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下降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变为特点,导致骨脆性增加及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年龄增加或妇女绝经后骨组织发生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由于某些疾病或原因诱发而成的骨质疏松,如航天员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检查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险峰 《新医学》2007,38(1):8-11
1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3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某些疾病或药物所引起骨质疏松症和废用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再分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当骨形成速率缓慢下降后和骨量减少至一定程度后,才会表现出如疼痛、身材缩短、脊椎变形、骨折等症状和体征,只有少数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以迅速或亚急性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临床医学》1996,16(7):26-28
骨质疏松症(OP)并非单纯性疾患,而是由多种不同原因导致的疾患,所以一般把它作为一种综合征,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常由于轻微的外伤而导致骨折。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种。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亦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于绝经后者称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出现于老年者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由各种疾病因素引起者称为继发性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不断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导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临床上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及脊柱压缩性骨折等.根据骨质疏松发生的病因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2-4].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引起骨痛、畸形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2种,常见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是骨痛、易骨折、生长停止或身高下降。在我国6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约为1.3亿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绝经后易发生老年性骨质疏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发病率的4倍。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调节、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措施。本文回顾分析25例OP患者的临床资料、饮食干预与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研究中国人骨矿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规律等对骨质疏松的研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病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导致骨的脆性增高而使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又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骨质疏松又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有内分泌性疾病、药物性骨量减少、废用性骨丢失、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可分为三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2)继发性骨质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也包括特发性青少年骨质疏松和特发性成年性骨质疏松,目前关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的资料报道甚少,临床上易误诊;为引起重视,现结合本院2000年8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4例特发性成年骨质疏松症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II型),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最高。随着人类社会的老龄化,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诱发骨折的发病率在不断地增多。因此,普遍重视对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更把注意力集中于研究反映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Ⅰ型胶原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沈彬 《华西医学》2009,24(1):244-24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至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的11例妊娠期发病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及舌脉特点,统计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所用方药及中药使用情况并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1例均口服中药治疗,且中医辨证以痰热为主要病机,部分兼有瘀、虚,治疗上以清热凉血理气化痰安胎为主,兼虚者予以补气养血之法,兼瘀者予以化瘀通络之法。中医处方用药以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甘草、白术、茯苓、玄参、黄芩、牡蛎等12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其中8例孕中行乳房脓肿切开引流,2例产后行全麻下肿块切除术,1例中药治疗,肿块内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中药配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妊娠期肉芽肿性乳腺炎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从整体观、恒动观、辨证论治、病-症-证-治结合等多维度思路,体现了中医药诊治疾病特色及优势。该文从中医溯源对骨质疏松症的理论认识、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药防治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为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研究提供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中医治疗该病疗效明确,优势突出。该文从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等方面综合整理分析了近年来有关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临床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禀赋、饮食、情志及劳逸失度密切相关,以中满内热,脾不散精,气阴两虚,肝郁脾虚,痰湿内阻为主要病机。目前,中医对该病的辨治不尽相同,如何更有效的发挥中医诊疗特色,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产生多因卵巢功用下降导致体内雌激素含量显著降低引发,其发病率高,易形成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繁重的担负。目前,临床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仍以西药治疗为主,但西药治疗PMOP有着诸多的不良影响和并发症。该文以中医药的方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出发点,包括有中药方剂、针灸和运动等疗法,通过查找近期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得出其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临床成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心脾两虚型失眠人群日益增多且中医治疗失眠确有疗效。[目的]研究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通过检索文献收集近2年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分类并归纳总结。[结果]中医治疗失眠具有多种疗法,效果明确。[问题与展望]现有文献可证明中医方法治愈失眠患者众多,但长期随访观察较少,期待有更加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抽查我院2006年~2008年的归档病历,并结合我院药品动态监控数据,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存在问题,探讨解决对策。结果:中药注射剂覆盖临床各科,使用情况呈逐年上升,但也存不合理应用的情况。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广泛,但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论治,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对相应的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功能性便秘又称单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该病以排便困难、排便周期延长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便秘病"范围。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尚存在药物依赖、复发率较高等问题,因此针对个体的便秘疗法有待推广。该文结合中医对便秘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以及中医体质学说相关理论对不同体质的认识,以期通过体质辨别、体质调理更好地指导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学说为指导,结合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0-01/2005-01的文章,检索词"Diabetes mellitus,pathogenesis,neuroendocrine immunomodu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01/2005-01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糖尿病,发病机制,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中医药".手工检索1980年以后出版的有关糖尿病专著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关系的章节.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糖尿病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关系的文章.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非随机对照试验.③前后对照试验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3篇关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文章,其中21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2篇均为重复性文章.之间关系的文章进行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资料综合对21篇有关糖尿病病因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及中医学.结论糖尿病的发病系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胰岛素及其反调激素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胸腺等环节的失平衡而引起.并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理论是中医学、现代康复医学在糖尿病发病机制认识上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 RP)是一种特殊的直肠炎症,为直肠或者骨盆内脏器在放疗时或放疗后发生的直肠炎症。在中医学中,又名“肠澼”、“泄泻”、“痢疾”,也归属于“肠风”、“脏毒”、“便血”、“内痈”等范畴[1]。按照病程的长短,该病有急慢性之分,一般情况下,3个月为急慢性直肠炎的分界点[2]。该病病位在肠腑,与脾胃相关,病久易损及肝肾。病机为本虚标实,风、寒、湿、热、火、瘀、毒等均可为该病的病理因素。中医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辨证分型大致可分为湿热蕴结、寒热错杂、脾虚湿困、脾肾阳虚、阴虚津亏、气血两虚等。治疗上,西医尚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临床上主要采用抗炎、抗感染、止泻、止血等方法对症治疗。中医以补虚泻实为主,辨证使用中药内服或灌肠,口服联合灌肠亦常见。此外,针灸、穴位埋针、穴位注射等中医疗法也在临床中有所应用。该病中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但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本文对祖国医学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任一证候都是由若干"证候要素"组合而成。本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证候要素"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内涵、意义及其目前应用研究的现状,强调了该理论对中医辨证论治过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依据中医"证候要素"辨证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将"证候要素"的概念引入中医护理学,定义了"护理措施要素"的概念,将其作为针对病机单元的护理单元,反映了针对证候病机单元的护法护则,并进一步明确了证-护之间的对应关系,尝试探讨基于"护理措施要素"的施护体系,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辨证施护能力,促进中医护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