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方对Hp感染裸鼠的影响。方法:取雄性裸鼠l0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黄芩组、黄芪组、益气清热方组),每组2o只,正常组及模型组每日灌胃给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给药,实验第l3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裸鼠灌胃给予浓度为10^8CFU/ml的幽门螺杆菌菌液,2周后处死,观察益气清热方、黄芪和黄芩对裸鼠体重、胃系数、Hp感染频度及胃病理的影响。结果:益气清热方组可明显使Hp感染裸鼠胃系数降低(P〈0.01);黄芩组、黄芪组及益气清热方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47.06%和35.29%,低于模型组(70%),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芩组、黄芪组和益气清热组浅表性胃炎分别为70%、58.52%和64.7%,明显低于模型组(9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动物实验表明,益气清热方和黄芪能预防Hp感染裸鼠体重下降,黄芪对Hp感染裸鼠胃有减轻炎性渗出等作用;益气清热方、黄芪及Hp感染的阳性率及浅表性胃炎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方对幽门螺杆菌(Hp)urea基因表迭的影响。方法:将益气清热方、黄芪及黄芩按Hp最大耐受浓度加入培养基进行Hp液体培养,72小时后提取RNA,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定量检测HpureA基因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和复方组HpureA基因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黄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益气清热方和黄芪对HpureA基因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益气清热方对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清热方对幽门杆菌(Hp)vac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益气清热方、黄芪及黄芩按Hp最大耐受浓度加入培养基进行Hp液体培养,72小时后提取RNA,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定量检测HpVacA基因mRN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黄芪和复方组HpvacA基因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黄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益气清热方和黄芪对HpvacA基因的表达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要研究对治疗HP相关性胃炎有明显疗效的清热益胃方进行了体外抗HP敏感试验。该方对HP的MIC的几何均数为13.37μg/ml,MIC50为7.4μg/ml, MIC90为18.18μg/ml,证实该方有明显的抗HP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气清热方对Ⅰ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裸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组、黄芪组、益气清热方组各20只,每日按分组要求以0.2ml/10g给生理盐水及药物灌胃,第14天各组予浓度108cfu/ml的Hp菌液灌胃,每鼠1.3ml,两周后处死,观察裸鼠体重、胃系数、Hp感染及胃黏膜组织病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和益气清热方组裸鼠体重下降减少(P<0.05),黄芪组的胃系数降低(P<0.01).黄芩组、黄芪组及益气清热方组Hp感染率分别为45.00%、47.06%和35.29%,胃黏膜浅表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70.00%、58.82%和64.70%,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益气清热方在裸鼠体内对Ⅰ型Hp有一定的抑杀作用,并可减轻其感染后胃黏膜组织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气清热方对Ⅰ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00只雄性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芪组、黄芩组、益气清热方组,每组20只.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其余分别给予黄芪、黄芩及益气清热方药液,每日0.2ml/10g.第14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予浓度108cfu/ml的Hp菌液灌胃,每天1.3ml,两周后处死,观察胃黏膜p53、bcl-2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p53、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3个药物组均能显著降低p53、bcl-2表达(P<0.05或P<0.01),而3个药物组间比较,益气清热方组明显为优(P<0.05或P<0.01).结论 益气清热方对Ⅰ型Hp感染裸鼠胃黏膜p53、bcl-2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对凋亡基因的调控,降低过高的细胞凋亡率,减轻Hp对胃上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7,(1)
目的评价清热化湿方(黄连、栀子、蒲公英等)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杀菌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p6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4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热化湿方组、西药三联组(甲硝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采用短期免疫抑制联合经口感染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小鼠均于给药4周后处死,通过快速尿素酶(RUT)及组织学染色判断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程度和胃黏膜炎症情况;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NF-κB p65、IL-1β、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模型对照组0/10、清热化湿方组3/10、西药三联组7/10。光镜下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幽门螺杆菌定植量显著增加,存在局部炎症细胞聚集;西药三联组幽门螺杆菌呈局部少量聚集,多数无炎症细胞浸润;清热化湿方组幽门螺杆菌在局部聚集相对较多,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西药三联组和清热化湿方组Il1b、Il8、Tnfa、Nfk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西药三联、模型对照、清热化湿方3组间NF-κB p65核/浆光密度比值差异不显著。结论清热化湿方对感染小鼠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作用有限,但可明显改善胃黏膜炎症。清热化湿方组与西药三联组Il1b、Il8、Tnfa和Nfkb p65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表达趋势较为相似,可能与蛋白水平抑制所致的负反馈作用相关,从而影响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根除Hp对缓解胃炎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溃疡复发、预防癌变等均有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患者对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Hp感染性胃炎患者11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湿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Hp清除效果;统计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胃黏膜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与Hp阴转率分别为91.53%、8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7%、69.49%(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脘胀痛、纳差、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四肢不温等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胃黏膜炎性反应细胞浸润、腺体密度、黏膜厚度及腺体形态等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Hp感染性胃炎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胃黏膜状况,提升Hp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清热化湿益气活血方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7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三联组、中西药联用组,每组各10只,采用氨苄青霉素联合Hp灌胃的方法制作Hp感染小鼠模型.造模后4周各组分别给予对应处理,2周后观察小鼠胃黏膜Hp定植情况、胃黏膜大体形态、病理改变.结果 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中西药联用组对Hp有较好的清除作用(P<0.05),与西药三联组比较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西药三联组、中西药联用组病理改善明显(P<0.05),尤以高剂量组显著.结论 清热化湿益气活血方对小鼠Hp感染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对胃黏膜炎症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热解毒方对 L7212白血病模型的疗效、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 L7212白血病小鼠予高或中剂量清热解毒方灌胃 7d,观测其生存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骨髓有核细胞涂片分类、肝脾胸腺指数、残留白血病细胞、细胞增殖周期及 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清热解毒方可延长 L7212白血病小鼠的生存时间,不同程度减少其外周血中白细胞的数量和白血病细胞的比例,并可减少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比例,而高、中剂量间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7212中药组较正常对照组及 L7212模型组小鼠 G2/G1比值为低;正常给药组小鼠较正常对照组小鼠 C4 降低.结论清热解毒方对 L7212白血病有效;实验中未发现清热解毒方高、中剂量间存在量-效关系;清热解毒方可抑制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活力,这可能是该方作用机制之一.此外,清热解毒方可降低免疫功能,提示其对 L7212白血病的治疗作用可能不是通过对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清热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清热活血为法制成红藤合剂方,用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72例。经治后,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总有效率为91.6%%。临床实验观察证实,治疗后血清CA125下降71.4%,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转阴率为81.5%。  相似文献   

13.
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法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酒精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不一,多数在大量饮酒后出现食欲不振、右上腹痛、肝脏肿大、乏力、间歇性发热,重者可出现黄疸、恶心呕吐,甚则肝昏迷。本病属中医酒疸、积聚、胁痛等病范畴,临床以肝郁脾虚、肝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用针刺放血和内服中药的方法40例脓毒败血症的疗效和体会,笔者认为放血疗法能泻火活血,使病情迅速得到缓急,再佐以中药内服,很少有治之无效者。  相似文献   

15.
陈四清 《江苏中医药》2004,25(11):43-43
祝某某,男,58岁。1998年4月22日初诊。  相似文献   

16.
黄芩汤的组方配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实验药理学研究初步证明,全方药理作用及作用强度优于各组成单味药。君药黄芩在方中起主要作用。黄芩配伍芍药有相须作用。甘草、大枣在全方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本方缓急止痛的功效,主要是芍药配伍甘草的作用。而清热止痢的功效主要是黄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活血散结法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盆腔炎冲剂治疗组和妇乐冲剂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局部体征及B超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子宫边界模糊不清”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利湿、活血散结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清热解郁涤痰化瘀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热郁痰瘀病机及其证候,以清热解郁、涤痰化瘀为治法,进行多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热郁痰瘀为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常见病机及主要证候.清热解郁、涤痰化瘀法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19.
陈小宁 《江苏中医药》2003,24(12):35-36
清泻心火为中医临床常见治法之一 ,主要用于心火炽盛、心火上炎所致的病症 ,作者在临床中用此法治疗耳、鼻、喉、口腔诸病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神经性耳鸣杨某 ,女 ,5 6岁。初诊日期 :2 0 0 1年 10月 2 0日。两耳鸣响 5年 ,声如潮水 ,入夜尤甚 ,拒绝噪音 ,听力下降 ,伴失眠心烦 ,两眼干涩 ,口干思饮 ,腰酸膝软 ,小便黄 ,大便干。检查 :两耳鼓膜完整 ;听力检查 :两耳呈混合性耳聋 ,左耳听力下降 4 7dB ,右耳听力下降5 5dB ;耳鸣测定 :双耳 4KHz× 35dB。舌质红 ,脉弦数。证属心火内炽 ,肾水暗怯 ,坎离不交。治拟泻南填北 ,降…  相似文献   

20.
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慢性肾炎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永立  戴希文 《中医杂志》2003,44(12):922-92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肺肾气虚、挟湿挟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中医辨证为肺肾气虚、挟湿挟瘀型慢性肾炎患者,以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为主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总好转率为90.0%。显效率为23.3%。治疗前后相比较,症状总积分明显下降(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清总胆固醇(TC)显著降低(P<0.01)、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Ib)及免疫球蛋白IgA、IgG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法对肺肾气虚、挟湿挟瘀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