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130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对合理用药进行建议,以减少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130例不良反应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不良反应特点是在老年人和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3.08%和16.15%;女性(66.15%)多于男性(33.85%);发生不良反应最高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抗菌药物(38.46%)、中成药(37.69%)及营养药物(6.92%),发生率较高品种为阿奇霉素、头孢呋辛、血塞通、生脉、痰热清、热毒宁,且20岁以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42.00%),育龄期妇女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0.61%)。结论:在合理用药中,建议我院应重点监护儿童中抗菌药物使用,育龄期女性中成药使用,老年人中成药和抗菌药物使用,并对阿奇霉素、头孢呋辛、血塞通、生脉、热毒宁、痰热清、疏血通7个品种建立重点监测制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应用于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本院儿科门诊选择96例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一般资料符合研究的要求,时间选择2018年9月到2021年7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48例与头孢呋辛组48例。阿奇霉素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头孢呋辛组给予头孢呋辛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d。结果:治疗后阿奇霉素组的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头孢呋辛组的85.42%(P<0.05)。阿奇霉素组的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都显著少于头孢呋辛组(P<0.05)。阿奇霉素组治疗期间的嗜睡、肝损伤、皮疹、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头孢呋辛组的20.83%(P<0.05)。结论:相对于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能促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也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应用于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本院儿科门诊选择96例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一般资料符合研究的要求,时间选择2018年9月到2021年7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48例与头孢呋辛组48例。阿奇霉素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头孢呋辛组给予头孢呋辛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d。结果:治疗后阿奇霉素组的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头孢呋辛组的85.42%(P<0.05)。阿奇霉素组的鼻塞消失时间、流涕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都显著少于头孢呋辛组(P<0.05)。阿奇霉素组治疗期间的嗜睡、肝损伤、皮疹、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头孢呋辛组的20.83%(P<0.05)。结论:相对于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应用于小儿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能促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也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4+7集中采购药品政策(简称集采政策)对我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对比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集采政策实施前)与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集采政策实施后)的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本院内使用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阿奇霉素片等;集采政策实施后的抗菌药物数量较集采政策实施前增长2.46%,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前三位分别为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及环丙沙星片,其中头孢呋辛酯片数量增加最为显著,较集采政策实施前增幅达36.32%。集采政策实施后的抗菌药销售金额同集采政策实施前下降,降幅达84.68%;左氧氟沙星片销售金额降低比例最大,降幅达93.46%。集采政策实施后,抗菌药物中DDDs值排名前三的药物分别为阿奇霉素片、左氧氟沙星片及头孢呋辛酯片。集采政策实施后,抗菌药物中DDC值排名前三的药物分别为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阿奇霉素及环丙沙星片。结论 4+7集采政策有效降低了部分临床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增加了使用频率,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合...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对130株肺炎链球菌MIC。结果130株肺炎链球菌中,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MIC≥2mg/L)占51.5%;对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依次为6.2%、69.2%、17.7%和3.1%;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2.3%、90.8%、89.2%和93.8%;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南京地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和头孢呋辛等抗生素耐药性高,应注意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该院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是否合理。方法收集130例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抗菌药物用药频率、用药总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没有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23%,抗菌药物总使用例次为466例,使用例次占前3位的是喹诺酮类(33.47%)、三代头孢(15.02%)和青霉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14.3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吡肟、头孢呋辛、美洛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药物利用指数大于1,使用不合理;头孢唑肟、阿奇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帕珠沙星和头孢替安药物利用指数小于1,使用较为合理。结论该院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较为因素,但仍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实现抗菌药物有效、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63-3264
选取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儿86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头孢呋辛)和试验组(头孢呋辛+阿奇霉素),观察两组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同时试验组较对照组咳嗽咳痰、啰音、喘息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均要短(P0.05)。小儿细菌性肺炎采取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可增强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头孢地尼对临床常见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呋辛、头孢克洛、阿奇霉素和氨苄西林比较.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00株细菌测定结果表明:头孢地尼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的敏感率为100%,抗菌活性与头孢呋辛、头孢克洛相似,明显强于阿奇霉素;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对3种头孢菌素100%敏感,头孢地尼的MIC90值为0.25mg/L,与头孢呋辛相似;头孢地尼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高,对ESBLs阴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的MIC90值分别为0.25、1、0.25mg/L,敏感率范围达97.2%~10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性,敏感率仅达86.1%,但其MIC50值最低为0.06mg/L.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PRSP)及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4种抗生素均耐药;头孢地尼对青霉素中介的肺炎链球菌(PISP)的抗菌活性比受试第二代头孢菌素和阿奇霉素强.结论:头孢地尼对革兰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理想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联合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湛江市赤坎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细菌性肺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联合治疗,评估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头孢呋辛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能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预后,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应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CRP、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较高,可降低患儿炎性介质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金丸中成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特点及原因。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采集小金丸中成药制剂临床研究及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分别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表现特点,并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其成因。结果:纳入单独应用小金丸并报道了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献14篇,小金丸不良反应病例报道21篇,小金丸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0.73%,以皮肤损害和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且多发生于用药1周以内;毒性药材及动物源性药材的应用,临床超适应症使用,药品说明书安全性警示不充分是其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结论:小金丸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早期,遵循药品说明及辨证施治合理应用、药品必要警示是减少其不良反应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临床用于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四川省数据库中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4日14岁以下患者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清开灵组)及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条件者90例,用药剂量均符合药品说明书的相关规定;两组60%以上的不良反应都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清开灵注射液80%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双黄连50%病例用于上呼吸道感染,25%病例用于支气管炎;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和发热寒战,而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比例达70%。结论两种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均以皮疹为主,但清开灵致发热寒战的比例较高,临床应注意区分患者出现的发热症状是由药品引起还是疾病本身所致,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液致老年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69例使用中药注射液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 老年患者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无关,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多在用药后24...  相似文献   

14.
王洪贵  任强  陈佳  李小梅  郑咏池 《华西医学》2012,(10):1510-1512
目的分析都江堰市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正确评价ADR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收集上报至全国ADR监测网络的16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类与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例数最多的为临床科室,男女病例数比为O.87:1,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占77.98%);抗感染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占61.9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27.98%)。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药静脉滴注引发不良反应的探析及防范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内413例静脉滴注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应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石岩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标本中分离的肺炎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集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石岩疑似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病例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共426例;咽拭子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血清标本使用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者采用支原体专用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与药敏检测。结果 426例儿童患者中确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69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对红霉素耐药率为76.8%(53/69),对阿奇霉素耐药率为65.2%(45/69),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8.8%(13/69),对四环素耐药率为4.3%(3/69),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4.3%(3/69),对庆大霉素耐药率24.6%(17/69)。结论肺炎支原体是石岩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性较为严重,治疗时可选择敏感药物作为治疗药物,但是务必考虑这几种药物对儿童的毒性和造成的不良反应,切忌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左氧氟沙星的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药物经济学分析评价。方法以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为对照药,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对照研究方法。结果378例CAP患者中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190例)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7.37%和96.84%,细菌阴转率高达96.7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对照药治疗(188例)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4、36%和96、28%。细菌阴转率为96.6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疗程、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2.01,低于对照组(38.51)。结论左氧氟沙星的序贯疗法治疗CAP临床疗效较好,药物不良反应率较低,成本-效果比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管理干预联合配液后放置时间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22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都使用中药注射剂。对照组进行配液后放置时间干预,研究组进行管理干预联合配液后放置时间干预。比较两组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配液后放置情况。结果研究组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两组均未发生配液之后放置时间超过4 h的病例;研究组即配即用占比为96.7%,高于对照组的90.2%(P<0.05)。结论在给予患者中药注射剂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行管理干预联合配液后放置时间干预可缩短配液后放置时间,提高药物合理使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macedo a.f., alves c., craveiro n. & marques f.b. (2011) 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  19, 395–399
Multiple drug exposure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 seriousnes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im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validate the hypothesis that multiple drug exposure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eri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Backgrou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are an important cause of iatrogenic disease, the majority being preventable. Multiple drug exposure, ageing and female gender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ADRs. Method ADR reports received by the central Portugal Regional Pharmacovigilance Unit, between January 2001 and December 2009, were studied. Results Nearly half (47.4%) of ADRs reports were considered serious, from which 66.7% reported multiple drug exposure (mean 3.07 ± 2.2; maximum 13). After adjusting for gender, simultaneous exposure to three or more drug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serious ADRs [odds ratio (OR) 1.2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2–1.51].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results support that multiple drug exposure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serious ADRs. Such findings are of importance in both medicines benefit/risk ratio evalu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 monitoring.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 management A new level of nursing involvement is needed in both the detection of ADRs and prevention of serious outcomes, particularly in high-risk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小儿静脉滴注时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护理方法。方法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患儿180例,对其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共发生ADR51例次,不良反应率为28.3%;其中〈1岁19例,1—3岁14例,3~7岁11例,7~14岁7例;用药10~20min发生ADR17例,20min左右出现ADR26例,静脉滴注结束后4~6h左右出现ADR者1例;第2天出现ADR者5例,第3天出现ADR者2例。结论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是提高小儿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