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种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全世界有16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布病,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布鲁氏菌属包括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羊种布氏菌(B.militensis)3个生物型,牛种布氏菌(B.abortus)8个生物型,猪种布氏菌(B.suis)5个生物型,犬种布氏菌(B.canis)、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ovis)和沙林鼠种布氏菌(B.neotomae)各1个生物型。我国除沙林鼠种布氏菌外,有5种12个生物型布氏菌存在和流行,以羊种布氏菌流行最严重,疫区面广,其次为牛种布氏菌和猪种布氏菌。80年代由于羊种菌引起布病逐步控制,牛种菌引起布病有相对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2.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病。根据致病性和宿主特异性,将布鲁氏菌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鲁氏菌(B.meltensis)、牛种布鲁氏菌(B.abortus)、猪种布鲁氏菌(B.suis)、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ovis)、犬种布鲁氏菌(B.canis)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neotomae)。另外,  相似文献   

3.
编 者 按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自然疫源性布鲁杆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羊种、牛种和猪种是致病性布鲁氏菌的主要种型,该病在我国黄河以北地区流行广泛,是主要的流行疫区。犬种布鲁氏菌偶也致人病,但症状表现轻微。布鲁氏菌入侵动物机体后,主要导致生殖和淋巴系统被感染,表现为流产、不孕不育、睾丸炎等症状;感染人则呈现持续性的感染、关节痛、波浪热、肝脾肿  相似文献   

4.
1952~2003年陕西省检出布鲁氏菌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陕西省1952~2003年的布鲁氏菌检出结果,系统分析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研究进展。方法 把全省历年布鲁氏菌病检菌资料分为1952~1981、1982~1991和1992~2003年3个阶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年来,陕西省从8个地市5种宿主的不同材料中共分离出3种228株布鲁氏菌,其中羊种菌222株,牛种和犬种菌各3株;自人、羊、鹿、犬、牛分离到的菌株数分别为185、24、15、3和1;1991年以前分离的羊种菌为1、2型,而1996年以后则为羊1、3型。对15株羊种菌进行毒力测定,均为强毒株。结论 陕西省是以羊种为主的羊、牛、犬种布鲁氏菌病混合疫区。流行菌株毒力强,有严重的致病性。陕北、关中疫情严重,陕南存在犬种布鲁氏菌病疫源地。发现羊种菌有宿主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5.
美国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人占第一位是猪种布鲁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感染,占全部病人的38.8%,牛种布氏菌其次占17.2%,羊种菌最少仅占0.9%,而且多数饮用墨西哥来的生奶制品所致。美国猪种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江苏省2018年人感染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基因型。方法 运用普通PCR及AMOS多重PCR确认分离株的生物种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 MLSA)和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ultiple-locus 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analysis, MLVA)鉴定基因型,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8年共分离到56株布鲁氏菌,MLSA分型显示一株菌为猪种布鲁氏菌ST (Sequence type)17型,其他均为羊种布鲁氏菌ST8型。MLVA将56株菌分为47个基因亚型(46个羊种,1个猪种),聚类显示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东地中海簇”。结论 2018年江苏省人感染布病主要为“东地中海簇”的ST8型羊种布鲁氏菌,并首次发现一例人感染ST17型猪种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AMOS-PCR方法鉴定布鲁氏菌种型的特异性和实用性。方法用已建立的AMOS-PCR方法在国内检测标准菌株和对国内分离的布鲁氏菌地方株种型进行检测。结果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1,2,4、猪种布鲁氏菌1型和绵羊附睾布鲁氏菌有特异条带。结论AMOS-PCR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鉴定布鲁氏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分子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布鲁氏菌分离株转种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ST及MLVA-16等方法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通过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018-2019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22株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多数(95.45%);2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基因型为ST8,1株为ST17型,1株为新的ST型:ST99的gap基因与已报道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型gap(32)。MLVA-16分型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21株羊种布鲁氏菌分为17种基因型,1株猪种布鲁氏菌分为1种基因型,其中15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3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7株,占31.82%)。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分离株与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广东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为ST8型,且MLVA-16分型显示呈高度基因多样性。MLST/MLVA作为传统生物学鉴定补充技术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分离株主要流行株的种型和分子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布鲁氏菌分离株转种培养并提取基因组DNA,采用传统生物学鉴定和BCSP31-PCR、AMOS-PCR、MLST及MLVA-16等方法进行布鲁氏菌分离株分子鉴定和分型,通过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8-2019年福建省人感染布鲁氏菌22株分离株分子检测结果与传统分型基本相符,为2个种(羊种和猪种)和2个生物型(羊3型和猪3型),其中羊种布鲁氏菌占多数(95.45%);20株布鲁氏菌分离株MLST基因型为ST8,1株为ST17型,1株为新的ST型:ST99的gap基因与已报道的等位基因型不同,被定义为一个新的等位基因型gap(32)。MLVA-16分型为羊种和猪种2个种群,21株羊种布鲁氏菌分为17种基因型,1株猪种布鲁氏菌分为1种基因型,其中15种基因型为单分离株,3种基因型为共享基因型(共7株,占31.82%)。聚类分析显示福建分离株与内蒙古、辽宁、山东和广东地区存在4种共享基因型,均为羊种布鲁氏菌,其他部分菌株与外省菌株遗传距离较近。结论福建省布鲁氏菌主要流行株为ST8型,且MLVA-16分型显示呈高度基因多样性。MLST/MLVA作为传统生物学鉴定补充技术方法,可用于布鲁氏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提高布鲁氏菌病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是全球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布鲁氏菌病大多是由羊种布鲁菌感染所致,其次是牛种和猪种。在过去的20年里,人类和动物布病的防控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由于其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控制和根除布病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已被国内外用来迅速检测研究布鲁氏菌,同时由于全球数据共享的数据库的建立,使得全球对于布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1.
新疆农五师88团位于温泉县境内,有天然草场约 3万km2,牲畜存栏数2.5万头。1994年经兵团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考核验收达到稳定控制标准.为进一步了解布病防治效果,我们于1998年8月进行该团人群布病感染监测,现报告如下。 此次监测 2 072人,布鲁氏菌素试验阳性 81人,血清RBPT阳性 29人,血清 SAT阳性 11人,三种试验布病感染率依次为3.9%、1.4%、0.5%.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试验阳性86人,其感染率为4.2%。各年龄组布病感染率见表1,其中男性感染率为4.8%,女性为3.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陕西省分离的77株布鲁氏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了解其遗传特征及进化关系。方法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测定77株陕西省地区布鲁氏菌分离株的7个管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1个基因间区的序列,确定各菌株序列型(STs),运用BioNumerics(Version 7.6)构建最小进化树,分析菌株间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74株分离株(47株羊种3型、10株羊种1型、7株羊种2型、10株羊种变异型)序列型为ST8型,2株分离株(牛种生物型)序列型为ST2,1株分离株(猪种1型)序列型为ST14型。结论 不同生物型布鲁氏菌的MLST分型结果稳定,羊种3型(ST8型)布鲁氏菌是陕西省主要流行菌株;MLST分型作为传统生物分型的技术补充,建立了陕西省布鲁氏菌基因分型数据库,对本省今后人间布病的防控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脂肪酸分型方法对布鲁氏菌进行分型的可能性。方法选择90株布鲁氏菌经化学方法提取菌体脂肪酸后,用气相色谱分析,获得布鲁氏菌脂肪酸成分的数据资料。并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布鲁氏菌脂肪酸分型方法将90株布鲁氏菌分为5组:第1组为部分牛种菌;部分羊种菌;部分猪种菌;部分绵羊附睾种;部分变异牛种;部分变异羊种;沙林鼠种标准株。第2组为猪种1、2、3、5型标准株和疫苗株S2;羊种疫苗株M28和Rev.1;绵羊附睾种标准株。第3组为部分羊种;部分变异羊种菌;部分牛种3型和6型;犬种;部分绵羊附睾种。第4组为犬种菌标准株。第5组为部分羊1型;部分变异羊种;部分牛1型;部分猪1型和3型。结论依据布鲁氏菌菌体脂肪酸含量差异可以对布鲁氏菌进行分型;依据19∶0CYCLOω8c,18∶1ω7c,16∶0三种脂肪酸含量差异可以区分猪种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脂肪酸分型结果进一步提示犬种布鲁氏菌不只1个生物型;脂肪酸分型结果进一步证实牛3型和牛6型布鲁氏菌高度同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 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 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用两性离子去污剂(Zwittergent 3-14)从牛、羊、猪三种布鲁氏菌不同生物型的光滑型菌株中提取外膜蛋白并进行了SDS-PAGE图谱的比较。发现三种布鲁氏菌光滑型菌株的外膜蛋白在电泳谱型上有极为相似的共同规律:即在大于97.4kD、28~31kD以及小于28kd的三个分子量区段内有着一致的谱带;除此,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在42.7kD附近有共同的谱带,而牛种布鲁氏菌的外膜蛋白却无。分子量大于97.4kD的一组外膜蛋白在SDS系统中经热解聚后变成一组分子量较小(约为31~42.7kD)的谱带,而该组谱带类型在牛、羊、猪三种布鲁氏菌的光滑型菌株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布鲁氏菌的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布鲁氏菌标准参考菌株羊种16M,牛种544A和猪种1 330 S作为对照菌株,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对内蒙古地区分离的116株羊种布鲁氏菌进行分析,确定待测菌株的序列型(STs),用软件BioNumerics(Version 5.0)构建菌株的最小生成树。结果116株羊种布鲁氏菌全部为ST8型,9个MLST位点的变异完全相同,分离株种群结构单一;羊种菌的生物型与ST型无明显关联,ST8型菌系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并与内蒙古地区先前分离羊种布鲁氏菌进化程度相同,且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结论羊种布鲁氏菌的序列分型(ST)与常规生物分型存在差异,ST8型菌可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致病性。MLST是一种较好的羊布鲁氏菌种群和进化关系研究方法,但更适合于具有较大时间跨度和地理分布菌株间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西宁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调查报告徐历升,许红星,秦予民,田广(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西宁市811602)青海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是羊、牛种布鲁氏菌引起的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的主要疫源地。其中羊种布鲁氏菌毒力和致病力最强,对人、畜的威胁和...  相似文献   

1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布鲁杆菌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布鲁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目前已经确认布鲁杆菌有9个种[1],其中对陆生动物具有致病性的有7个种,即牛种布鲁杆菌、羊种布鲁杆菌、猪种布鲁杆菌、绵羊布鲁杆菌、犬种布鲁杆菌、沙林鼠种布鲁杆菌、田鼠种布鲁杆菌。对海洋动物具有致病性的有2个布鲁杆菌种,即鲸型布鲁杆菌和鳍型布鲁杆菌。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近年来,我国布鲁氏菌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给公共卫生、畜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以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或链霉素为首选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在布鲁氏菌病的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但随之布鲁氏菌出现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本文就2013-2022年发表的牛羊源布鲁氏菌(主要是羊种、牛种布鲁氏菌)及人源布鲁氏菌(主要是羊种布鲁氏菌)耐药研究进展,包括耐药种类、耐药率及可能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为布鲁氏菌病的临床治疗和布鲁氏菌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