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与肋缘下腹横平面阻滞(TAP)对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在进行全身麻醉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后,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3例。在超声引导下,A组(后路)患者在肋骨下缘与髂嵴间腋中线行TAP,B组(肋缘下)则沿肋缘在剑突和髂嵴连线给予TAP。于双侧腹壁给予20ml0.375%的罗哌卡因,并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两组患者术后2、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静息痛与运动痛方面,术后2h和6h,B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12h和24h,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具有3例发生恶心,均可缓解,两组均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与后路TAP相比,经肋缘下TAP的感觉阻滞部位较高,范围较广,在胃癌根治术以及其他上腹部手术术后静脉镇痛中作为一种辅助方式优势更大,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术毕行超声引导双侧TAP阻滞,注射0.2%罗哌卡因20ml,C组不阻滞;两组均行PCIA,术后2、6、12、24和48h时行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术后48h内PCIA的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后2、6和12h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BCS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h内T组PCIA按压次数少于C组(P0.05)。结论 TAP阻滞联合PCIA用于腹腔镜胃癌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查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和局麻药伤口浸润组(WA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手术结束前30 min,安置静脉PCA镇痛泵。比较两组术后24 h补救性镇痛药给予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结果 TAP组2例和WA组3例患者中转开腹,共75例患者(TAP 37例,WA 38例)数据纳入统计分析。术后8 h咳嗽时,WA组VAS评分大于T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给予补救性镇痛药次数、24 h舒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局麻药切口浸润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在开腹结直肠癌手术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全麻下行开腹结直肠切除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TR组)及对照组(C组)各30例,TR组给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腹直肌鞘阻滞(RSB)及常规全身麻醉组,C组为常规全身麻醉组,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4、8、16、24、36、48 h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肠蠕动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早期下床活动时间等早期康复指标。结果与C组比较,TR组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用量较少(P<0.05),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1),术后4、8、16 h VAS评分,肠蠕动时间及早期下地时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SpO_2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组未见腹横肌平面阻滞穿刺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的腹横肌平面阻滞及腹直肌鞘阻滞定位准确,可减少术中及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用药量,对开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好,肠蠕动,肛门排气及早期下床时间缩短,有助于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60例,常规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手术结束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pd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右美托咪定1.0μg/kg+0.4%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组(R组):腹横肌平面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0.4%罗哌卡因30 ml。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皮、术中1 h、出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HR);术后即刻、4、6、8、12和24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腹部感觉阻滞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Rpd组术后6、8和12 h Rpd组的VAS评分低于R组(P0.05),术后即刻、4和24 h VAS评分无差异(P0.05),腹部感觉阻滞时间Rpd组明显长于R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TAP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患者,可以显著延长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患者术毕于硬膜外腔推注2 mg吗啡行术后镇痛,B组患者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分别于术后1 h、4 h、8 h、24 h随访病人并记录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产妇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磺酸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为剖宫产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新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8例。两组均于全麻前阻滞双侧TAP,阻滞完成后A组、B组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 0.5 μg/(kg·h)、1.0 μg/(kg·h)15 min后再进行全麻。比较两组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5 min时心率、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即刻(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疼痛程度、镇静效果及术前、术后48 h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变化,并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及拔管5 min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相当(P>0.05);两组T1~T5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相当(P>0.05);两组术后48 h时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比较相当(P>0.05);A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低于B组(10.53%)(P>0.05)。结论:采用0.5 μg/(kg·h)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联合TAP阻滞,可在确保良好术后镇痛、镇静、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维持心率、血压稳定的基础上,有效缩短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麻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急诊阑尾切除术中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全麻下接受急诊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50例,采用计算机排序分为A、B组各25例,分别予以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常规麻醉。观察并记录48 h内各随访时点运动与静息时的数字评分( NRS),使用镇痛药物辅助的病例数,患者对术后疼痛缓解自我评分以及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在12 h内各时点静息与运动时的NR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 P<0.05),24~48 h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自我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第一日和第二日辅助镇痛药使用率A组低于B组(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产生良好12小时左右的术后镇痛。在多模式镇痛中可能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后路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组(A组)和后路腰方肌阻滞组(Q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消耗量、术后24 h QoR-40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静息和运动状态VAS评分、术后48 h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Q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48 h舒芬太尼总消耗量明显降低(P <0.001);A组患者术后6、12、24 h静息与运动状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A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晚于Q组(P <0.05);A组患者术后24 h QoR-40评分明显高于Q组(P <0.001);两组患者术后48 h补救镇痛发生率、镇痛满意度、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相较于后路腰方肌阻滞,超声引导下弓状韧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接受剖宫产术产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TAP阻滞组(T组)和对照组(C组)。C组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法进行治疗,T组在C组的基础给予TAP阻滞进行镇痛;手术后,比较2组患者2、4、6、8、12h时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手术后T组4、6、8、12h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术后4、6、8、12h时BCS评分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C组不同时点Ramas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多点肋缘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胆道术后患者康复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胆道手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多点肋缘下TAP阻滞,对照组全身麻醉诱导后给予单点肋缘下TAP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及术后康复、镇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6、6.26、6.77、16.98,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2 h、6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49、9.26、8.05,P均<0.05)。观察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首次镇痛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22、14.84、-26.39,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首次排气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4、4.78、4.46,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多点肋缘下TAP阻滞用于胆道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较佳,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及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在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年龄30~65岁,体质量45~9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n=30):A组:全身麻醉后切皮前超声引导0.37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20 m L,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B组:全身麻醉后切皮前不做任何躯干神经阻滞处理,术毕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1 h(T0)、4 h(T1)、8 h(T2)、12 h(T3)、24 h(T4)、48 h(T5)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第1次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镇痛药时间和术后患者满意度,及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该阻滞部位腹腔内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比较,T0~T4时A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术后第1次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镇痛药时间[(11.7±1.3)h]较B组[(4.3±1.2)h]明显延长(P0.05);A组术后满意度(93.3%)比B组(70.0%)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无一例患者出现阻滞部位腹腔内脏器损伤、穿刺部位感染及血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基本能满足腹腔镜直肠癌术后镇痛的需要,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膜表面神经阻滞(TAPBlock)在开腹手术术后镇痛的作用。方法在全麻下行妇科择期开腹手术患者40例,要求术后镇痛,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A组在全麻下行手术,术后静脉镇痛配方为芬太尼10μg/ml,氟哌利多2.5mg/100ml,持续流量4ml/h,B组在全麻后手术开始前在B超引导下0.188%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膜表面神经阻滞(TAPBlock),同时加用静脉术后镇痛,镇痛配方为芬太尼5μg/ml,氟哌利多1.25mg/100ml,持续流量4ml/h。观察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皮肤搔痒等不良反应远低于A组。结论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静脉镇痛加用TAPBlock,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术后行PCIA,A组给予布托啡诺10 mg,B组给予布托啡诺10 mg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60 mg。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镇静Ramsay镇静评分、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 0. 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 0. 05); 2组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较高(P 0. 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行PCIA,镇痛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后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组(Q组)和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记录术后48 h内吗啡当量总消耗量、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首次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时间、PCIA无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与T组比较,Q组术后48 h内吗啡当量总消耗量、术后24 h内NRS评分、PCIA无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降低,首次PCIA时间延长,术后24、48 h QoR-15评分升高,AI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肋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相比,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显著降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镇痛药物需求,有效改善术后镇痛,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围术期不同时点应用氟比洛芬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5例,A组于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B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mg,C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及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术毕3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氟比洛芬酯150mg+芬太尼0.6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比较3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记录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组术后2,8,24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C组(P<0.05),A组手术结束后2,8h时VAS评分及术后24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开始前或手术结束前30min应用氟比洛芬酯均可增强食管癌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但手术前应用较手术结束前应用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肝包虫手术患者术后转归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开腹肝包虫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视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组(OT组),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组(UT组)和切口局麻组(LA组)各30例。OT组在手术开腹时,直视下于右侧腹横肌平面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UT组在诱导后用0.25%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行超声引导下右TAP阻滞,LA组用0.25%盐酸罗哌卡因(1.5 mg/kg)切口局麻。记录术后2 h(T_0)、6 h(T_1)、12 h(T_2)、24 h(T_3)、48 h(T_4)的VAS评分。记录术后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T_3、T_4三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0~T_2时,OT组和UT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LA组,术后哌替啶的需求量、下床活动时间及排气时间均少于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包虫手术后12 h内,超声引导下和直视下的单侧TAP阻滞比切口局麻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了术后阿片类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排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分为罗哌卡因组(Ⅰ组)和等量0.9%氯化钠溶液组(Ⅱ组)。手术完成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Ⅰ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Ⅱ组每侧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术毕所有患者均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态和动态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泵第一次按压时间、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PCIA的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85、1.96、1.99、1.96、1.63,P均>0.05)。Ⅰ组术后2 h、6 h、12 h和24 h时点的动态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46、4.95、5.13、3.08,P均<0.05)。Ⅰ组术后镇痛泵第一次按压时间比Ⅱ组延迟(t=6.82,P<0.05),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比Ⅱ组少(t=6.17,P<0.05),镇痛满意度比Ⅱ组高(χ2=4.32,P<0.05),术后24 h内PCIA使用量比Ⅱ组更少(t=7.32,P<0.05)。两组均未见与TAP穿刺相关的并发症,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23、0.10,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剖宫产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好,减少了PCIA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结肠根治术后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 例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手术结束后在超声引导下行TAP阻滞。DEX组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0.25%罗哌卡因至20 ml,CON组予0.2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状态、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 评分,记录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术后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和术后第一天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术后2 h、6 h、12 h,DEX组VAS 评分显著低于CON 组(P<0.001),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CON 组(P<0.01);DEX 组较CON 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显著延长(P<0.001),首次镇痛泵按压时间显著较晚(P<0.001),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01),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0.001);DEX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出院时间显著早于CON组(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的TAP阻滞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江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11):1553-1555+1559
目的 比较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对妇科腔镜手术中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择期行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P组)、静脉注射组(IV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3组均于B超引导下行TAP,P组地塞米松经神经阻滞给药,IV组地塞米松经静脉给药,C组不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3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12、24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组、IV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均较C组少,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均较C组短,且IV组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较P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较P组、C组低,且P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IV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静脉给药有利于延长妇科腔镜手术中TAP镇痛效果,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剂量,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