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临床上虽然有许多降压药物能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不仅仅是降低其血压,更重要的是保护靶器官功能。缬沙坦(Valsattan)是新一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T1亚型拮抗剂,与氢氯噻嗪同时应用疗效更佳。为了解其降压效果和安全性,笔者对门诊患者60例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3~9月,选择我院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按WHO/ISH标准,1级41例,2级19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随机分缬沙坦组(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6岁,病程3~20年。平均血压(152.8±15.1/98.6±7.6)mmHg(1mmHg=0.133…  相似文献   

2.
郁秀芹 《右江医学》2008,36(2):154-155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196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给予缬沙坦80 mg,1次/d;氢氯噻嗪12.5 mg,1次/d,对照组98例只给缬沙坦80 mg,1次/d。在治疗4周和8周时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比单用缬沙坦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186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给予缬沙坦80mg,1次/d;氢氯噻嗪12.5mg,1次/d,对照组93例只给缬沙坦80mg,1次/d.在治疗4周和8周时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4周和8周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和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比单用缬沙坦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刘蓉昕 《吉林医学》2013,34(9):1674
目的:探讨缬沙坦氢氟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方法:将2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病程均在10年左右)随机分为A组和B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采用缬沙坦氢氟噻嗪治疗降低血压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5%。结论:盐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确切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史佶旻 《中外医疗》2012,31(25):115-115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仅采用缬沙坦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氢氯噻嗪口服治疗,两组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联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的临床试验,在原降压药的清洗期后,采用缬沙坦80 mg氢氯噻嗪12.5mg的联合疗法,治疗4周并观察治疗阶段患者的生命体征、肾功能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降压效果明显,有效率随着治疗的进行发展而升高,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的联合用药治疗可以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安全有效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们使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对治疗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缬沙坦片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少。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彭银鱼 《当代医学》2009,15(7):126-126
目的观察国产缬沙坦(托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2008年5月~8月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3)应用国产缬沙坦(托平)80mg/d联合氢氯噻嗪25mg/d。对照组(n=33)应用国产缬沙坦(托平)80mg/d,观察6周时的血压。结果服药6周后血压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国产缬沙坦和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且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片/次,每日1次,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情况。结果: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经治疗显效67例、占67.0%,有效28例、占28.0%,无效5例、占5.0%,总有效率95.0%。治疗1周后SBP与DBP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3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3.0%。结论: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明显,不良反应低,适宜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王永崇 《大家健康》2016,(2):168-169
目的:观察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行缬沙坦、氢氯噻嗪联用疗法及缬沙坦单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1年3月-2015年5月接收众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挑选典型病例10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于临床入院后随机分组行不同疗法,预后评定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效果92.0%、预后血压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6.0%,存在临床差异(P <0.05)。结论: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行缬沙坦、氢氯噻嗪药物联用疗法,可改善血压指标,提高疾病效果,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缬沙坦(VAIJHCT)对我国东北方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3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与VAL/HCT.或缬沙坦(VAL)双盲治疗6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坐位收缩压(MSSBP)和平均坐位舒张压(MSDBP)的降低情况,同时观察用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另选19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复方缬沙坦开放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进行降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论 双盲治疗6周后,两组MSSBP和MSDBP均显著下降(P<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多(P<0.05),试验组MSDBP的降低亦较对照组更明显,但未达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疗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无明显差别(P>0.05).开放试验总有效率为89.47%,收缩压T/P比值平均估计值为59.6%,舒张压T/P比值平均估计值为66.4%.结论与单用缬沙坦相比复方缬沙坦可更显著地降低收缩压,并可有效降低舒张压,且有较良好的降压稳定性,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符合条件的5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卡维地洛组29例,柳胺苄心定组25例.每日分别口服卡维地洛20 mg和柳胺苄心定100 mg,分二次给药.每周随访1次.2周后,如患者舒张压>90 mmHg,则剂量加倍,即卡维地洛40 mg、柳胺苄心定200 mg.疗程4周.结果:(1)治疗4周末,卡维地洛组降压总有效率79.3%,柳胺苄心定组降压总有效率84.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卡维地洛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下降幅度为12.4%,舒张压下降幅度12.9%.柳胺苄心定组治疗前后收缩压下降幅度为11.8%,舒张压下降幅度11.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似,卡维地洛组为10.1%,柳胺苄心定组为19.2%,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皮疹、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均较轻.结论:卡维地洛20 mg/d~40 mg/d,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Lodoz)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收缩压(SBP)〈180mmHg、舒张压(DBP)95~109mmHg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Lodoz共4周,用24h动态血压监测评价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1)治疗4周后,“杓型”和“非杓型”组的24hSBP/DBP分别降低9.57/7.75mmHg和12.61/9.88mm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0.59/8.20mmHg和10.91/8.00mmHg,“杓型”和“非杓型”组间的24h和日间SBP/D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杓型”组夜间SBP/DBP降低6.12/5.65mmHg,“非杓型”组降低17.33/13.61mmHg,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3)“杓型”组的夜间SBP/DBP下降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压昼夜曲线仍为“杓型”。“非杓型”组的SBP/DBP夜间下降百分比在治疗后显著增加(P〈0.01),SBP/DBP的夜间下降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比索洛尔/氢氯噻嗪复方片(2.5mg/6.25mg/d)对“非杓型”组患者的夜间SBP/DBP降低作用较明显,有益于保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4.
Guo LL  Li M  Wang AH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0):1761-1763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贝那普利对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n=30,缬沙坦80 mg/d)和贝那普利组(n=30,贝那普利10 mg/d)。连续用药8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和8周分别检测两组患者体内EPO、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和EPO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但缬沙坦有降低患者EPO和血红蛋白水平的趋势(P<0.05),贝纳普利组EPO和血红蛋白水平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有减少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EPO分泌和血红蛋白水平的趋势,其对于有贫血或贫血倾向的高血压病患者的安全性尚需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吲达帕胺和缬沙坦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6-酮-PG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和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41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吲哒啪胺组(20例)和缬沙坦组(21例),分别予吲哒啪胺(商品名钠催离)1.5mg/d和缬沙坦(商品名代文)80mg/d治疗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抽血检测MCP-1,MIP-1α,sP-selectin,ADMA,AngⅡ和6-keto-PGF1α含量。结果:同正常血压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中MCP-1,MIP-1α,sP-selectin,ADMA浓度显著增加。吲哒啪胺组治疗前后MCP-1,MIP-1α和sP-selectin浓度无明显变化;而缬沙坦治疗4周后,MCP-1,MIP-1α和sP-selectin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分别为(19.16±3.11)pg/mLvs(16.08±2.67)pg/mL,P<0.05;(27.74±8.36)pg/mLvs(17.64±7.59)pg/mL,P<0.05;(2.67±3.18)pg/mLvs(6.15±2.94)pg/mL,P<0.01。吲达帕胺和缬沙坦治疗后,ADMA浓度均下降分别为(1.35±0.74)μmol/Lvs(0.98±0.56)μmol/L,P<0.05;(1.31±0.68)μmol/Lvs(0.71±0.52)μmol/L,P<0.01,而6-keto-PGF1α浓度增加,但在缬沙坦组增高更加显著分别为(61.96±20.81)pg/mLvs(96.72±25.89)pg/mL,P<0.05;(63.25±16.92)pg/mLvs(143.22±43.45)pg/mL,P<0.01。两组治疗前后AngⅡ无显著变化。结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MCP-1,MIP-1α,sP-selectin和ADMA的浓度增加;缬沙坦和吲哒啪胺具有相似的降压疗效,同时还可降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 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前后和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 结果 :缬沙坦治疗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t=2 .4 2 2 ,P <0 .0 5 ) ,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 12周后 ,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t分别为 2 .13、2 .2 1,P均 <0 .0 5 ) ,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t=2 .371,P <0 .0 5 )。 结论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18.
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甲磺酸多沙唑嗪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艇。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随机、双盲和前瞻性研究。40例患者随机分别口服多沙唑嗪(多沙唑嗪组)或特性唑嗪(对照组),均服药8周,另40例口服多沙唑嗪(开放组),其中10例口服多沙唑嗪6个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血压均明显下降,在第4周下降到最大值并稳定到试验结束,心率均略加快,但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73.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短期缬沙坦治疗在控制血压的同时,是否影响高血压患者餐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hsCRP)和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方法:高血压患者(n=50)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剐接受拉西地平4 mg/d(拉西地平组,n=25)和缬沙坦80 mg/d(缬沙坦组,n=25).高血压患者和健康人(n=25)在禁食12 h后接受高脂餐,检测空腹和餐后4 h血浆hsCRP,可溶性P选择素和血脂水平.1周后,再次进行高脂餐负荷试验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餐后与餐前相比较,血浆甘油三酯(TG)、hsCRP和P选择素浓度显著升高(P<0.05).健康人餐后血浆hsCRP和P选择素浓度无显著变化;餐后血浆TG浓度显著升高(P<0.05),但低于高血压患者(P<0.01).餐后TG浓度增长值与餐后log(hsCRP)增长值、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增长值显著相关(n=75,r分别0.344和0.432,P<0.01).1周后,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脂浓度较基础水平无显著变化.1周后缬沙坦组餐后血浆hsCRP和P选择素浓度较空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西地平组餐后血浆hsCRP和P选择素浓度较空腹水平仍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一次性高脂餐可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餐后炎症反应,缬沙坦可在短期内减轻这种餐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痛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80mg/5mg.qd(A组);缬沙坦胶囊80mg.qd(B组);氨氯地平片5mg.qd(C组);对照组安慰剂(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及Born比浊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