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病人96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测定空腹血清胆红素、血糖、血脂。结果冠心病多支病变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低于单支病变者(P<0.01),完全闭塞者TBILI、BIL低于轻度、中度狭窄者(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IBIL进入回归方程,标准回归系数为-0.388。结论血清胆红素尤其间接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2例,健康对照者55例,其中冠脉造影92例,72例有冠脉病变,20例为正常者。测定其血清总胆红素(TIB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浓度。结果:ACS 患者血清TBIL、IBIL和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或<0.05),冠脉病变者的TBIL水平明显低于冠脉造影正常者(P<0.05)。在ACS病人急性发作期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P<0.001),合并危险因素越多体内胆红素水平越低(P<0.001或<0.05)。结论:低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225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空腹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衡量冠脉造影结果。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105例)和冠心病组(120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43例)、双支病变组(38例)和多支病变组(39例),分析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脂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性,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除甘油三酯F=1.058,P0.05外余F=10.913~56.23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独立相关(β=0.268,-0.526,0.250,-0.039,0.316,P0.05~0.01)。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降低,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比值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胆红素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关系。方法 :将入选 2 1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 ,依据造影结果分为两组 :主要冠状动脉狭窄≥ 5 0 %为冠心病组 ,共 12 6例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 ,共 93例 ,两组均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结论 :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程度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将18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0例)和对照组(66例),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结果:(1)冠心病组的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较对照组增高(P<0.05);(2)冠状动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程度越重、病变越不稳定,总胆红素(TBIL)水平越低、ox-LDL浓度越高(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可能引起LDL-C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从而促使冠心病的发生;TBIL及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稳定性相关,对评价冠心病的预后和疗效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与吸烟及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呈显著负相关 ,认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新的危险因子〔1 ,2〕,而吸烟对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参与致冠心病机制〔3〕。为探讨吸烟对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我们对诊断明确的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吸烟史、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资料选自我院 1999~ 2 0 0 1年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人 ,排除肝胆系统疾病者 ,共 15 2例。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CHD组 )、非冠心病对照组。冠心病组 78例 ,男 6 1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和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16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119例,非冠心病患者47例。纳入患者均行生化检测,同时彩超评价患者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U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UA正常组相比,UA升高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P<0.01),冠脉狭窄计分CASS升高(P<0.01),而心功能明显减低(P<0.01)。血清UA水平与冠脉狭窄计分CASS呈正相关(r=0.334, p<0.01),而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252, p< 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UA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03例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测定血清胆红素及脂蛋白a浓度。结果冠心病组的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而脂蛋白a高于对照组。冠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越重,总胆红素水平越低,脂蛋白a浓度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胆红素、脂蛋白a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血清总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全格  童文玲  武文  郑强荪  柳荫  薛玉生 《心脏杂志》2003,15(5):432-433,436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符合条件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 14 6例 ,根据狭窄程度分成 3组。正常组 :6 0例 ,血管狭窄程度 <10 %。轻度狭窄组 :16例 ,狭窄程度 10 %~ 4 9%。重度狭窄组 :70例 ,至少一支血管狭窄 >5 0 %。采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组血清总胆红素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 (P<0 .0 5 ) ,轻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重度狭窄组中单支病变与两支病变、单支病变与三支病变的总胆红素水平有高度显著差异 (P<0 .0 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低者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15例,中度狭窄组32例,重度狭窄组33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做对照。采用重氮苯磺酸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胆红素与各因素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2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清脂质水平的意义。方法:测定9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及48例正常老年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B100)、脂蛋白(a)[Lp(a)]水平并分析之。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TB含量显著低于同龄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C、ApoAⅠ、ApoB及Lp(a)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2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冠脉造影结果,患者被分为正常对照组(68例)和冠心病组(196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轻度组(66例)、中度组(64例)和重度组(66例)。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轻、中、重组间血清总胆红素[(20.52±6.12)μmol/L比(18.07±5.81)μmol/L比(14.22±5.19)μmol/L比(15.63±6.30)μmol/L]、间接胆红素[(18.80±5.21)μmol/L比(15.46±6.71)μmol/L比(11.63±3.42)μmol/L比(13.37±4.35)μmol/L]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8.976、-2.492,P〈0.05)。结论: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可作为临床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女性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女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09例女性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74例)和非冠心病组(35例)。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及各项生化指标。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冠状动脉狭窄计分表示。结果:女性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女性冠心病组直接胆红素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呈显著负相关(r1=-0.398,r2=-0.405,P均〈0.01)。三种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不呈负相关。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ACS患者148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88例;另选择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并计算NLR,采用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hs-CRP[6.47(1.49,19.94)mg/L vs 0.96(0.42,1.45)mg/L]、白细胞计数(7.03±2.68)×109 vs(6.01±1.36)×109、NLR[3.21(2.34,5.29)vs 1.90(1.34,2.53)]明显升高(P<0.01),UAP组hs-CRP明显升高(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吸烟及血尿酸是UA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NLR和吸烟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CRP和N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胆红素(BIL)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30例行冠脉造影者,根据有无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研究对象血BIL的含量,分析它们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血间接胆红素(IBIL)在冠心病组[(5.73±2.69)μmol/L]低于对照组[(6.32±3.24)μmol/L](t=2.02,P<0.05),而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3.49,P>0.05)。血IBIL在3支病变组低于双支、单支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血TBIL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减少,DBIL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但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及Logistic回归分析,在较正冠心病相关因素后,低水平血BIL并非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结论低水平血IBIL可作为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标志物之一,而非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40例冠心病组和38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尿酸(UA),总胆红素(T-BTL)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但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而两组直接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D-二聚体与冠状动脉病变形态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与冠心病(CAD)冠状动脉病变形态学的关系。方法: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88例观察对象进行分组:(1)按照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特征分为:简单病变组,复杂病变组;(2)按照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3)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法)分为:轻度狭窄组(A组),重度狭窄组(B组)。用酶免法(ELASA)检测血浆D-D含量,比较各组间D-D含量变化。结果:血浆D-D含量:复杂病变组高于简单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狭窄程度A组略高于B组,但不显著(P>0.05)。结论:血浆D-D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范围相关,与狭窄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中血脂水平对颈动脉、冠状动脉(冠脉)狭窄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315例冠脉造影患者,181例年龄≥65岁为老年组、其余<65岁的134例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脂水平测定、冠脉和颈动脉造影;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冠脉病变特征,计算冠脉狭窄病变积分,并依据有无血脂异常、冠脉狭窄程度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组。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为(73.73±5.34)岁、(55.96±6.54)岁,诊断血脂异常分别为53例(29.28%),36例(26.86%)。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积分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异常亚组的积分明显高于非血脂异常亚组[老年组(7.03±6.65)分vs(6.61±5.73)分,对照组(5.72±5.90)分vs(4.59±5.00)分,P<0.05]。随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的升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水平相应升高的趋势,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则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老年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颈动脉狭窄老年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9%vs8.20%,P<0.05),血脂异常可增加老年组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P<0.05),但冠脉病变的轻重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无显著关联。结论血脂异常可增加老年人群颈动脉、冠脉狭窄的发生率,血脂异常的程度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冠脉病变的程度与颈动脉狭窄的检出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