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aphy,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CTA诊断的孤立性SMA夹层病例临床资料及影像特征。结果 5例患者CT轴面源像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SMA夹层真假腔、动脉瘤样扩张、剥离内膜片、继发血栓范围、有无肠道缺血表现、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等。结论 CTA技术能够精确评估孤立性SMA夹层病变情况,可作为孤立性SMA夹层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对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dissection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IDSM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SIDSMA的彩超表现及临床治疗措施,并根据Yun的标准进行分型。结果彩超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和内膜瓣,并能适时测量SMA内血流速度,评估狭窄程度,其中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0例;6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例行腔内支架治疗。结论:彩超有助于SIDSMA的诊断,对临床及时、准确的诊断,快速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治疗措施,并根据Sakamoto描述分型。结果多层螺旋CT轴位图像均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并可清楚显示内膜瓣,后处理图像MPR、MIP、VR亦可清楚显示;动脉管径不同程度扩张,10~15mm,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间隙模糊;依据Sakamoto分型,有4例Ⅰ型,1例Ⅲ型,1例Ⅳ型;5例内科保守治疗,1例腔内支架治疗。结论多层螺旋CT有助于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间13例SISMAD患者[男12例,女1例,年龄44-87岁,平均(70.4±14.1)岁]的临床和MSCTA资料,并作相应分型。结果根据Yun分型,Ⅰ型5例,Ⅱ型7例(ⅡA型2例,ⅡB型5例),Ⅲ型1例;其中1例Ⅲ型按Sakamoto分型不能分型,曾误诊为栓塞。5例ⅡB型病变特殊,与其余病变表现不同。MSCTA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破口良好,破口距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起始部0.3-5.5cm,平均2.3cm,其中3例超过2.5cm。结论 SISMAD有典型MSCT血管造影表现,良好分型可以显示病变特点,有助于临床处置。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1,男性,41岁。2020年5月22日因"上腹痛4h"急诊就诊。患者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上腹部疼痛,以上腹稍偏左为著,痛处大致固定,持续存在,伴恶心,自行催吐后疼痛缓解,饮水后疼痛再次出现,不伴腹泻、发热,无胸闷心慌气短。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9.74×109/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使用8层螺旋CT所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位原始图像及各后处理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影像征象.结果:MSCTA动脉期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图像亦可清楚显示.结论:MSCTA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例影像学平扫及CTA检查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急性上腹痛8例患者行平扫和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重建血管分析血管病变情况。结果:SISMAD 8例CT平扫见SMA增粗,密度增高,周围模糊。较同一层面肠系膜上静脉密度增高10hu以上提示假腔内血栓形成。Sakamoto分型:I型3例,II型2例,III型1例,IV型2例。横断面图像显示线状撕裂内膜片提示夹层6例,假腔内大量血栓形成2例。夹层第1破口位于近段1.5~3.0cm,最大不超过5.5cm。结论:MSCTA可明确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8.
陈望  马竹青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673-3676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CTA)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2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ISMAD患者的影像资料,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CT图像进行分析,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ISMA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评估CTA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28例ISMAD患者中,DSA确诊28例,CTA确诊26例,漏诊1例,误诊1例。ISMAD病变形态构成:Ⅰ型夹层8例,CTA均诊断正确,Ⅱ型夹层7例,CTA确诊7例,Ⅲ型夹层4例,CTA确诊3例,漏诊1例,Ⅳ型夹层9例,其中1例DSA显示为线样征,而CTA误诊为附壁血栓。CTA诊断ISMA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4%(27/28)、100%(26/26)和92.3%(26/28)。CTA与DSA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48,P<0.01)。结论 CTA在ISMAD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30例疑似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320排螺旋CT表现进行观察,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疑似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腹部320排螺旋CT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组和非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组。结果:30例疑似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中,18例检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检出率为60.0%。肠系膜上动脉有软斑与混合斑时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发生率较高。结论: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SMA)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根据6例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应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图像重建,分析影像特征.结果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血管,并清晰显示SMA部位、范围及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及SMA相关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旨在探讨急诊腹部MDCT平扫多参数成像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03月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入院的40例SISMAD患者,按1:1比例匹配同时间段内非SISMAD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MDCT腹部平扫,评估肠系膜上动脉管径(SMA-d)、肠系膜上动脉CT值(SMA-mean)、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aortomesenteric angle,AM-a)及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p eriva s cu l ar fat stranding,PF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 stic回归分析SMA-d、S M A-mean、A M-a、PF5与SISMAD之间关系。结果 SISMAD组SMA-d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6±1.6 1mm、7.24±0.79mm,P<0.001);SMA-mean明显高于对照组(55.93±5.71HU、42.94±6.00HU,P=0.03);AM-a高于对照组(67.03±18.92°、48.19±13.99°,P<0.001);SISMAD组PFS患者明显多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5例次)CT原始横断位图像及经后处理VR、MPR、CPR图像,观察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破口、夹层长度、是否累及分支动脉、真假腔大小、腔内是否存在血栓、夹层动脉是否扩张或狭窄以及内脏是否缺血或坏死。结果:MSCTA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相类似,可清晰显示内膜片;后处理VR、MPR、CPR图像结合横断位图像清晰显示动脉夹层的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影,显示内膜破口4例,夹层长度2~4cm不等,累及分支动脉3例,假腔大于真腔3例,真腔大于假腔1例,假腔内血栓2例,所有动脉夹层真腔供血3例,假腔供血1例,1例为动脉夹层内支架术后,夹层消失,管腔通畅。1例合并小肠缺血。结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目前MSCT是本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青  陈莉  赵冬  周超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0):76-76,7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断应用。方法根据3例64层螺旋CT发现的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结合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分析影像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分支内弧形充盈缺损影,与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类似,并清晰显示内膜片,夹层累计范围,是否有血栓及分支血管受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的能清楚显示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对及时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CT增强血管造影对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病例30例为研究对象,接受CT增强血管造影,总结分析其临床数据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30例患者造影后可分辨出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的主干、分支,获取的图像可见夹层内线样低密度的剥离内容瓣影与真假腔影,其中7例假腔内存在低密度血栓,5例有内膜破裂口,18例腹主动脉壁增厚和钙化。30例患者孤立性夹层周围脂肪间隙模糊,VR、MIP图像都可清楚观察到动脉真腔变窄,血管分支受累变细,血管内病变不明显。对症支持治疗和抗凝治疗3d后可见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明显。结论CT增强血管造影对孤立性内脏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病变(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esions,ISMAL)的256层CT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ISMAL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以平扫横轴位、增强扫描横轴位、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进行分析观察,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ISMAL患者平均年龄为(50.1±2.7)岁,男性9例占75%,女性3例占25%,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SMAE)共8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MAD)共4例,均为男性;管腔局部增宽、腔内充盈缺损是SMAE典型征象;腔内条形低密度影并双腔的显示是SMAD的典型表现。结论256层CT平扫及CTA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确定其病变性质,了解其累及范围,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腹痛是急诊科的常见疾病,多数能通过问诊、查体、血液检查、超声、X线或CT检查获得及时诊治。但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导致的腹痛由于其症状、体征不典型,常规辅助检查难以发现,部分患者预后差,首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而成为急诊难以处理的一类急腹症,导致首次就诊检出率低,常有漏诊误诊。笔者对近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5例患者做如下分析,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u B  Zhang J  Wang L  Li X  Yang D  Duan ZQ  Xin SJ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25-27
目的分析总结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的诊断治疗经验,探讨临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2例及既往文献发表的69例孤立性SMA夹层病例临床资料,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预后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孤立性SMA夹层极为少见,绝大多数诊断的确立采用CT及血管造影,近年报道中常规手术治疗病例数明显减少,而保守及介入治疗病例数明显增加。对2例孤立性SMA夹层通过CT动脉造影检查得到了早期诊断,分别采用保守及腔内修复治疗,随访至今7个月,获得良好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应综合患者症状、SMA的血流状况、腹膜炎体征的出现等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高福利  钱建清 《海南医学》2013,24(23):3575-3576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不涉及腹主动脉的内脏性动脉瘤,临床上非常少见,本文主要对近期收治的1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进行报道:1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2012年7月11日因"间断右中腹痛半月"入院。同年6月2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右中腹(脐周偏上)腹痛不适,无放射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腹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MA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MSCT证实的孤立性SMAD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技术进行肠系膜血管图像重建,分析总结SMAD的MSCT特征性表现。结果 MSCT的典型表现为:动脉期SMA月牙形充缺损影,真腔变细,伴有假性动脉瘤者,假腔可扩大挤压真腔,导致真腔呈线样改变。本组12例患者中,9例患者假腔在动脉期呈月牙形低密度影包绕真腔,3例患者伴有假性动脉瘤形成,假腔呈瘤样扩张压迫真腔。利用MSCT的后处理技术,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可清楚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程度等情况。结论 MSCT能够快速、无创、准确的诊断孤立性SMAD,可为孤立性SMAD的病情评估提供可靠信息,对指导孤立性SMA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