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症与母乳喂养等有关,好发于新生儿晚期至婴儿期,病死率为5.77%,致残率为11.54%。结论孕母围生期至婴儿生后3个月内,推广应用维生素K1是预防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莉 《四川医学》2005,26(10):1155-1155
目的总结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0年我院儿科收治的2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资料、治疗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8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均表现有激惹、脑性尖叫、惊厥、呕吐,血小板检查下沉,经补充维生素K及综合治疗后治愈22例(78.6%),死亡6例(21.4%).结论早期诊断、尽快输注维生素K、积极控制惊厥和颅内高压是抢救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临床特点及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确诊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均为母乳喂养,28天-3个月的婴儿有粘膜出血倾向,血常规和头颅CT均有异常。结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但预防同样关键。CT是目前帮助诊断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出血轻重与后遗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对4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进行远期随访,包括临床检查、DDST、EEG及脑CT检测。结果: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67.5%,DDST异常50%、可疑12.5%,EEG异常28.6%、界限性25%,19例做脑CT均异常(100%)。结论:出血量多少与其后遗症及智能发育关系密切。本病致残率高,应重视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总结此类病例最佳的护理方式.方法 对45例婴儿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诱因、出血类型、治疗、预后资料进行性详细地记录,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显效33例,有效7例,无效5例.结论 精心治疗及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患儿恢复健康的保证.维生素K缺乏迟发型颅内出血应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6.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婴幼儿较少见的疾病,主要原因为体内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所致,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预后较差。近年来,此类病人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本文报告10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简述了临床及CT表现以及CT检查对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是由于维生素K的摄入和吸收不足,或因肝功能障碍,不能利用维生素K合成凝血酶原所致。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约60%~80%伴有颅内出血。我科2000~2001年收治18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现将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8.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是由于机体缺乏维生素K导致全身凝血机制障碍,由此而引起严重出血倾向的一类疾病。重者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近几年正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我院自1999年9月—2003年9月共收治27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并发颅内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由于缺乏维生素K导致凝血机制障碍的疾病。临床症状以出血为主,如并发颅内出血,则病情急重,病死率高。现将我院儿科自2001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32例晚发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后确诊为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穿刺引流在迟发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27例迟发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为对照组,27例进行早期穿刺引流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的NAB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NAB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穿刺引流在迟发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CT可显示颅脑的形态改变,对颅内出血疾病诊断安全、准确,能指导临床治疗、随访疗效、判断预后,是有效的检测手段。我院儿科于1982年1月至今共收治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54例,对其中10例进行颅脑CT扫描,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0例均为男性,30~60天,母乳喂养,出生及发育情况良好,家族中无出血病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低钙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致颅内出血90例(Ⅰ组),同期住院的晚发型VKDB无颅内出血23例(Ⅱ组)。入院时,查头颅CT,检测血钙水平、血电解质、血小板。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发型VKDB致颅内出血患儿中低钙血症发生率高,预防低钙血症有利于减低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与方法研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治疗临床护理更有效的方法,提高治愈率.我院自2004年至2009年2月对3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采用静滴维生素K,补充凝血因子、输血、吸氧、降颅压、镇静,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结果 与结论临床治愈21例,好转7例,有效率达93.3药.加强基础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姚小翠  刘铭洁 《河北医学》2006,12(6):570-572
目的与方法:研究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治疗临床护理新方法,提高治愈率。我院自2000年至2006年2月对2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采用静滴维生素K,补充凝血因子、输血、吸氧、降颅压、镇静,加强基础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提高治愈率。结果与结论:临床治愈15例,好转4例,有效率达90.5%。加强基础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内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论 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的脑CT表现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生素K(VitK)缺乏症是指患儿出生后(1天~3月)因VitK依赖因子缺乏而致出血,本病为高颅内出血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儿科急性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68例VitK缺乏症患儿的脑CT征象、临床表现及采取的医疗、护理对策,旨在探讨VitK缺乏症患儿的脑CT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K缺乏可致消化道,皮肤粘膜及颅内出血。我科自1981年~1988年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振斌  王中春  翟晓勇 《安徽医学》2012,33(9):1220-1221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从而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完整临床与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的CT表现。结果蛛网膜下腔为最常见出血部位,其次是硬膜下,脑实质及脑室,脑室内出血可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CT能快速准确显示颅内出血部位、出血量并能显示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故CT检查对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母乳喂养率为97.6%,阻塞性黄疸发生率为33.3%;47.2%在家中出生;42.5%发病前有出血倾向;68.2%为硬膜下出血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27.2%为脑实质出血。结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应以预防为主,卫生院接生是预防农村地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是由于婴儿期维生素K缺乏所致,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20例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