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20眼,排除可能会影响视力的各类眼部疾病的患者,并要求观察对象无明显全身疾病。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采用主切口为3.2mm的传统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手术,观察组采用主切口为2.2mm的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角膜散光,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减少值和丢失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检测中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差异具有优于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度数要小于对照组角膜散光度数。观察组术后早期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结论 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对角膜形态有较小影响,手术源性散光小,术后患者愈合时间短,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难度大,2.2mm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内障的治疗中,应用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12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60眼)与对照组(49例60眼)。对照组应用主切口大小为3.2mm的传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植入术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主切口大小为2.2mm的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角膜散光情况、视力矫正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角膜散光情况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数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视力矫正0.6的人数明显要多余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视力矫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早期视力矫正上观察组要明显由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低于对照组18.37%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相比常规3.2mm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式,2.2mm微创切口治疗白内障具有手术源性散光小及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特点和效果。方法:81 例89眼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36眼植入 Pharmacia812C 人工晶状体,38眼植入 Acrysof 折叠式人工晶体状,15眼未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7眼(98%)成功环形撕囊,3眼(3.4%)虹膜损伤,2眼(2.2%)后囊膜破损,术后角膜水肿5眼(5.6%),术后半年后发障人工晶体植入眼明显低于未植入眼(P<0.01),术后一周裸眼或矫正视力 ≥0.5者,Acrysof 组高于 Phar-macia组(P<0.05),术后一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植入人工晶体组高于未植入组(P<0.05)。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在表麻下行颞侧角膜透明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简便,快捷,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等特点,是理想的复明手术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患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博士伦Akreos M I60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9例(61眼)白内障患者行1.8 m 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博士伦Akreos MI60晶体植入术,术后测量术后视、角膜散光状况。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共58眼(95.09%),角膜散光度0D4例,0.25D-0.75D 56例,1.25 D 1例。结论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博士伦Akreos MI60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手术源性散光小,提高了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5.
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2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性及术后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变化.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1-7月间所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2例,52眼,核Ⅱ~Ⅳ级.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测量视力、眼压、角膜散光度数.结果:5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前房稳定,手术顺利,术后第二天角膜透明,切口自闭性好,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一月裸眼视力:≥0.5为39眼,占90.69%;矫正视力≥0.8为36眼,占83.72%;散光检测:术后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2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无需改变现有的手术习惯.术后视力恢复好,切口自闭性好,未发现医源性散光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颞上象限角膜隧道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颞上象限角膜隧道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范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内皮细胞密度大于对照组,内皮细胞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大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颞上象限角膜隧道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能减轻对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1.8rain与3.0nlnl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的统计分析,探讨白内障微切口(1.8mm)同轴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60眼)按性别、年龄、视力、白内障的成熟程度配对,每对中随机抽取1例分入A组,另~例分入B两组。A组行透明角膜3.0nlln传统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普通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透明角膜1.8rnlTl微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超薄型人工晶体即M1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B组裸眼视力均优于A组,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A、B两组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O.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A组与术前相比,散光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己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阶段,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在术后各阶段,A、B两组的角膜内皮计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透明角膜1.8min微切口与3.0mm传统切口相比,尽管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没有差异,但后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更快、更好,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吴强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4972-4973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28例(146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改良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治疗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w、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平均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w、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数及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应用改良式角巩膜隧道切口,具有术后恢复快、自闭性好、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3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 ,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 ,并植入低度数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第 1天视力≥ 0 .5者 8眼 (34.78% ) ,矫正视力≥ 0 .5者 12眼 (5 2 .18% )。随访 2年 ,无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颞侧透明角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角巩膜缘切口和透明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角巩膜缘切口,对照组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d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程度也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使用改良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吸除的效果显著优于透明角膜缘切口,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好,角膜散光程度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微切口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60眼白内障惠者,核硬度为Ⅱ一Ⅳ级,在表面麻醉下,用1.8 mm角膜穿刺刀行11点及2点角膜缘切口,采用"Cool Fash Mode"及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通过推注器植入Acri.smart 36A或46S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对照组随机选择病例98例(112眼),采用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植入Staar公司KN-X预装推注式人工晶状体.比较两组病例超声乳化时间与总体手术时间、切口反应分级、术后1 d角膜透明度、术后1周视力与散光.结果:实验组60眼中,0级及Ⅰ级切口反应44眼,占73.3%,术后1 d.角膜透明无水肿者56眼(93.3%);时照组112眼中,0级及Ⅰ级切口反应46眼,占41.1%,术后1 d角膜透明无水肿者91眼(81.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术后l周平均散光(-0.71±0.34)DC,与术前散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对照组112眼术后1周平均散光(-0.89±0.44)DC,与术前散光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λ2=0.437,P<0.05);实验组超声乳化时间平均(9.04±4.32)s,手术时间平均(11.2±3.27)min.对照组超声乳化时间平均(10.26±6.41)s,手术时间平均(7.88±4.35)min.两组超声乳化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总体手术时间实验比对照组长,差异有显著意义(λ2=2.477,P<0.05).结论: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配合微切口折叠推注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角膜及切口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不增加手术源性散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 6 6例 ( 72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 ,通过 5 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对术后视力、散光、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术后 1个月矫正视力≥ 0 5者 45例 ( 6 2 5 %) ,术前及术后 1周散光有统计学差异 ,术前与术后 1个月散光无统计学差异 ,术中后囊破裂 3只眼 ( 4 2 %)。术后视网膜脱离为 1只眼 ( 1 4 %)。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等优点 ,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的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巩膜隧道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方法:统计过去一年里我院完成的125例(147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尼泊尔替尔干嘎眼科中心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V”型截囊、利用双腔注吸器水流娩核、空气泡下植入后房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3 d出院裸眼视力≥0.5者102眼(69.4%)。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118眼(80.3%)。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139眼(94.5%)。术后3月平均角膜散光为0.82±0.55D。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V”型截囊空气泡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手术的应用和优势。方法分别对326例白内障患者(348眼)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256眼(73.6%),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316眼(90.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11-3213
目的分析使用不同透明角膜切口长度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12例(13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haco+IOL手术治疗,对照组透明膜切口为2.2mm,观察组透明膜切口为2.8mm,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情况和手术源性散光情况。记录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Ⅳ级核超声乳化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其余级核超声乳化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源性散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2.2mm和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视力,均能够恢复较好的临床效果,2.8mm切口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较好,而对于硬核白内障患者,2.8mm角膜切口优于2.2mm切口。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0.7mm微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的视觉质量状况。方法选择92例(120眼)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5例(60眼),行常规2.65mm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B组47例(60眼),行0.7mm微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Microphakonit)。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对两组术眼进行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变化量、角膜像差变化量等视功能检测,比较该四项指标的两组间差异。结果术后1d,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变化量及角膜像差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变化量及角膜像差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角膜像差变化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视力高于A组,角膜散光及像差变化量<A组。结论0.7mm微切口双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2.65mm同轴超声乳化手术具有术后视功能恢复快,术源性视觉质量干扰小,术后早期视觉质量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3.2 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Acrysof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9例(242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前房反应、后囊混浊程度。结果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术后1 d≥0.5者占75.21%,1、3个月≥1.0者分别占39.26%、47.11%;角膜平均散光度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及术后1个月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3~18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明显影响术后视力的后发障。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度小、炎症反应轻、后囊混浊程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角膜切口对术后散光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按照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参照组患者予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和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行白内障手术,选择巩膜隧道切口以及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利于术后散光的矫正。  相似文献   

19.
白内障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与术后散光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的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白内障患者66例(66只眼)分为3组,A组(22眼)行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B组(22眼)在角膜上方行透明角膜隧道切口,C组(22眼)在角膜最大散光轴方向作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分别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第1周,第1个月及第3个月随访,验光及作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术后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散光轴向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A、B两组角膜散光度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明显大于C组角膜散光度(P<0.05),C组角膜散光度术后第1周,第1个月较术后第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位置透明角膜切口作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效果好,根据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的透明角膜切口术后角膜散光小,早期屈光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联合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141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2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观察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观察组患者眼部浅前房形成发生率为1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术后60 d,观察组3例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出现角膜水肿5例,前房炎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降低眼压,控制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