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郭玉琳  韩莲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18-131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病因、危险因素及诊治。方法:分析67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CIN1级患者中接受物理治疗的40例,细胞学随诊证实CIN1级消退36例,8例宫颈病变切除后切缘细胞学随诊,均未示异常。19例CIN2~3级宫颈病变切除患者,17例细胞学随诊为阴性,1例持续阳性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锥切后病理提示原位癌,切缘阴性,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宫颈切缘净,术后阴道残端细胞学随诊均为阴性。结论:HPV检测可用于CIN1~3级发展、预后的预测、CIN和宫颈癌治疗后的随访。CIN1级患者中接受宫颈病变物理治疗者与宫颈病变切除治疗效果相同;宫颈锥切是治疗CIN2~3级较好方法,宫颈细胞学随诊在宫颈病变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宫颈上皮内瘤变132例手术前后病理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冷刀锥切术(CKC)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效果及手术前后病理变化。方法:对1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锥切术,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组织病理诊断差异,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132例锥切患者术后病理转阴4例,级别升高10例,其中浸润癌8例。锥切术后继续手术治疗10例,其中4例病理证实有病灶。锥切术后未再治疗的CIN患者中,随访中发现4例(3.3%)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宫颈锥切可准确诊断宫颈病变,并能较好治疗CIN。根据锥切后病理情况及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再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顾美娟 《当代医学》2013,(24):117-117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海门市第四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月间收治的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采用宫颈锥形切除(锥切)术,扩大子宫切除术19例,1例施行次广泛及广泛子宫切除术。3例原位癌因合并症不能耐受手术行单纯放疗。结果 3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治疗后,对患者随访5年,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37例无复发或死亡,5年存活率97.29%。结论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普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方法也逐渐增多,可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2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丘平  刘久英 《河北医学》2006,12(10):1032-1033
目的:通过总结20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表现,探讨CIN发病因素及LEEP用于CIN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4例CIN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合并感染情况、以及LEEP治疗后的宫颈病理变化探讨LEEP治疗CIN的优势。结果:31~40岁年龄段CIN患病人数最多(93例,45.59%)。临床症状以接触性出血为多,占68/204例(33.33%)。LEEP术后病理诊断升级为16例,占7.5%,CIN合并HPV、UU、CT感染的比率分别为42.10%、38.15%、35.52%。结论:CIN发病年龄在年青化;CIN有较高的UU、CT感染率;LEEP是治疗CIN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宫颈上皮内瘤变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治策略和全子宫切除术(切除阴道上段1cm)在CINⅡ级、CINⅢ级治疗中的地位。方法:对10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CINⅡ级、CINⅢ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发病年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经TBS系统报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术两种检查方法对CINⅡ级、CINⅢ级的诊断价值。结果:CINⅡ级、CINⅢ级在35~45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60例,56.6%)。临床多无特殊症状,其中无症状体检发现41例(38.7%),因不规则阴道流血检查发现37例(包括接触性出血,34.9%)。术前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涂片与病理符合率为64.7%,术前经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0.2%,术后病理诊断升级为9.8%,术前诊断为CIN术后发现为浸润癌7例(6.6%)。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是CIN诊断的一个重要方法。全子宫切除术对于无随访条件及术前不能排除浸润癌的CINⅡ级、CINⅢ级患者的治疗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宫颈病变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的患者42例,采用自身对症照法,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检查结果。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者22例,占40.5%,不符合者25例,占59.5%。在因除外浸润癌而行宫颈锥切术的23例中,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者11例,占45.8%;宫颈锥切术后,因早期浸润癌行广泛子宫切除术者2例,占4.8%;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或CIS行全子宫切除术者9例,占24.1%。31例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密切随诊,保留了生育功能,在平均20.1个月的随诊期内,无1例出现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出血。结论:宫颈锥切术在CIN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所取代,对于患有CINⅢ级要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宫颈锥切术是较为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与宫颈上皮内癌变(CIN)的相关性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VAIN患者的临床表现、阴道脱落细胞学、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以及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44.9岁,VAINⅠ、VAINⅡ、VAINⅢ分别占53.3%(16/30)、33.3% (10/30)和13.3% (4/30);VAINⅢ在年龄≤40岁者和>40岁者中分别为10%(1/10)和20%(4/20);80.0% (24/30)患者有CIN病史,13.3% (4/30)有宫颈癌病史;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中分别有3/9、53.3% (8/15)和2/4发生VAINⅡ~Ⅲ;96.6%( 28/29)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86.7% (26/30)患者病变位于阴道上1/3.结论 VAIN临床特点与CIN相似,CIN诊断和治疗原则也可适用于VAIN.  相似文献   

8.
妊娠合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比妊娠合并宫颈浸润癌多见,妊娠期CIN发病率为0.93%~5%[1],86%妊娠期CIN属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其中大部分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14%为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颈电环切除术 (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5 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经LEEP治疗的效果。结果  5 0例治愈 ,好转 2例 ,治愈率为 96.15 %。结论 LEEP不但达到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效果 ,而且出血少 ,手术快捷 ,操作简便 ,在治疗的同时有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0.
梁雯 《广西医学》2004,26(12):1824-1824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是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癌前病变阶段 ,此阶段持续时间约 10年左右 ,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治宫颈癌关键的环节。本文就我院 2 0 0 3年 7月至2 0 0 4年 6月间检查出的 5 1例CIN病例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3年 7月至 2 0 0 4年  相似文献   

11.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应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早期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预防宫颈浸润癌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106例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赤 《广西医学》2005,27(9):1458-1459
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宫颈癌演变过程中癌前病变阶段。本文就我院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间行阴道镜检查的2216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用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阴道镜检查的宫颈异常患者394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使用阴道镜进行定位活(检病理检查),观察其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为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有29.9%的患者被检测出患有CIN。其中,有20.3%的患者为CINⅠ级,有5.8%的患者为CINⅡ级,有3.8%的患者为CINⅢ级。有1.8%的患者被检测出患有宫颈癌。此外,阴道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5.1%,对CIN进行诊断的符合率为49.1%。结论 :用阴道镜检查对CIN进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率和准确性,该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官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180例CIN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CIN患者,其中,接触性出血占40%,白带异常占36.7%,患者就诊以同房后出血、白带异常为主要原因.180例中,显微定影式阴道镜检出官颈病变176例(97.78%).HPV阳性145例,阳性率为80.6%,CIN分级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官颈细胞学检查结合阴道镜检是诊断CIN的有效方法,CIN及其级别与HPV感染之间有重要关系.对不宜手术的原位癌患者町行单纯腔内放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要点,探讨其诊断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12-2013-12收治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鉴别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宫颈细胞涂片巴氏分级与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较低,与术后诊断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性(P<0.05);而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93.55%,与术后诊断具无显著性的差异性(P>0.05)。结论:宫颈细胞涂片巴氏分级与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率较低,但宫颈细胞涂片巴氏分级、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的疗效。方法:采用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76例,结果:与传统电刀锥切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宫颈修复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手术效果无差异性(P>0.05)。病理快速冰冻切片LEEP有1例微小浸润癌,传统电切术0例,病理标本LEEP无嵌化现象,而传统电切术标本边缘100%炭化。结论:LEEP对宫颈病变诊治有其特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58例CIN患者进行LEEP治疗,对比术前阴道镜病理活检及LEEP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其诊断的符合率,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58例患者中有152例手术前后的诊断完全一致(符合率达符合率96.2%);疗效方面,首次LEEP治愈148例(93.67%),5例(3.16%)病变持续存在,5例(3.16%)术后复发。结论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LEEP治疗CIN安全有效,但应权衡利弊,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且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最佳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对该术式的认识和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行LEEP术治疗官颈病变73例,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LEEP术手术治疗时间短,出血少,经精心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结论: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传统的冷刀锥切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麻醉要求低且不需要住院,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术中的配合,出院的随访,是LEEP治疗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究宫颈细胞学、阴道镜以及宫颈活检联合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收治的195名阴道镜检查以及镜下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电脑辅助细胞学检测系统检查患者共195人,没有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磷状上皮细胞患者90人中,包括宫颈活检病理患者26人其被诊断为炎症;其中还包括了CIN患者63人;CIN Ⅰ患者52人;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患者14人;CIN Ⅱ患者6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CIN Ⅲ)5人.结论:细胞学筛查出现异常的患者,应该结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来进行进一步检查,有利于提高CIN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