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的重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市轮状病毒引起小儿腹泻感染情况,做到早期检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法:对6 200例患儿进行粪便检查。结果:小儿腹泻重轮状病毒感染率达55.7%,其中水样便64.8%,稀便49.9%,烂便40%。结论:对小儿腹泻及早进行轮状病毒检测,有助于诊断小儿腹泻感染情况,及早采取相应治疗及隔离措施。  相似文献   

2.
各种抗菌药物引起的腹泻已被重视。Jewkes等报道的71例成人急性腹泻中,抗生素引起的居第三位。此类腹泻轻重不同,轻者仅有稀便、便次增多;重者为假膜性结肠炎,可并发肠梗阻、中毒性巨结肠症等,甚至致死。若在临床上将此类腹泻误认为是一般肠道致病菌所引起,就会投用更多的抗菌药物,加重腹泻,导致不良后果。诊断抗菌药物引起腹泻的基本条件如下:①腹泻发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时或停用四周之内;②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的不成形粪便,而不能用其它原因  相似文献   

3.
腹泻是指大便性状的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和大便次数的增多。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和妨碍小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因腹泻死亡的小儿有数百万,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是小儿死因的首位,世界卫生组织已把控制腹泻病作为全球性策略。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近几年来在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方面研究有很大的进展,进一步明确了婴幼儿腹泻在夏季以细菌感染为主,在秋冬季以病毒感染为主。婴幼儿腹泻除了感染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肠炎宁颗粒的抗炎止泻作用。方法:用蓖麻油致小鼠腹泻模型,以腹泻指数、稀便率为指标观察其止泻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用体外抑菌试验研究其抑菌抗菌作用。结果:肠炎宁颗粒剂可减少蓖麻油致腹泻小鼠腹泻指数和稀便率;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耳肿;体外抑菌试验佐证了其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肠炎宁颗粒剂具有抗炎、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棠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1):1433-1433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不同病因引起。临床表现为腹泻及呕吐,严重者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且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病因分类:①感染性(霍乱、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每天>3次,粪便性状可为稀便或水样便,也可为黏液便、脓血便.常伴有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全身不适症状.2006年12月24日-2007年1月7日,宾阳县某中学发生187例感染性腹泻.宾阳县疾控中心对疫情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书面访谈等方式,内容主要为基本情况、发病及就诊情况、有无生食史、有无接触史、72小时内摄入史、生活习惯等流行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患者每天排便蔓三次及以上,多为水样便、黏液便、血样便等,严重者会继发脱水、休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而一般的肠道功能紊乱性腹泻症状较轻,具有自愈性。  相似文献   

8.
赵云战 《中原医刊》2002,29(10):30-30
迁延性、慢性腹泻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 ,常合并维生素及钙镁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 ,导致腹泻迁延不愈。本文选择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所治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 36例 ,探讨其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 36例 ,男 2 0例 ,女 16例 ,年龄 2~ 2 4月 ,其中~ 6月 8例 ,~ 12月 18例 ,~ 2 4月 10例 ,病程在2周~ 2月之间 2 6例 ,>2月 10例。1 2 临床表现 :腹泻 :大便次数≤ 10次 /d2 2例 ;>10次 /d14例 ;大便性状 :水样便 15例 ,粘液糊状便 18例 ,脓血便 3例。伴随症状 :不…  相似文献   

9.
正常儿童每日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有较大差异。粪便性状往往受年龄、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例如母乳喂养儿每日排便6~8次,并非罕见,且粪质较稀;进食含纤维素较多食物时,小儿便量可较多。因此,单根据便次、便量或其稀稠度,有时难以作为病理性腹泻的可靠指标。如与平时习惯比较,粪便忽然变稀,便量或便次增多,尤能引起脱水、体重丢失或生长发育障碍等后果时,则可认为是病理性腹泻。腹泻迁延不愈,超过多久才能称为慢性腹泻,各家意见不甚统一,但多数将腹泻超过两周称为慢性腹泻或难  相似文献   

10.
腹泻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便培养可以为腹泻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引起腹泻的菌种繁多 ,幼儿感染鼠伤寒沙门菌 ,报道较少。我院于 2 0 0 0年 3月 12日从 1例腹泻幼儿便培养中分离出该菌。1 临床资料1 1 病例简介 患者 ,男 ,13个月 ,腹泻 3周 ,稀水粘液便 ,偶带血 ,10~ 2 0次 /d。给予青霉素治疗 ,未见好转 ,来我院就诊。检查T 38 5℃ ,WBC 12 7× 10 9/L ,N 0 48,L 0 44 ,异形淋巴细胞 0 0 8,便常规 :粘液脓血便 ,WBC 10~ 2 6 /HP ,RBC 10~ 15 /HP。送便培养 ,检出鼠伤寒沙门菌。1 2 细菌学检查1 2 1…  相似文献   

11.
易蒙停治疗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坤梅  邱雄 《四川医学》2003,24(1):73-73
急性水样便腹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主要由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引起 ,易蒙停 (盐酸咯哌丁胺lop eramideHCL)于 7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 ,国外报道疗效显著。为探讨易蒙停对急性水样便腹泻的治疗作用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确诊为急性水样便腹泻的 6 0例门诊病人。纳入标准 :年龄 12~ 6 0岁 ,平均 36 7岁。至少在 2 4h内有 3次水样便或不成形便 ,镜检无明显病理成分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易蒙停组 )和对照组 (氧氟沙星组 )。排除标准 :严重消…  相似文献   

12.
秋季腹泻,又叫流行性腹泻,是由一种“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多发生于小儿,尤以3岁以下的为常见。集中发生于八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发热,起病当日即可排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带有少量粘液,显微镜检脓球很少见。  相似文献   

13.
1982年美国爆发出血性结肠炎时,已确认这种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为O157:H7。它引起的腹泻可以由轻微的出血到血便,血便中一般没有白细胞。血便性腹泻多见干10岁左右的儿童和老人,其中约有10%的病人会出现溶血性尿毒症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以及其它合并症。这种细菌产生的细胞毒素称之为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床旁优化便涂片检查在早期诊治重症肺炎患者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继发腹泻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房内有无开展床旁便涂片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无床旁便涂片组和有床旁便涂片组.动态记录床旁便涂片检查结果,记录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腹泻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床旁便涂片检查可动态反应患者肠道菌群情况.与无床旁便涂片组比较,有床旁便涂片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d:6.32±2.46:11.53±2.88)、腹泻持续时间(d:2.78±0.97:6.91±1.74)、ICU住院时间(d:6.91±1.49:11.90±2.40)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的便涂片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减少患者的抗菌药物暴露时间,缩短腹泻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15.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以腹泻稀水样、蛋花汤样便,呕吐及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易合并脱水,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是婴幼儿致命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6.
<正> 婴幼儿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目前还没有特效疗法。笔者试用利巴韦林和叶酸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诊断标准:急性腹泻病程<7天,大便次数>3次次/d,水样便或蛋花样便为主,但无粘液样便及脓血便。镜检以脂肪球为主,红、白细胞<10个/HP,大便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经轮状病毒LgM抗体检查为阳性者入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腹泻病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0例1~6个月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腹泻伴/不伴脓血便。行电子肠镜、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凝血系列、便常规及培养、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结果除部分患儿轻度贫血、便常规异常外,血小板计数、凝血系列、肝功能均正常。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有一种或多种蛋白不耐受。肠镜结果示:肠黏膜不同病理改变。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是引起婴儿腹泻病的原因之一,回避牛奶蛋白/氨基酸配方粉是解决牛奶蛋白过敏引起腹泻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病状,普通分急性和慢性二类,急性腹泻常於一、二天或数天内痊愈;如持续反复至一月者,临床即列入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的原因很多,在诊断和处理方面有时较为困难,为了对腹泻的原因,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对监别诊断方面能够重点掌握,故收集一部分文献,结合个人意见介绍如下。一、慢性腹泻之分类引起腹泻的疾病,不仅见於胃肠系统,并常见於全身性疾患,内分泌疾患、精神的原因,胰脏和肝脏的疾患,营养缺乏等原因。有时物理机械性的刺激,如受凉及不适之饮食等,皆可引起腹泻。为了便於记忆和了解,本文按人体系统及病理基础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腹泻(一)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性质稀薄或完谷不化(便中夹有不消化的食物),甚或泻如稀水样便的症状。腹泻可见于西医所说的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肠结核,过敏,肠道肿瘤,以及其他脏器的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引起的腹泻等等。腹泻大便中一般不夹有脓血,也无明显里急后重(肛门重坠,时时欲便,而又便出不爽)的感觉。腹泻中医称之为"泄泻",其中大便稀薄而势缓的谓之泄,大便如水样而势急的谓之泻,两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胃肠炎(viral 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