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Lin XZ  Gong M  Peng CB  Zhou CL  Cong HT  Wang Y  Song ZD  Lu GT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618-1621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Survivin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1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前、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第1天共3个时间点采血),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只采血1次).以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以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术前相比,手术结束时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1天凋亡率略有升高,但仍低于术前(P<0.05).手术结束时,中性粒细胞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1天时略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结论 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urvivin在中性粒细胞的高表达可能抑制了中性粒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小儿体外循环(CPB)引起的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率的动态变化,探讨CPB前后PMN凋亡及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规律。方法选择于CPB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复温前(T2)、停CPB即刻(T3)、术后24h(T4)及48h(T5)6个时间点取外周血,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8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浆TNF-α水平、IL-8水平及PMN凋亡率在T2与T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与T0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T4、T5与T0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L-10水平在T2、T3、T4与T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5与T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结束时,血浆TNF-α水平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578,P<0.05);血浆IL-8水平与PMN凋亡率呈负相关(r=-0.455,P<0.05);血浆IL-10水平与PMN凋亡率呈正相关(r=0.374,P<0.05)。结论CPB引起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8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升高,PMN凋亡率下降;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8可能抑制PMN的凋亡;抗炎细胞因子IL-10可能促进PMN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儿心脏手术CPB前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按有无肺动脉高压(PH)分为无PH组(A组)15例,PH组(B组)15例.于CPB前,CPB结束后0,1,3,24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3 ml,测定血浆NE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组患儿血浆NE水平,均于CPB后明显升高(P<0.01);在CPB后,B组血浆NE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先心伴PH患儿CPB后血浆NE含量明显高于先心未伴PH的患儿.CPB后中性粒细胞激活,并通过NE介导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炎症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垂亮  李玉娟  招伟贤 《广东医学》2002,23(11):1218-1220
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一普遍生命现象 ,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病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近期的研究表明 ,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障碍并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发展和加剧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因此 ,在炎症控制与治疗中 ,明确中性粒细胞凋亡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十分必要。1 细胞凋亡基本概念细胞死亡的模式主要有坏死和凋亡两种 ,后者是由基因控制的有序性细胞自主死亡方式。细胞凋亡是一个发生发展较快的动态过程 ,从凋亡小体形成到吞噬、降解过程的完成 ,需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依细…  相似文献   

5.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体外循环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凋亡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全身炎性反应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50例ECC心脏直视手术病人,于ECC前、ECC结束时、ECC结束后4h、术后第1d晨四个时点采取静脉血,以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和PMN表面粘附分子CD11b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透射电镜观察PMN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PMN凋亡率在ECC期间明显降低,与ECC时间呈负相关。PMN数量、CD11b表达、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在ECC期间明显升高,与其凋亡率呈负相关,且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与ECC时间呈正相关。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PMN凋亡细胞。结论ECC导致PMN的凋亡受抑数量增加、生存周期延长、CD11b表达上调、脱颗粒释放弹性蛋白酶增加,加剧炎性反应扩散和组织损伤,炎性反应进一步迁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及bcl-2、核因子кB(NFкB)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地塞米松对正常血清和烧伤血清诱导烧伤早期中性粒细胞体外自发凋亡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中性粒细胞bcl-2、NFкB蛋白表达。结果烧伤血清较正常血清诱导中性粒细胞凋亡减少(6.18±0.96vs.21.77±2.32,P<0.05),bcl-2、NFкB蛋白表达增加(83.27±5.45vs.49.95±2.67,0.1802±0.0130vs.0.0434±0.0196,P<0.05);加入地塞米松后,烧伤血清组凋亡增加(12.67±0.71vs.6.18±0.96,P<0.05);且NFкB蛋白表达减少(0.1031±0.0154vs.0.1802±0.0130,P<0.05),而正常血清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地塞米松可减轻烧伤血清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кB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老年肺心病 (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CPHD)急性加重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凋亡状况及地塞米松影响 ,探讨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19例正常人和 2 8例老年CPHD患者PMN凋亡状及地塞米松的影响。结果 :老年CPHD患者PMN凋亡率 ,呼吸衰竭组 <非呼吸衰竭组 <正常对照组(P <0 .0 5 ) ,地塞米松不能影响老年CPHD患者外周PMN凋亡。结论 :PMN凋亡延迟在老年CPHD急性加重期具有重要意义 ,调控PMN凋亡将为防治老年CPHD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但从这个角度讲CPHD不宜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冠脉搭桥术(CABG)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及其机能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将6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CCABG)组(n=30)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组(n=30),分别于麻醉诱导后、CPB(手术)结束时、CPB(手术)后4h、CPB(手术)后8h、术后第1天晨5个时点采集静脉血。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MN凋亡率和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PMN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CCABG组PMN凋亡率在围CPB期明显降低,PMN数量、CD11b表达、血浆弹性蛋白酶浓度则明显升高,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PMN凋亡细胞。OPCAB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PB导致PMN的凋亡受抑,PMN数量增加、生存周期延长、CD11b表达上调、脱颗粒释放弹性蛋白酶增加,从而加剧炎症反应扩散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LR激动剂flagellin影响中性粒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蛋白Bax的表达。方法:分离培养正常人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为实验组(flagellin刺激组)、凋亡抑制组(LPS刺激组)和自然凋亡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发生率,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中性粒细胞Bax蛋白的表达。结果:flagellin使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发生率增高,与凋亡抑制组和自然凋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flagellin刺激的中性粒细胞表达Bax蛋白高于凋亡抑制组与自然凋亡组(P〈0.01)。结论:在TLR激动剂诱发的中性粒细胞生存效应中,flagellin可能通过上调中性粒细胞胞内Bax蛋白的表达来缩短中性粒细胞的生命期限。  相似文献   

10.
犬体外循环后中性粒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ou J  Luo T  Rui J  Jiang NG  Yu J  Ding B  An Q  Lin K  Tao KY  Li G  Wu XD  D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7):1206-1210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后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和破坏能力增强,而吞噬杀菌能力减弱的现象.方法 健康成年狼犬12只,随机均分为体外循环(CPB)组和假CPB(Sham)组,CPB组转机100 min后停机;Sham组静置100 min.通过测定CPB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肺功能等,评估中性粒细胞的黏附功能和对组织的破坏作用;通过测定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细胞内MPO检测等,评估中性粒细胞的免疫功能.结果 CPB后4 h,CPB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和肺组织MPO活性显著高于肝素化前和Sham组[(55±21)IU/100 g组织vs(30±19)IU/100 g组织,均P<0.01],而PaO2/FiO2显著低于肝素化前和Sham组(319±79 vs 405±101,均P<0.05).细胞的超微结构显示,CPB组中性粒细胞伸出粗大触角.伴随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升高,CPB组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低于体外循环前和对照组(129±53 vs357±92,均P<0.05).但两组动物MPO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IL-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MPO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体外循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失调,包括黏附能力的提高和吞噬功能的下降,这可能是导致体外循环后器官损伤和感染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郝建  何先弟 《医学综述》2014,(10):1753-1755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内一种特殊的白细胞,它是机体抵御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等入侵因子的第一道防线。临床上的过度失控性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异常导致的数量和功能上的改变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凋亡维持中性粒细胞数量上的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中性粒细胞凋亡在多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受多基因调控、众多细胞因子参与、多条途径独立或交联而调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黏附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释放对体外循环(ECC)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和意义。方法30例行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后、ECC结束时、ECC结束后4h、ECC结束后8h、术后第1天晨5个时点采集静脉血。用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定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水平。结果ECC前的PMN数量和其他时点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CC前CD11b、TNF-α、IL-6、IL-8水平和ECC结束时、ECC结束后4h及ECC结束后8h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C导致PMN数量增多,CD11b表达增高,细胞因子TNF-α、IL-6、IL-8释放增多,从而加剧炎性反应扩散和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探讨常温体外循环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对小儿脑代谢的影响。方法室间隔缺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常温(35℃以上)和浅低温(32℃)下手术纠治。在ECC前、ECC结束和术后20h检测S100蛋白浓度。用近红外线光普法(MRS)测量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HbO2)、脱氧血色蛋白(HbD)及氧化型细胞色素aa3(CytOx)。结果两组S100蛋白都在转流结束时明显升高,术后回落,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转流前期可见浅低温组HbO2高于常温组,升温后浅低温组HbO2显著下降,低于常温组(P〈0.05)。浅低温组CytOx在整个转流过程中低于常温组(P〈0.05)。结论常温转流对于简单心脏病手术是安全的,不会造成神经系统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 iolip in antibody ACL-Ab)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ACL-Ab并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循环手术后血清ACL-Ab水平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前、后检测ACL-Ab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活化在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抽取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 11b/CD18表达。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IL-6、IL-8、TNF-α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0水平。结果相对于正常组,脑梗死组中性粒细胞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01);CD 62L平均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在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以细胞黏附为表现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吕金爽  梅运清 《医学综述》2008,14(10):1473-1475
S100蛋白是一种神经组织蛋白,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可作为体外循环术后评价脑损伤的早期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通过对S100蛋白水平的监测,同时结合临床影像等检查,可以早期准确地反映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程度,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疗等措施,改善体外循环术后脑损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动-静脉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模型是否能模拟临床体外循环造成的特征性炎性反应和器官损伤。方法 SD大鼠麻醉,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管建立循环通路后随机分为2组:ECC组大鼠采用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转流2h,观察2h;Sham组大鼠插管后仅进行血液稀释而不行旁路循环,观察4h。实验结束后取标本测定血常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和肺组织含水量;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另取肺组织做HE染色。结果 ECC后2h,ECC组大鼠仍能保持正常红细胞数量,而白细胞数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均高于Sham组(P<0.05)。肺损伤指标显示:ECC组动物肺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1mmHg=0.1333kPa),并低于Sham组(P<0.05),达到临床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TNF-α、肺水含量均高于Sham组(P<0.05),肺组织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膜明显增厚。结论经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管能成功建立大鼠ECC模型,该模型影响因素单一,成功率高,仅转流2h即能诱导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炎性相关急性肺损伤,因此适于研究ECC炎性反应对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成人血糖与年龄因素对体外循环脏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术前高血糖与非高血糖、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的对比来总结血糖水平与年龄因素对体外循环术后脏器功能的影响。方 法随机选取瓣膜置换和冠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分为4组,其中老年糖尿病组20例,老年非糖尿病组26例,非老年糖尿病组24例,非老年非糖尿病组30例。分别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血糖、氧分压、肌酐、胆红素水平变化,术后脑神经并发症、拔气管插管及ICU时间、术后输血量等,用来推断各脏器功能。结果 四组患者分别在术后血糖、氧分压、肌酐及ICU时间与输血量上有明显差异,其它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一定变化趋势。结论 高血糖与高龄分别是影响术后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心脏直视手术中乌司他丁对激活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方法30例择期ECC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15)和乌司他丁组(U组,n=15)。对照组ECC中不给予乌司他丁,试验组围ECC期给予乌司他丁100万单位(其中30万为麻醉诱导前给予,40万预充ECC机内,30万为开放升主动脉后给予)。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阻断升主动脉后30 min(T2)、再灌注3 h(T3)、6 h(T4)及12 h(T5)各时间点取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PMNE)的水平;并于麻醉诱导后(Ta)、ECC结束后给鱼精蛋白前(Tb)、鱼精蛋白中和后1 h(Tc)、术后24 h(Td)提取全血标本测定CD62p的表达。此外,于ECC前、后抽取动脉血气监测肺泡动脉血氧梯度(A-aDO2)。结果两组血清中PMNE的浓度在T2、T3、T4、T5各时间点都明显高于T1时间点(P〈0.01),U组的PM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b、Tc、Td时间点两组CD62p的表达明显高于Ta时间点,但是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相比较对照组,U组的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在ECC过程中乌司他丁可以通过PMNE的释放从而减轻肺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是并没有起到抑制血小板激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