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衰竭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4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每周2次,对比两组患者少尿期持续时间、肌酐减半时间、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等指标。结果: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比对照组患者少尿期有所缩短(P〈0.05),肌酐减半时间缩短(P〈0.05),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未出现血管栓塞性疾病、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等并发症。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可以改善其预后,且短时间使用其严重不良反应罕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剂量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依据CRP定量正常与否筛选两组维持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筛选患者均无引起CRP增高的原发疾病,尿毒症的基础治疗无明显差异。按CRP定量将患者分为CRP正常组(A组、60例)和CRP增高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1年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及疗效情况。结果:A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平均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1。正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条件下A组的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规律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CRP正常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及疗效均优于CRP增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40例曾自栋,王学玉第一冶金建筑公司医院内科(430081)湖北医科大学一院肾内科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我们于1991年1月至1995年1月,应用人工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静脉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贫血的疗效。方法3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皮下注射组15例,静脉注射组15例。皮下注射组每周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75u/kg,每周2次,静脉注射组每周给予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100u/kg,分2次使用,透析患者于透析后静脉注射。治疗共8周。结果2组病例在治疗前贫血状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8周后,皮下注射组与静脉注射组贫血状况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下注射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静脉注射组。结论皮下注射较静脉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小,节省费用,高血压发生率低,是较经济、有效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贫血的血液肿瘤患者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与其发生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5例合并贫血的血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5例患者作为I组,同时将40例非癌性贫血患者和4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II组和III组,并对这三组人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Hb)的水平进行检测,然后分析这三组人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组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网织红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III组的健康人,但其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III组的健康人,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组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红蛋白的水平与II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网织红细胞的水平明显低于II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 组患者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34,t=2.85,P<0.05)。I 组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和网织红细胞水平的相关系数为r=0.64,P<0.05。II组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和网织红细胞水平的相关系数为r=0.87,P<0.01。I组患者和II组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和网织红细胞水平的相关系数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u=2.41,P<0.05)。结论:合并贫血的血液肿瘤患者其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这可能是导致其并发贫血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临床上,检测血液肿瘤患者的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对确诊其病情和了解其贫血的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罗沙司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Wan 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搜索数据库中从建库到2020年6月的关于比较罗沙司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共纳入4篇文献,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844例患者,其中,罗沙司他组536例,促红细胞生成素组308例。Meta分析显示,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反应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OR=2.85,95%CI(1.65,4.9),Z=3.78,P=0.0002],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MD=0.31,95%CI(0.16,0.47),Z=3.94,P<0.0001],对总铁结合力水平的升高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MD=48.41,95%CI(38.72,58.1),Z=9.79,P<0.00001],对血清铁水平的升高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MD=15.96,95%CI(10.95,20.97),Z=6.25 P<0.00001],在亚裔人群罗沙司他对铁调素下降的影响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显著差异[MD=14.04,95%CI(-0.52,28.6),Z=1.89,P=0.06],而在欧美人群中对下调铁调素的影响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MD=-79.95,95%CI(-140.31,-19.6),Z=2.6,P=0.0009]。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1,95%CI(1.08,2.13),Z=2.37,P=0.02]。结论罗沙司他可以有效提高血红蛋白的水平,升高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的水平,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对铁调素下降的影响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透析病人贫血的疗效。方法 对 14例慢性肾衰透析贫血病人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 ,剂量 50u/kg ,每周 3次。结果 治疗 8周后所有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 (P <0 .0 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纠正慢性肾衰透析病人的贫血  相似文献   

8.
应用EPO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效果天津中建六局中心医院血透室安志风,周晓光,刘淑琳慢性肾衰竭及透析病人,由于内分泌功能障碍,致使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产生肾性贫血。我院首次应用美国产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24例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贫血的长期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血液透析(HD)并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的患者,体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sTfR)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观察35例慢性HD患者和18例贫血但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C-反应蛋白(CRP)、sTfR,并将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在Hb,HCT,SF,SI,TIBC以及TS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D组sTfR,sEpo和Ret%则低于对照组(P〈0.05),HD患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变量相关分析表明,HD组sTfR水平与sEpo呈正相关(r=0.770,P〈0.01),与SF呈负相关(r=-0.523,P〈0.01),与TS呈负相关(r=-0.325,P〈0.01)。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Epo,SF是两个能够独立影响sTfR水平的因素。结论在HD患者接受rHuEpo治疗时,循环中sTfR水平是反映骨髓红细胞生成活性的良好指标,反映了HD患者铁的贮存和红细胞生成刺激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剂量及效果相关性。方法依据CRP定量正常与否筛选两组维持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所筛选患者均无引起CRP增高的原发疾病,尿毒症的基础治疗无明显差异。按CRP定量将患者分为CRP正常组(A组、60例)和CRP增高组(B组、106例)。比较两组一年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及疗效情况。结果 CRP正常组(A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每周平均用量明显低于CRP增高组(B组),P<0.01。正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条件下A组的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规律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CRP正常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及疗效均优于CRP增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LCAH)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手工检索和其它检索,检索截止日期为2013年10月。按照纳入标准,全面搜集有关LCAH与常规分割放疗(CR)治疗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随机。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 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研究,包括1458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LCAH与CR相比,1年生存率(OR=2.13,95%CI:1.70-2.66,P〈0.001)、3年生存率(OR=2.28,95%CI:1.82-2.84,P〈0.001)及5年生存率(OR=2.28,95%CI:1.79-2.9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局控率(OR=2.38,95%CI:1.88-3.01,P〈0.001)、3年局控率(OR=2.83,95%CI:2.26-3.53,P〈0.001)及5年局控率(OR=2.83,95%CI:2.26-3.53,P〈0.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副反应方面,急性放射性气管炎(OR=1.43,95%CI:1.08-1.89,P=0.01)和急性放射性食管炎(OR=1.65,95%CI:1.27-2.15,P=0.00)LACH均高于CR,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局部复发率方面,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9,95%CI:0.38-0.63,P〈0.001),LACH低于CR。但总治疗失败率方面(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3,95%CI:0.65-1.31,P=0.6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明显提高了食管癌的总生存率与局控率,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同时增加了急性放射性气管炎及食管炎发生率,但不能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率。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需设计科学、实施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方案的优化提供佐证。方法:以"类风湿关节炎"、"历节"、"久痹"、"尪痹"及"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rheumatic dis-eases"为检索词,从重庆维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CMCC整合版)以及MEDLINE、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等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最新版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优势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共12篇文献纳入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人数分别为488/540(90.37%)和354/475(74.52%)。OR值为3.33,95%CI为2.32、4.76,整体效果检验Z=6.57(P〈0.000 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明显减轻了单纯西药治疗的毒副作用,增强了用药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与激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全面查找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RCT进行统计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关节腔内注入玻璃酸钠与激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4周[MD=-4.12,95%CI(-7.83,-0.40)]、12周[MD=-4.49,95%CI(-7.75,-1.22)]时在疼痛缓解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6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82,95%CI(-5.00,-0.63)];在关节活动度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25,95%CI(1.97,6.53)];纳入研究均提示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研究证据可能表明在缓解关节疼痛方面激素短期效果优于玻璃酸钠,远期效果尚不确定;玻璃酸钠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效果好,不良反应方面与激素无差异.上述结果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纳入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结果共纳入9篇RCTs,共1 256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纯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与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在有效率、临床受益率、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较单用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可明显降低血清VEGF含量(RR=-91.43,95%CI:125.82,57.03,P〈0.000 01),但前者可显著增加血栓事件(RR 1.74 95%CI:1.20-2.52;P=0.003)和皮疹(RR=4.23,95%CI:1.45-12.39,P=0.008)发生率。结论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不能提高NSCLC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单用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可明显降低血清VEGF含量,可显著增加血栓事件和皮疹的发生率。不推荐沙利度胺联合第三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VIP、CNKI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药厂资料等。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并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0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对14篇研究的临床疗效合并效应量得检验:中西结合治疗组在痛经症状改善[WMD=3.50,95%CI(2.45,5.0),P〈0.00001]、病灶结节的吸收{WMD=1.94,95%CI(1.41,2.67),P〈0.0001]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或中药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组[RD=0.49,95%CI(0.37,0.66),P〈0.00001]。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改善痛经症状、促进病灶结节吸收,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因此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7月。另外,使用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文献。纳入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组与单用吉非替尼组相比,在有效率[RR=1.29,95%CI(0.84,1.91),P=0.21]和肝功能损伤[RR=0.91,95%CI(0.39,2.41),P=0.83]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RR=0.21,95%CI(0.08,0.58),P=0.003]。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提高有效率和减少肝功能损伤方面,与单用吉非替尼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周祥慧  何继东  朱毓江 《西部医学》2013,25(9):1360-1365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直肠给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严格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Coe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Medline、PubMed、Embase、OVI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会议论文集及查阅检索到的所有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国内外关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直肠给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试验280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①PEP发生率、轻症PEP发生率及中一重症PEP发生率:NSAIDs治疗组优于安慰剂组(均P〈0.001)。②术后高胰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及术后血胰淀粉酶水平:NSAIDs治疗组优于安慰剂组(均Pd0.001)。③PEP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病死率及NSAIDs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NSAIDs直肠给药可以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补充叶酸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改善内皮功能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从建库至2014年1月收录补充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并对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RCT 12篇、患者926例,其中服用叶酸449例,服用安慰剂47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叶酸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WMD=-2.82,95%CI-3.61-2.04,P<0.01),同时补充叶酸后可有效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WMD=2.00,95%CI 0.99-2.04,P<0.01),同时补充叶酸后可有效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WMD=2.00,95%CI 0.993.00,P=0.000 1),其中3篇文献比较了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表明补充叶酸治疗后不能有效改善颈动脉血管IMT(WMD=-0.05,95%CI-0.103.00,P=0.000 1),其中3篇文献比较了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表明补充叶酸治疗后不能有效改善颈动脉血管IMT(WMD=-0.05,95%CI-0.100.00,P=0.06)。结论补充叶酸可有效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也可改善患者内皮舒张功能,但不能明确对血管IM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命中7篇符合条件文献Meta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6.49(P0.00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4.98,95%CI(3.07,8.10),其中3项研究对心电图进行评价,治疗2周后心电图改善情况试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效应Z=3.89(P0.0001),OR及其95%可信区间2.53,95%CI(1.59,4.04)。结论:不稳定型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舒血宁和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功能衰竭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老年患者血液循环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10例肾功能衰竭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老年患者组(A组)与中年患者组(B组)各105例,对其血液循环力学,心脏泵血功能等进行检测和数据统计。结果CVP[(27.3±10.2)cmH20与(24.1±10.8:)cmH20,t=2.435,P三0.0201、ECV[(4371±1338)mL与(3112±1020)mL,t=7.597,P=0.0001、SV[(168±49)mL与(115±43)mL,t=7.798,P=0.0001、CO[(14.3±3.8)L/min与(12.1±4.0)L/min,t=4.768,P=0.0001、LDV[(385±151)mL与(260±89)mL,t=7.854,P=0.000]、LSV[(224±95)mL与(136±60)mL,t=7.201,P=0.000],A组均高于B组。EP[(177±30)mmHg与(182±25)mmHg,t=2.314,P=-0.013]、心肌负变力系数[(0.612±0.150)与(0.691±0.191),t=3.120,P=0.001]、射血分数[(0.431±0.032)与(0.442±0.034),t=2.501,P=0.020]、舒张N[(88±15)mmHg与(110±20)mmHg,t=8.221,P=0.000]、系统总阻抗[(950±211)gcm^-1s^-1与(1215±298)gcm^-1s^-1,t=7.098,P=0.000]、SBP[(163±24)mmHg与(174±21)mmHg,t=3.513,P=0.001],A组均低于B组。DBP(x^2=16.501,P=0.000,OR=0.761,95%CI:0.712~0.795)、收缩压(x^2=12.034,P=0.000,OR=1.152,95%CI:1.090~1.210)、射血阻力(x^2=17.901,P=0.000,OR=0.702,95%CI:0.860~0.955)、中心静脉压(x^2=14.598,P=0.000,OR=0.761,95%CI.0.661~0.735)、左室舒张末期容量(x^2=21.104,P=0.000,OR=0.953,95%CI:0.890~0.990).均是引发老年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危因子。结论肾功能衰竭伴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容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功能和心脏压力负荷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