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为进一步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现将我院2003年1-12月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死亡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75例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18.86%,例次感染率23.43%,其中3例肺部感染的发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3.41%,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分别占12.20%和9.7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真菌感染在各类病原菌感染中居首位;易感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基础疾病。结论危重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减少易感因素,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ICU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ICU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病原菌、医院感染类型和分布,探讨其易感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对ICU 2007年1月-2009年12月7738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有427例患者符合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标准。结果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平均感染率为5.52%,呼吸道感染位居首位,占72.13%;常见病原菌有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阴性菌居首位,革兰阳性菌有上升趋势。结论 ICU内医院感染的患病率仍居高不下,ICU医院感染部位仍以呼吸道为主,应加强空气传播的防护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掌握病原菌变化规律,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ICU内获得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07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40或VITEK-32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5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医院共分离病原菌289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72株占68.2%,革兰阳性球菌920株占31.8%;前8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6.4%和81.6%,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3%和32.5%.结论医院2007年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1位,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状况严重,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5.
5 25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目的 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加强监控。方法 对我院2001年5258例住院病历进行调查。结果 有298例患者感染,发病率5.67%,检出致病菌133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15%,革兰阳性球菌为21.80%,其他菌占18.05%。结论 通过监控和加强培训教育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赵桂华 《卫生软科学》2000,14(4):187-188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疾病并发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1998年务 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易感组感染例次率为39.32%,明显高于普通组(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占41%,口腔感染占23%以上。结论:易感因素为白血球减少,使用激素和细胞毒药,今后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为制订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回顾性调查对20484例住院患者按ICD-9分类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2048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48例,感染率2.19%。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为主,占51.11%(229/448);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占66.28%(57/86)。结论 应强化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控制意识,加强监测,减少漏报;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医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便指导用药.方法 采集2005年6月-2007年6月临床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 感染的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83.1%),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25.0%)、大肠埃希菌(19.1%)、鲍氏不动杆菌(10.3%),这3种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且多数对>8种抗菌药物同时耐药;亚胺培南和氧氟沙星仍保持最高抗菌活性,病原菌的耐药率分别为6.8%和32.4%.结论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具有多药耐药性的G-杆菌,抗菌药物的选择依赖于药敏试验;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的预防用药、加强环境微生物监测、重视医务人员手的清洁消毒,是感染防范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科患者继发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菌种类,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与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急诊科患者的病历资料,医院感染病原菌培养鉴定按照卫生部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敏感、中介、耐药的划分依据CLSI最新标准。结果医院急诊科3年接诊患者5 022例,继发医院感染患者755例、86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5.0%、例次感染率为17.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566例次,占65.6%;急诊科医院感染易感因素主要是原发疾病、有创性诊疗技术、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等;共检出病原菌9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1株占26.8%,革兰阴性菌628株占67.2%,真菌56株占6.0%,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3.8%、21.3%、13.2%、10.8%、7.7%;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86株,检出率为48.3%;产ESBLs菌145株,检出率为45.0%;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达16.7%及22.1%;755例患者中预防感染和抗感染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者521例,占69.0%;使用>2种抗菌药物患者334例,占44.2%。结论医院务必强化急诊科医师有关医院感染与合理用药的理念,切实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降低急诊科医院感染率和致病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了解多因素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状况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 5所市级医院同期住院患者有或无相关因素的患者 ,引起医院感染的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岁和 >6 0岁组与 2~ 6 0岁组比较 ,泌尿道插管组与未插管组、使用呼吸机组与未使用呼吸机组、行气管切开组与未行气管切开组、用激素组与未用激素组对比 ,前者均与医院感染增高密切相关 ,而动静脉插管组与未插管组、放化疗组与未进行放化疗组及患者性别与医院感染均无相关性。结论 年龄、导尿、呼吸机应用、气管切开、大剂量激素均与医院感染增高密切相关 ,而动静脉插管、放化疗及患者性别与医院感染无相关性 ,有的感染可能与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63例死亡病例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63例死亡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5例,感染率为39.68%,而且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者其医院感染率越高。结论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时、准确的病原菌监测是预防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产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追踪观察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产科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87%;医院感染与出生胎龄、体重、胎儿窘迫、窒息、胎膜早破等有明显关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8.39%),其次为口腔粘膜、皮肤软组织。结论出生窒息及胎龄小、低出生体重、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是产科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产前、产时、产后的细节护理,强化护理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手卫生制度,是降低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一起医院感染事件的调查,从风险管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识别风险隐患,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医院感染事件的风险原因、发展可能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结果控制措施落实,该次医院感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事件,需要从病人因素、感染途径、医院管理、医护人员等多方制定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2375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确定今后监测和管理的方向和重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2005年3月份2375份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有52例发生医院感染,总感染率2.19%,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为下呼吸道(46.15%),上呼吸道(15.38%),胃肠道(9.62%),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为革兰阴性杆菌占58.62%、真菌占24.14%、革兰阳性球菌占17.24%。结论: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落实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该医院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3.7.1~2004.6.30期间21个主要科室的全年出院病历进行随机分层抽样,对所得样本逐一查阅,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后得到医院感染病例。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对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医院2004年度的医院感染率为4.70%;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共筛选出12个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OR=0.0500~9.2883,P值均<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静脉用药、动静脉插管、糖尿病、手术、药敏选药与医院感染相关(OR=0.0668~5.7893,P值均<0.05),其中,按药敏选药与医院感染呈负相关。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率处于国内外较低水平,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静脉用药、静脉插管、糖尿病、手术及是否按药敏选药有关,故对糖尿病患者和需进行手术操作的患者要合理的使用各种有创医疗技术及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广西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指导调查对象填写问卷调查表,利用EPI DATA软件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955人,HIV阳性率为0.9%,梅毒阳性率为6.3%。在单因素分析中,民族,男性性伴数、最近1次使用安全套情况、最近6个月安全套使用频率、男男商业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过性关系、性病史、HIV检测结果同梅毒检测结果有关联。在多因素分析中,民族和与女性发生性关系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男男性伴数、最近6个月安全套使用频率、男男商业性行为、性病史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流行和扩散的影响因素复杂,增强自我防范是预防梅毒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分布,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787例内科住院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查出的医院感染患者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总的医院感染率为4.09%;其构成比为呼吸道45.52%,伤口15.86%,消化道12.41%;送检病原菌检出率为24.6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泌尿道插管、基础疾病严重程度。结论:内科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高,送检率低是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和防治对策。方法:对本院58例肺结核合并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长、老年、口腔卫生差,营养不良,院内使用抗生素等与合并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有关,感染真菌多为白色念珠菌,占77.7%。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的加重,占91.4%。结论:在正规抗痨和加强支持下,强调护理,尤口腔护理,严禁滥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可减少院内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陈彦红  徐妍  周金英  张宇  焦进  芦希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60-1761,176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感染部位及发生院内感染的肿瘤类型。[结果]①革兰阴性杆菌所占百分比为63.41%,革兰阳性球菌所占百分比为36.95%;②患者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越高;③患者住院期间以住院﹥30d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④下呼吸道发生院内感染最多,所占百分比为60.97%;⑤呼吸道系统肿瘤发生院内感染率最高,所占百分比为49.59%。[结论]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等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在治疗恶性肿瘤过程中应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45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荣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76-1777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方法]对收治的45例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真菌感染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调查其临床特征、化疗情况、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激素药物的使用等情况,并记录病原菌培养结果、治疗方案、感染部位、真菌学疗效等。[结果]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所有病例均确诊为合并真菌感染,确诊后均进行抗真菌治疗。分析发现接受化疗、抗生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均是血液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面临着真菌感染的多种危险因素,具有病原体复杂和感染部位多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