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道侵犯颅底并有颅底骨质破坏的鼻窦肿瘤8例,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同侧鼻中隔软骨膜瓣及下鼻甲粘膜骨膜(下称粘骨膜)瓣覆盖颅底缺损的鼻腔面。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就近取材,旋转的粘骨膜瓣易成活,对鼻腔粘膜的生理功能破坏不严重等优点。术后经随访观察无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疝,鼻中隔穿孔及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故认为是修补颅底中,小型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经颅-鼻腔双重入路,Ⅰ期整块切除颅鼻眶肿瘤,应用颅骨外板及帽状腱膜骨膜瓣Ⅰ期修复前颅底巨大缺损。方法本组16例颅鼻眶恶性肿瘤,采用经颅-鼻腔双重入路方法1期整块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颅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Ⅰ期整块切除前颅底及筛窦、眼眶恶性肿瘤。应用鼻腔内窥镜摘除鼻腔内肿瘤。肿瘤切除后,采用颅骨外板、钛板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或双侧颞肌筋膜瓣修复前颅底巨大缺损。结果肿瘤整块切除,术后复发率低。术中Ⅰ期修补巨大缺损,术后无脑脊液漏及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颅-鼻腔双重入路Ⅰ期切除颅鼻眶恶性肿瘤,手术入路方便,肿瘤切除彻底。应用颅骨外板、钛板及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Ⅰ期修补肿瘤切除后巨大缺埙,修复效果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前颅底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经颅-鼻腔双重入路,一期整块切除颅鼻眶肿瘤,应用颅骨外板及帽状腱膜骨膜瓣一期修复前颅底巨大缺损.方法 16例颅鼻眶恶性肿瘤,采用经颅-鼻腔双重入路方法 一期整块切除肿瘤.术中行双额冠状瓣开颅、骨瓣形成、经前颅窝底探查肿瘤侵犯部位及程度,一期整块切除前颅底及筛窦、眼眶恶性肿瘤.应用鼻腔内窥镜摘除鼻腔内肿瘤.肿瘤切除后,采用颅骨外板、钛板和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或双侧颞肌筋膜瓣修复前颅底巨大缺损.结果 肿瘤整块切除,术后复发率低.术中一期修补巨大缺损,术后无脑脊液漏及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颅-鼻腔双重入路一期切除颅鼻眶恶性肿瘤,手术入路方便,肿瘤切除彻底.应用颅骨外板、钛板及带蒂帽状腱膜骨膜瓣可一期修补肿瘤切除后巨大缺损,修复效果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前颅底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后颅底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1例患者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后颅底修复方法,前颅底采用帽状腱膜和骨膜瓣,中颅底采用颞肌作为修补材料,对颅底进行水封性修复。结果:31例患者全部进行颅底修补,其中30例无手术修补相关性并发症,1例因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导致死亡。结论:颅底修复的理念应贯穿于手术前后,并注意术中细节的处理,用帽状腱膜和骨膜瓣、颞肌作为修补材料,可做到水封性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额颞骨瓣开颅加Weber-Fergusson手术切除累及颅眶的鼻腔鼻窦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额颞骨瓣开颅加Weber-Fergusson切口手术切除侵犯颅眶的鼻腔鼻窦肿瘤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病例。随访2~8年,死亡4例,5例无瘤生存。结论:此手术方法不仅能完整地切除肿瘤,而且可一期切除肿瘤后修复颅底及硬脑膜缺损,有效地预防了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外科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用鼻腔组织瓣经鼻腔行腭裂二期修复手术的方法及优越性。方法2003年9月至2007年8月,我们在鼻内镜下经鼻腔用鼻中隔及下鼻道黏骨膜瓣行腭裂二期修复术11例。结果11例腭裂二期修复均一次成功,鼻腔通畅,无不适感。结论鼻腔组织瓣完全能够满足腭裂二期修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时的切口选择及肿瘤切除后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9例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患者施行倒U形切口,正反S形切口,额瓣开颅 Weber-Fergusson切口,鼻内镜下径路,暴露肿瘤切除,切除后根据前颅底骨质、硬脑膜、脑组织的缺损情况,分别采用鼻中隔黏膜一软骨瓣、额骨骨瓣、骨水泥修补骨缺损;额部骨膜瓣、鼻中隔黏软骨膜瓣、鼻甲黏膜瓣修补硬脑膜;手术后对恶性肿瘤予以放疗和化疗。结果:术后颅面部切口愈合良好,脑脊液鼻漏1例,局部处理后愈合。良性肿瘤经随访未见复发,恶性肿瘤总5年生存率为54.55%(6/11)。结论:根据额筛窦肿瘤累及前颅底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切口,选择合适的组织瓣修补前颅底,恶性肿瘤采用放疗和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报道1例累及眶内及颅内的鼻腔鼻窦癌患者,带蒂额瓣修复眶及前颅底并取得良好效果.认为带蒂额瓣因其血供丰富、取瓣面积大,是经颅面联合进路切除颅眶鼻沟通性肿瘤手术的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术(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鼻内镜手术可在直视下直接准确地操作,故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鼻腔鼻窦及鼻眼和鼻颅底相关疾病的治疗。嗅神经母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为罕见的神经源性鼻腔、鼻窦和前颅底肿瘤,国内外对此肿瘤的手术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现将我科鼻内镜下鼻腔鼻窦ENB切除术的3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带蒂骨-骨膜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治疗萎缩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慢性萎缩鼻炎的手术方法,观察手术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慢性萎缩性鼻炎病例24例(44侧),采用带蒂骨—骨膜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结合药物及局部治疗,随访12个月-3年,根据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体征,糖精试验,病理学检查判断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24例(44侧)治愈14例,占58.3%,显效8例,占33.3%,有效2例,占8.3%,总有效率100%。结论:带蒂骨--骨膜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是治疗慢性萎缩性鼻炎的理想方法,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巩固,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带蒂颊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治疗重症萎缩性鼻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荣  张芳秀  张剑  乔丹  黎玲 《西部医学》2011,23(6):1115-1116
目的探讨带蒂颊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治疗重症萎缩性鼻炎的效果。方法慢性萎缩性鼻炎病例18例(30侧),采用带蒂頬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结合药物及局部治疗,随访6个月~3年,根据术前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判断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18例(30侧)治愈12例(66.7%),显效4例(22.2%),有效2例(11.1%),总有效率100%。结论带蒂頬肌瓣鼻腔粘骨膜下植入术是治疗慢性萎缩性鼻炎的理想方法,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巩固,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诊断鼻眼颅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42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史资料,对比影像学及术后诊断的异同。结果:42例的影像学所示是鼻窦肿瘤累及眼眶30例,分别为眼眶的内上壁、内壁及下壁;累及颅底17例,分别为前、中颅底的额叶、颞叶、破裂孔、海绵窦等部位。42例中36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眼眶骨壁吸收21例,累及颅底16例,与影像学所见基本一致。结论:诊断鼻腔鼻窦肿瘤需靠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上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经颅内入路修复前颅底缺损的最佳手术方法 ,利用带蒂带血管延长颞肌肌瓣及颅骨骨膜瓣对 2 0例颅底缺损病人行前颅底修补。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随访 3个月~ 2年均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的发生。认为应用带蒂带血管延长颞肌肌瓣及颅骨骨膜瓣经颅内入路修复前颅底缺损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胶原膜作支架植入联合鼻腔底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自一侧鼻腔底部作一黏骨膜瓣以鼻中隔穿孔下缘为蒂经穿孔处翻向对侧,于黏骨膜下以嵌入式植入一块约大于穿孔的胶原膜支架封闭穿孔,并缝合固定。结果16例患者鼻中隔穿孔均1次修补成功,鼻中隔基本平直,鼻腔通气良好,随访6~12个月,无鼻中隔穿孔。结论 胶原膜极薄,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作为支架植入修补鼻中隔穿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黏膜瓣制作和吻合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造孔处鼻黏骨膜瓣的“H”形切开、翻瓣,造孔,泪囊黏膜瓣的“工”形切开,鼻黏骨膜瓣与泪囊黏膜瓣的“H-工”吻合及膨胀海绵固定方式等的改良处理,在鼻内镜下完成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33眼)。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29例(30眼)治愈,溢泪症状消失,鼻腔造孔通畅;2例(2眼)好转,溢泪症状改善;1例(1眼)术后3个月造孔瘢痕闭锁,无效;治愈率90.90%(30/33眼)。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黏膜瓣制作和吻合方式的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操作简单,黏膜愈合快,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慢性泪囊炎患者20例,均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术中采用枪状镊行泪囊定位,用微电刀头切开鼻黏骨膜瓣及泪囊瓣,并将骨膜瓣覆盖在泪囊窝骨窗骨质上防止造瘘口狭窄.结果:经术后3~12个月随访,治愈1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结论: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视野清晰、出血少、面部不留瘢痕、泪囊定位准确、并发症少及有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底缺损多因颅脑损伤及颅底外科手术引起,可导致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笔者自1995年11月至今采用带蒂延长颞肌肌瓣及颅骨骨膜瓣修复颅底缺损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4~60岁。颅脑损...  相似文献   

18.
鼻腔纤维瘤较少见,现将所见二例报告如下。例一、女,6岁,因双鼻腔反复流血1年多,于1980年5月19日入院。患儿入院1年多前不明原因的双鼻腔反复流血,以右侧为主,量最多约50CC,少时仅涕中带血。检查:鼻背宽大,右鼻腔有约1.5Cm 直径大小的肿块、色暗红、触之稍硬、有一定活动度。软腭略下塌。咽部侧位及颅底照片:咽后部有一较大的园形软组织肿块影,颅底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征。意见:鼻咽部软组织肿瘤。于1980年5月30日作气管切开,并行气管内插管麻醉,经右鼻侧切开术,从右中道  相似文献   

19.
周定军 《中外医疗》2009,28(16):32-32
目的探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泪囊及鼻腔粘膜瓣只缝前瓣,并固定于骨膜及眼轮匝肌上,瓣下填塞明胶海绵,皮肤切口改为无损伤皮下隧道式缝合。结果136眼(97.84%)溢泪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2眼(1.44%)自觉轻微流泪,冲洗泪道通畅;1眼(0.72%)流泪,冲洗泪道不通。结论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面部疤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的疗效。方法分离鼻中隔一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切取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用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覆盖一侧鼻中隔穿孔。再分离鼻中隔对侧穿孔周围的粘软骨膜及骨膜,制备带基蒂的鼻底粘骨膜瓣,将带蒂鼻底粘骨膜瓣向后、上旋转,覆盖鼻中隔穿孔。结果13例鼻中隔穿孔均一期愈合,双侧鼻腔通气良好,鼻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6-36个月,鼻中隔未见再穿孔。结论采用自体带蒂鼻腔底粘骨膜瓣加自体中鼻甲粘骨膜片修补鼻中隔较大穿孔,取材方便,无需再作切口,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