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1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两组均实施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8.9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应用温经散寒通络汤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2.
探讨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关节评价指标、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关节屈伸不利、恶风寒、疼痛、冷痛、肿胀、晨僵症状评分、晨僵时间、20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关节休息痛指数、CRP、ESR、RF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P 0.05)。结论: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河南中医》2009,29(6):540-541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冯健峰  柴铁劬 《新中医》2014,46(9):152-15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薏苡仁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治疗组予针灸联合口服薏苡仁汤并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薏苡仁汤并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1%,对照组6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CRP、ESR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CRP、ES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联合薏苡仁汤能够缓解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祛风除湿通痹汤配合针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肇庆市中医院从2013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130例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法,采用堆积的方式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治疗组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祛风除湿通痹汤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单纯采用针灸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关节疼痛积分(2.45±0.65)分、膝骨关节病情严重指数(4.54±1.54)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4%,与对照组的87.45%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祛风除湿通痹汤配合针灸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科治疗的60例寒湿痹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温针灸结合羌防袪痹汤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尪痹中药熏洗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美洛昔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用尪痹中药熏洗汤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指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尪痹中药熏洗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可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寒湿、瘀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采用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结合口服复方环磷酰胺片治疗;疗程为2个月,2个月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56.92%,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7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愈显率为38.71%,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寒湿痹阻证与瘀血痹阻证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寒湿痹阻证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好;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指标ESR、CRP、RF均有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拔罐起泡加内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瘀血痹阻证疗效显著,对于寒湿痹阻证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方温阳通络宣痹汤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为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临床诊治思路。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风湿病科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即治疗组(温阳通络宣痹汤治疗)及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并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6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宣痹汤能够减轻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补肾通痹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5%和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通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清热通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英太青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共服药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关节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在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痹汤能明显减轻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治疗寒湿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口服甘草附子汤;对照组20例,口服通滞苏润江胶囊;2组疗程均为5 d,比较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关节疼痛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改善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甘草附子汤能够迅速改善寒湿痹阻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且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阳  张文举  张兆振 《河南中医》2014,(9):1733-1734
目的:观察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和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痹痛消汤配合理疗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的效果。方法: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加用针灸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附三藤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麻附三藤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3.3%,研究组有效率为86.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附三藤汤加减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结合口服美洛昔康、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寒湿痹阻型R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甲氨蝶呤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中药热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反应蛋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都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广泛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乌头薏苡仁汤加减治疗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日~2016年5月30日进入我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喋呤治疗,实验组采取甲氨蝶呤联合乌头薏苡仁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晨僵时间、双手平均握力、C反应蛋白、血沉的改善情况均要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5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5例,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头薏苡仁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不良反应少,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乌头汤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诊治的68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加减乌头汤,2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对照组为7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张慧林 《山西中医》2008,24(2):24-24
目的:观察克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满足条件的该病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克痹汤,对照组予双氯芬酸钠及地塞米松.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44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31%(95%CI=86.4%~98.2%);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6.92%(95%CI=66.7%~87.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3.6530,P<0.0005).结论:克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与地塞米松,其收益为OR=0.28(但95%CI跨过1),NNT=6(95%CI=3.7~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