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部分缺损畸形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鼻部分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耳前和耳廓复合组织瓣供血的颞浅血管以旋股外侧血管搭桥与面动静脉吻合手术技术重建鼻部分组织缺损,供区采用耳后皮瓣转移一期修复。结果本组手术共修复28例不同部位的鼻部分缺损畸形病例。移植的耳廓复合组织瓣最大面积4.0cm×2.5cm,最小2.5cm×1.5cm,移植的血管桥长度最长14cm,最短10cm。27例手术获得完全成功,医患双方对再造的鼻形态和色泽均表示满意,其中7例得到术后3~6个月随访,并有3例进行了门诊二期组织瓣蒂部臃肿修整术。随访病例对结果满意。失败1例的原因可能与年龄和长期吸烟、高血压、血管硬化,导致复合组织瓣血液灌注不足有关。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移植耳前和耳廓复合瓣再造鼻部分缺损效果可靠,外形结果满意,供区部位形象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后皮下蒂皮瓣一期修复耳廓前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利用耳后皮下蒂皮瓣贯穿修复耳廓前部组织缺损16例,最小面积为1.0 cm×1.5 cm,最大面积为2.2 cm×2.5 cm,术后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耳后皮瓣均存活良好,随访2~12个月,耳廓外形满意,瘢痕不明显。结论耳后皮下蒂皮瓣血供可靠,形态、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组织一致,供瓣区隐蔽,是修复耳廓前部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8月至1997年6月,我们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10例。全部成活,随访半年无变形,效果满意,现将我们手术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其中3例系他人咬伤,烧伤5例,另两例系鼻部肿瘤切除所致。缺损大小为1cm×1cm~1.5cm×1.2cm,均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全部成活。典型病例张某男,20岁,左侧鼻翼被人咬伤后一年,鼻缺损1.5cm×1.2cm 术后  相似文献   

4.
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25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翼缺损是整形外科常见缺损,修复鼻翼缺损的手术方法较多,自1999年9月至2004年3月,我们应用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鼻翼缺损25例,术后鼻外形满意。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17~49岁,平均26.7岁。烧伤后鼻翼缺损5例,创伤致鼻翼缺损8例,动物咬伤所致鼻翼缺损11例,肿瘤切除后鼻翼缺损1例。本组患者均为单侧鼻翼缺损。病程最短者为肿瘤切除后即时修复,病程最长为幼年被鼠咬伤后18年,平均3.9年。移植耳廓复合组织瓣面积0.7cm×0.9cm~1.9cm×2.2cm,平均1.1cm×1.3cm。2.手术方法:①术前准备:常规术前检查,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接力皮瓣修复耳廓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10例耳廓皮肤肿瘤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21~69岁,平均35岁。基底细胞癌2例,色素痣3例,乳头状瘤4例,鲍文病1例。术中切除肿物后遗留创面范围为1.1 cm×1.0 cm~2.3 cm×1.7 cm。用颞浅动脉耳后穿支皮瓣修复耳廓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1.4 cm~2.8 cm×2.0 cm;使用耳后动脉穿支顺行推进皮瓣修复第1供瓣区,皮瓣切取范围为4.0 cm×2.0 cm~7.5 cm×3.0 cm,第2供瓣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2个月。重建耳廓形态满意,肿瘤无复发。皮瓣外形、色泽、质地和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瘢痕不明显,无牵拉畸形,感觉无明显异常。结论接力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供区隐蔽,是修复耳廓及供瓣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毁损性弃用肢体复合组织瓣修复严重交通伤导致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12例严重交通伤致肢体毁损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9 ~ 55岁,平均31.8岁.复合组织瓣类型及修复部位:桡动脉毁损性弃用肢体复合组织瓣修复上肢毁损伤并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上臂巨大毁损性弃用肢体复合组织瓣修复上肢毁损伤并颈、腋及侧胸腹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足部及小腿毁损性弃用肢体复合组织瓣修复下肢毁损伤并对侧足部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上肢复合组织瓣面积为5 cm×10 cm~20 cm×30 cm,下肢复合组织瓣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h,平均4.0h.结果 12例移植毁损性弃用肢体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皮瓣术后创面感染,经创缘负压封闭引流后愈合.术后12例患者全身状况良好,经13 ~ 25 d(平均21d)创面愈合,6个月后8例患者受区可有两点辨别觉,4例恢复部分粗略触觉.12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移植皮瓣颜色、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 毁损性弃用肢体复合组织瓣可彻底覆盖修复巨大创面,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种牺牲局部、保护整体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修复鼻翼缺损.方法采用全层或部分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鼻翼缺损20例,其中以鼻翼残存瘢痕组织翻转作衬里,然后进行部分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14例,移植物面积最小1.0cm×1.5cm,最大1.9cm×2.5cm;利用耳廓复合组织全层嵌入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者6例,移植物面积最小0.5cm×0.5cm,最大0.8cm×1.2cm.结果 20例移植组织全部成活.色泽呈暗红至淡红不等,无水泡.随访半年移植物色泽与鼻组织基本近似,供区隐蔽.结论在诸多鼻翼缺损修复方法中,该方法简便易行、术后鼻翼外形好,面部显著部位不增加新的瘢痕,有独到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耳廓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耳鼻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9年11月~1993年9月,采用联合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肤的耳廓复合组织块移植8例,其中修复鼻翼缺损6例,鼻尖、鼻翼缺损及小耳畸形各1例。切取耳廓复合组织块最大宽径为2.6cm,最小为1.8cm,联合耳后真皮下血管网皮肤0.8~2.2cm×1~2.5cm。手术均获得成功。对耳复合组织块移植成活的机理、手术成功的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含耳甲软骨及耳甲前皮肤)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 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切取一侧耳甲游离的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 作为鼻腔衬里, 外覆带蒂皮瓣修复全层鼻翼缺损。观察术后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存活情况, 带蒂皮瓣存活情况及后期重建鼻翼形态。结果共纳入12例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 女4例, 男8例, 年龄6~53岁, 平均约35.3岁。衬里缺损面积0.7 cm×1.0 cm~2.0 cm×2.6 cm, 切取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面积为0.8 cm×1.0 cm~2.1 cm×2.7 cm。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 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及带蒂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再造鼻翼形态和功能与正常鼻翼相近。末次手术后随访3~32个月, 平均约15个月, 所有皮瓣存活良好, 色泽与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 鼻翼形态良好, 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突破了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限制, 其与带蒂皮瓣联合移植修复鼻翼洞穿性缺损,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真皮脂肪复合组织块在鼻背塌陷修复中作为填充材料的可行性、科学性及修复效果.方法 切取自体臀部或腹部真皮脂肪复合组织块(7.0 cm×1.0 cm×1.0 cm),作为填充材料,对13例鼻背塌陷、鼻形不良者进行修复,酌情配合耳廓软骨加真皮脂肪复合组织块的伞状移植物,重塑鼻背、鼻尖的良好形态.结果 13例鼻背塌陷者,进行鼻背、鼻尖修复后,真皮脂肪复合组织块存活良好,切口均Ⅰ期愈合,且切口痕迹不明显.经1年随访,鼻外形改善、满意.结论 以自体真皮脂肪复合组织块或结合耳廓软骨移植修复鼻背塌陷,效果满意,且取材方便、无排异反应等,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第2指蹼动脉蒂复合组织瓣修复示、中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13年7月,采用第2指蹼动脉蒂复合组织瓣修复7例机器绞伤导致的示、中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男5例,女2例;年龄18~55岁,平均36岁。中指3例,示指1例,示、中指均有缺损3例。受伤至入院时间6~36 h,平均15 h。软组织缺损范围2.5 cm×1.0 cm~4.5 cm×1.5 cm。第2指蹼动脉皮瓣切取范围为3.0 cm×1.5 cm~6.0 cm×2.0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术后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指总主动活动度均达优。供区遗留线性瘢痕。结论第2指蹼动脉蒂复合组织瓣修复示、中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疗程短、皮瓣血供可靠等优点,术后手指外观及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耳后窄蒂皮下蒂皮瓣修复耳廓内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7月,收治11例耳廓内肿物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6~75岁,平均50岁。其中色素痣5例,基底细胞癌2例,混合性血管瘤2例,皮肤乳头状瘤2例。病程3~50年,平均35年。彻底切除肿物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3.5 cm×3.0 cm。沿颞浅动脉及耳后动脉走向,设计耳后"乒乓球拍状"窄蒂皮下蒂皮瓣,通过隧道移位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1.8 cm×1.3 cm~3.8 cm×3.3 cm,蒂宽0.4~0.7 cm、长2~5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皮瓣移位修复。结果术后供、受区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皮瓣质地、弹性、色泽良好,耳廓外形良好。肿瘤患者无复发。结论耳后窄蒂皮下蒂皮瓣蒂部窄长、旋转角度大、修复范围广、不含知名血管,手术操作简便,供区隐蔽,是修复耳廓内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梯状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国辉  李小林  曾瑞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0):1159-1160
目的:观察耳廓梯状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的疗效,以探讨鼻部分缺损的有效修复手段。方法:应用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梯状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5例,移植物面积0.5cm×0.7cm ̄1.5cm×1.8cm。结果:5例梯状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后全部存活。术后随访4个月以上,移植物无明显回缩,鼻外形满意。结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梯状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方法简便易行,术后鼻外形满意,面部显著部位不增加新的瘢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吻合逆行颞浅血管供血的耳前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亚结构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方法2003年6月~2005年8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逆行颞浅血管供血的同侧耳前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尖、鼻软三角和鼻翼全层缺损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4~35岁。鼻尖鼻软三角联合缺损3例,单侧鼻翼缺损9例。病程6个月~12年。术中切取组织瓣范围2.0 cm×1.5 cm~3.0 cm×2.5 cm,逆行血管蒂长4~6 cm。血管蒂直接与受区附近的鼻旁角动脉吻合。结果11例组织瓣血管与角动脉和静脉直接吻合,1例因未找到受区适宜血管,采用血管移植方法与供区颞浅血管近侧残端吻合。术后12例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均获随访3~6个月,患者对术后鼻的外形满意,对供区耳廓及耳前的术后修复结果能接受。结论逆行颞浅血管供血的耳前耳廓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亚结构缺损,可避免血管移植供区损伤,减少血管吻合口数量及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扩大的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部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术后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方法:根据患者病理确诊后实施鼻部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术,依据缺损范围,采用单侧或双侧扩大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彻底切除癌组织,病理证实切缘(-),将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楔形植入鼻部缺损区,适度加压包扎固定,术后2周拆线。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移植成功,外形满意。修复创面面积约2.0~2.5cm,随访患者3~6个月,移植初期创面组织高出鼻部周缘,后期均发生不同程度回缩,与周缘组织融合自然,外形基本满意。结论:通过病理学证实肿物性质,确保周缘阴性,形成扩大创面,选用扩大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通过对移植组织块精细缝合和适度加压固定技术,使创面得以修复,外形自然,供区隐蔽。本术式是较理想修复鼻部较大创面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单、双侧较大面积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在8例病例中,采用宽度为1.5~2.2cm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较大面积的鼻翼缺损,其中3例为双侧缺损。结果:应用此法行鼻冀单、双侧缺损的修复,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在鼻翼缺损修复中,将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宽度由常规小于1cm扩大至1.5~2.2cm是可能的,且可同时应用双侧组织瓣修复双侧鼻翼缺损,故对于鼻翼较大面积单、双侧缺损,此手术方式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复合穿支皮瓣修复颞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重建鬓角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颞区肿瘤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7~68岁,平均51岁。基底细胞癌8例,鳞状细胞癌4例。病程3个月~4年,平均13个月。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范围为3.8 cm×2.5 cm~5.2 cm×3.5 cm。设计颞浅动脉复合穿支皮瓣,其中带毛发的颞浅动脉额支穿支皮瓣修复有毛发生长区域并重建鬓角,切取范围为2.5 cm×1.0 cm~4.2 cm×3.0 cm;不带毛发的颞浅动脉下行支穿支皮瓣修复无毛发区域软组织缺损,切取范围为2.5 cm×1.5 cm~7.5 cm×4.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区切口隐蔽,皮瓣平整,色泽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差异,重建鬓角毛发走行与健侧一致,面部外观满意。随访期间局部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针对颞区累及鬓角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颞浅动脉复合穿支皮瓣可分区修复具有不同美学特征的亚单位,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外观满意,且对供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第2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创伤性掌指关节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9年12月,对6例创伤性掌指关节缺损采用第2跖趾关节携带趾伸屈肌腱、趾固有神经及跖侧、背侧皮瓣的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48岁。机器冲压伤3例,挤压伤2例,其他伤1例。第2、3、4掌指关节缺损各2例,缺损范围1.5cm×1.5cm~3.0cm×2.5cm。均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4cm×2cm~5cm×4cm。5例合并伸肌腱缺损,缺损长度2.5~5.0cm;3例合并屈肌腱断裂;3例合并指总神经损伤。受伤至入院时间2~6h。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成活,切口Ⅰ期愈合。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X线片示术后9~14周骨组织临床愈合良好,移植的跖趾关节与掌、指骨完全愈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痛、触觉恢复。末次随访时移植的掌指关节活动度达掌屈50~70°,背伸5~10°。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4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83.3%。足部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应用自体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修复创伤性掌指关节缺损可用一个供区同时修复跖趾关节掌、背侧皮肤及骨、肌腱、神经的缺损,为复杂手外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一次性修复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近指间关节复合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3月,对12例示、中指近指间关节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带关节的第2足趾复合组织移植修复。男9例,女3例;年龄17~38岁,平均24.6岁。致伤原因:电锯伤3例,交通事故伤4例,机器绞伤5例。软组织缺损范围3.0 cm×1.0 cm~5.5 cm×2.5 cm。伤后至手术时间3 h~4 d,平均32 h。结果 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4年,平均2.5年。术后48 h1例发生皮瓣静脉危象,行静脉皮瓣移植修复成活;余11例移植复合组织均顺利成活。移植骨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无关节退行性变。11例术后14个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获优3例,良4例,可4例。结论对于近指间关节复合组织缺损,通过显微外科方法修复可以最大程度恢复手指外观、感觉及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指动脉串联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月收治指端脱套伤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9~6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冲压伤5例,机器绞轧伤7例,挤压伤1例。损伤指别:示指6例,中指4例,环指2例,小指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0cm×1.8cm~3.0cm×2.5cm。合并末节指骨骨折3例,伸、屈肌腱止点断裂各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h30min~12h,平均4h。术中在同一供区切取指固有动脉走行上相邻的两块皮瓣瓦合修复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指根部近端皮瓣切取范围为1.2cm×1.0cm~2.0cm×1.5cm,远端皮瓣为1.1cm×1.0cm~1.5cm×1.3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 1例皮瓣术后2h发生血管危象,经间断拆线后解除;其余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末次随访时两点辨别觉为7~11mm;手指功能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指动脉串联逆行岛状皮瓣是利用远侧指间关节指固有动脉交通支的解剖特点,在同一供区切取指固有动脉走行上相邻的两块皮瓣修复指端脱套伤,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