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网膜脱离术后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脱离包括睫状体脱离,简称脉脱,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1-3]。临床上分为出血性脉脱和浆液性脉脱两类,前者少见,后者常见,其临床特点与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及一段内眼手术后发生的脉脱不尽相同。一、发生享出血性脉脱较少见,Nawkins[’]报道1500例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发生出血性脉脱15例,占1%,同仁医院出血性脉脱占同期视网膜脱离手术的0.78%[‘j。浆液性脉脱较常见,国外文献D”’报道其发生率为3.7~23%,国内报道少见,仅同仁医院报道其发生率占同期视网膜脱离手术的9.3%“1。临床上轻度脉脱常…  相似文献   

2.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合适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的手术时机及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23例脉脱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用药、膜增殖情况、裂孔大小、脉络膜脱离范围及手术方法。结果:一次手术复位17眼,复位率73.91%;二次手术共6例6眼,复位3例3眼,3例3眼放弃治疗。总复位率:86.96%。结论:脉脱型视网膜脱离依据其葡萄膜炎症情况,术前子皮质类固醇减轻炎症反应。依据膜增殖情况,裂孔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可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合并脉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失败原因,全部眼有脉络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VR),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或硅油填充。结果:31例患视网膜全部复位者22例(70.9%)部分复位5例(16.1%),未复位4例(12.9%)。25眼和有增进,5眼无变化,1眼下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前部PVR有关,结论:伴有脉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VR手术,可提高其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网膜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手术不放液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8眼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进行裂孔冷凝,巩膜环扎,外加压,术中不引流视网膜下液,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8眼中一次成功25眼,视网膜下液在1~2天吸收为13眼,3天~1周内吸收为12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结论 在成功封闭裂孔后,脉脱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液可自行吸收,手术成功率高,可有效减少放液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简称脉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0只合并脉脱的网脱眼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只患眼中,90%具有低眼压,60%有晶体晃动,50%有虹膜震颤,100%有房水闪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简称PVR),脉络膜睫状体脱离,经常规电凝,巩膜环扎,硅胶外加压并加玻璃体注气术后,70%网膜复位,20%好转,10%失败。结论:当  相似文献   

6.
氩激光凝固治疗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手术术中的电凝或冷冻改为术后氩激光凝固治疗98例99眼,其中周边孔网脱71眼,手术成功68眼,失败3眼;黄斑或后极部孔网脱9眼,周边伴黄斑或后极孔网脱3眼,脉脱型网脱2眼,未查到裂孔的网脱9眼,全部手术成功;无晶体眼网脱5眼,手术成功2眼,失败3眼。周边孔源性网脱,手术成功率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程度有关。本法有对眼球损害轻,视网膜与脉络膜粘连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97例(103眼)视网膜脱离伴发青光眼,其中原已有明确诊断青光眼病史、抗青光眼手术史的视网膜脱离21例(25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3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青光眼70例(72眼)。视网膜脱离与青光眼交替发病型3例。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简称脉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0只合并脉脱的网脱眼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0只患眼中,90%具有低眼压,60%有晶体晃动,50%有虹膜震颤,100%有房水闪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简称PVR)、脉络膜睫状体脱离。经常规电凝、巩膜环扎、硅胶外加压并加玻璃体注气术后,70%网膜完全复位,20%好转,10%失败。结论:当网脱患者出现眼压极低、晶体晃动、虹膜震颤、瞳孔不易散大且伴有明显的虹睫炎和PVR时,首先应考虑是否合并有脉脱的可能。在手术时充分排除脉络膜上腔液并往玻璃体注入消毒空气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因常合并葡萄膜炎、低眼压以及迅速发展的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改变,其手术成功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之前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眼外伤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35例眼外伤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病例。其中,眼挫伤28例,穿通伤7例(包括3例伴有球内异物)。并就眼外伤的临床情况以及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其外伤后发生网脱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眼外伤后的处理、观察对预防和及早发现视网膜脱离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简称冲击疗法)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简称脉脱型网脱)术前应用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10例(10眼)在本病术前采用冲击疗法,对照组10例(10眼)在本病术前采用一般疗法。比较二者术后的疗效。结果 手术复位率:治疗组70%,对照组4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前采用冲击疗法治疗本病,能更迅速、更可靠地抑制脉络膜炎症,更快地使脉脱减轻或消失,更快地使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复杂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因常合并葡萄膜炎、低眼压以及迅速发展的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改变,其手术成功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之前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61例61眼,与同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非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3眼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二者眼部体征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并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好发因素。结果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前节反应重,眼压低(平均4mmHg),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者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65.51%,后者为88.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组中年龄50岁以上及屈光度-6D以上的患者占总例数的50%以上,27.87%的患者合并有黄斑裂孔。结论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具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症状,老年人和高度近视者好发,多合并有黄斑裂孔,其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  相似文献   

14.
老年视网膜脱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视网膜脱离的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42例65a以上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眼底镜、三面镜等检查,记录其屈光状态、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裂孔特点,并和网脱总体人群比较。结果 42 只眼中高度近视占73.8% ,存在玻璃体后脱离者占76.2% ,马蹄形裂孔与黄斑裂孔各占裂孔总数的60.3% 和24.1% .结论 高度近视及玻璃体后脱离是导致老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老年视网膜脱离中马蹄孔及黄斑孔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冷冻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脉脱型网脱)的疗效,方法:对11眼周边孔的脉脱型网脱PVRB-C1者施行不冷冻巩膜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术,术后辅以氩激光光凝,出院观察6个月随访视力,视网膜复位,PVR变化,并与同期施行冷冻病例对照,结果:不冷冻巩膜和扣带眼内气体填充术对周边视网膜裂孔的脉肿型网脱PVRB-C1者疗效。出院时与冷冻级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其视网膜复位率,视力增进水平,PVR逆转率明显优于冷冻组(P<0.01),结论:不冷冻可以减轻手术及病程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释放和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从而减轻或扭转患眼PVR的进程,使患眼安静康复,最大限度地降你了术眼内细胞增生和视网膜神经元的死亡,减少了术后复发率,提高了术后视力恢复水平,是治疗脉脱型网脱值得推荐的术式。  相似文献   

16.
报道63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现代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并在区级医院住院手术。其复位率为95.24%。其中简单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即PVRD前)为59只眼,占92.19%;复杂性视网膜脱离5只眼。占7.81%。前者复位率达100%,后者仅40%(限于条件无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设备)。提出在全国大、中城市及边远地区普及推广现代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危害视力最大的疾病之一。随着高度近视人群的增加,近年来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术、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填充术、黄斑裂孔周边激光光凝术、黄斑扣带术、巩膜扣带术、巩膜环扎术、视网膜前膜和内界膜剥除术、内界膜填塞术、内界膜覆盖术等应用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方式进行综述,着重探讨其疗效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复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膜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陈震  杨安怀  邢怡桥 《眼科研究》2005,23(5):491-494
目的研究复杂视网膜脱离病例中视网膜下膜的超微结构特征,探讨视网膜下膜的细胞成分。方法对21例复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视网膜下膜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加视网膜下膜切除术,将所获得的视网膜下膜经处理后于光镜下选择细胞较密集处做超薄切片,染色后行透射电镜观察并摄影。结果复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膜中,色素上皮细胞多呈散在分布,未见明显基底膜供细胞附着,在条索或片状膜当中的色素上皮细胞形态存在变化。神经胶质细胞胞浆内有较丰富的细胞器和直径约10nm的中间型微丝形成。视网膜下膜的细胞间质含有大量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形状不规则,活跃,胞浆中见大量直径4~6nm微丝。结论视网膜下膜主要由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视网膜下膜中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转化与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于珍  翟刚  解聪 《临床眼科杂志》2002,10(5):457-457
目的 分析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电图的改变。方法 对 5 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电图检查分析其变化。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视网膜脱离的 a,b振幅降低 ,潜时延长。结论 视网膜电图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视网膜功能提供了一个无损伤的途径 ,对判定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再次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需再次手术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7例17眼,其中11例是第1次经玻璃体切割联合膨胀气体填充后黄斑裂孔未闭合,6例是黄斑裂孔闭合后晚期复发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彻底黄斑前膜剥离,2例行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全部病例联合硅油内填充,11例术后补充氩激光光凝。结果 17例17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全部复位,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随访3—24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无1眼复发。结论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中彻底剥离黄斑前膜,剥离视网膜内界膜,硅油填充和激光光凝可有效封闭黄斑裂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