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有效地减少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间的严重低血压反应,观察预防性输注相同容量的胶体液6%贺斯(HES)和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比较两者对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间低血压预防作用。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和胸腔内手术病人,随机分为HES组(S组)和复方乳酸氯化钠组(L组),行硬膜外麻醉后分别预输注6%HES和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800 ml,然后分别行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静脉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插管后1 min、5 min、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变化。结果:HES(S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和麻黄碱的用药量明显低于复方乳酸氯化钠组(L组),P<0.05;而两组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实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时,预防性输注负荷剂量的6%HES 800 ml与输注等剂量复方乳酸氯化钠溶液比较,可以较好地避免诱导期间低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2.
羟乙基淀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 (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 40例外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 ( HES)和对照组 (乳酸林格液 )各 2 0例。全部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中分别输注 HES和乳酸林格液各 1 0 0 0 ml。采血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血沉方程 K值、全血相对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 TK等进行检测 ,以观察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HES组不同切变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指数 TK输注后明显降低 ( P<0 .0 1 ) ,血浆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也有降低 ( P<0 .0 5 )。结论 :HES对手术病人血液流变学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在剖宫产腰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在剖宫产腰麻中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5 0例择期或急诊ASAⅠ -Ⅱ级剖宫产病人 ,随机分为预输注羟乙基淀粉组 (HES组 )和预输注复方氯化钠组 (LR组 )。麻醉前分别预输注负荷量 5 0 0ml,观察胎儿取出前各时点产妇的SBP、DBP、HR的变化、恶心呕吐等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变化及应用麻黄碱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基础SBP、DBP及HR相似 ,麻醉后SBP及DBP下降值LR组明显高于HES组 ,低血压发生率LR组高于HE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应用麻黄碱例数LR组亦高于HES组。HES组未出现类过敏反应、肾功损害及凝血障碍者。结论 预输注负荷量羟乙基淀粉在剖宫产腰麻中应用的有效预防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期间输注晶体液乳酸林格氏液和胶体液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万汶)对扩容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90例,ASA Ⅰ-Ⅱ,分为3组,Ⅰ组为硬膜外麻醉乳酸林格氏液组,Ⅱ组为全身麻醉乳酸林格氏液组,Ⅲ组为全身麻醉万汶组.麻醉诱导后扩容采用乳酸林格氏液20 mL/kg或万汶8.5 mL/kg恒速输注,30 min内输完;动态测定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并记录尿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利用物质守恒定律评价扩容效应以及液体保留率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结果 Ⅲ组的扩容效应、液体保留率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扩容后Ⅲ组的平均动脉压(MAP)稳定性优于Ⅰ组和Ⅱ组(P<0.05);而Ⅱ组的扩容效应、液体保留率高于Ⅰ组,MAP稳定性优于Ⅰ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可提高输注液体的扩容效应和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用于麻醉前预扩容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林格液组(Ⅰ组)和羟乙基淀粉组(Ⅱ组)各30例,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前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各500 ml预扩容.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前、麻醉后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前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产科手术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麻醉前不扩容,麻醉后以6~8 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B组麻醉前30 min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 ml,麻醉后以6~8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C组麻醉前30 min输入羟乙基淀粉500 ml,麻醉后以6~8 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记录3组产妇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及麻黄素使用率。结果:A组、B组和C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54%、28%和12%,三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P<0.01)。C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麻黄素使用率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扩容可有效预防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羟乙基淀粉扩容效果要优于乳酸林格氏液。  相似文献   

7.
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的适宜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几种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适宜量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分别做35%、45%放血失血性休克模型,以不同量的乳酸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HSD)和LR HES进行复苏,观察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左心室收缩压(left intra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或下降的最大速率(the maximal change rate of left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的影响,同时观察血气指标变化和存活率的变化。结果在35%失血性休克(中度休克)时,不同剂量的LR、HSD输注对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0ml/kg HES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20ml/kg HES(P<0.05);1倍失血量LR HES输注优于2倍和3倍失血量的LR HES(P<0.05)。在45%失血性休克(重度休克)时,3倍失血量LR输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比1倍和2倍失血量的LR效果好(P<0.05);6ml/kg的HSD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效果比4、8ml/kg的HSD效果好(P<0.05)。同样,30ml/kg HES和2倍失血量的LR HES输液后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和存活时间效果优于其他剂量组的HES和LR HES(P<0.05),除HSD各剂量组明显降低血pH值外,其他各液体对血气指标的影响均不大。结论LR除复苏重度休克以3倍失血量输注效果好外,其余液体以HES30ml/kg,HSD6ml/kg以及2倍失血量的LR HES复苏失血性休克效果较好,是较理想的失血性休克复苏容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贺斯容量治疗对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Ⅲ级梗阻性黄疸病人择期手术,随机分为贺斯(HES)组和乳酸林格液(RL)组(n=30)。两组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前30min内两组按12mL/kg分别输注贺斯(HES组)和乳酸林格液(RL组)。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升压药物的用量。结果:t2时两组中心静脉压(CVP)较t1时增加(P<0.05);t3和t4时两组血压(BP)、心率(HR)均下降,但RL组下降的幅度更大(P<0.05);t5时心率(HR)RL组比HES组快,CVP较HES组下降(P<0.05);麻黄素和多巴胺用量HES组比RL组少(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贺斯容量治疗用于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机体微循环,但对凝血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时以麻黄碱联合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溶液(HES130/0.4)共同负荷持续静脉输注对胎儿脐动脉血血气的影响。方法择期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在硬膜外注入试验剂量局麻药后,观察组(A组)以麻黄碱10mg加入6%HES130/0.4500ml快速静脉输注共同负荷,对照组(B组)单纯输注6%HES130/0.4500ml共同负荷。记录两组产妇最低SBP、最高SBP、最低HR、最高HR;记录产妇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发生率及胎儿娩出时Apgar评分。在胎儿娩出后出现第一次呼吸前取脐动脉和脐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A组产妇血压平稳,无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发生,最低SBP显著高于B组(P<0.01)。B组产妇麻醉后T3、T4时点SBP与麻醉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并显著低于A组(P<0.01);出现低血压8例(26.6%),恶心呕吐7例(23.3%)。两组均无心动过缓及心动过速发生。两组胎儿出生时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PCO2、PO2及B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麻黄碱预防性静脉持续静脉输注联合6%HES130/0.4500ml共同负荷对胎儿脐动脉血pH和BE值无影响,不会导致胎儿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输注羟乙基淀粉对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邓州市中心医院中心手术室行下腹部切口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麻醉前20 min输注完羟乙基淀粉,行腰硬联合麻醉,将麻醉平面控制T6至S5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维持;对照组麻醉前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00 ml,行腰硬联合麻醉,同样麻醉平面控制在T6至S5后在20 min内输注羟乙基淀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对照组SBP、DBP较观察组和输注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TT、PT、HR、Hct不同时间段内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20 min内预输注羟乙基淀粉能够更有效的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影响凝血功能,避免麻醉后低血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肝胆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HS40注射液组(HHS,4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7 ml/kg)、复方醋酸林格液组(RL,7 ml/kg),于诱导前分别输入相应上述液体,于输注液体前、输液后10 min、诱导后5 min、插管后5 min、插管后10 min、插管后20 min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ABPm)、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心搏作功(LVSW)、肺血管阻力(P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输液前相比, 诱导后3组患者ABPm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但HHS、HES组患者变化幅度较RL组小.HHS、HES组患者输液后10 min CO值一过性增高(P<0.05或0.01),后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 min与输液前无统计学差异;而RL组上升不明显,至插管后20 min明显低于输液前及同时间点的HHS、HES组(P<0.05).3组SV值、LVSW值变化与CO值类似.HHS组患者麻醉诱导后PVR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 min,明显低于输液前,亦低于此时的HES、RL组 (P均<0.01).3组患者心率、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平均压(PAPm)、全身血管阻力(SVR)、中收静脉压(CV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前输注HSS40注射液(4 ml/kg)能减少肝胆手术患者血压下降程度,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循环阻力,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校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164例选择性剖腹产手术的病人行小剂量持续硬膜外麻醉。平均首次剂量2%利多卡因9.36±1.41毫升,平均阻滞8.60±2.07脊髓节段。麻醉后最初30分钟内平均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400毫升,血压下降幅度超过20mmHg 者仅占10.3%,均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作者等认为采用最小有效剂量、预先扩容以及避免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是保证剖腹产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三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补液方案对腰麻下剖宫产术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组,分别在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 mL/kg后即刻输注5、15和25 mL/kg。观察并记录各时点的MAP、HR及CVP,术毕母体Lac、Hct等,采集脐带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B、C组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及Lac、Hct较A组稳定(P〈0.01),且B组产妇CVP较C组稳定(P〈0.01),B组脐动、静脉血的pH、PO2值均明显高于A、C组(P〈0.05)。结论预输注后即刻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5 mL/kg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手术,对母亲和胎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合应用高渗氯化钠溶液和琥珀酰明胶对失血性休克犬的血流动力学和氧转运的影响。方法:18只犬麻醉后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空气。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为6.7kPa并维持2h。分为3组,每组6只。氯化钠溶液组:于5min内输入失血量10%的75g·L-1NaCl;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组:于5min内输入失血量10%的75g·L-1NaCl/琥珀酰明胶;乳酸钠林格氏液组:于20min内输入2.5倍失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氏液。结果:3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治疗后都有显著的改善。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对血流动力学和氧供的作用时间较HSC持久。高渗氯化钠溶液/琥珀酰明胶组的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各组氧摄取率和血浆乳酸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应用小容量75g·L-1NaCl/琥珀酰明胶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和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中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产妇18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A组麻醉前30min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500ml,麻醉后以5~6ml/(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B组麻醉前30min静脉输入聚明胶肽液500ml,麻醉后以5~6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C组于静脉穿刺和麻醉后以5~6ml/(kg.h)输入乳酸林格氏液。观察3组患者血压下降情况以及麻黄素用药量的差异。结果:B组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C组(46.7%)和A组(26.7%)。B组与C组相比麻黄素用药量显著减少。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而输入聚明胶肽等胶体对于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要比输乳酸林格液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6例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PVI指导补液组(n=38)和对照组(n=38).诱导期两组均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6~8 ml/kg,维持期PVI指导补液组背景输注乳酸钠林格2 ml/(kg·h),当PVI值连续5 min以上高于14%,快速输注3 ml/kg羟乙基淀粉氯化钠(6% HES);对照组背景输注乳酸钠林格4~6 ml/(kg·h),当MAP<8.67 kPa快速输注100~250 ml 6% HES.记录术中液体输入总量、晶体量、胶体量、尿量、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于诱导前(T0)、手术前(T1),剥除肿瘤时(T2)、术毕(T3)采集动脉血测血气分析值;于术后第1、2、3、7、30天分别随访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VI指导补液组液体总输入量和晶体液输入量减少,胶体液输入量增加(P<0.05);两组血气分析值(Lac、pH、Glu、BE)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VI指导补液组术后并发症颜面部肿胀发生率减少,术后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 PVI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能优化术中输液,降低术后水肿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预先输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注射液(Home)对产妇仰卧位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150例拟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随机均分成三组:H组输注Home250ml;V组输注6%氯化钠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液(万汶)500ml;L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输液速度:H组10-15ml/kg/h,V组与L组20ml/kg/h。麻醉前摆好穿刺体位时开始输液,椎管内穿刺完成后15min内滴完。连续测量(1次/2min)孕妇血液动力学数据,统计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的发生率,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并分别于输液前、输注后30min、术后1d抽取产妇静脉血及术中采集胎儿脐动脉血检测血气、电解质,记录孕妇术中及术后24h尿量。结果 H组(12.0%)和V组(12.0%)仰卧位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L组(34.0%),H组和V组手术开始后血压恢复更快、术中血压更加平稳。H组和V组术后24h尿量显著多于L组。三组胎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预先输注高渗羟乙基淀粉可有效防治产妇仰卧氏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使产妇术中血压更加稳定,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羟乙基淀粉用于剖宫产围术期预扩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秋莲  林丽 《浙江医学》2006,28(9):777-778
目前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是剖宫产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之一,但麻醉后及手术中常见血压下降。本研究旨在观察羟乙基淀粉(HES、贺斯,德国卡比·费森尤斯公司产品)和乳酸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在麻醉前进行预扩容对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预扩容防治低血压提供合适的药物。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6月在本院接受择期剖宫产手术的50例健康妇女,ASA I ̄Ⅱ级,肝、肾及凝血功能正常。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贺斯组(H组):年龄(29±3)岁,体重(68±6)kg,孕龄(40±1)周。乳酸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L组):年龄(29±5)岁,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前输入羟乙基淀粉200/0.5(以下简称HES)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16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8例,于麻醉前分别快速输入HES和复方氯化钠溶液各500ml预扩客,观察术中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产妇血压均有下降,但A组下降不明显,与基础值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麻醉前预充HES能有效的减少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吴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3165-316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聚明胶肽预充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中低血压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选择有剖官产指征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乳酸林格液组)50例、B组(聚明胶肽组Й)50例、C组(聚明胶肽组Ⅱ)50例。三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分别快速输注乳酸林格液10ml/kg、聚明胶肽6ml/kg、聚明胶肽10ml/kg。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并记录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下降〉术前基础血压30%为低血压;记录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血压后麻黄素应用量。结果:B、C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麻黄素应用量也明显低于A组(P〈0.05),B、C两组间各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10ml/kg、6ml/kg聚明胶肽预充均能有效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中低血压发生率,但6ml/kg聚明胶肽更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