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参阅孟凡瑾等[1],刘晓燕[2]、鲁在清[3]、王德堃[4]、黄远桂等[5]、大熊雄辉[6]、刘明顺等[7]、殷全喜等[8]作者的著作,再加上长期临床积累与理解,整理编辑了临床脑电图术语185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分析中国全新世人群枕外隆突、枕区突隆两项观察性状的表现特点及时代变异.方法 根据表现程度将枕外隆突、枕区突隆分类,统计新石器时代(49例)、青铜铁器时代(171例)和现代(55例)成年男性头骨的各个类别的出现率并进行时代间比较.结果 不同时代间,枕外隆突、枕区突隆的表现特点和变化幅度亦不相同.枕外隆突的隆起程度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逐层显露枕部肌层及枕动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后颅窝开颅手术提供参考,以减少血管及神经损伤。方法 对10例尸头标本进行由浅入深的解剖,观察各重要结构的关系并拍照记录,测量枕动脉和枕部肌层相关参数。结果枕动脉起源于二腹肌后腹的颈外动脉处,进入二腹肌后腹深面后穿过头最长肌,在二腹肌沟内侧的枕动脉沟向上向内侧横行于头夹肌和头半棘肌之间。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8.17±2.87)mm,在此范围内可以安全地游离出枕动脉。枕部肌层解剖由浅入深分别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小直肌,以及构成枕下三角的头后大直肌、上斜肌、下斜肌。枕下三角是椎动脉及枕下静脉丛的重要标志。结论 熟悉颅颈交界区解剖及相关数据,可以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损伤枕动脉及枕部肌肉,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枕颈部后路融合能够解除脊髓压迫并能让失稳枕颈部重新早期获得稳定。解剖型设计的Cobra系统对失稳的枕颈区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结合Halo-vest外固定,具有固定,复位,利于植骨融合的作用。 目的:观察Cobra枕颈内固定系统结合Halo-vest在治疗颅颈交界区畸形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对34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行术前术中牵引复位固定,固定后依患者耐受情况决定保留或去除Halo-vest等针对性治疗。根据JOA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评估;根据尹庆水等制定的方法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内固定后3,6,12,24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平片、CT及三维重建,以判断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情况,对部分患者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颈脊髓减压情况。 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内固定后未出现脊髓症状加重病例。内固定前JOA评分平均8.2分,内固定后平均14.8分;脊髓功能平均改善率为75%;1例并发脑梗死死亡。内固定后6个月复查,2例患者植骨块部分吸收骨不连,2例患者枕骨板螺钉出现松动,1例螺钉脱出,1例切口不愈合。10例患者术后继续Halo-vest外固定,并于内固定后三四个月拆除;其余患者佩戴颈托至植骨完全愈合。提示Cobra枕颈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配合Halo-vest便于术中固定和复位,适用于颅颈交界区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为特发性部分性发作,诊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颅内无结构性病变。近年很多学者对“良性”提出疑问,过去认为颅内有病变就不能诊断为BECT。近年发现有典型的BECT临床及EEG的患儿颅内有结构性异常。其出现率不明,原因有二:①很多作者将有颅内病变者排除在良性癫痫之外;②直至今日遗传因素的唯一证据为同胞兄弟特殊的EEG,但文献中未对EEG作过充分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个脑电癫痫波自动检测系统的粗筛部分。用基于自适应预测的方法把脑电信号的平稳和非平稳成分分离,之后在两种尬发中分别筛选出相应的癫痫特征波,并特别重视了对慢波的提取,利用8段典型的临床数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误检率较低的情况下,粗筛系统对癫痫病理波的总检测率达93.5%,实现了预定要求。  相似文献   

8.
如何更好地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其他占位性病变,是颅底外科领域中的难点及热点。传统的手术进路一般采用后颅窝减压进行间接性治疗,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无论是神经外科医师还是耳鼻咽喉颅底外科医师都在研究各种能直接暴露斜坡及寰枕区的手术进路。通过不断的经验积累,以及显微手术器械的改进,经口腔进路切除斜坡及寰枕区肿瘤及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方法逐步趋向成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就该进路的相关手术应用解剖及临床手术中应注意的解剖要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44例成人头颅材料上对枕动脉走行分三段调查.第一段位于颈动脉三角内.长2.9±0.4cm,分出脑膜支、肌支;第二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深面,长5.8±0.5cm,分出乳突支、耳支、降支、颅后支,第三段是枕动脉浅出点至上横线的头皮支.长11.7±1.3cm,一般分为Ⅱ主支型(占75%).枕动脉起始部外径3.1±0.2mm;浅出点(A点)外径2.8±0.4mm;头皮支的B点外径2.1±0.2mm、C点1.7±0.4mm、D点2.0±0.3mm 、E点1.6±0.4mm.对头皮支的分型分布提出了体表定位方法.结合临床颅内、外动脉吻合术和动脉逆行插管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的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枕颈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33例枕叶癫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的发作形式有视觉症状、运动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等。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性放电。结论:枕叶癫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发作形式多样,枕区异常脑电等。依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导长程视频脑电图(64-Channel Long-term video-EEG)对癫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86例常规EEG无癎样放电患者分为临床癫癎组和可疑癫癎组进行长程VEEG监测并分析结果。结果:临床癫癎组癎样放电总发生率为71.4%,可疑癫癎组总发生率为32.2%。癎样放电最多出现于非快速眼动睡眠Ⅰ、Ⅱ期。各种发作类型癎样放电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程VEEG有利于提高癎样放电的检出率,对癫癎的诊断与分型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28例枕叶梗塞病人分别进行了头颅CT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结合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枕叶梗塞临床少见,容易误诊,需要头颅CT或诱发电位检查协助诊断,且电生理阳性率优于形态学改变,可以弥补CT检查手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枕叶癫癎患者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33例枕叶癫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枕叶癫癎的发作形式有视觉症状、运动症状、复杂部分性发作伴自动症等。脑电图特点:一侧或双侧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性放电。结论:枕叶癫癎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癎发作形式多样,枕区异常脑电等。依据临床表现和脑电图特点,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12例枕区脑血管病VEP—M表现,结果表明:半视野VEP—M可作为一种灵敏的诊断及监测手段,在脑皿管病的定位、定性、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头颅术后继发性癫痫的脑电图改变特点与手术的关系。方法:对头颅手术后癫痫发作的27例病人的脑电图及临床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脑电图3例,异常24例,异常率89%(局限性异常22例,广泛性异常2例),局限性异常中,一侧性慢波异常6例,区域性慢波异常14例,痫样放电2例。广泛性异常中,中度异常1侧,重度异常l例。结论:头颅术后继发性癫痫的脑电图局限性异常占总异常的92%,而痫样放电仅占4%,局限性慢波与痫样放电的出现与术前病灶、手术部位、术后继发性病灶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喘息性疾病T、B细胞功能和IgE水平相互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英  沈锦 《现代免疫学》1994,14(1):23-27
本文对104例哮喘,55例哮支,5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体外T、B细胞增殖反应,T细胞亚群,IgE及螨特异性IgE等多项免疫功能检查,同时进行临床随访研究。说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T抑制细胞缺陷是产生高IgE的免疫病理基础,还分析了哮喘与哮支及毛细支气管炎间的相互关系及毛细支气管炎后易患哮喘的机理,得出了早期诊断(或识别)婴幼儿哮喘的临床与免疫学依据以及早期进行尘螨减敏治疗作为防治措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45例腹型癫痫患者的脑电图(EEG),结果异常率为100.0%。异常脑波为棘(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27例(60%),阵发或爆发高幅同步δ活动者36例(80%),其中既有爆发性慢活动又有棘(尖)波者17例(37.7%)。经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后,44例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EEG恢复正常。最后,讨论了腹型癫痫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174例疑诊患者的TMA、TGA,T3,T4放射免疫测定结果及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亢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51%及31.61%)显著高于甲减和亚急性甲状腺炎(分别为6.32%和4.02%),P<0.05。甲减患者TGA TMA的阳性率(81.82%)显著高于甲亢(50.91%),桥本氏甲状腺炎(50.75%)及亚急性甲状腺炎(57.14%),P<0.05。单项抗体阳性者以TMA较TGA为多。本文结果提示在甲状腺疾病中TMA,TGA的阳性结果存在相互重叠现象,与T3、T4联检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并正确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