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1,3)β 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12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疑似IFI患者204例,根据IFI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IFI组和非IFI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BDG)的含量,比较两组BDG的阳性率,及不同真菌感染者BDG浓度的差异,用ROC曲线法确定BDG的最佳诊断值,并评价G试验对IFI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204例患者中血浆BDG阳性117例,总阳性率为57.4%,其中ICU病房阳性率最高,为90.7%.204例患者中,临床诊断IFI患者99例,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占75.8%.其中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BDG高于曲霉菌感染者(t=2.514,P<0.05).以厂家给定的值10 pg/ml为诊断界值,IFI组BD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IFI组(χ^2=127.069,P<0.01).BDG用于IF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0%和80.8%.ROC曲线法确定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6.2 pg/ml,以该值为阈值,特异度可提高到81.7%,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结论 血浆BDG葡聚糖检测可用于IFI的早期诊断.以16.2 pg/ml为阈值可适当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为临床提供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MB-80真菌快速检测仪,检测2011年1-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486例不同年龄阶段疑似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552份血浆标本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将其进行卡方检验和ROC曲线分析及探讨.结果 552份标本中(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检测的阳性率为15.94%(88/552),培养与镜检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阳性率为12.14%(67/5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0,P<0.05);深部真菌感染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3.18±183.04) pg/ml,无深部真菌感染组为(19.53±97.9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P<0.05);以20 pg/ml水平为临界值的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9.55%,95.46%,73.17%,98.51%和94.75%.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与传统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好(Kappa=0.93,P<0.05).该方法简便、快速且阳性率较高,可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G试验)对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动态比浊法检测67例老年高危患者的血浆BG浓度,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7例高危患者,G试验31(46.27%)例阳性,真菌培养法21(31.34%)例阳性.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BG中位数浓度为45.97 pg/ml;非真菌感染组浓度为5.00 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38,P<0.01).若以真菌培养为标准,G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48%,73.91%,61.29%和94.44%.结论 G试验对于老年人深部真菌感染具有早期、快速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G试验)在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十堰太和医院2009年7月~2010年10月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肺部真菌感染组(真菌组)和非真菌感染组(非真菌组),以太和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测定三组病人的血浆1,3-β-D葡聚糖值(G试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结合痰真菌涂片及培养,比较三项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价G试验检查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真菌组、非真菌组和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值分别为:52.03±50.98,6.71±5.49,6.63±4.27 pg/ml,真菌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图确定20.591 pg/ml为最佳临界值,其中真菌组阳性66例,占68.8%;阴性30例,占31.2%.其相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2.0%,94.3%和60.5%.G试验、痰涂片、痰培养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0.689,0.591.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均高于痰涂片和痰培养.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组织真菌感染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08例深部组织真菌感染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并对可疑感染标本进行培养。结果:①正常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5.97±2.94)pg/ml,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99.96±37.04)pg/ml、(31.27±23.67)pg/m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8.49、7.70,P<0.05、P<0.05);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阳性组与深部组织真菌感染培养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t′=11.48,P<0.05);②真菌培养法与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对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0%及74.07%,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法阳性率明显高于真菌培养法(χ2=30.13,P<0.01)。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适用于早期诊断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引起的临床深部组织感染,可协助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用常规方法难以确诊的侵袭性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北京金山公司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30例,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4.686~25.67 pg/ml,平均值为9.444 pg/ml;深部真菌感染组34例,血浆1,3-β-D-葡聚糖为5.251~1 451 pg/ml,平均值为241.211 pg/ml.经t检验分析,对照组与深部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3.909,0.005>P>0.002).结论 血浆葡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可靠信息.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方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可作为真菌感染的一个诊断指标,以20 pg/ml为诊断阈值,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88.24%,96.67%,96.77%,87.88%,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清1,3-β-D葡聚糖(BDG)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受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latelia Aspergillu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和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对64例HSCT受者移植后每周2次同时进行血清GM试验和G试验,并根据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诊断标准定义临床诊断真菌感染病例,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作ROC曲线分析,采用χ2检验对GM试验不同阳性阈值之间及GM与G试验之间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单次GMⅠ值>0.7和G试验BDG质量浓度>26.0pg/L分别为GM和G试验阳性折点时曲线下面积最大,两者灵敏度分别为87.0%、69.6%,特异度分别为92.7%%和85.4%。单次GMⅠ值>0.7与连续2次GMⅠ值>0.5的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308,P0.05)。结论:GM试验和G试验是诊断IFI可靠的诊断方法,两者对IFI临床诊断意义的一致性较好;采用一次试验检测时,选择GM试验更为理想,且以单次GMⅠ>0.7作为阳性阈值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G实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PICU收治的行G实验检查的患儿169例,调查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特点,比较排除IFI组G实验结果和IFI组G实验结果,治疗前后IFI组的G实验结果,比较不同阳性值G试验诊断患儿IF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G试验诊断IFI的ROC曲线。结果中心静脉置管、接受过7天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较长时间使用胃肠外营养(TPN)为可能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诊断IFI组G实验结果显著高于排除IFI组,治疗7天后IFI组的G实验结果显著低于治疗前,使用20 pg/ml作为G实验的阳性界值,灵敏度0.96,特异度0.75,ROC曲线下面积为0.882,P=0.00,95%CI(0.757,1.000)。结论接受侵袭性操作、较长时间广谱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的患儿是P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血浆1,3-B-D葡聚糖检测是早期诊断IFI的有效检测手段之一,使用20pg/ml作为G实验的阳性界值,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和最佳临界值。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IFI确诊患者46例,同时选取外科择期手术,排除IFI患者30例作为阴性对照;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用ROC曲线进行评估,并确定G试验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IFI组和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别为(45.28±44.50)pg/mL和(8.62±4.8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IFI的最佳临界值为14.7pg/mL,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37,95%置信区间为0.888~0.9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90.3%,具有较好的诊断效率。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于IFI具有诊断应用价值,可以用于IFI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渐成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其侵犯部位、表现形式多样,治疗反应不同,诊断和治疗往往比较棘手.IFI常发生于肺部、消化道,少数可侵犯肝、脾、肾等深部组织,即为肝脾真菌感染(hepato-splenic fungal infection,HSF).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血液肿瘤伴发肝脾真菌感染患者诊断及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侵袭性真菌感染者(IFI)血浆(1,3)-β-D葡聚糖(B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BG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BG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BG含量为(2.43±2.11)pg/ml;侵袭性真菌感染组为(249.46±47.14)pg/ml。经u检验,对照组与侵袭性真菌感染组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1.247,P〈0.01)。结论血浆BG检测可为临床医师提供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依据,是一种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别测定(1-3)-β-D-葡聚糖(BG)、CD4T 淋巴细胞的水平,以早期诊断艾滋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PFI)。方法根据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结果选择153例有肺部感染症状并已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分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和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然后检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63例、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90例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的 BG,同时检测各组的 CD4T 淋巴细胞数量,各组同一项目两两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阳性组 BG 均值为(56.30±15.38)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56±41)/μL;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阴性组 BG 均值为(21.32±14.26)pg/mL,CD4T 淋巴细胞均值为(200±53)/μL;健康对照者组 BG 均值为(2.89±1.55)pg/mL,CD4淋巴细胞均值为(480±89)/μL。3组中 BG 水平与 CD4T 淋巴细胞两两比较,两者进行 t 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联合检测 BG、CD4淋巴细胞对艾滋病患者 IPFI 感染具有明显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3年1~9月收集IFI组67例、非IFI组61例及健康对照组48例血浆标本,应用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结果 IFI组、非IFI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IFI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中位数208.00pg/mL明显高于非IFI组61.30pg/mL(Z=-5.083,P<0.01)和健康对照组31.16pg/mL(Z=-8.288,P<0.01)。G试验用于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最佳临界值为90.49pg/mL,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7.1%、69.9%和90.3%;同时,真菌培养诊断IFI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7%、94.5%、85.7%和61.9%。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灵敏度高,阴性预测值好,但有时发生假阳性,建议临床在诊断IFI时,动态检测G试验并联合真菌培养以提高IFI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内毒素(LPS)及1,3-β-D葡聚糖(BDG)联合检测在老年重症肺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2例和非重症肺炎患者78例的血液样本为试验材料,分别检测其血浆PCT、LPS及BDG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重症肺炎组血浆PCT、LPS及BDG水平分别为(10.92±4.13)ng/mL、(1.39±0.29)EU/mL和(22.68±10.96)pg/mL,非重症肺炎组血浆PCT、LPS及BDG水平分别为(3.97±1.72)ng/mL、(0.81±0.23)EU/mL和(8.52±2.63)pg/mL,二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重症肺炎组治愈后血浆PCT、LPS及BDG水平分别为(0.45±0.19)ng/mL、(0.11±0.02)EU/mL和(8.33±2.36)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PCT、LPS及BDG水平,对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早期确定病原学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萄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香菇多糖对G试验的干扰.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10月IFI患者183例(确诊组32例,临床诊断组76例,拟诊组75例),细菌感染者59例,健康体检者41例,香菇多糖干扰组25例.采用了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配套G试验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用ROC曲线进行评估,同时回顾性分析香菇多糖对G实验的干扰.结果:临床诊断组与拟诊组、细菌感染、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Z=-8.889,P<0.001;Z=-7.992,P<0.001;Z=-7.275,P<0.001).香菇多糖干扰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中位数665.6 pg/mL明显高于确诊组的108.7 pg/mL(Z=-5.307,P<0.001)和临床诊断组的38.2 pg/mL(Z=-7.0,P<0.001);确诊组和临床诊断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Z=-3.874,P<0.001).排除香菇多糖干扰后G试验用于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95%可信区间为(0.761~0.885).结论:肿瘤患者进行G试验时注意检测前使用香菇多糖的干扰,血浆1,3-β-D葡聚糖可以作为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09年1-12月对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47例患儿,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其血浆(1,3)-β-D葡聚糖的含量,比较IFI组与非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应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 147例患儿中IFI组32例,非IFI组115例;IFI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非IFI组(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率(32.7%)高于真菌培养法(5.9%)(x~2=14.85,P<0.01);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检测IFI组的ROC曲线下面积0.863,大于真菌培养法;使用最佳临界值16.7pg/mL诊断IFI的灵敏度(84.4%)和特异度(81.7%)最高。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试验可用于临床诊断IFI,应结合其他微生物诊断方法,才能获得及时准确的诊断,从而提高IFI的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鉴定结果比较其一致性,及其与慢支肺气肿、肺部感染和肺结核等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方法: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Ⅰ组)、其他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共20例(Ⅱ组),其中包括慢支肺气肿14例、肺部感染5例和肺结核1例,健康对照组20例,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检测三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比较其与真菌培养方法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及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分别为166.91±74.64pg/ml、164.04±80.53pg/ml和6.05±1.91pg/ml。Ⅰ组与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0例肺部疾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阳性,同时行痰液真菌培养法阳性37例(占92.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较培养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用于结核性支气管扩张等肺疾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PAC/PRC以下简称AARR)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为原醛症)的价值。方法使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32例原醛症和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立、卧位醛固酮和肾素浓度,计算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ARR),构建AARR对原醛症的ROC曲线,确定AARR筛查原醛症的最佳切点。结果原醛症患者组立位肾素浓度为4.55(15.67)pg/ml,卧位为2.85(5.34)pg/ml,立位醛固酮浓度为213.70(237.38)pg/ml,卧位为207.52(137.90)pg/ml, 立位AARR为61.53(182.84),卧位为100.69(254.0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立位肾素浓度为6.80(11.90)pg/ml,卧位为4.79(8.36)pg/ml,立位醛固酮浓度为121.20(31.94)pg/ml,卧位为112.47(23.99)pg/ml,立位AARR为17.49(28.57),卧位为22.67(37.43)。立位AARR筛查原醛症的ROC曲线AUC为0.802,Youden’s指数提示最佳切点为54.40 pg/ml,灵敏度为0.719,特异度为0.852;卧位AARR筛查原醛症的ROC曲线AUC为0.848,最佳切点为64.18 pg/ml,灵敏度为0.750,特异度为0.818。卡方检验提示立、卧位AARR筛查原醛症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醛固酮肾素定量比值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进行筛查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立、卧位AARR诊断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1,3)-β-D-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临床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2008年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及欧洲癌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修订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将患者分为IFI组(确诊、临床诊断)组与非IFI组(拟诊、排除真菌感染组)。分析G试验((1,3)-β-D-葡聚糖检测)、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收集的250例患者中,IFI确诊患者10例,临床诊断患者100例,拟诊患者32例,排除真菌感染患者108例。G试验以100pg/mL为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65.7%,阳性预测值为63%,阴性预测值为76.6%,约登指数为0.402;GM试验以I值≥0.5为试验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83.5%,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68%;G试验联合GM试验,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阳性预测值为66.8%,阴性预测值为89.2%。G试验以≥100pg/mL为阳性,GM试验以I值≥0.5为阳性,G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95%置信区间为0.647~0.776);GM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95%置信区间为0.597~0.735)。结论 GM试验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是IFI可靠的诊断方法,G试验相比GM试验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意义略强,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的检测(G试验)对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该院的共420例受试者血浆,其中深部真菌感染者226例,非真菌感染者8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6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G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非真菌感染者与对照组间比较葡聚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ROC曲线分析,G试验的最佳临界值为25.33pg/mL,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0%、70.83%、72.0%、84.10%(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实用且有效的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