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55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利用分割碎核法进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42眼占76.4%,术中并发症主要为后囊破裂、前房出血,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纤维素性渗出、虹膜后黏连.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有效的手术方式,强调术中减少对虹膜骚扰,术后观察眼底及时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糖尿病人逐年增加,糖尿病性白内障已成为常见病。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和白内障手术的不断改进,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最佳方法之一。我院自1998年-2002年为51例糖尿病患者实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控制血糖,术后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必要,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同一时期53例(57只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和93例(112只眼)非糖尿病单纯老年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并比较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术后最佳视力>0.4的共有46只眼(80.7%),对照组术后最佳视力>0.4的共有99只眼(88.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中,研究组角膜水肿、纤维素性渗出发生率分别为26.3%和22.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压升高、虹膜后黏连和黄斑水肿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6例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86例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占82.17%;0.1-0.4者7.34%,<0.1者10.49%;286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晶状体后囊膜混浊、一过性高眼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操作的熟练和规范,对常见并发症原因及表现有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8例(2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设28例(28眼)非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对照.糖尿病患者术前内分泌专科治疗,空腹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高于非糖尿病组,但经过正确处理,两组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只要有效控制血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但术后血糖的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具有切口小、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致角膜散光少及屈光状态稳定等优点已被世人公认[1]。我院自1997年11月以来,应用美国Alcon/universalⅡ期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在门诊对84例90只眼各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IOP、ACD、AL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IO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ACD、AL显著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0%,经过两月针对性的对症治疗后,均于2w内恢复健康。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眼压,从而改善视力,且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9例76眼实施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于术后3个月了解患者视力、屈光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脱盲率为94.7%,脱残率为39.4%;60.5%的患眼屈光度偏差值在±0.50D以内;随访3个月未出现晶状体后囊混浊,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人工晶状体移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增加了植入晶状体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1月我院收治的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82例(合计105眼),采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视力为0.5—0.9为28眼(26.7%);视力大于1.0为73眼(69.5%)。结论 :对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视力恢复快,临床并发症比较少,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视功能及光学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60例(160只患眼)的临床资料,以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单焦点组(80例,80只患眼,超声乳化术中使用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多焦点组(80例,80只患眼,超声乳化术中使用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客观视觉质量、主观视觉评价、生活质量及光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单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均升高;与单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EQ-25)评分、完全脱镜率更高,视功能指数14(VF-14)评分更低;与单焦点组比,多焦点组患者术后光晕发生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矫正远视力及眩光、复视、星爆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裸眼远、中、近视力,提升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本文研究选择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所有参组人员均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例数一共为100例,根据随机分组的形式,将上述100例参组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临床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白内障超... 相似文献
13.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64 469例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023%;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手术切口>3.2mm、手术时间>30min、前房无注入抗菌药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手术(或张力环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等复杂的白内障手术、曾接受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合并糖尿病是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避免植入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手术结束时前房注入抗菌药物等相应措施,以降低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104例133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65眼与对照组52例68眼,观察组给予患眼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眼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眼随访期内视力改善率及黄斑水肿发生率、两组患眼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角膜水肿、玻璃体出血、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3.08%、4.62%、3.08%,对照组分别为13.24%、16.18%、16.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20、4.716、6.466,均P<0.05)。患眼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观察组0,对照组2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2,P<0.05)。随访期内视力改善率和黄斑水肿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78.46%、13.85%,对照组分别为58.82%、32.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32、6.368,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确切,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期视力改善效果好、黄斑水肿发生率低,补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白内障手术技术和人丁晶体设计的日趋完善,向内障手术已经由简单的复明手术逐渐向屈光性手术转化。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越来越受到患者和眼科医生的关注,如何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理想的视觉质量和全程视力成为白内障复明工程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贫困地区应用隧道式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联舍超声乳化注吸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336例(336只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行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联合超声乳化注吸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d。3d视力在0.5以上分别为240只眼(71.4%),265只眼(78.8%)。术中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结论 隧道式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联合超声乳化注吸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好。术中创面组织损伤及切口小,术后反应轻,创口愈合快,减轻了术后散光,视力恢复快,并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白内障,手术技巧的提高可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治疗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98眼)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时期收治的68例(98眼)非糖尿病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有40眼,占40.82%,非糖尿病组98眼中,术后矫正视力0.5以上者45眼,占45.92%,两组患者在术后视力提高程度以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糖尿病组并发症有23眼,占23.47%;非糖尿病组并发症有12例,占12.24%,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所有并发症均经过对症处理,恢复正常,均未影响视力。结论:对于糖尿病代谢性白内障合并屈光不正患者,在术前经过适当饮食控制以及使用降血糖药物,使血糖控制在稳定范围内,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同时治疗白内障及矫正屈光不正,提高患者视力,同时为对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治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复明效果.方法对37例(39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无眼底变化29眼,术后视力≥0.5者26眼(89、6%),合并眼底单纯性病变6眼,术后视力≥0.5者5眼(83、3%),但合并眼底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术后视力≥0.5者仅1眼.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施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罗益文万尚韬蒋冬冬黄晓燕林明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7):3978-398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64 469例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023%;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手术切口>3.2mm、手术时间>30min、前房无注入抗菌药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手术(或张力环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等复杂的白内障手术、曾接受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合并糖尿病是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方式,避免植入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手术结束时前房注入抗菌药物等相应措施,以降低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