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生殖细胞瘤 (germinom as)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 2 % ,多数发生在松果体区。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少见 ,过去称之为颅内异位松果体瘤 ,以鞍区和基底节区多见。本文报告 8例 ,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 4~ 18岁。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 ,占同期颅内生殖细胞瘤的 44 .4%。病程 3个月~ 4年。其中鞍区 6例 ,男 4例、女 2例 ;基底节区 2例 ,均为男性。1.2 临床表现 根据肿瘤所在部位临床表现不同。肿瘤位于鞍区者主要临床表现为 :(1) 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崩症且均为首发症状。 2 4h 尿量 30 0 0~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及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10例;男9例,女1例;年龄5~63岁(平均18.8岁)。全部病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位于松果体区4例,其中1例累及第四脑室;鞍区6例。生殖细胞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MR上T1加权为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为均匀或不均匀等或高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生殖细胞瘤临床和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MR I是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松果体区肿瘤在成人颅内肿瘤中的发生率不足1%,但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占颅内肿瘤的5%,发病年龄平均为12岁左右,男女比例为3.0-3.5:1。松果体区肿瘤病理组织学类型达十多种,常见的有生殖细胞瘤、畸胎瘤、松果体细胞瘤、松果体母细胞瘤、表皮样囊肿、胶质瘤及转移瘤等,其中以生殖细胞瘤最为常见。大部分松果体区肿瘤由于梗阻性脑积水会出现颅内高压症状,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77年3月~1997年3月共收治颅内生殖细胞瘤37例,复习文献,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男26例,女11例,男女之比2.4∶1。年龄6~53岁,25岁以下2例,占72.9%。松果体区19例,鞍区11例,大脑半球3例,基底节区2例,侧脑室1例,小脑半球1例,其中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合并畸胎瘤1例,鞍旁生殖细胞瘤合并颅咽管瘤1例。1.2 临床表现 见表1。1.3 治疗 ①治疗方法 本组37例除7例松果体区肿瘤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外,余30例行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  相似文献   

5.
脑生殖细胞瘤比较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0.1%~3.4%。好发于松果体区、鞍区及基底节区等,手术切除难度大。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1974年6月至1998年8月治疗的37例脑生殖细胞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MRI在颅内生殖细胞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2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销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7.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38例肿瘤中,病变位于鞍区11例(29%),松果体区13例(34%),基底节区14例(37%)。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为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丘脑和基底节区多表现为混杂T1和混杂长T2信号,斑片样、囊壁环形强化,或环形分隔样增强。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病变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或基底节区,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23例的临床和随访结果。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5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4.35%。21例术后行放疗,其中19例行全脑加脊髓轴放疗。平均随访3.7年,复发率17.6%,种植播散2例,发生率11.7%。结论:儿童鞍区生殖细胞瘤常以尿崩为首发临床表现,应尽可能行肿瘤全切除术。综合治疗可望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瘤是罕见的胚胎性肿瘤,其可位于松果体区、第三脑室壁及鞍上区。本文将遇到的1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合并良性畸胎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颅内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或放疗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结果1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中,9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基底节区及丘脑,6例位于鞍区。松果体区肿瘤MRI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边缘光滑,出血少见,CT呈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松果体钙化常被肿瘤包埋,增强呈均匀显著强化。鞍区肿瘤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正常短T1信号消失,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上信号可以表现为等或高信号,CT上肿瘤实体部分呈高密度,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基底节及丘脑肿瘤,瘤体较大,信号及密度不均匀,边缘欠清晰,出血多见,增强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仰同  戴建平 《北京医学》2006,28(12):708-711
目的 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影像资料完整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112例中,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57例,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50.9%,鞍区38例,丘脑和基底节区17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为等T1,等或稍长T2信号,均匀、明显强化;鞍区生殖细胞瘤囊根据具体部位不同,将其分为三类.丘脑和基底节区多表现为混杂T1和混杂长T2信号,斑片样、囊壁环形强化,或环形分隔样增强.结论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发病性别、年龄、好发部位及MRI具有一定特殊性,多数情况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李慧斌 《浙江医学》2009,31(6):868-869
颅内生殖细胞瘤为高度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1%~3.4%。颅内生殖细胞瘤常见于松果体区和鞍区,发生于丘脑基底核区较少,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可随脑脊液沿室管膜及脑膜种植转移。生殖细胞瘤对放射治疗十分敏感,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甚至可以治愈。因此,正确诊断对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收集我院近10年收治的2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MRI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浩  单军  任千里 《安徽医学》2014,(10):1371-1373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21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MRI表现。结果 21例中,8例位于松果体区,6例位于下丘脑区,5例同时累及松果体及下丘脑区,2例发生于基底核区。3例生殖细胞瘤合并脑膜转移。发生在松果体区或(和)下丘脑区的生殖细胞瘤典型的MRI表现为肿瘤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明显强化,本组共14例表现较为典型,另5例及基底核区2例生殖细胞瘤发生囊变。结论 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当松果体及下丘脑区同时出现肿块时,应高度怀疑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9例中,10例位于鞍区,其中男性5例、女性5例;6例位于松果体区,3例位于丘脑基底节区,均男性。其MR表现为(1)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鞍区和松果体区肿瘤无水肿,丘脑基底节区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和占位效应;(2)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颅内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人性别、发病年龄和肿瘤部位、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特点,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术前诊断的。  相似文献   

15.
报告26例脑生殖细胞瘤,儿童及青壮年各13例,男18例,女8例.鞍区及松果体区各11例,丘脑和基底节各2例。鞍区患者均有尿崩症。肿瘤切除23例,活检+放疗3例。手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获得随访18例,15例存活,3例死亡。文中对诊断和治疗作了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6.
俞延安 《海南医学》2000,11(4):76-77
鼻衄或称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有关儿童鼻衄的论著,国内报道较少.我院1986年至1999年住院治疗记录完整的儿童鼻衄患者共别例,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1例患者中,男53例,女性28例,男女之比约为2:1,年龄最小4岁,最大15岁,平均年龄10.1岁,其中4岁至7岁者18例,占总数的22.2%,8岁至12岁45例,占总数的56.8%,13岁至15岁18例,占总数的22.2%。1.2发病季节鼻衄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各地发病高峰季节也有不同.本组病例,夏季发生52例,占总数的64.2%.春季发生15例,占18.5%,秋季11例,占13.6%…  相似文献   

17.
9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2009年8月所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9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分布在内分泌科26例、神经内科17例、神经外科46例、其他科室9例,男女比例为1.88:1,年龄2-56(17.4±8.31)岁。肿瘤位于鞍区者主要表现为尿崩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视力下降等;位于基底节区表现为偏侧肢体活动受限,言语不利等;位于松果体区表现为梗阻性脑积水所致颅高压表现及复视等。头颅MRI表现为单一或多发病灶,呈长T1、T2或等T1、T2异常结节影,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其中31例(31.63%)测定脑脊液HCG,HCG水平0.17-5316.98IU/L(中位数3.44IU/L)。此组患者90%以上脑脊液HCG〉0.5IU/L,90%以上脑脊液与血清HCG比值〉1.78。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脑脊液HCG水平最高,其次为基底节区,鞍区最低,但不同病变区域的脑脊液与血清HCG比值差别不大,分别为5.46、4.15和3.67,接近总体比值4.97。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因病变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充分认识其临床表现结合MRI以及脑脊液HCG水平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病理或临床试验性放射治疗证实的8例颅内多发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8例肿瘤均可见鞍上区及松果体区两个病灶共16个病灶,MR表现为较均匀稍长T1、等T2或长T2信号,5个病灶内见多个点状更长T1长T2坏死囊变信号,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瘤周水肿。增强扫描16个病灶中11个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5个病灶内坏死囊变不强化呈不均匀强化。结论生殖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尤其是对于同时累及鞍上区及松果体区病变者,MRI对其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78例垂体瘤的眼部表现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垂体瘤的眼部表现。方法:对78例垂体瘤患者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视野、及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检查。结果:视力下降占76.9%;眼底视神经病变占51.9纷,视野损害占67.3%,PVEP异常占89.2%。23.1%患者以眼部异常表现为首诊症状,其中19.2%曾被诊断为眼科疾病。结论:对不明原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视力、视野、眼底及PVEP检查,结合鞍区CT或MR,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0.
生殖细胞瘤是来源于原始胚胎生殖细胞的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0.5%~2%,主要发生于松果体区,其次是鞍上池,也可发生于第三脑室、下丘脑及视交叉等部位。发病年龄多在10~20岁之间。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以男性多见,鞍上池生殖细胞瘤以女性多见。生殖细胞瘤是高度恶性肿瘤,多呈球形、浸润性生长,也可沿脑室壁匍匐生长,其主要临床表现为:1.颅高压症状,如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2.局部症状,如视力障碍、眼球上下运动障碍、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光反射减弱、共济障碍(步态不稳、动作不协调)、听力障碍、脊髓及马尾神经根痛等;3.内分泌症状,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