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尹华荣教授认为脾胃内伤、情志失和等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胃失和降,发为痞满;提出"健脾和胃,疏肝解郁"的独到见解,以经验方平胃香连疏肝汤为主,辨证加减,注重调和脾胃、疏肝行气。  相似文献   

2.
胆汁返流性胃炎其病机为肝胆失疏、胃失和降而致,若肝胆之气受郁不得升发疏泄,必将克伐脾胃,而脾胃不健运,则肝胆疏泄不能,相互影响,而致通降升清机能紊乱或失常脾胃不健运.和胃止痛胶囊具有疏肝利胆、和胃降气之功.临床观察优于吗丁啉、得乐组.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程迁延漫长,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现代医学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中医学认为脾胃虚弱、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肝胃不和为该病基本病机之一,且多从胃痞论治。笔者自拟疏肝和胃汤具有疏肝和胃、降逆止痛之功,方简效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多发性、难治性疾病。介绍王小娟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临床经验思路,以供临床参考。王教授主张“攻补兼施”治疗本病,抓住脾胃虚弱、胃失和降的根本病机,治疗上固护脾胃、降逆调气、疏肝清热,以恢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病机以脾胃虚弱、升降失常为本 ;热毒侵袭、肝胃郁热为标 ;久病入络、气血瘀滞为变。治疗应当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基本治疗大法 ,根据其病程时期的不同治疗侧重角度各异 ,其中脾胃升降失常贯穿于始终 ,所以理气消痞 ,以“痞满”论治是治疗的常法 ;在其活动期常存在肉腐浸淫 ,胃膜失养的情况 ,可以以痈论治 ,气滞于中 ,胃失和降 ,不通则痛 ,当以痛论治 ,此二者为变法 ,临床用药应当以降助运 ,以升复降 ,升降相因 ,注重寒热并用。  相似文献   

6.
魏骄阳  张立平 《中医杂志》2022,(23):2288-2292
成人型难治性痤疮的核心病机是脾胃功能失常,其始于脾胃虚弱,继而造成脾胃运化失常、气机升降失常及肝脾失调,导致湿浊留滞、气机郁滞而生成痤疮;又因虚、湿、郁、瘀、热、浊毒等病邪相互掺杂,推动病情进展,致痤疮反复难愈。提出以平胃法为治疗大法,其根本目的是恢复脾胃的正常状态和功能;具体治疗是以补益健运脾胃法为主,配合祛湿化浊、疏肝理气法,并根据病情变化适当辅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类药物,常以四君子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7.
总结朱生棵教授辨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为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又兼痰、瘀为患;治疗注重疏肝降逆、化痰祛瘀,临证多采用疏肝和胃方化裁。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古典文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复习古代文献,总结胃食管反流病。古典中医称之为“吐酸”、“吞酸”、“噫醋”等,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七情失和、脾胃虚弱四个方面,病机特点多有脾胃虚弱,内外之邪乘袭,致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逆,酸水泛滥,食管不利,其病位在胃与食管,涉及肝脾,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临床以热证、虚实夹杂多见,治疗有健补脾胃、清化湿热、疏肝和胃、消食导滞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王秀娟教授治疗便秘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便秘的产生与脾胃功能失调紧密相关,脾胃虚弱,气血化生无源,多可致虚秘;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脾失升清,胃失和降,则易形成实秘。临床根据患者的正气是否充足将便秘分为胃肠实热证和脾胃虚寒证。认为本病的治疗要首辨虚实,并分因论治,其次要调理脾胃升降,同时注重顾护气阴,尤其是老年便秘患者,多伴有气阴的损伤。诸法合参,临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胆汁返流性胃炎常由脾胃虚弱,升降失调,胆经虚火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脾胃为本,肝胆为标。治疗着重健运中焦,并顾及标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胃轻瘫辨治心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志扬 《四川中医》2003,21(8):18-19
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常表现出脾胃虚弱、脾胃运行失常的系列症状。针对这一病理特点,采用健脾运脾、扶正养胃为主治疗,或分别合以养阴生津和中、祛痰除湿降逆及理气行滞和胃诸法,对脾胃运行功能的恢复,消除糖尿病胃轻瘫的症状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2.
和法是指通过和解表里、疏邪扶正以调整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机复杂,与气血、三焦、表里、脾胃失和密切相关,故可用和法治之。气血失和、络脉瘀结者,予化瘀通络以调和气血,选用补阳还五汤化裁;三焦失和、水湿泛滥者,予分利水湿以调和三焦,选用小柴胡汤合茯苓导水汤化裁;表里失和、风邪扰肾者,予祛风散邪以调和表里,选用玉屏风散化裁;脾胃失和、升降失调者,予升降气机以调和脾胃,选用二陈汤或合用升降散化裁。临证以“失和”为机、“调和”为要辨治糖尿病肾病,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张继红 《四川中医》2005,23(1):53-54
目的 :观察中药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 90例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 4型 ,治疗 8周为 1个疗程 ,其中 6 2例应用疏肝和胃汤治疗为观察组 ,并设 2 8例应用三九胃泰胶囊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0 32 %和 71 4 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各证型之间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提示 :说明疏肝和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适宜于各型的治疗 ,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严峻 《江苏中医》1995,16(1):8-9
胆汁返性胃炎常由脾胃虚弱,升降失调,胆经虚火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以脾胃为本,肝胆为标。治疗着重健运中焦,并顾及标实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是脾胃系常见病之一,刘凤斌教授认为其发病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调养失当等,以致湿热内蕴、肝郁失疏、脾胃虚弱,进而发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兼痰湿郁热甚或瘀热而发为本病,临证治疗多以健脾疏肝、清利湿热、畅达气机为法,并尤其注重以"治未病"思想指导患者的心理疏导及饮食调护等,临床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多病情缠绵,因纤延失治,致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临床又多因饮食不慎,情志失调导致肝郁气滞、胃失和降,中焦气机痞滞,清浊不分或中阳渐衰而成虚实挟杂之症。自拟疏肝和胃解痞汤,疏肝和胃,解痞散结,并能消除Hp,促进粘膜的保护与修复,治疗120例,结果:近期治愈43例,显效48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Hp转阴度92%。  相似文献   

17.
贾海燕 《光明中医》2012,27(6):1148-114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F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病属于中医"痞满""胃痛""嘈杂"等病证范畴,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胃失和降多见,笔者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海英教授认为眩晕与脾胃失调有关,脾胃虚弱,清窍失养;脾胃失和,升降失常。海英老师辨证分型,巧妙配伍,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升阳通络-补中益气汤;脾胃失和,升降失常-健脾和胃,祛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海英老师善用眼针,根据眼针三焦取穴原则,以上焦区为主穴,加脾区、胃区、中焦区;伴肝风内动或肝气郁结,白睛肝区脉络充盈,加刺双侧肝区;伴见心脾两虚,白睛见心区或脾区脉络浅淡,加刺双侧心区。眼体针并用,体针常选头部、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分清病症的主次,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9.
査安生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査安生教授认为GERD患者主要病因为现代人易发焦虑和抑郁至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而犯胃,或暴饮暴食、饮食厚腻,损伤脾胃;其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浊气上逆。治疗强调疏肝健脾和胃。临床分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痰瘀互结证五种证型论治。  相似文献   

20.
浅表性胃炎病机为肝胃不和,肝胆失其疏泄,常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宜疏肝健脾和胃,兼行气活血及养阴益胃法,自拟平胃汤具有疏肝健脾和胃、理气活血止痛之效。治疗89例,其中治愈51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