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湛江地区褐家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测定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方法在实验室作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 2%溴敌隆毒饵。用B 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关系。结果褐家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没有性别差异(Pb>0.05,PLFP50>0.05),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y=2.14 6.30x,LFP50、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是2.85(2.48~3.27)、6.68(4.87~9.16)。结论按WHO修订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本地区褐家鼠对0.000 2%的溴敌隆毒饵食毒期超过7 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黄胸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测定抗药性提供黄胸鼠敏感种群本底资料。方法在实验室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将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6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3%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黄胸鼠性别之间对溴敌隆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线y=2.85+3.69x,LFP50、LFP99及其95%置信限(95%CI)分别是3.81(3.18~4.58)、16.26(9.95~26.56)d。结论按WHO修订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湛江地区黄胸鼠对0.0003%的溴敌隆毒饵食毒期超过17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湛江农田主要害鼠黄毛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杀鼠灵的抗药性情况,为灭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结果黄毛鼠73只,存活2只,抗性率为2.74%;敏感鼠与耐药鼠的摄入纯药剂量个体差为7.4倍;死亡鼠平均致死剂量为4.65 mg/kg,平均致死时间6.8 d。结论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已产生抗药性个体,但还没有产生抗性种群;只要毒饵配制质量保证,提高毒饵的适口性,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还可继续使用,但应加强监测,注意黄毛鼠抗性种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方法现场捕获褐家鼠和黄胸鼠,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分别摄食0.005%、0.0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结果对杀鼠灵抗药性,44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2.27%,29只黄胸鼠中发生率为13.79%;对溴敌隆抗药性,42只褐家鼠中发生率为4.76%,10只黄胸鼠中发生率10.00%;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毒饵产生抗药性的黄胸鼠个体分别对溴敌隆和杀鼠灵毒饵产生交互抗性.结论(1)当停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4年后,褐家鼠对杀鼠灵的抗性发生率有明显的衰退现象,黄胸鼠对杀鼠灵的抗性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2)在连续15年使用溴敌隆后,上海地区的褐家鼠和黄胸鼠均对溴敌隆产生了抗性个体;(3)建议尽快建立鼠类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检验方法、抗药性个体和种群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褐家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溴敌隆是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 ,为了掌握河北省褐家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本底 ,我们于 2 0 0 1年 8~ 12月用 0 .0 0 0 2 %溴敌隆毒饵对褐家鼠敏感性进行了实验室测定。1 材料和方法 溴敌隆原粉 ,由张家口市鼠药厂生产。食饵由含 62 .5 %的玉米粉、12 .5 %的黄豆粉和 2 5 %的兔饲料精品添加剂混合而成。褐家鼠捕自张家口市 ;饲养笼为 2 0cm× 2 0cm×40cm铁丝网笼。用微量 1mg的分析天平称量溴敌隆原药 ,经 3 0 %的NaOH溶液软化后 ,用 95 %的酒精配成所需溴敌隆母液 ,加到食饵中搅拌均匀后烘干。试鼠捕获后去除残、孕、未成年体 …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宝山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溴敌隆的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宝山区黄胸鼠和褐家鼠对溴敌隆杀鼠剂的抗药性,为科学使用化学灭鼠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的无选择性摄毒实验方法。结果 实验的21只黄胸鼠和20只褐家鼠,供给0.005%溴敌隆毒饵后在实验期限内均死亡,平均死亡天数分别为6.3和6.7 d,平均消耗溴敌隆原药分别为14.91和23.99 mg/kg,且未检测到抗溴敌隆的黄胸鼠和褐家鼠个体。结论 宝山区的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溴敌隆)均无明显抗药性。应定期开展抗药性监测,科学选用第一、二代抗凝血杀鼠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宜绪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9,10(1):57-59
黄毛鼠是福建省农田害鼠的优势种。由于本省地域广阔,沿海、山区、半山区的作物类型、耕作栽培、植被等农田生境不同,黄毛鼠发生为害差异较大。为查清其发生规律,近10年来组织有关地、县、市植保站进行较系统调查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系统监测1989年以来每年...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地区黑线姬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黑线姬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检验该鼠的抗药性提供参数。方法实验室做单个笼养无选择摄食试验: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7个不同食毒期供给浓度为0.0005%的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黑线姬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线y=3.54+2.90x,LFP50和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是3.18(2.44~4.14)d和20.12(8.42~48.06)d。结论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哈尔滨地区黑线姬鼠摄食浓度为0.0005%溴敌隆毒饵21d存活即为抗性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广州市农田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发生状况,研究黄毛鼠对毒饵及无毒饵的回避行为,为鼠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性检测,采用连续攻毒试验进行回避行为研究.结果 广州市黄毛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发生率高达83.33%,黄毛鼠对杀鼠灵毒饵具有明显的回避行为,拒食鼠占试鼠总数的30.00%;对抗性检测后存活鼠进行连续攻毒试验以及无毒饵试验,每次试验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黄毛鼠对毒饵的拒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对无毒饵的回避行为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攻毒次数的增加,黄毛鼠中拒食个体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试鼠对无毒饵的拒食程度甚至超过首次攻毒试验中对毒饵的拒食;而且黄毛鼠对毒饵的日食量越来越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使攻毒结束后改喂无毒饵,黄毛鼠的日食量仍低于第一、二次攻毒时的日食量.结论 广州市黄毛鼠对毒饵甚至无毒饵的回避行为表明其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已产生行为抗性,将是鼠害防控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此研究对灭鼠实践中提高灭鼠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抗药性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目的试验观察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方法无选择摄食试验.结果0.025%杀鼠灵和 0.005%溴敌隆投药期28d,摄食饵点数和毒饵消耗量未见下降(杀鼠灵= 76.16+0.217x,溴敌隆= 83.49+0.010 4x),两种灭鼠剂的抗药性差异无显著性(t=0.213 3,P>0.05).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发生率为72.72%(8/11),对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为70.00%(7/10).结论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性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0.119 3,P> 0.5). 相似文献
11.
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 ,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1997~ 1998年设 3个大样区 ,每年用 0 .0 375 %杀鼠迷毒谷灭鼠 2次。灭鼠前和灭鼠后的每个月都调查黄毛鼠的种群动态。结果 :2~ 7月和 8~ 11月黄毛鼠的月均繁殖指数分别为 12 1.2 %和12 8.9%。在春种前灭鼠 ,即使灭效达 86.1%~ 92 .7% ,8月份的鼠密度便达到甚至超过灭鼠前。 8月份灭鼠时 ,若灭效在 82 .0 %以上 ,12月份的鼠密度未恢复到灭鼠前 ;如果灭效低 ,12月的鼠密度就会超过灭鼠前。结论 :灭后黄毛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 ,因此每年要全面灭鼠 2次 ,且上半年和 8月份的毒谷指数要分别在 0 .5和 0 .6以上。 相似文献
12.
黄毛鼠取食量和饮水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10月至1993年8月,笔者在不同季节测量黄毛鼠的取食量和饮水量分别为70.40±9.47g/kg体重/日和107.82±9.69ml/kg体重/日。取食量与日平均温度关系方程为:y=151.5081-3.9701x;饮水量与日平均温湿度比关系方程为:y=36.3899+24.5994x。雌性成年鼠的取食量显著低于雄性成年鼠,而两者的饮水量相差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试验观察未频繁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长沙市城区黄胸鼠对杀鼠灵和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方法用0.02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进行无选择性摄食试验。结果 0.025%杀鼠灵毒饵和0.005%溴敌隆毒饵投药期18d,黄胸鼠对杀鼠灵抗药性发生率为43.48%(10/23),对溴敌隆抗药性发生率为21.21%(7/33)。结论在长沙市城区,近年来未频繁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的地方,黄胸鼠仍存在对杀鼠灵和溴敌隆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布氏田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为检验该鼠的抗药性提供参数。方法实验室单鼠笼养无选择摄食试验:雌雄分开,随机分组,按5个不同食毒期供给浓度为0.0005%的溴敌隆毒饵;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布氏田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线y=3.35+4.81x,LFP50和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为2.20(1.88~2.58)d和6.71(4.48~10.05)d。结论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布氏田鼠摄食浓度为0.0005%溴敌隆毒饵10d存活即为抗性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出珠江三角洲黄毛鼠种群数量的预测方法。方法采用季节交乘模型、季节叠加模型和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 MA)分别拟合1998-2003年黄毛鼠种群数量的时序变化动态,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并进行中长期预测,比较不同预测模型的适用性。结果季节交乘模型、季节叠加模型和ARI MA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黄毛鼠种群的历史消长趋势,预测黄毛鼠发生数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6.43±1.87)%、(10.34±2.56)%和(11.48±2.78)%,而预测黄毛鼠发生等级的准确率分别为91.67%、83.33%和66.67%。以季节交乘模型和季节叠加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准确,预测模型分别为X(t)=(5.15839329-0.01577224t)γT+t和X(t)=5.18130846-0.00861724t+dT+t。结论季节交乘模型和季节叠加模型适用于预测黄毛鼠种群的发生量及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验室测定黄胸鼠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大隆的敏感性,为进行抗药性调查提供正常的黄胸鼠敏感种群本底资料。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试鼠雌雄分开,随机分组,分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00016%大隆毒饵。数据用Bliss计算机程序,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黄胸鼠性别之间对大隆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0.05,PLFP50>0.05),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得毒力回归方程y=2.49 5.70x,LFP50、LFP99及其95%置信限分别是2.75(2.39~3.17)d和7.04(4.89~10.13)d。结论按WHO修订以致死99%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LFP99)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湛江地区黄胸鼠对0.00016%的大隆毒饵食毒期超过8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