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狂犬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暴露前免疫程序为:分别于0、7和28天肌肉注射1安瓿疫苗,或皮内注射0.1ml组织培养疫苗。目前对小剂量皮内免疫程序的可靠性知之甚少。以前的研究表明,小剂量皮内免疫程序在接种者中诱导的中和抗体应答水平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单独按WHO推荐的暴露后0和3天肌肉或皮内加强注射疫苗(不使用免疫球蛋白),能否预防所有狂犬病引起的死亡尚不能肯定。作者对此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向认为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的免疫原性强,毒性低.但是近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包括一名志愿者在皮内接种HDCV后死于狂犬病)提示,在确定疫苗的保护力之前,应先测定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本文作者报告了皮内及肌肉接种HDCV后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作者在1982年1月对104名新兵进行分组免疫.疫苗是由法国Merieux研究所提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往的研究建议在尼日利亚生产并常规使用乳鼠脑组织狂犬病疫苗,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降低抗狂犬病治疗费用的结果,即用5针初免程序替代7针程序.作者用法国Pasteur Vaccins药厂生产的乳鼠脑组织狂犬病疫苗和马抗狂犬病超免疫血清,对73名狂犬病病毒接触者按下列免疫程序进行接种.程序Ia,25人于0~4天连续皮下注射2.0ml疫苗,并在10、28和90天分别皮内注射0.2ml疫苗;程序?b,25人按上述程序免疫,但在第0天第1次免疫接种前于肌肉或伤口周围注射剂量为40IU/kg体重的抗狂犬病血清;程序Ⅱ,23名被认为无罹患狂犬病危险性者分别在0、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狂犬病免疫预防的经济方法。 作者把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133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81人,只皮内注射纯化的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PCEC)(7IU/ml),方法为第0、3和7天于两上臂三角肌区各注射0.1ml疫苗,第28和90天在任一上臂三角肌区各注射0.1ml疫苗。第二组52人,除皮内注射PCEC外,还于第0天在臀部肌肉注射入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20IU/kg体重。分别于第0、7、14、28、90、180和365天采血,用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中和抗体(NAB)。分别于第28和90天免疫后两天调查PCEC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泰国北部的 Petchabun省是农业省 ,拥有 1 1 0万人口 ,而狗却超过了 1 0万只。犬类狂犬病已给该省造成了严重危害。在 1 989~1 998年 ,已记载的死于狂犬病的人数为 2 7人。因此于 1 997年医学和兽医公共卫生部门制定了狂犬病控制计划。由于经济的限制和疫苗的高成本促使当局改进了对暴露后人群的处理措施 ,并采用泰国红十字会推荐的已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皮内接种疫苗方法( TRC- ID)进行免疫效果观察。  对被动物咬伤者进行伤口清洗和消毒 ,然后按如下方法进行疫苗接种 :  一组 ( 5341人 )采用 TRC- ID方法 ( 2 - 2 -2 - 1 - 1 )…  相似文献   

6.
1984年5月30日~6月1日在南斯拉夫杜布罗夫尼克市召开了国际狂犬病疫苗会议,会议名称是“狂犬病接触后治疗的改进”。我国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林放涛、卢孝曾两同志出席了会议。会上共宣读论文26篇,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八个方面: 1.目前正在使用的人用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 2.即将推出的、便宜的新型狂犬病疫苗; 3.狂犬病疫苗免疫后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几年来,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有很大进展。由于神经组织培养的狂犬病疫苗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副反应,各国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副反应小、免疫效果好的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我国从1981年起广泛应用原代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以来,狂犬病的平均病死率已由未接种组的17%降低到疫苗接种组的1.04%,而且疫苗无严重副反应。国外相继报告了用人二倍体细胞、恒河猴二倍体细胞、提纯的鸭胚、鸡胚、鹌鹑胚细胞及原代胎牛肾细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纯化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按泰国红十字会皮内接种(TRC-ID)程序进行接触后预防,以评价该方案的效果。按下列标准选择100例患者,(1)经荧光抗体试验证实为狂犬病动物咬伤;(2)咬伤至开始治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3)因皮肤损伤导致出血;(4)患者未用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非酒精或药物成瘾者,无慢性肝病;(5)以前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每0.5ml疫苗含抗原3.17IU。所有患者均于第0、3和7天在两侧三角肌区皮内注射0.1ml疫苗,于30和90天再皮内注射0.1ml。对96例狂犬病马血清免疫球蛋白(ERIG)皮试阴性的患者,于第0天用ERIG(401U/kg)尽可  相似文献   

9.
目前使用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RV)含有许多非病毒成分,如胎牛血清(PCS)、人血清白蛋白(HSA)和β丙内酯等。并有使用该疫苗出现过敏反应的报道。作者对疫苗接种者[包括首次接种和过去两年内接种过HDCRV或地鼠肾细胞狂犬病疫苗(HKCRV)]出现的过敏反应进行了免疫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业已证实,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在美国和欧洲无论肌肉或皮内免疫人群,几乎100%产生足量的抗体应答。但是近来,一名美国和平队志愿者(PCV)在肯尼亚皮内接种标准的3针HDCV(Id)接触前预防后死于狂犬病,意外地发现其抗体阴性,并且与该死者同时接种同批疫苗的另外11名PCV中,有9人(82%)无抗体应答。本文报道了在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作接触前免疫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忠海 《中国药业》2009,18(24):17-19
目的研究干扰素在狂犬病疫苗中的佐剂效果。方法将人用狂犬病疫苗与干扰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将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和无佐剂狂犬病疫苗分别免疫昆明小鼠,并于免疫前和免疫后4,7,14,30,60d时眶静脉采血,用快速免疫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同时经腹腔免疫小鼠,第15天时取脾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与无佐剂狂犬病疫苗相比,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时间早、滴度高。结论干扰素佐剂狂犬病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自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粗制神经组织疫苗以来,各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相继问世,其效力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如使用得当,新的细胞培养疫苗的保护率几达100%,且安全性很高.尽管如此,每年全世界仍有4万余人死于狂犬病.有些暴露前及暴露后的疫苗对照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纯化的鸡胚细胞疫苗(PCEC)Rabipur的安全性和效力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相同,而后者是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金标准.此外,用PCEC疫苗加强免疫不会诱生免疫介导的超敏反应,而使用HDCV时约6%的人会发生这样的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3.
自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粗制神经组织疫苗以来,各种人用狂犬疫疫苗相继问世,其效力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如使用得当,新的细胞培养疫苗的保护率几达100%,且安全性很高,尽管如此,每年全世界仍有4万余人死于狂犬病。有此暴露前及暴露后的免疫对照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纯化的鸡胚细胞疫苗Rabipus的安全性和效力与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的相同,而后者是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4.
此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疫苗的接种途径、免疫效果、不良反应和禁忌证,WHO对使用该疫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按照缩短程序皮下和短程肌肉接种Rabivak-Vnukovo-32疫苗后的血清学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作者对286例被狂犬病动物或疑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被其唾液污染的病人接种了Rabivak-Vnukovo-32疫苗。158人按常规程序进行皮下接种;128人按苏联卫生部疫苗和血清委员会批准的方案进行短程肌肉接种。然后采取1168份血清样品,用中和试验(NT)、辐射状溶血(RH)试验和间接血凝(IHA)试验检测。作者发现,皮下接种时增加基础免疫次数及采用加强免疫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狂犬病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狂犬病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针对狂犬病的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对所用疫苗和其他生物制品的特点、肌肉注射和皮内注射的优缺点、使用条件、注意事项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等作了介绍.此外还介绍了WHO推荐的8部位皮内接种法和2部位皮内接种法.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了1982年泰国一乡村医院对313例疑似接触狂犬病的患者,使用单一部位皮内注射狂犬病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对象年龄范围从11月龄至80岁。313例中206例为疯动物(主要是狗)咬伤者(四肢184例、躯干12例、头颈10例);接触疯动物唾液的非咬伤性暴露者107例。作者用法国Mérieux研究所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HDCV),于0、3、7、14和28天皮内接种0.1mlL免疫效价2.5 Iu/ml),根据情况给与1~5针免疫,接种4针以上的219例中,214例(97.7%)完成初次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前,市售的乙型肝炎(HB)疫苗价格昂贵,促使人们研究通过不同注射途径接种低剂量疫苗的免疫原性。一些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已有效地进行皮内(ID)注射。ID注射1/10标准剂量的HB疫苗,可获得与肌肉(IM)注射标准剂量HB疫苗相同的血清阳转率。有4篇文献报告了对成人ID注射美国批准的HB疫苗的结果,但试验对象均较少(<25人)。免疫原性使用ID注射的4项研究中,剂量和接种程序各不相同,但最终的血清阳转率与IM注射足量疫苗相似:用放射免疫法测出,86~100%的接种者的抗-HBs滴度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皮内注射甲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作者选择64名抗甲型肝炎病毒(HAV)IgG阴性的成人志愿者进行试验。在43名接受1针皮内注射(0.1ml)的志愿者中,有32人在4周后接受了第2针疫苗,再隔4周又有26人接受了第3针疫苗,另有18人仅肌肉注射1针(1.0ml)疫苗。38名接受不同针次皮内注射疫苗的志愿者又接受了1针(1.0ml)肌肉注射疫苗。分别于每次注射后4周采血,用酶免疫法检测抗-HAV。  相似文献   

20.
重组乙型肝炎(HB)疫苗问世已近十年,许多学者对这种疫苗的研制、免疫效果、免疫程序、免疫剂量、副作用、持久性以及与其他儿童常用疫苗的联合免疫等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回顾性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