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人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体外培养、增殖情况。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小时,获得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hGM-CSF(50ng/m1) hIL-4(10n g/ml) hTNF-α(50ng/m1)诱导培养2周。在DC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流武细胞仪检测DC表型。结果 体外培养的DC在第四天由贴壁状态变为悬浮毛刺状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此类细胞数量增多。第八天为形态不规则的毛刺状,为典型树突状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显示体外培养成熟的De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黏附分子CD54、MHC Ⅱ类分子HLA-DR。结论 人脐血经hGM-CSF hIL-4 hTNF-α体外培养,能诱导出DC,本研究为DC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12月60例HFMD患儿(病例组),分为轻症组(n=32)和重症组(n=28);选择同期2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进行多细胞因子及hs-CRP的检测。结果 HFMD重症组血清IL-2、IL-4、IL-6、IL-10、IFN、TNF及GM-CSF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症组(P0.01),而轻症组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除IL-8外的其他多种细胞因子及hs-CRP可作为判断HFMD病情、监测疾病进展、指导早期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大量扩增方法。方法应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应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了,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体外诱导培养8天后可获得大量形态学典型的DC,具有强烈的激活同种异体或自体T细胞增殖反应能力。FACS检测表明,扩增的DC表达IaK^b、CDllc、CD80、CD86、ICAM-1分子。DC接受LPS刺激后,可以促使DC成熟,分泌IL-12(p70)、IL-6、TNF-a和IL-1β水平增强。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功能成熟的DC,为进一步开展DC基础和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时IL-8和G-CSF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白介素 8(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9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的59例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Vm & Ve)患儿、 2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Pm)和1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Tm),并以21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血清G-CSF和IL-8活性作为对照。结果:患儿组脑脊液IL-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患儿组间差异无显著性。G-CSF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8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中起作用,但IL-8、G-CSF的检测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者血清G-CSF和IL-10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患者血清G-CSF和IL-10水平.结果哮喘患者血清G-CS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肺炎组血清G-CSF最高;治疗后血清G-CSF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后血清IL-10明显上升(P<0.01);血清C-CSF与IL-10呈负相关(r=-0.732,P<0.01).结论哮喘患者血清G-CSF升高,IL-10降低,二者参与哮喘病理炎症发展:检测G-CSF和IL-10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胞因子在培养小鼠骨髓来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中的作用,寻找培养所需最佳细胞因子浓度.方法:分别用低、中、高剂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联合或不联合白细胞介素4(Interlenkin-4,IL-4)培养小鼠骨髓源性未成熟DC,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细胞表型检测.结果:培养第7 d,低剂量组DC数量最少、突起细小,CD80、CD86及主要组织相容(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Ⅱ)类分子表达低,如联合IL-4培养口1提高DC数量;中等剂量组与高剂量组DC较低剂量组为多,CD80、CD86及MHCⅡ类分子表达亦较前者提高,但二组无明显差异,有无联合IL-H4培养的差异亦不显著.结论:GM-CSF低剂量时,可诱导出纯度较高的末成熟DC,而GM-CSF中等剂量和高剂量时,无论是否联合诱导IL-4培养,诱导未成熟DC的产量及纯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弘超  梁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22):2728-2731,2735
目的筛选最佳体外诱生大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的方法。方法用低剂量(0.2ng/mL)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tion rat GM-CSF,rrGM-CSF)体外诱导imDC;用常规剂量(5ng/mL)的GM-CSF加大鼠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tionratIL-4,rrIL-4)(5ng/L)体外诱导imDC;rrGM-CSF rrIL-4再加大鼠白细胞介素-10(recombination rat IL-10,rrIL-10)(10ng/mL)体外诱导imDC;第13天收获细胞,观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浓度和细胞增殖情况等方面进行考察,对比筛选。结果低剂量GM-CSF组和IL-10组DC与GM-CSF IL-4组DC相比,符合imDC的特点;GM-CSF IL-4组DC表现成熟DC的特点,但细胞增殖情况低剂量GM-CSF组明显低于GM-CSF IL-4 IL-10组,两组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结论GM-CSF IL-4 IL-10组是最佳诱导imD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危重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IL 8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5 1例危重症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 (ICU)后第 1、2、3、4、5、6及 7d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3mL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 α、IL 6及IL 8浓度。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Ⅲ (APACHEⅢ )每日进行危重症评分。每一观察日的各项指标录入数据库。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 ,TNF α从第 1个观察日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L 8从第 4个观察日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IL 6从第 2个观察日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各观察日TNF α、IL 6及IL 8与各自正常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APACHEⅢ评分从第 1个观察日起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TNF α、IL 6及IL 8与APACHEⅢ评分比较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以及阳性预测值等基本相似。结论 TNF α、IL 6和IL 8浓度与APACHEⅢ评分一样可作为评估危重症病情及其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M-CSFR)在狼疮性肾炎(LN)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32例LN病人、1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GM-CSFR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LN外周血单核细胞GM-CS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GM-CSFR表达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GM-CSFR表达水平与蛋白尿程度呈正相关.结论:GM-CSF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及LN的肾脏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抑炎因子IL-10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与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关系,寻找简便易行能较好反映气道炎症客观指标。方法对42例症状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采用RT-PCR方法,进行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普米克TM气雾剂200~1000 μg/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β actin mRNA,IL-10/β-actin mRNA表达动态监测,并与健康人对比。结果 GM-CSF /β-actin与IL-10/β-actin相对比值在症状期哮喘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2.751 7±0.695和5.097 2±0.853(P=0.038)。抗炎治疗后随症状缓解,PBMCs GM-CSF /β-actin与IL-10/β-actin相对比值下降至2.426±0.755(P=0.000)。结论动态观察炎症因子/抑炎因子的相对值-GM-CSF/IL-10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变化,对于客观判断临床疗效及指导进一步的抗炎治疗可能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2):145-147
目的探讨鼻息肉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鼻息肉患者32例作为鼻息肉组,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5、IL-8和GM-CSF水平,应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鼻息肉组患者血清IL-5、IL-8和G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鼻息肉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鼻息肉患者血清GM-CSF水平与IL-5水平呈正相关(r=0.658,P<0.0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409,P<0.05)。结论 IL-5、IL-8和GM-CSF可能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6、TNF-α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中的IL-6、TNF-α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IL-6,TNF-α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糖、蛋白质定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脑脊液中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1),IL-6、TNF-α含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急性期比复期有明显增高(P〈0.01)。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IL-6、TNF-α均明显增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病情越重,其值越高,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5.
罗汝琴  陈仁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070-207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细胞因子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检测45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1β、IL-2 、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2 、TNF-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IL-1β、IL-2水平比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IL-lβ治疗前后的差值与PANSS量表减分率呈正相关(r=0.82,P<0.05);治疗前IL-2与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55,P<0.05);治疗前TNF-α与PANSS量表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69,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免疫激活状态;IL-1β水平的变化也许可以作为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一个参考指标;细胞因子与精神病理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临床前研究和Ⅰ期临床试验。方法在动物模型上进行rhGM-CSF的药理、毒理、药代和药效研究,并在人体上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初步疗效观察。结果体外实验证明rhGM-CSF对骨髓造血祖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在60Cor射线照射造成的白细胞低下动物(狗和猴),显示了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急性毒性试验显示,LD50大于5000μg/kg;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注入的GM-CSF主要从尿中排出,并不在体内蓄积;狗的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在高于临床用量3倍时,无明显毒性反应。Ⅰ期临床试验证明,每天在2.5-7.5μg/kg的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并能升高白细胞。结论rhGM-CSF可用于治疗放疗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7.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脑脊液IL—8和G—CSF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白介素8(IL-8)、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9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的59例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Vm&Ve)患儿、22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Pm)和1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Tm),并以21例非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脑脊液、血清G-CSF和IL-8活性作为对照。结果患儿组脑脊液IL-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患儿组间差异无显著性。G-CSF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8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中起作用,但IL-8、G-CSF的检测无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对1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7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儿进行了脑脊液GCSF的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进行动态观察。结果:GCSF在化脑患儿脑脊液中的阳性率为789%,明显高于病脑患儿的阳性率37%(P<0001),并且随着化脑患儿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好转或恢复,脑脊液中GCSF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01)。提示:脑脊液中GCSF的测定有助于化脑和病脑的鉴别及化脑患儿治疗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脐血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诱导扩增具典型形态、表型及功能的树突状细胞 (DC) ,以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取正常人外周血及脐血 ,以 Ficoll分离取白细胞 ,去除悬浮细胞后 ,分别在以加入 GM- CSF,TNF-α(脐血 )及GM- CSF,IL- 4 (外周血 )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 ,在第 3,7,9天表型 (CD1a,CD80 ,CD83,HL A- DR)分析及形态观察 ,1周左右分别做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比较激发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脐血诱导的 DC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来源的 DC细胞数 ,两者有显著差异。两种来源的 DC在形态及细胞表型 (第 9天 CD1a脐血 6 7.2± 3.6 % ,外周血 6 9.3± 6 .8% ;CD83脐血 73.7± 5 .5 % ,外周血 75 .6± 4 .9% )无显著差异 ,两者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 :脐血可成功诱导功能性 DC,脐血诱导比外周血诱导效率高 ,且与外周血所诱导的 DC在形态及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大鼠体内对树突状细胞(DC)数量及成熟度的影响,为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提供新途径。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GM-CSF预处理组,G-CSF预处理组。分别在给药的3,5,7,9,11d取脾脏并分离DC。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的数量及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及imDC/DC的比值。结果DC数量增长与两组药物刺激时间呈线性关系;两组imDC/DC与刺激时间呈正相关性,其中预处理后的第7d达最大值;两种刺激因子对大鼠体内DC增值的数量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种预处理因素对大鼠体内DC成熟度的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M-CSF或G-CSF在大鼠体内作用时,可增加DC的数量及imDC/DC的比率。提示体内使用G-CSF在促进DC的未成熟状态以及诱导免疫耐受方面可能比GM-CSF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