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阳离子聚合物Sofast基因转染试剂(Sofast)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基因修饰的可行性.方法:在体外分离和扩增MSCs,在Sofast介导下行pEGFP-N1转染BMSCs,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及瞬时表达情况,MTT试验检测转染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增强性绿色荧光蛋白(EGFP)在基因转染24 h后开始表达,48~72 h最高.1周后表达逐渐减弱;质粒与Sofast体积比例为3:1时,pEGFP-N1转染BMSCs的效率为85%,细胞存活率为94.2%.结论:Sofast介导EGFP转染BMSCs是一种较好的转染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细胞周期、分化潜能等均未发生明显改变。 目的:进一步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分离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CD34、抗CD1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选第3代细胞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超薄切片后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以未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05,不表达CD34。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质发出绿色荧光,绿色荧光主要集中于细胞核周围的胞浆内,远离细胞核的胞浆内荧光强度逐渐减弱。相对于未标记的骨髓间充质细胞,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后细胞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较多,而线粒体相对较少;另外,脂滴和“空泡”样结构也多一些。结果证实绿色荧光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状的影响较为局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细胞标记示踪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与表面置换珊瑚羟基磷灰石(SCHA)培养.研究SCHA与细胞黏附、增殖的情况。方法将海南天然滨珊瑚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部分水热反应,制成SCHA。将SCHA薄片(SCHA组)和盖玻片(玻片组)分别与eGFP标记的人骨髓MSC体外培养,分别于4、8、12、16d进行死活细胞染色和Alamar Blue实验,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活性,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细胞增殖。结果人骨髓MSC在SCHA的表面和孔道内生长良好,第8天、第16天与玻片组达同样水平,之后超过玻片组并保持稳定状态。结论SCHA无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 ,mesenchymalstemcell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它的分化程度低 ,在特定的条件下 ,能诱导分化形成多种非造血组织细胞 (如 :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等 )。本实验对成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初步的组织化学检测 ,并对其生长方式进行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实验动物为成年SD大鼠 ,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养观察一周后使用。主要试剂为DMEM培养液 ,胎牛血清 ,胰蛋白酶和Percoll分离液。1.2 方法1.2 .1 骨髓中间充质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脐带和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生物学特性、表面标志及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应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分离脐带MSCs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MSCs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2种细胞的生长特点,运用生长曲线和MTT法检测其原代细胞增殖能力,台盼蓝法测定细胞传代成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种第3代(P3)细胞DNA周期及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并比较其向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潜能。结果: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的脐带MSCs 1 d后,细胞贴壁呈成纤维形,2 d后呈漩涡状生长且增殖明显,3 d后达80%融合即可传代;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MSCs,体外培养4 d后,细胞贴壁呈圆形、梭形和多角形生长,5 d后呈克隆样生长且增殖明显,7 d后达80%融合即可传代。原代培养的脐带MSCs生长曲线近似“S”形,骨髓MSCs 生长曲线较平缓;MTT法显示脐带MSCs在3~5 d增殖较明显,骨髓MSCs 7 d后细胞增殖较明显。2种P3细胞传代成活率均为96%以上,G0/G1期细胞均为85%以上,无明显差异(P>0.05);2种P3细胞CD44、CD90和CD105阳性率均为(60.7±2.3)%以上高表达,CD45、CD19、CD14和CD79a均为(25.6±4.8)%低表达,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2种MSCs在体外均具有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分化的潜能,脐带MSCs向成骨及成脂细胞分化率均为90%以上,与骨髓MSCs的分化潜能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带MSCs较骨髓MSCs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分化潜能。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脐带MSCs可作为较好干细胞示踪的细胞源。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良好的种子细胞,将其复合于生物支架治疗骨缺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是当今研究的一大热点。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的效果。 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细胞仅用DMEM/F12培养基培养;实验组以含成骨诱导剂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 结果与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贴壁生长;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贴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 < 0.01);茜素红染色出现阳性的钙化结节;Western blotting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 < 0.01);骨钙素ELISA定量分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1)。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单、实用,所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后表现了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对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和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探讨此诱导方法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从兔股骨骨髓中分离、纯化BMSC.取第3代BMSC常规培养设为空白对照组,利用含有钙化诱导剂的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第3代BMSC.设为钙化对照组。取第3代成骨细胞,1:1的比例和第3代BMSC共同培养.设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钙结节染色鉴定诱导结果.ALP定量测定观察共同培养中成骨细胞对BMSC诱导影响。总蛋白定量测定观测诱导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结果成骨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24h后.在倒置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两种细胞形态混杂生长.共同培养5d后.细胞形态趋于一致,多呈长梭形。诱导培养5d后.实验组与钙化对照组ALP染色均为阳性。诱导培养21d.两组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而BMSC空白对照组并未见钙结节形成。ALP定量测定,实验组于3、5、7、9d均低于钙化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ALP定量测定,在4个时间段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总蛋白定量测定显示实验组于第3天.A值高于钙化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5天、第7天、第9天时却低于钙化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于各时间段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骨细胞与BMSC共同培养应用于BMSC的成骨诱导.从诱导效率和诱导后成骨细胞的分化活性方面.都能证实该共同培养方法的有效性。但与钙化诱导方法相比.共同培养的诱导效果差于钙化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获得GFP标记的MSCs源性的外泌体(exosomes)。方法:全基因合成CD63序列,连接到穿梭载体,酶切验证后转染293T细胞,测定病毒滴度后感染MSCs,72 h后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CD63在MSCs中的表达。取其无血清培养72 h的上清液,获得提取物,经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提取物为类圆形囊泡,大小约为40~100 nm,具有CD63和Alix表达。结论:成功构建携带GFP标记的MSCs源性的外泌体,为研究外泌体在细胞中的摄取及信号传递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一种能满足要求以及来源容易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或含有治疗因子的干细胞进行有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目的: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慢病毒质粒pVector-EGFP、pHelper、Envelope 共转染293T细胞完成载体病毒构建,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滴度;取对数生长期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复感染指数MOI值0,5,10,15,20加入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稀释液,72 h后观察各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效率及阳性转染率。 结果与结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293T细胞能够正确表达,滴度为1×108 TU/mL。包装好的病毒颗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三天后,各孔均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 < 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7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转染率变化不明显。说明以MOI值为10的滴度将慢病毒载体可将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11.
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模型,为将MSC3用作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用成骨添加剂(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维生素C50mg/L)定向诱导传代大鼠骨髓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通过形态学、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结果诱导组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增殖相对缓慢,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结论建立了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模型,成骨添加剂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可迅速大量获得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2.
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胎儿骨髓问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细胞。方法: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MSC,体外扩增、传代,采用β-巯基乙醇等诱导剂诱导MSC分化为神经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神经丝蛋白(NF200)、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并且用RT-PCR鉴定NF200、NSE和GFA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胎儿骨髓MSC在体外扩增第5代以后,经诱导后,形态学上可呈现神经细胞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细胞NF200、NSE和GFAP均有阳性表达;RT-PCR也显示诱导后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胎儿骨髓MSC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观察了大鼠MSCs向神经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情况,以期为MSCs在神经移植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用含10 ng/ml bFGF+20%FBS的DMEM对MSCs进行预诱导24 h后,以含200μmol/L的BHA+2%DMSO的无血清DMEM对MSCs进行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光、电镜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诱导后细胞进行神经细胞表型及神经递质合成酶鉴定。结果显示:MSCs经BHA和DMSO诱导后,80%以上的细胞表现出神经元样形态,胞浆内可见较多Nissl体,并表达nestin、NSE、NF、MAP、SYN,部分诱导后的细胞表达ChAT、TH、GAD;电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胞浆内细胞器发达,可见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提示,MSCs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后的细胞有合成某些神经递质的能力并具有发育早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胚胎骨髓间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及基本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离纯化胚胎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s) ,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方法 采用 1 0 73g L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胚胎骨髓MSCs,体外扩增并观察生长特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和细胞周期 ,染色体技术分析其遗传特性。 结果 胚胎骨髓MSCs培养 3d后呈针尖状的贴壁细胞 ,7~ 10d后细胞融合呈纤维状 ,体外扩增 10代可获得 1× 10 1 2 ~ 5× 10 1 2 个细胞 ;CD13、CD2 9、CD4 4、CD71表达阳性 ,CD3、CD14、CD33、CD34、CD38、CD4 5、HLA DR表达为阴性 ;染色体核型正常 ;G0 G1 期 :84 6 % ,G2 M期 :2 99% ,S期 :12 35 %。 结论 胚胎骨髓MSCs体外具有较好的增殖更新能力 ,在组织工程中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体外不同诱导方法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骨髓MSCs,分别采用化学诱导剂(2-巯基乙醇 二甲基亚砜)和生物诱导剂,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和诱导率分析.应用组织学方法显示尼氏体.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可见,MSCs经两种方法诱导48h后,细胞均向神经细胞分化,胞体呈锥形、多角形,由胞体伸出较长的轴突样和树突样突起,且有分支.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诱导后的细胞能特异性表达NSE、NF,不表达GFAP.化学诱导剂组NSE阳性细胞率为86.9%,NF阳性细胞率为85.6%;生物诱导剂组NSE阳性细胞率为88.2%,NF阳性细胞率为86.8%,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硫堇-伊红染色显示胞体内有大量的尼氏体.结论 体外两种诱导方法均可诱导大鼠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6.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一类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不仅可分化为间质类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非间质细胞。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利用密度为1.073g/ml的Percoll分离骨髓的单个核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与扩增MSCs,细胞纯度可达95%左右。取第二代和第三代的MSCs,以含有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β-磷酸甘油、地塞米松的诱导培养基向成骨细胞诱导,诱导向的细胞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样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显示其I型胶原染色阳性,ALP染色阳性,表明MSCs在体外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横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并了解该细胞是否具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方法从健康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s,通过传代对细胞进行纯化和扩增.采用两期诱导方案,用诱导液1使BMSCs向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分化;用诱导液2使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用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团;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蛋白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葡萄糖刺激后上清中胰岛素的量.结果BMSCs经第一期诱导5d可分化成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双硫腙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经两期,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放射免疫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糖反应性较弱.结论健康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且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鼠胚胎脑皮质与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培养与分化方面的差异,为更好的研究和利用神经干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鼠胚大脑皮质与腹侧中脑,经胰酶消化及机械吹打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含有B27、bFGF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生长状况;机械方法传代;10%血清接种分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并作比较。结果小鼠胚胎脑皮质与中脑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其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均呈Nestin阳性,并都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但皮质部位所含神经干细胞明显多于中脑,也更宜成球;有血清条件下分化,皮质神经干细胞未见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中脑神经干细胞则可少量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结论同样条件下皮质神经干细胞比中脑神经干细胞更易增殖与培养,两者在有血清条件下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能力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为心肌样细胞,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衰提供一种新的细胞材料.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分别用终浓度为5、10、15、20 μmol/L的5-氮胞苷(5-aza)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鉴定.在诱导后7d、21 d和28 d,3个时间点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肌凝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 MSCs体外经5-aza诱导后分化的细胞desmin、α-sarcomericactin、C-TnT均表达阳性,5 μmol/L组阳性表达较高,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RT-PCR结果显示,GATA4于诱导后7 d弱表达,21 d表达增强,28 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 d不表达,21 d弱表达,28 d表达明显.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自体心肌细胞一种良好的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小鼠胚胎干细胞(MES)克隆,观察基因转染对MES细胞增殖和无血清诱导为nestin阳性神经前体细胞(NPCs)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并经丝裂霉素-C处理作为饲养层细胞。质粒的转化、抽提、纯化。电穿孔法基因转染,MES细胞克隆的NBT/BCIP染色,NPCs的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EGFP基因转染后可得到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MES细胞克隆,采用N2或ITSF无血清条件培养基可将其定向诱导为nestin阳性的并能发绿色荧光的NPCs。基因转染后的MES细胞增殖、神经前体细胞诱导率和未转染组相比均无明显下降,但NPCs绿色荧光的表达较诱导前明显下降。结论基因转染对ES细胞的增殖和神经分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