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治疗;C组给予半剂量的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01),B组降压明显。但A、B、C3组的整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在小剂量条件下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价格CCB联合ACEI的降压效果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方法17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服用氨氯地平(兰迪)+贝那普利(洛汀新)、贝尼地平(元治)+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卡托普利。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末测量诊室血压并记录不良反应。根据血压值或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计算三组强化治疗8周所耗药品总费用和降压达标后维持治疗每天所需药品费用。结果三组患者服药后1周及8周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降压幅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药品费用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CB联合ACEI降压治疗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低价位药贝尼地平+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方案在低收入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较好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张木兰  齐玥 《中国现代医生》2012,(36):148-149,151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3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A组128例,给予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片开始,每日1次;B组100例,给予缬沙坦胶囊80131g开始,每日1次;C组100例,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开始,每日1次。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A组、B组及C组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66.0%、70.0%。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单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复方制剂能有效控制轻、中度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坚  马成祥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7):146-147
目的对比研究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观察缬沙坦(37例,每次80—160mg,每日1次)与依那普利(38例,每次10—20mg,每日3次)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周和8周的有效率,并分组比较。结果2组治疗第2周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4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1.9%(34/37)和84.2%(32/38),8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6%(35/37)和89.5%(34/38),2组比较P〉0.05。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国产坎地沙坦酯与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对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每日1次服用坎地沙坦酯片8mg(n=45),或缬沙坦片80mg(n=45),2周后如舒张压≥12kPa则剂量加倍,疗程8周。结果两组病人的血压均明显降低(P〈0.01);坎地沙坦酯组总有效率为84.4%,缬沙坦组为82.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坎地沙坦酯组和缬沙坦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谷峰(T/P)比值分别为0.75、0.71和0.76、0.94。结论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有效、安全且易耐受,每日1次能维持24h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A组)和氨氯地平组(B组)及联合组(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C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4周后,C组的总有效率达96.7%%.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显效率达76.7%,也明显高于A组和B组的显效率,但三组间的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比较观察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②方法选择86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B组应用缬沙坦80mg,每日1次,并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C(LDL—C)。③结果治疗2周后血压已显著下降(t=11.10~24.00,P〈0.01),12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两组的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别(t=0.35~1.34,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IMT有显著降低(t=2.04、2.65,P〈0.05),TC、TG、LDL—C无显著改变(t=0.20~0.64,P〉0.05),B组TC、TG、LDL—C、IMT均显著降低(t=2.83~14.10,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3~7.34,P〈0.05)。④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比较,对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入选为高血压组,服用缬沙坦80mg/d共12周。用药4周后对舒张压≥90mmHg者,以上剂量加倍,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血压、超声心动图左心长轴切面舒张未期左室内径、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背向散射积分(IBS)变化,并以30例健康志愿者为阴性对照。结果12周末缬沙坦能有效降压,可降低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P〈0.01)及室间隔心肌背向散射积分,而左室内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可逆转患者心肌重塑。  相似文献   

9.
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顽同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顽固性高血压患者7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给予卡托普利6.25mg/次,每日3次。血压平稳后可增至12.5mg/次并予以维持。同时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每日2次。B组给予硝苯地平10mg,2次/日。4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降压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94.4%(34/36)明显高于B组的总有效率80.6%(2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B组SBP.DBP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周后,两组间SBP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5),两组间DBP血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254,P〈0.05)。结论高血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疾病,只要遵循指南制定的原则,采取规范化、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就可以控制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血浆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探讨两者联合抑制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组(A组:n=32)和缬沙坦治疗组(B组:n=35),氨氯地平治疗组(C组:n=34),分别检测3组基线、治疗后1、6个月血压、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心室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1)A组在治疗后1个月血压达标率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2)治疗后1个月,3组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降低(P〈0.05),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分别与两组相比较均有差异(P〈0.05),但3组左室结构及射血分数无明显变化(P〉0.05)。(3)治疗后6个月,3组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A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内径均缩小,而射血分数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B组和c组左室功能均较治疗前提高,但无差异性(P〉0.05),A组分别与B组和C组相比较均有差异性(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降压达标的同时,能够抑制高血压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脑钠肽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分泌,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虫茶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给予虫茶及缬沙坦治疗,对照组72例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40.3%,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分别为25.0%和76.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虫茶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日间口服缬沙坦组、夜间口服缬沙坦组、日间口服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动态血压变异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3个月后三种治疗方案对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 3个月后110例患者如期回访,结果显示三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5),在控制血压变异性方面,日间服用缬沙坦组对BPV改善不明显(P>0.05);氨氯地平组和夜间口服缬沙坦组能有效降低24h动态血压变异性(P<0.05);氨氯地平组在改善血压变异性方面仍优于夜间口服缬沙坦组(P<0.05)。结论夜间服用缬沙坦可以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3.
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春梅  李正良  廖常冰 《当代医学》2011,17(36):141-142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A组服用缬沙坦,B组前列地尔联合缬沙坦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有显著下降(A组P<0.05,B组P<0.0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46-48+53
目的评价五种不同类型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中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0月于本院就医的150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服用降血压药物的不同分为五组,每组各30例。培哚普利组患者服用培哚普利片,倍他乐克组患者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氨氯地平组患者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组患者服用缬沙坦胶囊,吲达帕胺组患者服用吲达帕胺,每组疗程均为3个月。分析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和动脉僵硬度变化。结果经治疗后,各组患者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PB)均显著下降(P0.001)。培哚普利、缬沙坦、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均显著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P0.001),并显著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踝肱指数(ABI)(P0.001),效果顺次减弱。倍他乐克无显著缓解动脉僵硬度效果。结论在达到相近的降血压效果的情况下,培哚普利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其他依次为缬沙坦、氨氯地平和吲达帕胺,倍他乐克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国富 《河北医学》2001,7(11):977-979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符合高血压病诊断的 6 6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用氯沙坦 5 0mg .qd口服。对照组用卡托普利 12 .5mg .Tid口服 ,两组均以 6周为一疗程。每周同一时间测血压 2次 ,6周末血压为治疗后血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对照组总有效率 76 .5 %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效果良好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2组血压、ET-1、NO以及血管弹性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2、4、6、8周后,血压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8周后ET-1、NO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治疗8周后,大动脉弹性指数(C_1)、小动脉弹性指数(C_2)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治疗8周后,2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踝臂指数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明显,ET-1均明显下降,NO明显升高,血管弹性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王薇 《疑难病杂志》2006,5(5):331-333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在脑梗死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脑梗死康复期患者124例分成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59例,2组均进行正规的康复期治疗,试验组加服通心络胶囊3粒/次,2次/日,连续24周,对照组不服用。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量表来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量表评价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结果(1)治疗后试验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51.37%±10.07%)和对照组(53.81%±8.9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2)治疗后试验组FM评分(45.62±12.45)和对照组(41.10±10.37)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3)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分别为(24.37±3.10)、(23.81±3.40),二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复发例数分别为6例和5例,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合并使用通心络胶囊能够较好地提高肢体功能康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但是对脑梗死患者的智能精神状态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利尿剂(氢氯噻嗪)与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接受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0mg,1次/d,B组接受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0mg,1次/d,治疗8周复查疗效。结果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01)。但A组血压降低效果较B组明显。结论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的降压效果优于缬沙坦+氢氯噻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痛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高血压痛患者40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80mg/5mg.qd(A组);缬沙坦胶囊80mg.qd(B组);氨氯地平片5mg.qd(C组);对照组安慰剂(D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发色底物法及Born比浊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