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均行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86.4±3.9)min,术中失血量平均(92.5±8.5)ml,未出现1例严重并发症,满意率100.00%;随访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NDI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随访时病变水平椎间盘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微创前路经上位椎体椎间孔减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健  何仿  陈小强 《安徽医学》2014,(4):497-498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均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按照VAS、JOA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的分值改变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其中15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疼痛复发,无肢体功能下降。术后1周、终末随访时,VAS、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终末随访时与术后1周VAS、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创伤小,减压彻底,可作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情况以及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病变颈椎椎间高度、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椎间孔镜系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微创效果明显,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较低,治疗安全性相对较高,患者颈椎曲度、JOA评分、SF-36评分、VAS评分改善较好,治疗效果好,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而且患者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效果。方法:CSR住院患者60例行后路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术,评价治疗前后患者颈椎曲度、病变椎间高度、VAS视觉疼痛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的JOA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颈椎曲度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1),但治疗前后病变椎间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P<0.01)。结论:经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联合椎间孔减压治疗CSR患者可有效恢复病变颈椎的生理结构,减轻疼痛症状,具有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手术适应证较为局限。  相似文献   

5.
在经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治疗颈椎病的基础上,作者发展本手术:将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扩大,以利对椎动脉和神经根的减压;三个颈椎椎体的大部分、两个椎间盘的全部予以切除以扩大椎管,完全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同时,自体髂骨植骨以治疗同时患有椎动脉、脊神经、脊髓受压的混合型颈椎病等其他疾病患者。作者成功地为两位患者进行了这一手术,目前未见报道,现初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常常存在颈神经根受压情况[1].采用传统的颈椎前路或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往往术后仍存在一侧或两上肢剧痛、麻木[2].1998年7月至2008年6月我院采用经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或椎间减压植骨融合与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脊髓神经根型颈椎病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经前路钩椎关节切除治疗颈椎病的基础上,作者发展本手术:将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椎间孔扩大,以利对椎动脉和神经根的减压;三个颈椎椎体的大部分、两个椎间盘的全部予以切除以扩大椎管,完全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同时,自体髂骨植骨以治疗同时患有椎动脉、脊神经、脊髓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对照组给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并发症情况、JOA评分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疗效均理想,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创伤性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手术在颈椎退行性疾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0月,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Cage)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各类颈椎疾病16例,脊髓型颈椎病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2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3例。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6~14个月),和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改善明显,脊髓功能评定JOA评分改善显著,随访结束时植骨融合良好,1例患者因戴围领超过3个月而感颈部僵直,本组患者未见Cage下沉,融合不良,内固定钛板松动断裂。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治疗颈椎疾病的方法,但需要掌握其适应症以及定期随访观察邻近节段的自然演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常规颈前路显露椎体间隙和后纵韧带,行椎体后缘、椎体侧方钩椎关节减压,自体髂骨或椎间融合器植入暴露椎间隙,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3年未见相邻节段出现继发性改变22例。颈肩部及上肢放射痛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37例,术后1~3个月内缓解15例。按JOA 17分评分法评价疗效,术前评分12~15分,平均13.4分,术后评分14~17分,平均15.7分,52例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32例,良13例,可7例,优良率为86.5%;术后随访时X线片复查,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较小、操作安全、减压满意、固定可靠,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使用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的颈椎病患者45例(治疗组) ,使用钛板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45例(对照组).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来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JOA评分都高于术前( P<0.05);治疗组术后JO A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 和17.78% ,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94.68% 和73.87% ,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颈前路减压使用零切迹椎间植骨融合固定系统进行手术的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明显好于使用钛板固定进行手术的患者 ,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也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38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情程度、C5神经根麻痹症、JOA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种术式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及其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两种术式末次随访疗效相近,但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间管切开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确定术中神经根的减压范围。方法:测量17具成人颈椎标本的椎间管长度及内径,并摹拟手术。采用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治疗症状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7例,32侧,随访10个月~3年,按Odom标准评定疗效。结果:颈椎间管长度平均为574mm,上下径平均为901mm,前后径平均为613mm。临床27例患者,优15例,良9例、改进3例,优良率88%。结论: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后外侧型颈椎间盘脱出有明显单根神经功能障碍者,适合于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术,手术减压范围以切除关节突关节内侧6mm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疗法,观察组予以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控制率和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且两组治疗后在简易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NDI法、颈曲度值、颈椎关节位移指数、临床症状体征上比较,观察组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之于颈椎牵引疗法的临床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聂翠霞  郭璐瑜 《当代医学》2010,16(13):117-118
目的总结应用激光治疗仪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康复护理。结果治疗32例,随访6~28个月,按照Macnab法评分,优良率为90.6%,术后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良好配合及术后康复护理能够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单纯行PLDD治疗;试验组50例,行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临床疗效采用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的疗效,电话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术后优良率试验组为86%,对照组6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LDD联合臭氧注射治疗,可以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日成 《广西医学》2011,33(1):70-7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治疗24例,钛网内椎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治疗19例。结果43例均无术中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出现一过性咽痛、吞咽困难9例,短暂性声音嘶哑7例,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治愈。43例均获随访0.5—3.0年,切口均一期愈合,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椎均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100%;未见植骨块滑脱、移位或塌陷,钛板螺钉无断裂、松动或脱出等。结论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脊髓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分析显微镜下颈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与传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器植入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接受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86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41例)和传统组(45例)。微创组行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Zero-P内固定术,传统组行传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Cage融合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1.6±6.3)个月。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颈痛穴、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健侧颈痛穴和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颈功能活动度测定,综合评定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量表评分(VAS),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67%,治疗组有效率93.33%,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均有所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CASCS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痛穴、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功能活动度、症状及疼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椎板成形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式(laminoplasty with for aminotomy,L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在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48例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LF治疗,43例)和对照组(ACDF治疗,105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结束时颈椎神经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颈椎曲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及下肢感觉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患者提物及开车项目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11.6%)明显低于对照组(28.6%)(χ2=4.850,P=0.03)。结论:混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LF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可有效解除脊髓受压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