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淑敏  张析哲  孙义 《北京医学》2012,34(8):716-718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联合局部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S)、局部亚低温组(MH)、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组(NH)和局部亚低温联合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组(MHNH),每组10只。血液稀释后3h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的浓度,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脑半球的含水量,应用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I/S组比较,其他3组大鼠血清S-100B浓度、脑含水量明显下降(P<0.05),MHNH组最低,皮质神经元损伤最轻。结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局部亚低温后大鼠血清S-100B的浓度明显下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信号转导及细胞凋亡角度,研究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72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亚低温组(M组),每组24只;三组缺血10min后分别按再灌注12h、24h、48h,再分为3个亚组,各亚组动物均为8只。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四血管阻滞法,免疫组化SP法动态观察各个时间点海马CA1区caspase-3蛋白的变化;光镜和电镜分别观察再灌注48h亚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12h海马CA1区caspase-3即有明显表达,24h达高峰,48h后仍有较高表达;(2) IR组和M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比S组明显升高(P<0.05);24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细胞形态受损严重;(3) M组各个时间点caspase-3表达水平较IR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24h亚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亚低温对caspase-3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干预作用,通过维持线粒体膜稳定,抑制释放和激活caspase-3蛋白,保护线粒体的形态功能,从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组(IHHP);缺血/再灌注组(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 IHHP2+ 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4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4+I/R);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6次+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HHP6+ I/R).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全脑缺血后8 min行再灌注.硫堇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及锥体神经元密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 与Sham组相比,单纯性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海马组织形态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I/R组大鼠海马CA1区组织损伤明显,存活的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细胞明显缺失.I/R组与Sham组相比,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增加;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2次、4次和6次+ I/R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损伤均明显改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存活神经元密度值均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其中IHHP4+ I/R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间歇性低压缺氧本身对大鼠海马神经元无明显损伤作用,但可对其后短期内发生的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适当的预处理是诱导有效脑保护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CA1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全脑I/R后4、24、48、72、96 h组(n=5).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运用Nissl和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I区神经元存活数和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蛋白在全脑I/R后的表达.结果 全脑I/R后24 h,海马CA1区STAT3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72 h达峰值,至96 h开始下降.TUNEL染色显示,在I/R后24 h即出现少量凋亡细胞,48~72 h显著增多;STAT3蛋白高表达与神经元凋亡两者的部位和时间段基本一致.结论 STAT3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信号转导过程,其在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海马CA l区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全脑I/R后4、24、48、72、96 h组(n=5)。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全身低血压法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运用N issl和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和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法检测STAT3蛋白在全脑I/R后的表达。结果全脑I/R后24 h,海马CA l区STAT3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72 h达峰值,至96 h开始下降。TUNEL染色显示,在I/R后24 h即出现少量凋亡细胞,48~72 h显著增多;STAT3蛋白高表达与神经元凋亡两者的部位和时间段基本一致。结论STAT3蛋白表达增强可能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信号转导过程,其在脑缺血损伤神经元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大鼠行为学结果优于I/R组,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大脑皮层神经元、髓鞘损伤均轻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S100β蛋白变化来观察甲泼尼龙对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害的作用。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8只;模型组、甲泼尼龙组各56只,分为缺血再灌注后2、6、12h和1、2、3、7d共七个小组,每小组8只,建立深低温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后,用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定量检测不同时相点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假手术组血清S100β为(0.24±0.02)μg/L,模型组全部七个小组和甲泼尼龙处理组6h~3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比假手术组高(P<0.05),甲泼尼龙组6h~3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模型组低(P<0.01)。结论:甲泼尼龙对大鼠深低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细胞色素c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作用,分析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和炎症反应在其中的机制。方法通过四血管阻断法模拟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ALDH2激动剂Alda-1+I/R组、Bax介导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抑制剂(Bcb)+I/R组。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A1区ALDH2及炎症小体关键蛋白NLRP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CA1区4-HNE、NLRP3、IL-1β、IL-18及ALDH2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再灌注7 d后,I/R组海马CA1区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与I/R组比较,Alda-1+I/R组、Bcb+I/R组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率增高(P < 0.01)。与I/R组相比,Bcb+I/R组、Alda-1+I/R组海马CA1区ALDH2蛋白表达增加,海马CA1区NLRP3、IL-1β、IL-18、4-HNE蛋白表达下降(P < 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海马CA1区NLRP3表达增高;Bcb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ALDH2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线粒体游离钙、线粒体转运通道(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及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7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用空气洗脱30 min:CsA+ISO组,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30 min后同ISO组;CsA组,I/R前30 min CsA50 mg/kg静脉内注射。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分离线粒体进行线粒体游离钙、MPTP含量检测,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法测定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287.32±26.17)线粒体游离Ca2+浓度明显增加,高于S组(198.54±21.02)和ISO组(209.74±29.49)(P0.05);CsA+ISO(267.31±37.52)明显高于ISO组(P0.05);CsA(288.63±23.15)组与I/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R组(1.73±0.24)的ΔS与S组(2.36±0.35)和ISO组(2.11±0.32)相比明显减少(P0.05),既MPTP大量开放,而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与CsA+ISO组(1.72±0.34)和CsA组(1.77±0.35)△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A+ISO组的ΔS值与ISO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明显高于S组和ISO组(P0.05);CsA+ISO组与ISO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I/R组,CsA+ISO组和CsA组与缺血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缺血前S-100β蛋白含量五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异氟烷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游离Ca2+浓度,防止了线粒体Ca2+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加灸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与血清中S100β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30min,电针加灸组电针“百会”、“水沟”穴,艾灸“足三里”穴。测定各组治疗前后6h、12h、24h、48h后大鼠血清中S100β蛋白含量,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各时相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H-600透射电镜显示,电针加灸组大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较模型组轻微。(2)ELISA结果显示:电针加灸组中S100β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加灸能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清中的S100β含量,对血脑屏障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模型组(I/R)、ADMA处理组(ADMA+I/R)和DDAH处理组(DDAH+I/R)。通过大鼠脑缺血2 h后恢复血流灌注诱导急性肺损伤。在恢复血流灌注24 h后,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NO含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肺组织蛋白激酶(PKC)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入肺血和出肺血血浆中的ADMA水平。结果脑I/R损伤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入肺血血浆中ADMA水平明显升高,肺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P<0.05),同时MLCK和PK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预先给予外源性DDAH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入肺血血浆中ADMA水平明显降低,肺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升高,MLCK和PKC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ADMA通过上调肺组织MLCK和PKC的表达参与了脑I/R损伤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ADMA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熊娟  庞月珊  吴忧  任海波 《西部医学》2022,34(12):1766-1771
探究小胶质细胞表达的胸腺素β4(Tβ4)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 拟采用局灶脑I/R的模型[21只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6只)和模型组(I/R组,15只)]和使用BV2细胞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分为对照组、OGD/R组、shRNA Tβ4+Control组、shRNA Tβ4+OGD/R组、Control shRNA+Control组、Control shRNA+OGD/R组),配合基因干扰技术,使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大脑皮层及BV2细胞Tβ4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检测PI3K/AKT通路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大鼠局灶脑I/R损伤后,大脑皮层Tβ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尤其是I 2 h/R 48 h组(P<0.0001)。体外实验证实,与Control组相比,OGD/R损伤后Tβ4的在BV2细胞表达明显升高,尤其OGD 6 h/R 48 h组升高最明显(P<0.0001), p-PI3K/PIK和p-AKT/AKT比值也升高(P<0.001),而当Tβ4基因被干扰时,p-PI3K/PIK(P<0.05)和p-AKT/AKT(P<0.01)也受到抑制。结论 局灶性脑I/R损伤后,Tβ4在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高表达,并且小胶质细胞高表达的Tβ4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通路影响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詹丽英  赵博  夏中元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2):165-166,170,237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脑皮质缺血再灌注期间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机制。结论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及预处理组(IPC),每组各10只。采用4-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IPC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0s,开放30s,反复3次,最后夹闭10min。于术后2d处死大鼠,取出脑组织,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TTC法检测大鼠脑部梗死面积;光谱法检测磷酸化的GSK-3β水平(p-GSK-3β);采用Linear Regression分析GSK-3β活性与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脑部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和IPC组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显著增多(P<0.01),p-GSK-3β水平降低(P<0.01);与I/R组相比,IPC组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p-GSK-3β水平增高(P<0.01);p-GSK-3β与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脑部梗死面积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使p-GSK-3β水平增高,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和梗死面积减少,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外源性补充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I/R模型,采用低血压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l d后,测行为学指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神经生长因子-β(Nerve growth factor-β,NGF-β)的表达.结果:MT脑室注射给药(1.4、4.2mg/kg)能剂量依赖性的减轻大鼠行为学症状,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NGF-β的表达(0.46、1.4、4.2 mg/kg).同时病理组织学观察还发现,MT(0.46、1.4、4.2 nv,/kg)能显著减少I/R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固缩,增加存活细胞的数量,减轻脑损伤.结论:M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促损伤神经元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蕨麻(Pa)正丁醇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C组)、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1 h组(R1h组)、缺血再灌注2 h组(R2h组)、Pa正丁醇提取物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1 h组(Pa+R1h组)及Pa正丁醇提取物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2 h组(Pa+R2h组)。放射免疫法测量各组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脑组织中CGRP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组、R1h组、R2h组血清ET-1水平升高(P<0.05),血清CGRP、脑CGRP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I组比较,R1h组、R2h组血清ET-1水平升高(P<0.05),血清CGRP水平、脑组织CGRP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R1h组较I组的血清ET-1水平升高、脑组织CGRP mRNA水平下降(P<0.05);Pa+R2h组较I组的血清ET-1水平升高、脑组织CGRP 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P<0.05)。与R1h组、R2h组比较,Pa+R1h组和Pa+R2h组血清ET-1水平下降,血清CGRP、脑CGRP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T-1表达上调,CGRP表达下降,Pa正丁醇提取物进行干预可降低ET-1、上调CGR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ghrelin在脑缺血预处理(IPC)保护海马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解耦联蛋白-2(UCP2 )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只进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鼠在电凝椎动脉24 h后接受8 min的致死性缺血及再灌注)、IPC+I/R组(大鼠先给予3 min的短暂IPC,灌注72 h后,再给予致死性脑缺血8 min及再灌注)、I/R+ghrelin组(I/R+G组,大鼠在8 min致死性缺血后立即腹腔注射ghrelin 0.4 mg/kg,1次/d,连续注射3 d),I/R+0.9%氯化钠溶液组(I/R+N组,以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替代I/R+G组中的ghrelin)、对照+0.9%氯化钠溶液组(CON+N组,在CON组的基础上每天腹腔注射与I/R+G组中ghrelin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侧缺血再灌注后血浆ghrelin水平.大鼠注射ghrelin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l区神经元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海马Cal区Bcl-2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UCP2 mRNA表达.结果:致死性缺血再灌24 h后,IPC+ I/R组血浆ghrelin水平较CON组和I/R组显著升高(P值均<0.01),并且持续72 h(P值均<0.01).注射ghrelin后,I/R+G组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多于I/R+N组(P<0.01),但显著少于CON + N组(P<0.01),I/R+G组海马CAI区UCP2 mRNA表达显著多于CON+ N组和I/R+N组(P值均<0.01).结论:IPC能促进ghrelin释放,并通过ghrelin上调海马CAI区神经元UCP2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线粒体中信号转导与激活子3(STAT3)的表达情况,探讨线粒体中磷酸化STAT3(p-STAT3)与脑缺血后线粒体损伤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I/R)组。透射电镜观察皮质区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损伤情况。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线粒体中STAT3及p-STAT3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神经元内的线粒体损伤严重;线粒体中存在STAT3表达,且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量无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STAT3表达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3在大鼠脑组织线粒体中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被显著激活,推测脑缺血再灌损伤后,线粒体中STAT3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病理生理过程中线粒体的损伤和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浆中内源性硫化氢(H2S)的动态变化。方法12只SD大鼠采用断尾取血法取血0.3~0.4 ml。在每只大鼠正常时、凝闭6 h,I/R 6 h、I/R 12 h、I/R 24 h、I/R 48 h、I/R 72 h时7个时间点测定大鼠血液中H2S的含量。结果和正常组大鼠比较,凝闭6 h组I/R 6 h组血浆中H2S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I/R 12 h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比较,血浆H2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I/R 24 h组大鼠和正常组大鼠比较,血浆H2S含量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I/R 48 h组和I/R 72 h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比较,血浆H2S含量明显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源性H2S在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可能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beta synthase,CBS)/硫化氢(H2S)体系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a,iNOS)/一氧化氮(NO)体系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探讨脑保护策略.方法 24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脑缺血/再灌注组(I/R)、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iNOS抑制剂)组(I/R+A)、脑缺血-再灌注+羟氨(CBS抑制剂)组(I/R+H).采用4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注射氨基胍500 mg/kg,脑缺血-再灌注+羟氨组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前30 min腹腔注射羟氨5 mmol/L,对照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缺血20 min再灌注6 h后处死大鼠取海马,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H2S、NO、GSH、SOD、MDA量的变化及CBS-mRNA和iNOS-mRNA表达水平;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中H2S、NO的量增高,GSH、SOD的量降低,MDA的量增高,CBS-mRNA和iNOS-mRNA表达增高(P〈0.01),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受损;脑缺血-再灌注+氨基胍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海马中NO、MDA的量降低,H2S、GSH和SOD的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增高,iNOS-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减轻;脑缺血-再灌注+羟氨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大鼠海马中H2S、GSH和SOD的量降低,NO、MDA的量增高,CBS-mRNA的表达降低,iNOS-mRNA表达增高(P〈0.05或P〈0.01),电镜观察线粒体损伤加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iNOS/NO体系参与了神经细胞的损伤,而CBS/H2S体系具有抗损伤的作用,两体系间存在相互的调节;iNOS抑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I/R组(n=10)、奥拉西坦组(n=10),后2组采用线栓法建立脑I/R模型,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2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7 d。比较3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星形胶质原蛋白(S100B)含量、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率及凋亡基因、Wnt/β-catenin通路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I/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NSE及S100B含量、脑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脑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Wnt1、Wnt3、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或0.01);奥拉西坦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NSE及S100B含量、脑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及Bax、CytC、Caspase-3、GSK-3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R组,脑组织中Bcl-2、Wnt1、Wnt3、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I/R组(P<0.05或0.01)。结论奥拉西坦能够减轻大鼠脑I/R损伤的程度,且该作用与Wnt/β-catenin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