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MyoTrac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8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MyoTrac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予单纯推拿治疗,6个疗程(12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P0.05);此外,在不同月龄阶段的疗效对比中,月龄6个月的患儿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6~12个月患儿的59.5%(P0.01)。结论:MyoTrac结合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且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王金贵  李华南 《新中医》2011,(12):84-86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小儿推拿手法配合膏摩、局部热敷方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小儿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7%,对照组为82.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越早就诊,治疗效果越好。肿块型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效果较好。随访6~12月2组治愈的患儿均未出现复发。结论:推拿配合膏摩、局部热敷综合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色散膏摩法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7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三色散膏为推拿介质,对照组则使用滑石粉,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通过测定胸锁乳突肌(SCM)厚度比率、症状体征评分及安全性观察,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2疗程治疗后观察组SCM厚度比率测定、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可靠。结论:三色散膏摩法对先天性肌性斜颈临床疗效明显,三色散膏作为介质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石蜡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石蜡治疗方法,对照组仅采用推拿治疗方法,两组疗程均20~22周,最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配合石蜡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头面部畸形矫正方面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家庭护理配合推拿疗法矫正患儿头面部畸形,对照组仅采用推拿疗法.结果:治疗组44例患儿在矫正头面部畸形方面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4例患儿总有效率56.8%,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家庭护理矫正患儿头面部畸形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推拿手法规范化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肌性斜颈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特色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色推拿手法治疗肌性斜颈患儿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减少治疗时间,且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易于推广,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筋膜按摩疗法结合传统推拿手法在小儿肌性斜颈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小儿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传统推拿手法结合肌筋膜按摩疗法治疗)、对照组17例(传统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儿分别按照既定方法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推拿手法结合肌筋膜按摩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其疗效优于单纯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8.
罗伟 《中医药导报》2012,18(1):53-54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旋磁仪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我院中医科及骨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本病患儿80例,分别采用推拿配合磁疗仪治疗(治疗组)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分别进行疗效统计与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还观察到:年龄越小,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高.半岁以内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的最好时期,2+-4月患儿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6+-12岁的患者.弥散型斜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肿块型斜颈的治疗疗效.结论:推拿配合旋磁仪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手术结合术后早期推拿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7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手术后行颈托固定矫正,治疗组术后3d即开始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后早期开始中医手法治疗对巩固斜颈手术治疗效果更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牖五部分刺法治疗。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从而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旋磁仪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我院中医科及骨科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本病患儿80例,分别采用推拿配合磁疗仪治疗(治疗组)和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分别进行疗效统计与比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还观察到:年龄越小,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高。半岁以内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的最好时期,2+-4月患儿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6+-12岁的患者。弥散型斜颈治疗的疗效要优于肿块型斜颈的治疗疗效。结论:推拿配合旋磁仪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热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推拿治疗,研究组用推拿联合热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肿块直径研究组小于参照组(P<0.05)。月龄1~3个月总有效率高于3个月以上(P<0.05)。结论:推拿联合热敷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较好,患儿月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侧胸锁乳突肌彩超影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治疗组患儿胸锁乳突肌厚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悬吊运动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音频治疗仪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以93例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推拿结合音频治疗仪治疗,1次/d,治疗6个月。结果:痊愈82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8%。结论:推拿结合音频治疗仪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推拿按摩点穴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峰  黎俊民 《新中医》2007,39(12):59-60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点穴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患儿进行揉按、捻提、扳拉、弹拨捻转、拔伸旋转、点摩等手法治疗。结果:痊愈31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48%。结论:推拿按摩点穴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CMT)的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CMT患儿14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取单一中医推拿治疗,研究组在中医推拿基础上,结合运动疗法,比较治疗2个月后2组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双侧胸锁乳突肌差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超声疗效总有效率8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中医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用于小儿CMT治疗中,可以缩小患儿两侧胸锁乳突肌差值,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超声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推拿配合旋磁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本病患儿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推拿配合磁疗仪和推拿配合药物外敷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7.8%。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弥散型斜颈的疗效优于肿块型斜颈。结论:推拿配合旋磁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包块型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包块型肌性斜颈,将60例小儿包块型肌性斜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儿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传统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患侧胸锁乳突肌彩色超声波影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包块彩色超声波影像显示,两组包块厚度治疗后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包块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小儿包块型肌性斜颈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理学疗法(physical therapy,PT)与传统推拿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康复门诊就诊的7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年龄20~90天,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牵伸、姿势控制和运动学习等方法,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诱发患儿主动运动,扩大颈部活动范围,锻炼颈部周围肌群力量;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按揉和牵伸被动手法,软化结节,改善颈部活动范围;两组均同时给予环境适应性策略家庭指导。治疗方案为一对一医院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连续治疗5日,总疗程12周;采用香港中文大学制定的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评分标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颈部旋转及侧屈活动度、胸锁乳突肌肿块及肌肉紧张度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疗效优良者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理学疗法与传统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均有效;传统推拿以被动方法为主,而理学疗法内容符合ICF框架下活动和参与、个人和环境及运动学习原理,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自创特色推拿治疗肌性斜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对63例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特色组和推拿组进行对照治疗观察。结果:特色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推拿组(P<0.05)。结论:特色推拿时提高小儿肌性斜颈的治愈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