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动静脉血栓形成、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以及持续的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为主要特征.神经系统的受累是抗磷脂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亦是导致其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对抗磷脂综合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8岁,因"头痛伴左侧手指疼痛麻木8周,进行性肢体无力1个月"以"脑梗死"于2012年6月1日入我院。8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发热(38℃),伴有左侧指端发凉、苍白、疼痛、麻木,头痛为持续性闷痛,可忍受,以双侧前额明显,无四肢无力,自服头孢氨苄12 d(具体剂量不详),头痛进行性加重,精神差,影响日常生活。在外院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2012-04-24)示双侧额叶脑梗死,考虑"脑梗死",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等药物治疗,头痛减轻,1个月前逐渐出现左侧伸腕无力,持物不能,否认左下肢和右侧肢体无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患者合并垲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例卒中起病的AP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例为反复性脑梗死,1例为多灶性脑梗死合并出血。结论脑血栓形成是APS的常见表现,具有反复、多发特点;对年轻或年龄较大但无危险因素的反复脑卒中患者应考虑抗磷脂抗体(APS)检查。  相似文献   

4.
抗磷脂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约1/3发现有神经系统疾病,其中50%以上为血栓性疾病,特别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抗磷脂抗体可作为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性增加的指标,目前常用较为敏感的酶联吸附及放免法检测抗心肌磷脂抗体.对发病机制及治疗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为早期诊治、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男女比例3:7,症状以颅高压、肢体无力的较多,体征以锥体束征最常见.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出率较高,影像学检查以颅内多灶病变及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多见.抗栓治疗或(和)免疫调节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女性更易累及,颅内静脉系统受累多见,抗栓及免疫调节治疗可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syndrome, APS)合并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例APS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情况加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AP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可发生在全身任何组织器官,其中动脉血栓以脑动脉血栓形成较多见。该患者以急性脑梗死起病,脑血管造影见大脑中动脉及后动脉血栓形成,结合2次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ntibody, ACA)(间隔9个月)阳性及既往3次流产史,符合APS的诊断标准。结论 脑梗死是APS 的常见表现,尤其对于年轻女性发生脑梗死且合并不明原因流产时应考虑该病的可能性,应及时行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L)检测,确诊后可给于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激素等治疗。  相似文献   

7.
SLE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导致脑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病情摘要:患者女性,16岁。因面部皮疹、关节痛反复发作2年余,突发右侧肢体偏瘫、失语5天入院。 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面部蝶形红斑、脱发,四肢关节痛。曾在当地医院诊为:“SLE”,治疗不详。入院前5天,突发右侧肢体瘫痪、头痛、失语。急诊送至我院。查体:体温:39℃,血压:16. 5/7kpa,神志清,失语,面部可见蝶形红斑,双手掌面大小鱼际及指端见较多栓塞灶,部分破溃,伸舌右偏,  相似文献   

8.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8例偏头痛患者的IgG和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CL),结果偏头痛组ACL水平和ACL阳性率与30例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偏头痛患者有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9.
抗心磷脂抗体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标志性抗体,与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与抗磷脂抗体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相比,抗磷脂抗体阳性相关的脑梗死患者以青年女性居多,梗死部位多为多灶性,更容易复发,而且血管内膜内的斑块多为低回声斑块。抗心磷脂抗体与血脂、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有一定相关性,并且抗心磷脂抗体滴度升高可能与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相关。在治疗上应以抗凝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脑卒中的关系,为临床对脑卒中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78例脑卒中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水平。结果:①脑梗死患者ACA的阳性率(31·6%)明显高于脑出血患者的ACA阳性率(9·38%)(P<0·001);②年龄<30岁和年龄≥30且≤50岁的脑出血、脑梗死患者AC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50岁以上的脑出血、脑梗死患者ACA阳性率。结论:①在脑卒中患者中,ACA对脑梗死的发生比对脑出血的发生更为密切;②ACA与青、中年的脑卒中患者关系密切,及早进行ACA检测将有助于脑卒中的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11.
青年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病因和危险因素与中老年卒中有所不同。本文介绍1例伴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青年反复缺血性卒中。  相似文献   

12.
<正>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周围神经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由抗心磷脂抗体引起的周围神经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双下肢无力3 y,双上肢无力2 y,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1 m入院。该患入院前3 y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走路费力,尚可独立行走,2 y前逐渐出现双上肢无力,持物不稳,双下肢持拐可行走,1 m前诉双下肢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病程中无发热、无尿便障碍。既往:高血压病史10 y,最高血压180/100 mm Hg。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m Hg,神清语明。颅神经查体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临床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结合其头颅MRI、血清学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约25%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该类患者应与多发性硬化进行鉴别。头颅MRIFLAIR易发现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皮质下白质内的亚临床病灶。结论:临床中若发现患者的症状体征与颅内多发病灶不相符时,需行免疫相关抗体、腺体功能等方面的检测,考虑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可能。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40岁,因"发作性视物成双2年、言语不利8个月,眩晕伴视物变形20天"于2010年1月30日入院.2年前于妊娠期无明确诱因地反复突发性视物成双,每次症状持续约2~3 min后自行缓解,症状反复发作约10次,发作时肢体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15.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2例脑梗塞病人血中抗心磷脂抗体(ACA)并与非心脑血管病人57例相对照,结果显示脑梗塞组ACA阳性率达32%,对照组ACA阳性率1.7%,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ACA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临床多因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ACA阳性组年龄偏低,并且高血压发生率较ACA阴性组低(P<0.05)。本文提示ACA与脑梗塞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以发作性头痛及眩晕、行走困难、认知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1病例,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本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学、治疗等情况结合文献复习加以分析。结果: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或脑缺血发作、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中枢动、静脉缺血事件,也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其他表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至少要求有一种抗磷脂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抗β2糖蛋白Ⅰ抗体)分别2次(间隔12周以上)均为阳性。本例患者极可能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枢血栓性微血管病变类型。一级预防以抗血小板为主,二级预防以抗凝为主。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抗磷脂抗体检测,同时检测3种抗磷脂抗体可提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抗心磷脂抗体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46例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测定血清抗心肌磷脂抗体(aCL),阳性率分别为18.6%和2.2%,差异显著。前者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有吸烟史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无显著性。检查证实aCL阳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无SLE。本研究提示,aCL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对aCL的有关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例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20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ACLA)。结果:在脑梗塞组中.阳性率41%,对照组阳性率1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梗塞ACLA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比分析.ACLA阳性组复发性、多灶性与ACLA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0.05和<0.01)。同时ACLA阳性组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也明显高于ACLA阴性组(P值均<0.05)。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者ACLA阳性组与ACLA阴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抗心磷脂抗体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Hu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送检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理实验室的1500余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Hu抗体检测,回顾性分析抗H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Graus等的诊断标准.结果 共有27例患者抗体阳性,其中血清抗Hu抗体阳性25例,脑脊液抗Hu抗体阳性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元神经病、亚急性小脑变性、Lambert-Eaton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引起的脑病等,其中20例(74.1%)患有肿瘤,包括肺癌17例,胃癌2例,不明性质腹部肿瘤1例.7例患者未发现恶性肿瘤,包括多发性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神经肌肉病各1例.根据Graus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7例中22例可确诊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或相关的肿瘤,抗Hu抗体的阳性预测值为81.5%.结论 抗Hu抗体阳性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其相关肿瘤以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最常见.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偶可见抗Hu抗体阳性,需要全面检查和密切随访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