痰湿证,方用二陈汤。干咳偏于温燥,方用桑杏汤加减;偏于凉燥,方用杏苏散;干咳无表证多用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及小柴胡汤合二陈汤。  相似文献   

5.
<正>秋季燥邪当令,容易伤人体的阴液。秋气通于肺,所以秋季多发燥热伤阴的咳喘,症见咳嗽,痰黄而黏稠量少,不易咳出,或干咳无痰,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咽干口燥,声哑喉痛等,舌红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或细数。针对这种燥咳,明代御医龚信在他的著作《古今医鉴》中记有二母宁嗽汤方,具有清肺润燥、化痰止咳之功,善于治疗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现有处方来源于此方的二母宁嗽片可供患者选用。如果久咳伤肺,或劳伤过度,形成了肺肾两虚之证,症见干咳少疾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燥咽  相似文献   

6.
肺劳初起及中期,常见干咳,或咳呛痰少,或痰中夹血。伴见心烦易怒,日脯潮热。夜卧盗汗,咳时胸痛,眠少梦遗,舌红苔少,脉来细数,此为肝肾阴亏,木火刑金所致。治咳宜百合固金汤(生熟地、玄参、麦冬、川贝、百合、当归、白芍、桔梗、甘草)本方滋阴养血,润肺化痰,用于肺劳咳嗽,痰中夹血。或投补肺阿胶散, (阿胶、马兜铃、牛蒡子、甜杏仁、糯米、炙草)本方滋阴降火,补土生金,用于肺虚火盛,久咳不止。治潮热盗汗宜秦  相似文献   

7.
病案 1:倪某 ,女 ,55岁 ,1994— 3月因咽痒干咳月余就诊。恙因劳累受凉 ,曾服螺旋霉素、伤风止咳糖浆等未效。咽痒即咳 ,干咳为主 ,偶有少许白粘痰 ,咳吐不易 ,咳剧时恶心欲吐。咽干口苦 ,口干饮冷 ,乏力倦怠 ,食后易胀。大便干结 ,汗出溱溱 ,无寒热鼻塞。舌质偏红 ,舌苔薄微黄 ,脉细浮数。查 :咽稍充血 ,余 (一 )。血白分在正常范围。胸透示 :心肺无异常。拟诊为喉源性咳嗽。辨证属肺虚受风 ,久蕴入里 ,化热灼津 ,津气受伤。治以疏风清肺 ,兼顾津气。方从麻杏石甘汤合麦门冬汤化裁 :生麻黄 4 g、光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 (打 ,先煎 )、大…  相似文献   

8.
66 久疟伤阴,阳偏络松,咳逆痰血,法宜益阴。熟地茯神真阿胶川斛淡菜(禾鲁)豆皮【潘按】咳逆用阿胶,古法不避。如《圣济》:“治伤寒咳嗽,五味子饮方:五味子、麻黄、阿胶、陈皮、炙甘草、杏仁。”又钱氏补肺阿胶散、喻氏清燥救肺汤,虽阴虚、燥邪  相似文献   

9.
<正>小儿阴虚肺燥咳嗽为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属于中医儿科咳嗽中的外感咳嗽,以干咳无痰,或咯痰不爽、咽痒为特征。该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严重危害着患儿的健康。西医一般采用口服或静点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对症治疗,疗效不佳。润肺糖浆是我院制剂室协定处方,是我院老专家经过多年临床摸索,采用祛风润燥、止咳化痰、养阴濡咽的治疗原则开发研制的,近  相似文献   

10.
大承气汤治疗老年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女,62岁。1987年3月4日诊。患者自诉半年来,咳嗽不已,喉中痰鸣,口渴喜冷饮,大便每四、五日一行,燥结难解,曾用西药咳必清、含阿甘草片、青链霉素肌注,以及止咳化痰、燥湿化痰等中药皆罔效。舌苔黄燥起刺,脉滑数有力,断为热结胃肠,腑气不通而为咳嗽,以通腑为首要,辅以降气止咳化痰为法,处方:大黄(后下),瓜蒌(碎)、黄芩各15克,杏仁(碎)、陈皮各10克,枳实9克,厚朴12克。服上方1剂后,一日解热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