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幕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包括幕切迹与窦汇区)的脑膜瘤,占颅内所有脑膜瘤的2%~3%。由于肿瘤早期无症状,发现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增大后的肿瘤常常累及窦汇、直窦、横窦、岩骨,而且有时与脑干及附近重要血管神经关系密切,因此手术全切除困难。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了25例小脑幕脑膜瘤,现总结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10例,女15例,年龄21~61岁。平均病史21个月。1.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头痛、行走不稳、听力障碍、视力下降等。主要体征是视乳头水肿、小脑共济失…  相似文献   

2.
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幕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2%~9%,中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颅内压增高和小脑共济失调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根据肿瘤分类选择手术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大多数肿瘤能够全切除,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肿瘤侵蚀静脉窦影响手术全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宿州市立医院2008年6月~2014年2月间住院手术的17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幕上型脑膜瘤采用颞枕部入路2例,采用枕部入路4例;幕下脑膜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6例,采用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小脑幕切迹缘采用枕下经天幕入路2例;幕上下脑膜瘤采用幕上下入路1例。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脑幕脑膜瘤全切除(SimpsonⅠ级和Ⅱ级)14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结论小脑幕脑膜瘤适宜积极的手术治疗,合适的显微手术入路以及恰当的手术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分类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08年11月间住院手术的11例天幕脑膜瘤病例资料,重点讨论分类、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手术方法。结果小脑幕脑膜瘤,按肿瘤主体的位置及其延伸的方向分为5型,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级和Ⅱ级)8例,部分切除3例。结论小脑幕脑膜瘤适宜积极的手术治疗,规范分类、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恰当的手术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和手术入路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手术治疗的92例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内侧型和外侧型向幕上发展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10例,颞下入路23例,颞枕部入路18例;肿瘤全部或主体在颅后窝21例,采用枕下或枕部幕上下联合入路;20例镰幕型采用枕部经小脑幕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86例,部分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3例术后随访1~8年,正常工作、生活71例,生活自理8例,生活需要照顾4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7例(次全切除5例,全切除2例)。结论 手术全切除小脑膜脑膜瘤可获得满意效果及良好预后;根据肿瘤特点设计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熟练掌握局部神经解剖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深静脉系统及大静脉窦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显微手术方法,为进一步改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5-01—2011-01收治的33例临床诊断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小脑幕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法,对手术方法、手术人路的选择以及手术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28例(84.85%)全切,5例(15.15%)次全切;临床治愈或缓解27例(81.82%),术后死亡1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全切肿瘤的患者中无复发,次全切肿瘤患者复发2例。且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入路的选择应该根据肿瘤的大小,基底部在小脑幕上的位置,侵犯静脉窦的程度及血供,是否避免了损伤脑组织和脑神经;如果全切除肿瘤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则选择切除部分肿瘤,残留肿瘤用伽玛刀来治疗;为了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争取选择全切除肿瘤。对小脑幕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对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56例,占同期收治的所有颅内脑膜瘤的8.66%,女性占绝大多数。对主要向幕上发展者,根据肿瘤的部位,采用扩大翼点入路、颢下入路、颞枕部入路和枕部入路;肿瘤全部或主体在后颅窝者,采用枕下或枕部-枕下联合开颅术;跨幕者采用颞下-乙状窦前入路。结果 本组全切除53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死亡2例(3.6%),出现新增神经功能障碍5例,复发6例。结论 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设计;熟悉局部的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22例小脑幕游离缘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根据肿瘤附着的游离缘部位分为外侧组(14例)和后方组(8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情况、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等。结果22例小脑幕游离缘脑膜瘤患者的常见症状依次是头痛、步态障碍、头晕、听力损害和面部疼痛,主要体征依次是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运动和感觉障碍。本组22例全切14例,大部切除8例。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8%(7/22),无病人死亡。外侧组手术采用颞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后方组手术采用枕部经小脑幕或经镰幕双侧、双枕半球间入路。结论手术治疗小脑膜游离缘脑膜瘤应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向及与重要神经血管结构关系选择入路;静脉(窦)闭塞时,需重视侧支引流静脉建立方式和部位。  相似文献   

9.
大型小脑幕脑膜瘤是指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瘤径大于3cm的脑膜瘤,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全切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近年来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12例该部位脑膜瘤,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脑幕脑膜瘤6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脑幕脑膜瘤66例体会富壮,任泽光,陈永顺对我院1958~1992年手术治疗的66例小脑幕脑膜瘤进行分析,并对早期诊断及手术效果等问题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26例,女40例。年龄11~68岁。2.症状与体征:以头痛及视乳头水肿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小脑幕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和总结不同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特点。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5例,Ⅱ级切除50例,Ⅳ级切除7例。静脉窦受累率为51.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4%,病死率为2.8%。术后随访54例,平均62.7个月;肿瘤复发3例。结论应根据肿瘤位置和扩展方向选择手术入路.肿瘤侵蚀静脉窦或与脑干、深静脉及脑神经紧密黏连,是影响手术全切除的因素。多数病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1对象与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小脑幕脑膜瘤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3~69岁,平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镰幕交界处脑膜瘤的诊断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镰幕交界处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症状均以头痛、眩晕为主。手术选择枕经天幕入路8例,幕下小脑上入路1例。结果本组肿瘤均获SimpsonⅠ或Ⅱ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皮质盲3例,1~3个月后恢复。随访6~44个月,平均21个月;复发1例,行2次手术。结论镰幕交界处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需根据肿瘤起源及扩展方向进行选择;术中需注意保护直窦和Galen静脉系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神经麻醉学技术的发展,小脑幕脑膜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明显下降。Hamit认为,小脑幕巨大跨幕脑膜瘤是指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瘤体横跨小脑幕、瘤径≥3cm的颅底肿瘤,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全切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近年来我科采用改良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5例该部位脑膜瘤,总结当小脑幕脑膜瘤包裹重要神经血管时的临床表现、诊断、显微外科技术技巧和并发症。统计结果显示提示该入路可以提供安全的解剖暴露,手术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在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间采用显微外科治疗的11例天幕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了天幕脑膜瘤的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和并发症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颞枕经小脑幕人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18例经颞枕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病例均在术前行MRI检查.结果 18例于术患者,肿瘤直径<3.0cm4例;3.0-4.5cm5例;>4.5 cm 9例,最大径可达到7.6 cm×7 cm X7 cm.全切8例,次全切9例,大部分切除1例.偏瘫2例,面瘫1例.听力减退1例,无脑脊液耳漏、失语.1例死亡.结论 颞枕经小腩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具有可行性,可以使鞍旁海绵窦区、上中斜坡、岩骨背侧小脑脑桥角区暴露充分,利十该区域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7月至2011年9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0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理资料、手术经过、术后效果及随访研究等,并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肿瘤全切19例,近全切6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过8个月~5年的随访研究,无一例患者死亡,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小脑幕脑膜瘤,由于其自身特点,应当选择适当的手术人路,术中采用显微手术技巧,并妥善处理和保护静脉窦、神经、脑干等,这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技巧。方法对9例经显微外科治疗的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8例,1例次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发生。9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术后均恢复良好,生活能够自理,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脑幕切迹脑膜瘤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中良好的病变显露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处理是小脑幕切迹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后颅窝小脑幕脑膜瘤诊断、分型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1990年1月至2002年5月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后颅窝小脑幕脑膜瘤30例,其中小脑幕外侧型10例,中央型9例,内侧型5例,小脑幕切迹缘型2例,跨小脑幕上下双向生长4例。均采用显微手术。SimpsonⅠ级切除12例,Ⅱ级切除13例,Ⅲ级切除5例。结果 术后死亡1例,术后因脑积水行V-P分流术1例。29例随访6个月至6年,均恢复学习或工作,1例复发,行γ-刀治疗。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正确选择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及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全切率与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对手术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该手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48%),次全切除8例(38%),大部切除3例(14%),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脑神经损害症状明显加重7例(33%),无长期昏迷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神经内镜辅助组手术效果优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 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适用于肿瘤主体在中颅窝的Ⅰ型岩斜区脑膜瘤,通过磨除岩骨,术中辅助神经内镜,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