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急重,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笔者不拘常法,中西汇参,在急性期循祖国医学之上病下取治则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在及时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加强辨证施护,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合并症。笔者对中风病急性期的辨证施护有所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风急性期运用扶正法的理论依据与临证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晓飞  魏江磊  王左 《中医药学刊》2004,22(7):1246-1247
源于中风急性期病情危急、病机复杂,故治疗上百家争鸣,各有所主,或清热、或化痰、或通腑、或解毒,然目前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探讨中风急性期治疗从扶正着手,提出固本培元、调畅气血之扶正法治疗中风急性期,作为目前治法的补充,以冀医界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在及时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加强辨证施护,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合并症.笔者对中风病急性期的辨证施护有所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风急性期中医治法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急性期病情危急、病机复杂。本文探讨中风急性期治则及理论依据,提出固本培元、调畅气血之扶正法治疗中风急性期,作为目前治法的补充,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梅素 《河北中医》2007,29(4):360-361
中风的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管痉挛等[1]。中风常于急性期病情迅速变化,进而威胁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救治措施,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把握病情的轻重关系到抢救的成败。1一般护理病室要清洁、安静,空气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当今世界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急性期的特点为发病急骤,病情多变,好转也较明显,所以中风急性期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其治疗结果直接影响患者能否生存及生存质量。中风急性期中医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活血化瘀、填精补髓是其辨治大法。对其中风急性期生理病理特点、临证用药体会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病人鼻饲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静 《光明中医》2009,24(1):141-142
脑卒中,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中风,包括中脏腑、中经络两大类.前者通常病情凶险,后者通常病情较缓和,但二者皆会导致病情骤然变化.我院自1998年成立"中风中心"病区以来,收治了大量急性期重症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9.
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工作的质量,护理工作是抢救中风病人全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病情观察中风病人,特别是中脏腑者,多处于昏迷状态。由于病情变化迅速而复杂,不少症状常被掩盖或表现不典型,亦不能做全面完整的神经系统检查,主要靠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细致观察。急性期病人主要是通过对意识状态的表现检查了解昏迷的程度。必须每15分钟查一次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瞳孔的变化。有无自主动作及不自主动作、有无呕吐、有无呕血及便血。  相似文献   

10.
性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基本病机是脑脉闭阻导致脑髓受损.作为一个独立病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有其自身特有的病情演化规律,临证应根据病机和证候的变化特点,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 1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机特点 脑脉闭阻后会相继发生3个病理过程,即脑髓失养、毒邪内生和毒伤脑髓,三者因果互济,共同构成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脑髓损伤的病理基础[1].  相似文献   

11.
王明霞 《中医药学刊》2004,22(3):543-544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也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风急性期通腑化痰法证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立  黄文奎 《中医药学刊》2005,23(7):1244-1245
通腑化痰法是治疗急性期中风的重要方法,通过研究通腑化痰法理论渊源。痰热腑实成因。病机特点及其证候学特点,临床运用特征,急性期通腑化痰法注意事项以及作用机制,探索通腑化痰法证治规律.对防止急性期中风病情发展,减轻脑损害,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风急性期属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范畴,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2类。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近2/3的患者后遗不同程度的残疾,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近年来针刺在中风急性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明显降低了致残率,而多种针刺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观察,填写病例观察表,由课题组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共同量化诊断证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观察缺血性中风患者不同分期、病情程度、既往病史与证型的关系。结果:中风急性期前2周风证是最为常见证候,痰证次之;至发病2—4周,风证和痰证并重;在恢复期前3个月,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痰证、火热证次之;在恢复期的后3个月,气虚、血瘀、痰阻为其主要证候;后遗症期以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候,阴虚阳亢、风证、痰证次之。中风病情轻、中、重度患者均以风证、痰证为主要证候,病情轻度患者血瘀证次之,病情中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病情重度患者火热证、血瘀证次之,但出现概率与风证、痰证相近;中风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的患者均以风证为主要证候,高血压患者阴虚阳亢证次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患者均以痰证、血瘀证次之;糖尿病患者以阴虚阳亢证和火热证为主要证候,风证次之。结论:缺血性中风病不同发展阶段,证型分布发生相应变化,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其病机变化越复杂,且患者既往病史对缺血性中风病证型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舌诊在中风昏迷急性期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之一。观察舌象变化,可知病邪之浅深,脏腑之虚实。特别是在中风昏迷急性期治疗中,因病人言语不利,病情不易测清,通过审舌辨证,虚实寒热可察,遣方用药有的放矢。笔者观察35例中风昏迷急性期病人的舌象变化,依此辨证施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姜楠  孟湧生 《光明中医》2016,(1):149-150
出血性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急性期的有效救治能最大限度地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中医大多从风、火、痰、瘀、虚等方面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进行辨证论治,中药注射剂及中医复方治疗该病均取得很好疗效。本文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血瘀证的现状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中风具有病情重、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加强护理是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的重要环节.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要特别重视辨证护理[1].在中风急性期病情稳定后,给予院中早期的康复护理,能有效地减轻瘫肢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对86例经CT诊断为中风患者进行了院中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继英 《江苏中医药》2004,25(10):54-55
中风,古称四大难症之首,至今仍是一个起病急骤、变症迭出、致残致死率高、令医家棘手的疾病。目前的观念治疗中风不能仅满足于简单的延缓生命,而是尽可能恢复病人的各项生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笔者的体会是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措施与病人的康复程度关系密切,把握急性期的治疗原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风是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致残高的一组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我科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对69例中风常见并发症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出血中风相当于西医学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临床以自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急性期病情危重、转归多变,死亡率高。笔者认为剖析出血中风急性期病理机转规律,找寻其共性与个性,区别处之,从而准确利用四诊辨证识症,提高中医药救治效果,将对临床大有裨益,现探讨如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