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早期大肠癌指浸润深度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任一大小结直肠癌。其中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黏膜下癌。据有关研究表明:进展期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7%,而早期癌患者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2%。  相似文献   

2.
早期结直肠癌是指癌变组织浸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相当于临床Duke’s分期中的Duke’s A期癌和TNM分期中的Tis期(原位癌)和T1期癌(肿瘤侵及黏膜下层)。曾经的观点认为早期结直肠癌不会发生淋巴结转移,因此内镜下切除术成为了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然而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WHO 2000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例可疑癌变、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328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125例(占38%)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例(占62%);9例可疑癌变者8例为癌;6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5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4.
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列第一位.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的病例中约1/2为胃癌,因而防治胃癌是重要课题.凡癌浸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其中癌发生于腺体上皮原位,限于腺体基底膜内而未浸及黏膜间质称原位癌.如果癌变细胞突破基底膜浸润黏膜间质,限于黏膜内尚未越过黏膜肌层称黏膜内癌或黏膜癌.癌直径在0.5cm以下称微小癌,0.6~1.0cm称小胃癌.内镜检查时黏膜疑癌病变处钳取活检,病理确诊为癌,而手术切除标本经节段连续切片检查再未发现癌,称一点癌[1,2],亦称"点状癌"或"显微胃癌",实际上它是微小胃癌特殊类型[3,4].对原发性癌组织浸润生长达肌层或肌层以外组织者称中晚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癌浸润深度的不同是临床分期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WHO 2000 结肠直肠癌定义探讨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方法:对328
例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癌、9 例可疑癌变、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标本与相应的手术根治标本作对比分析。结果:
328 例,活检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标本与手术切除标本对比,均为浸润性癌,其中可以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为
125 例( 占38%) 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203 例( 占62%) ; 9 例可疑癌变者8 例为癌; 6 例高级别黏膜内肿
瘤5 例为癌。结论:结肠、直肠黏膜活检标本,如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者不宜简单使用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
断,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黏膜下浸润”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
疗。黏膜内肿瘤的病理诊断主要应用于黏膜固有层内浸润,无明显纤维间质反应的肿瘤。对可疑癌变的病例做
好病理与临床科室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6.
临床一般根据浸润深度将胃癌分为早期和进展期两类,癌组织浸润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者,定义为早期胃癌(EGC);癌组织侵及肌层以下者定义为进展期胃癌(AGC).  相似文献   

7.
目的:结合WHO 2000年对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肠、直肠癌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术后诊断对比分析探讨。方法:对诊断为肠癌的161例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入黏膜下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161例活检诊断结肠或直肠癌,有107例不能肯定癌浸润黏膜下层,即术后标本均为浸润癌;其中腺瘤癌变8例,黏膜内肿瘤2例。结论:在结肠或直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不能确定癌浸润黏膜下层的病例不能轻易诊断为黏膜内肿瘤,应诊断为腺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与WHO(2000)标准进行比较。方法对53例结直肠活检诊断为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浸及黏膜下层的癌标本与相应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对照,并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WHO(2000)标准诊断为高级别上段内肿瘤40例,术后确诊均为浸润癌。结论活检切片未见黏膜肌层,不能肯定癌浸及黏膜下层时应用"高级别上皮内肿瘤"这一诊断名称,但需注明不排除存在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尿路上皮细胞癌标记物NMP22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上皮细胞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 ,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泌尿系肿瘤的第二位。局限于黏膜层 (Ta或Tis)或仅浸润至黏膜下层 (T1)的浅表性肿瘤大约占70 %~80 %。浅表性肿瘤经局部切除辅以膀胱灌注化疗 ,效果良好。然而50 %~70 %的浅表性肿瘤会在5年之内复发 ,且其中10 %~20 %进展为浸润性肿瘤 [1],因此长期规律随访并早期发现肿瘤复发是肿瘤成功治疗的关键。传统的诊断和监测方法为尿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 ,前者敏感性低 ,后者为有创性检查且费用高。理想的方法应该客观、无创、低成本、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用于早期结直肠癌T分期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顺序纳入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并行内镜切除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186例(200灶),收集临床信息、病理诊断、普通内镜以及超声内镜表现。参照病理分期,分析超声内镜的诊断效能,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的因素。结果 超声内镜对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诊断的总体准确率为75.0%(150/200),对黏膜内癌和黏膜下层浸润癌的准确率分别为85.0%和35.0%。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内镜诊断准确性与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无关,而与组织学类型、病变深度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是深度判断错误的危险因素,当肿瘤为中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时准确率显著降低(P=0.019)。结论 超声内镜可用于辅助判断早期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肿瘤有中低分化或未分化成分时准确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梁君林  万德森  潘志忠  周志伟 《广西医学》2006,28(12):1871-1873
目的探讨Dukes’A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行根治术的Dukes’A期结直肠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非复发组144例,复发组28例。结果Dukes’A期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20.9%)比结肠癌(8.1%)高(x^2=4.800,P〈0.05)。肿瘤浸润至肌层术后复发转移率(18.4%,28/152)明显高于局限于黏膜下层肿瘤(0.0%,0/20)(P〈0.05)。而性别、年龄、病程、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与术后复发转移无关。结论Dukes’A期直肠癌比结肠癌术后更易发生复发转移。Dukes’A期结直肠癌浸润至肌层术后复发转移风险高于局限于粘膜下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的浅表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3日至2017年12月31日ESD术后的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病例187例。对每例标本的肿瘤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浸润生长方式、肿瘤是否出芽、脉管是否侵犯、切缘状态进行判读。查询所有患者术后内镜活检记录及手术根治记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患者年龄42~83岁,男性147例,女性40例。9.1%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癌/上皮内瘤变,以胃腺癌最常见。高、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分别占0.5%、41.7%、15.0%,其余42.8%的病例仅有微灶浸润,难以分级。黏膜固有层、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浸润者,分别占39.6%、32.6%、27.8%。黏膜下层浸润<200 μm(SM1)占9.1%,黏膜下层浸润≥200 μm(SM2)占18.7%。淋巴管侵犯与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出芽、浸润生长方式有关。淋巴管侵犯率随着浸润深度增加及出芽级别增加而增高。浸润方式为混合型和弥漫型的淋巴管侵犯率高于膨胀型。高、中分化鳞状细胞癌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之间淋巴管侵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完整切除130例(占69.5%)。非完整切除者(57例,30.5%)切缘多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9例再次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无复发46例(66.67%),复发19例(27.54%),其他部位新发4例(5.80%)。完整切除者与非完整切除者之间病理活检复发率〔28.3%(13/46) vs. 31.6%(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出芽、淋巴管侵犯均应作为ESD标本病理报告的必要指标,其中肿瘤出芽是淋巴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文目的在于研究早期结肠直肠癌的定位、黏膜肌层和固有层的距离与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方法:对166例早期结肠直肠癌患者进行评估,其中包括67例切除了病变的患者。患者被分为两组: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将癌灶按病变位置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直肠横襞上部和下部。对肿瘤进行肉眼和组织学分类。测量肿瘤绝对浸润深度和黏膜肌层和固有层间的距离。多变量分析用于评估各变量间的关系。结果:息肉状癌在下半部分的比例高于上半部分(74.5%vs51.8%),扁平型癌灶则相反(8.2%vs30.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绝对浸润深度、淋巴和血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在内镜切除或手术后的病理特点,并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接受内镜切除或外科手术的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内镜切除的疗效。结果研究发现,肿瘤位置、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早期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具有显著影响(P0.05);术后,内镜切除与外科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在早期阶段,其淋巴结转移率极低。并且在手术治疗前对其进行充分的病灶性质和浸润深度分析,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此外,对于病灶浸润至黏膜下层的患者在内镜切除治疗时,需要更为慎重处理以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列第一位。消化系统肿瘤死亡的病例中约1/2为胃癌,因而防治胃癌是重要课题。凡癌浸润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其中癌发生于腺体上皮原位,限于腺体基底膜内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反折以下直肠癌局部切除的效果及其适应证.方法:经骶部入路将距肛缘5~7 cm、表面型、隆起型、直径在1~3 cm之间、基底部可以推动的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术,同时配合其他综合治疗.结果:13例黏膜内癌无一例复发.12例黏膜下癌中3例切缘阳性,2例属低分化腺癌,经追加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局部复发1例,肝脏转移2例.全组1年生存率为96%,3年生存率为92%,5年生存率为80%.结论:早期直肠癌经骶局部切除术,手术范围小,同时又可避免人工肛门,是较理想的手术.如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有以下三者之一者即追加会阴联合切除术,①切缘有癌残留;②有脉管(血量、淋巴管)浸润;③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西方一些报告提出,结肠、直肠癌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浸润至黏膜下层才诊断恶性WHO(2000)肿瘤分类消化系统肿瘤病理学及遗传学将大肠癌明确定义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上皮性肿瘤.这个部位只有当肿瘤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时才考虑为恶性.那么国内病理医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以前的结肠、直肠活检诊断的癌是否符合这一标准,是否有错误;结肠、直肠内窥镜活检标本癌应如何诊断.我们搜集200例结、直肠活检标本与对应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结合WHO(2000)对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对大肠癌活检的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 对300例大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 将300例活检诊断大肠癌的标本与切除标本对比,其中289例活检诊断大肠癌,其中不能肯定癌侵及黏膜下层183例,术后均为浸润癌.11例为腺瘤癌变,术后有3例癌局限在黏膜内.结论 建议在大肠活检癌的病理诊断中对不能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不使用黏膜内肿瘤诊断,因为事实上这些病例绝大多数已是浸润癌,黏膜内肿瘤诊断主要应用于腺瘤及腺瘤癌变.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即在内镜下将病变黏膜剥离,并用高频电流完整切除。EMR是在息肉电切术、黏膜下注射术以及钛夹止血术等内镜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是针对浅表型黏膜病变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EMR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黏膜下注射等渗盐水使黏膜病变抬高,然后用高频电圈套法切除病变黏膜,达到根除黏膜层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目的。早期癌即癌组织局限于消化管黏膜及黏膜下层,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癌的最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胃癌系指:“不论癌灶大小、转移有无,癌的浸润限于胃粘膜层或粘膜下层者。可分为二度,Ⅰ度是癌浸润止于粘膜层内;Ⅱ度是癌浸润超越粘膜层,而尚未达到肌层者。”其中有部分病人,癌灶在1厘米以内者,称为“微小癌”(Minute Cancer)。 目前临床上遇到的病例,多属进展型胃癌,手术切除近期效果差,五年生存率低于40%。近年来,由于形态学诊断的进步,包括:X线双重对比摄影、纤维胃镜、胃粘膜活检、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