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影像学分析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结果:1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53.6岁。13例患者共18个病灶,其中多发者4例,位于双侧者2例,位于腮腺浅叶者12个病灶,病灶均为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多均匀,增强后CT值平均增加30~45HU,其中6个病灶局部密度不均,内见斑点状或小囊状低密度灶。结论:腮腺腺淋巴瘤为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男性,好发于浅叶,病灶可多发及双侧发病,多中度不均匀强化,故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共34个病变)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23例患者共34个病灶,单发17例,多发6例;26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31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9个病灶边缘清楚;28个病灶呈实性,6个呈囊实性.CT增强扫描病变一般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实性成份强化程度减低.结论:临床发现老年男性患者,CT表现为腮腺浅叶的后下极占位性病变,双侧多发病变,边界光滑,内部密度欠均匀,有早期明显强化,诊断时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3.
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腮腺腺淋巴瘤的MRI征像。结果 27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共42个病灶,其中35个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单侧单发16例,单侧多发7例,双侧多发4例。在MRI上,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T1WI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及压脂T2WI均为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早期轻中度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选取43个腮腺混合瘤和54个腺淋巴瘤,对比分析两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并将超声二维影像导入MaZda软件中,手动勾画病变的感兴趣区,分别选择交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robability of classification error and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OE+ACC),Fisher系数以及三种方法的联合(Fisher+ POE+ACC+MI)提取最具鉴别价值的纹理特征参数,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纹理分析和超声医师评估的误判率。结果: 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年龄以及男性患者的比例高于腮腺混合瘤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超声特征中,两者在囊性变和血流丰富程度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MaZda软件提取的30组纹理参数中,共8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纹理方法的评估结果中,MI的总误判率为53.61%(52/97),POE+ACC为44.32%(43/97),Fisher系数为21.65%(21/97),三种方法联合为17.53%(17/97);且三种方法联合的总误判率明显低于超声医师的总误判率(29.90%,2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结论:超声影像纹理分析对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3例腮腺肿块进行了MRI扫描,部份病例同时作了B超、造影及CT,并追踪术后病检.结果表明:①MRI对腮腺具有较CT更强的组织分辨力,能显示腺内主要的神经、血管.②能准确判定腺内有无占位性病变.③能准确判定腺内、外肿瘤.④立体成像,能多方位观察肿瘤位置、范围及周围组织关系.恶性肿瘤可了解颈部转移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估计.⑤根据形态及边界特点,能判断大多数肿瘤的良恶性,但两者的T1,T2信号变化无特异性.⑥腮腺非肿瘤性病变的T1,T2信号变化无特异性,不如常规X线造影.  相似文献   

6.
李凤  李炎  李双鑫  黄显龙 《重庆医学》2018,(23):3102-3104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62例腮腺腺淋巴瘤MSCT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数量、密度、边界、部位、强化程度和方式、供血及周围血管情况.结果 62例患者74个病灶中单发51例,多发11例;病灶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双期增强CT扫描,多数病灶实性部分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三期延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轻度下降.多数病灶具有“血管贴边征”,CTA显示多数病灶由颈外动脉分支供血.结论 腮腺腺淋巴瘤具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据此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检查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MSCT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肿瘤的数目、发生部位、大小及增强程度和方式。[结果]35例患者中28例为单发病灶,7例呈多发,多发病例中5例(14.29%)为双侧多发,2例为单侧多发。单发病灶集中在腮腺后下极,多发病灶分布较广泛。24个病灶(41.4%)出现囊变,10个有较大的囊变。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增强肿瘤实质性部分动脉期显著强化,静脉期呈轻度强化,较动脉期明显减低。[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SCT增强表现为特征性的动脉期强化,静脉期退出,可伴有显著的囊变。MSCT对腮腺腺淋巴瘤术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分析12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表现等,以同期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2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共17个病灶,腮腺后下象限14个(82.35%);与对照组比较,发病部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腮腺腺淋巴...  相似文献   

9.
刘志  何娜娜 《中外医疗》2013,(28):185-185,187
目的提高对腮腺腺淋巴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腮腺腺淋巴瘤的术前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约为52岁,12例(约66.7%)表现腮腺单侧浅叶下部单发小结节样病变,2例(约11.1%)表现为腮腺单侧浅叶2~4个病变病,4例(约22.2%)表现为双侧腮腺多个病变;MRI扫描17例病变边缘清晰,16例病变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动脉早期即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减弱,病变内可见小囊状未强化影。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可多发或双侧发病,边缘清晰,MRI扫描多为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快进、快出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认的60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DKI检查,判断DKI检查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经手术证实,6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患者42例,恶性肿瘤患者18例。DKI检查结果显示,包含腺淋巴瘤的良性肿瘤平均峰度图(kmean)、径向峰度图(krad)及峰度各项异性图(kax)数值均明显小于恶性肿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腺淋巴瘤的良性肿瘤3项数值均小于恶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腮腺肿瘤患者实施DKI并分析kax、kmean、krad 3项数值,可为肿瘤良恶性诊断提供较为有效的依据,有利于指导后续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腹腔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已经病理证实的28例腹腔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并与8例腹腔结核、24例淋巴转移瘤的MRI表现对照,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能力。结果:淋巴瘤的MRI表现:(1)广泛分布的淋巴结肿大和T2信号异常升高。(2)肝脾肿大,尤其是脾明显肿大和T2信号升高。(3)脊柱T1信号普遍降低或局限降低。(4)胸水、腹水或骨骼破坏。结论:MRI表现对腹腔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有一定意义,并有助于与腹腔淋巴结结核和转移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依据,旨在不断提高其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腮腺腺淋巴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点。从肿瘤的大小、个数、质地和内部回声等指标作综合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为腺淋巴瘤17例,混合瘤15例,淋巴结炎2例,混合性占位、性质待定2例。超声诊断符合病理学为47%,超声诊断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4%。腺淋巴瘤声像图特点与混合瘤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典型的腺淋巴瘤有其声像图特点,非典型的腺淋巴瘤类似于混合瘤。超声诊断腺淋巴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要做到病理学诊断有一定难度,但它对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有直接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为鉴别两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及60例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体征、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病程、病灶大小、数目、平扫密度、形态、边界、强化特征.结果 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老年男性,而基...  相似文献   

15.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针吸细胞学特点,以提高针吸细胞学的确诊率.方法:对25例有组织学对照的腮腺腺淋巴瘤细针吸取细胞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组织学诊断腮腺腺淋巴瘤中,针吸细胞学诊断与其一致者21例,诊断腺瘤伴囊性变3例,疑似炎症或淋巴结者1例.针吸细胞学镜下特点主要见嗜酸性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间质,部分病例见核碎片及巨噬细胞伴吞噬.结论:针吸细胞学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确诊腮腺腺淋巴瘤有赖于针吸获取该瘤具有诊断特征性的满意标本及掌握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6.
腮腺囊性病变包括肿瘤性囊性病变和非肿瘤性囊性病变,非肿瘤性囊性病变包括囊肿和炎症性囊性病变,由于这些疾病的临床治疗原则不同,对其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就显得极其重要。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规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腮腺肿瘤患者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8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CE-MRI联合DWI进行检查,将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照,比较腮腺良、恶性肿瘤的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分析DCE-MRI联合DWI检查的诊断效果、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的一致性。结果全部58例肿瘤中,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13例。DCE-MRI联合DW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54,DCE-MRI或DWI单独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54、0.561,联合诊断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b值(b=1000)情况下,良性肿瘤(除外腺淋巴瘤)病灶ADC值均高于恶性肿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联合DWI诊断的灵敏度92.31%(12/13),特异度95.56%(43/45),准确性94.83%(55/58)。结论 DCE-MRI联合...  相似文献   

18.
腮腺腺淋巴瘤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即Warthin瘤),是一种腮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率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10%,仅次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约80%)[1].国内相关研究[2-3]报道其发病率近年不断增高,且其具有多发倾向及术后易复发特点,术前确诊较难,常被误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多排螺旋CT的快速大范围扫描和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对肿瘤进行术前鉴别和诊断,而且可以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定位,避免术后肿瘤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因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妇科常见病[1]。既往诊断依据超声和临床检查,结果不甚满意。作者收集了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在其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30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临床资料,并与其病理对照,旨在提高超声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系我院2008~2011年住院患者,均经高频彩超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发现本组患者均为男性,无一例女性,年龄49~70岁.平均56岁.1.2 方法使用仪器为Philips HDI5000和GE LOGIQ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取仰卧位头部转向一侧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对腮腺区及周围充分扫查,观察肿物在声像图上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以及后方回声.再用CDFI(彩色多普勒表现)观察血流情况及频谱多普勒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