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李子祥孙成建高守乐毛露霞胡保青经皮选择性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的成功与否是介入治疗的关键,而熟悉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又是插管成功的最基本条件。为此,我们对接受肝动脉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人的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超...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中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和  李军  王运杰  张俊丽 《当代医学》2010,16(17):318-3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动脉供血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动脉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 46例患者共见49条肝外动脉血管,其中右膈动脉(18/49)和肠系膜上动脉(15/49)占多数。6条肝外动脉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43条肝外动脉均行超选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癌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血管造影技术研究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并讨论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1年1月-2009年12月做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肝动脉栓塞术(TAE)的中晚期肝癌患者385例,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的方法,对385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造影,根据肝动脉起源和动脉走行分布情况等解剖特征,分析血管造影图像。结果肝动脉典型分布者275例(71.4%),肝动脉变异者110例(28.6%)。病灶单纯由肝动脉供血238例,147例存在除肝动脉外的多支血管供血。结论肝动脉变异种类繁多复杂,变异发生率较高。应仔细造影观察有无肝动脉变异,尽可能做到插管高选择性,了解肝动脉解剖变异有助于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和肝癌的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中超选择插管困难患者的肝动脉形态、插管技巧和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确诊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根据术中超选择插管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超选组和难超选组,分析两组在肿瘤大小的差异,统计采用Spss 12软件。分析难超选组的肝动脉形态,进行肝动脉分型,研究插管技巧及综合治疗策略。结果 100例患者中,易超选84例(84%),超选择困难的16例(16%),两组肿瘤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选困难主要原因为肝动脉解剖因素,将其分为4型,Ⅰ型为向下开口长干型(4例),其中肝右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1例;Ⅱ型为肝动脉扭曲型(6例);Ⅲ型为肝动脉纤细型(4例);Ⅳ型为肝动脉闭塞型(2例)。Ⅰ型患者采用导管成袢法(2例)和微导管法(2例);Ⅱ、Ⅲ型(10例)运用微导管超选成功;Ⅳ型血管介入困难,2例运用微导管均未成功。结论中晚期肝癌超选择插管困难的原因主要为肝动脉的解剖因素,和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超选困难的肝动脉可分为4型,Ⅰ型为向下开口长干型,Ⅱ型为肝动脉扭曲型,Ⅲ型为肝动脉纤细型,Ⅳ型为肝动脉闭塞型。Ⅰ型可采用导管成袢法或微导管法;Ⅱ、Ⅲ型运用微导管多可超选成功;Ⅳ超选困难,适宜采用非血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解剖变异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放射学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在中晚期肝癌介入导管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中晚期肝癌肝动脉造影表现及其介入治疗资料。结果 125例中107例(85.6%)有典型肝动脉分布。肝动脉变异18例(14.4%),其中肝右动脉变异10例(8%),而又以肝右动脉始于肠系膜上动脉者最多,占6.4%。副肝左动脉变异1例(0.8%)。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同时变异2例(1.6%)。肝总动脉变异3例(2.4%)。胃十二指肠动脉起自肝右动脉和腹腔动脉各1例(1.6%)。对123例成功进行了肝动脉化疗栓塞,2例肝右动脉变异因角度关系超选插管未成功。结论 认识肝动脉解剖变异有助于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和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熟悉和掌握肝动脉正常解剖和变异供血动脉的类型,提高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的成功率,最大程度地提高TACE的疗效,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右侧股动脉穿刺,插入Pig导管连接高压注射器,经导管行腹主动脉造影,对可疑变异供血动脉选用Cobra或RH导管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插管造影,采集动脉期和实质期造影图像,明确供血动脉的起始部位,走行及供血部位,实施TACE。结果:本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腹主动脉造影和(或)超选择性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膈动脉插管造影显示:正常型肝动脉供血121例,占76.6%,变异型肝动脉供血8种类型,共37例,占23.4%,以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居多(11/37),其次为肠系膜上动脉的替代肝动脉(7/37),其他6种类型较少(19/37)。结论:肝动脉变异具有多种类型,起源范围广,起始部位不恒定,腹主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插管是明确变异肝动脉的重要手段,为提高TACE疗效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是介入放射学中肝脏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前提条件 [1 ] 。正常解剖的肝动脉插管一般较容易 ,而变异的肝动脉插管按常规方法往往相对困难。本文无选择性地收集总结 2 0 0例行肝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技术资料 ,结果发现肝动脉异位开口 15例 ,占 7.5 % ,鉴于其插管及超选技术的特殊性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30~ 6 0岁 ,平均 42岁 ,全部病例均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 ,且经 B超或CT以及 AFP检查 ,临床诊断为原发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癌介入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22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肝固有动脉或超选择性肝左右动脉、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化疗栓塞。结果220例中26例(11.8%)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原发性肿癌患者介入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肝功能分级、导管超选位置、化疗药物及栓塞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旨在指导介入治疗.方法 对本组2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癌肝外供血动脉探查,分别超选择插管及化疗栓塞(TACE).结果 25例患者共见27条肝外供血动脉,其中膈动脉供血7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10例,两者占多数.22条肝外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插管和化疗栓塞术,其余5条因未能超选择插管而只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动脉供血支选择性栓塞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血管影像与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73例肝血管影像与肝癌的介入治疗资料,结果显示:(1)肝动脉起源及其分支走行形态与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密切相关;(2)肝动脉解剖变异23例(13.3%)主要为肠系膜上动脉供务型,其交伪胃左动脉供血型;(3)肝癌的动脉血供主要为规则性供血(136/157)变异性供血21例(13.4%)。(4)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20例(11.6%)(5)动脉性门脉造影可了解门脉内有无癌栓及门脉血流方向,可为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加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05例原发性肝癌,共行230次介入治疗,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送入5F或6F肝导管超选择至肝癌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加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105例原发性肝癌1~2年生存率为38%,单结节巨块型和富血肿瘤疗效(1~2年生存率48%)好于多结节弥漫型及乏血肿瘤(1~2年生存率18%  相似文献   

12.
总结分析了自1992上8月-1998年2月采用选择性及超选择性,肝动脉导管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肝癌共120例,其中原发肝癌71例,肝转移癌48例,肝横纹肌肉瘤1例。体会到导管化疗+碘油栓塞治疗优于单纯导管化疗,导管化疗+碘油栓塞+明胶海绵栓塞优于导管化疗+碘油栓塞治疗。肝动脉栓塞治疗术后,患者体温升高在38.5℃以上持续1W左右远期效果好。中早期原发肝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1W后行手术切除预后较好,使生存率明显提高。导管、导丝的使用决定超选择性插管是否顺利是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对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效果.采用改良Seldinger氏法,对152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随访3~4年.结果:1年生存率64.5%,2年生存率42.1%,3年生存率15.8%,3年以上生存率6%.可见经导管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对中晚期肝癌化疗栓塞,及非手术患者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1):63-66
目的:探讨异常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特点及微导管的使用在异常供血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83例存在异常供血的肝癌患者的DSA介入资料,包括异常供血分支的来源、走形等特征以及微导管在该类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异常供血肝癌83例,其中除肝动脉外参与供血的血管有:胃左动脉参与供血12例,膈下动脉参与供血12例,肠系膜上动脉参与供血51例,胃网膜右动脉参与供血6例,右侧肾上腺动脉参与供血2例。5F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71例,其余病例均结合使用微导管,并成功超选择插管。结论:肝癌介入治疗中常常会遇见异常分支参与瘤体供血的病例,了解常见的异常血管分支来源及介入治疗中的技巧对于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肝癌的介入疗法主要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therapy embolization,TACE)为主,其中又包括超选择性化疗栓塞和选择性化疗栓塞两种方法。由于超选择性化疗栓塞即肝段或亚段的栓塞提高了疗效同时减轻了副反应,故日前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插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提高其在介入治疗肝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320例原发性肝癌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DSA资料。寻找肝癌肝外动脉的来源,并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结果共发现30例患者存在37条肝外动脉参入肿瘤供血。其中右膈下动脉11条,肠系膜上动脉分支8条,胃十二指肠动脉6条,胃左动脉4条,右肾上腺动脉3条,右侧内乳动脉2条,右结肠上动脉、胃网膜动脉、肋间动脉各1条。其中4例患者存在2条肝外肿瘤供血动脉。1例患者有3条肝外供血动脉,共30条供血动脉插管成功行灌注化疗及栓塞,26例插管成功栓塞良好的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肝外动脉供血的存在直接影响肝癌栓塞治疗的疗效,对原发性肝癌肝外供血动脉进行化疗栓塞能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解剖变异及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血管造影中研究肝动脉解剖变异并讨论其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插管法,对105例肝癌患者行肝动脉造影,分析造影图像。结果:肝动脉典型分布者88例(83.8%),肝动脉变异者17例(16.2%)。结论:肝动脉变异发生率较高,对肝癌的介入治疗有较大影响。造影时应仔细观察分析血管造影图像,明确肝脏各区域供血动脉来源,才能保证肝动脉插管的准确性及肝癌介入治疗中化疗和/或栓塞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8.
<正> 肝癌的导管治疗是通过超选择性血管插管技术,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左、右肝动脉,向瘤体注入抗痛药物和/或进行栓塞治疗。迄今,约半数以上的原发性肝癌在剖腹探查时肿瘤已不能切除,因此,非手术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早在50年代初期。Bicrman与Markowitz即开始应用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HAI)与肝动脉结扎术(HAL)治疗肝癌,由于  相似文献   

19.
放射介入治疗是我院近年开展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项有效措施,它是经动脉插管超选肝动脉行化疗和(或)栓塞,使肿瘤组织抗癌药物浓度高于全身数十倍,增强了药效,降低了机体正常组织的损害。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病人全部为男性,年龄24岁~67岁,平均54岁。l例肝癌切除术后化疗管堵塞,2例大肝癌各自介入治疗Th次后行肝癌切除,3例已有远处转移,l例拒绝手术治疗。7人共行介入治疗16次。l.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局麻后经左或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入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或行化疗栓塞。常用的化疗…  相似文献   

20.
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主要有3种治疗方式,分别为肝动脉灌注治疗(TAI)、肝动脉栓塞(TAE)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3种治疗方式的区别在于肝动脉灌注治疗主要是通过导管向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肝动脉栓塞主要是通过导管将明胶海绵、碘化油等栓塞剂注入肿瘤供血动脉;肝动脉化疗栓塞则是经导管既灌注化疗药物,又使用栓塞剂,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在编码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操作时,首先要通读操作记录来区分本次介入治疗的方式,明确是单纯灌注化疗药物还是物理性栓塞,或者是两者同时进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一般需要3个编码,分别为99.25注射或输注癌瘤化学治疗药物,50.93肝局部灌注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栓塞一般需要2个编码,分别为39.79为其他血管的其他血管内修补术(肝动脉栓塞术)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一般需要4个编码,分别为99.25注射或输注癌瘤化学治疗药物,50.93肝局部灌注(灌注部位),39.79为其他血管的其他血管内修补术(肝动脉栓塞术)和88.47其他腹内动脉造影术(肝动脉造影)。编码时注意不要遗漏附加编码和另编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