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40~60岁多发,且有上升和提前趋势。本研究就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的情况,结合笔者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苏纪来 《吉林医学》2014,(20):4523-4523
目的:探析CT检查在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2例颈椎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接受X线片和CT扫描,从颈椎曲度改变、增生、椎间盘改变、韧带改变和滑脱等方面比较影像结果。结果:CT检查在颈椎增生、椎间盘改变、韧带改变和滑脱的检出率均要好于X线片检查,CT检查的曲度改变检出率明显低于X线片检查,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颈椎管、侧隐窝的情况,显示出独特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作深入认识,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脊髓型颈椎病发病与颈椎解剖结构动态和静态因素相关,动态变化是最主要的因素。脊髓的损害程度决定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的改变,典型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表现为诊断提供依据。结论:凡具有颈髓损害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显示致压物导致颈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的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三者的总称.是中老年多发病及常见病,发病率颇高,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较多样化,近几年有年轻化趋势.其病理基础主要是:颈椎间盘变性,椎体骨质增生,由此继发颈部生物力学的改变,即颈椎间盘的耐压性及耐牵引力的减低,继而产生椎间盘组织的突出或脱出,椎体间隙变窄、颈椎周围诸韧带的肥厚变性、钙化或骨化,椎体增生的骨赘,椎体之间的结构不稳而发生的椎小关节错位、椎体滑移旋转等病理变化,都将造成椎管、椎间孔、椎动脉孔等神经血管通路的狭窄,即而产生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及颈椎周围组织.继而产生多种临床症状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我们统计了500例经专科检查的颈椎病住院患者,以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现阐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脊髓前中央动脉等),并出现与影像学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者,称为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1].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步增高,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本文结合最新文献,综述了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影像学表现及影像学在颈椎病术后评价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吉建学 《中外医疗》2008,27(18):147-148
颈椎病是较常见的疾病,目前检查方法很多,包括颈椎平片、CT、MRI等.这些方法对颈椎病的诊断均有不同的优点及限度,如何利用合理的检查手段对本病进行标准化诊断,是我们迫切解决的问题,本人就颈椎病影像诊断的有关问题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椎病X线影像表现特征与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关系,应采取相应预防保健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例颈椎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摄X线平片,CT检查28例,胃肠遥控食道透视5例。结果:颈椎病X线特征:生理曲度变直或后突,椎体增生失稳,椎间孔变窄、变小,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脱出,韧带钙化。结论: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影像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颈椎的稳定性取决于椎间盘、钩突关节及相关韧带与颈部肌群之间的动力平衡状态,青年“伏案工作者”应注意颈部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青年人颈椎病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归纳。方法:收录我院2013年8-12月间接诊的50例青年颈椎病患者,拍摄CR片观察并总结其特点。结果:颈椎生理弯曲度改变42例,占84%,颈椎失稳6例,占12%,椎间隙变窄21例,占42%,椎间孔变窄变形5例,占10%,颈部韧带钙化3例,占6%,钩突关节增生9例,占18%。结论:颈椎生理弯曲度异常是青年人颈椎病最重要的影像学表现,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颈椎病的防治和抑制病情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兰永刚  金卫东 《吉林医学》2010,31(20):3230-323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40-60岁多发,且有上升和提前趋势。由于颈椎病发作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故应引起人们与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目前随着影像医学的高度发达,能够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本文就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方面的情况,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收集100例颈椎病患者的详细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和评价,以便于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颈椎病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1∶2.75;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6.3岁;除2例有明显外伤史外,其余病人均难以述清具体发病日期及病因,病程2个月~6年,其中4年以上者8例,占26.7%。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观察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 ,EMG)与颈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MRI)用于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门诊及收治的9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研究对象均进行肌电图和颈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率,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测得患者神经累及节段数量以及对两组检查方法的受累及节段定位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1) EMG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阳性率为98.91%(91/92),颈椎MRI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阳性率为95.65%(90/92),诊断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 颈椎MRI检查累及3个及以上神经节段数高于EMG检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颈椎MRI累及的颈4-5间盘者、累积的颈7-胸1间盘患者比例明显高于EMG检查相应的C5、C7神经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MG检查法有更高的定位准确度。结论:肌电图与颈椎MRI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率,但肌电图检查法的定位神经根位置范围更小,精确度更高。总之,肌电图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4):398-400,404
目的: 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及阴道超声在子宫颈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109个)子宫颈占位性病灶进行纵横切面弹性扫查,将弹性图像分为1-5级。同时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肿块大小、形态、境界、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改变等,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 阴道超声诊断子宫颈占位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1%、82.11%、82.57%;弹性成像横切面分别为100.00%、63.16%、67.89%;弹性图像纵切面分别为100.00%、58.95%、64.22%,与病理学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阴道超声和弹性图像进行联合诊断,则横断面弹性图像分别为85.71%、93.68%、92.66%;纵断面弹性图像分别为85.71%、92.63%、91.74%,与病理学诊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超声、弹性成像、阴道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子宫颈占位性病变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纵切面与横切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能为子宫颈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信息,但仍需结合阴道超声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陈凡平  李小玲  余勇 《海南医学》2005,16(10):39-41
目的 评价影视电子阴道镜及Reid阴道镜评分对子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4年3月妇科门诊筛查的宫颈细胞学涂片为ASCUS及以上的247例,行阴道镜检查,对其中不正常阴道镜图像行RCI评分,并对所有病例均在阴道镜下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在247例受检对象中,不正常阴道镜图像147例,占59.5%。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以炎症与HPV/CINl为界)的灵敏度92.6%,特异度803%,准确度87%。对不正常阴道镜图像的RCI结果显示,5种官颈病变的诊断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电子阴道镜用于诊断宫颈疾病较准确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而RCI可预示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及X线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食管型颈椎病39例患者,全部进行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及食管钡餐检查。结果:颈椎体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颈椎前缘骨赘高度5.0~6.9 mm 13例次,7.0~9.9 mm 12例次,10.0~12.9 mm 6例次,13.0~14.9 mm 5例次,15.0 mm以上3例次。增生骨赘压迫食管,致颈段食管后壁单发或多发性弧形压迹,位于颈4~5椎平面6例次,颈5~6椎平面33例次,颈6~7椎平面26例次,位于颈4~5至颈6~7椎平面钡剂滞留9例次。结论:临床表现与骨赘大小及弧形压迹深度呈正相关,食管型颈椎病普通X线检查具有一定特征性,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食管钡餐检查,再结合临床表现,对于食管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作者认为准确的诊断分型是康复的前提,推拿按摩是首选治疗,颈椎操为巩固治疗手段,强调医师应对照x线片进行手法治疗。治愈率93%,显效率7%,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测定全部好转。对比治疗前后的X线征,颈椎曲度改善率为50%。颈肩痛及手指麻木等症状基本消失。作者认为必须先恢复颈椎平衡,纠正错位关节,松解僵硬的软组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脑电图对不同类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转颈试验前后脑电图(EEG)变化,分析EEG对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48例不同类型颈椎病患者行常规及转颈诱发试验后EEG描记,对比分析转颈试验前后EEG变化。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转颈试验诱发后EEG异常程度明显加重,正常健康对照组及其它类型颈椎病患者EEG转颈试验后EEG无明显变化。结论 结合转颈诱发试验,EEG对不同类型颈椎病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7.
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电生理和影像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肌电图(EMG)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的特点.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96例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功能评估,临床症状分级参照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患者均行颈椎MRI及肌电图检查,根据MRI上硬膜囊受压程度及髓内信号有无将其分级(0~3级).对96例患者临床症状分级,MRI分级,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根性)表现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患者MRI 0级16例,1级14例,2级34例,3级32例.临床症状分级严重1例,重度6例,中度38例,轻度51例.肌电图出现神经源性损害(根性)61例(64%),损害均在C5、6、7、8根性范围内,自发电位占25%.根性损害的部位与MRI病变部位相符合率为77%.肌电图阳性和阴性的MRI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3,P=0.004).肌电图阳性和阴性的临床功能评分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75,P=0.382),脊髓受压程度与临床功能评分相关性差异尤统计学意义(r=-0.153,P=0.137).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肌电图根件损害阳性率高,最易出现损害的神经根水平是C5、6、7、8,肌电图与颈椎MRI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肌电图阳性者MRI严重程度更高.颈椎MRl分级,肌电图均与JOA评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决定治疗方案应将三者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电子阴道镜及Reid阴道镜评分对子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及Reid阴道镜评分(RCI)对子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3-2004年妇科门诊筛查的宫颈细胞学涂片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分型的247例行阴道镜检查,由阴道镜专职医师作出诊断,对其中不正常阴道镜图像行RCI,并对所有病例均进行阴道镜下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在247例受检对象中,不正常阴道镜图像147例,占59.5%。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疾病(以炎症与HPV/CINⅠ为界)的灵敏度92.6%,特异度80.3%,准确度87%。对不正常阴道镜图像的RCI结果显示,P<0.01。结论电子阴道镜用于诊断宫颈疾病较准确可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而RCI可预示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退变颈椎间盘致炎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检测退变颈椎间盘中炎症反应标志物含量变化,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颈椎病的发生机制。方法: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与对照组2组,每组再分3个月和8个月2个观察亚组。切除造模组动物颈棘上、棘间韧带及分离颈椎后旁两侧肌肉,造成颈椎力学上的失衡而诱导兔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术后3个月和8个月时分别处死动物,取颈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其中组织胺、5-羟色胺、PGE2和6-酮-PGF1α含量。结果:造模组动物颈椎间盘中4种炎症介质含量均明显高于相应观察点的对照组;而造模组动物术后8个月的颈椎间盘中4种炎症介质含量均与术后3个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是致炎的,退变颈椎间盘中产生的炎症介质可能直接参与颈椎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宫腔镜宫颈锥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39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宫腔镜宫颈锥形电切术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391例宫腔镜宫颈锥切术患者的细胞学、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宫颈锥切病理及子宫切除术的病理结果 ,同时分析了并发症的防治及随诊的结果。 结果 :宫颈锥切术的病理结果与阴道镜活检的病理结果相符者 2 4 1例 (6 1.6 % ) ,较活检病理结果重者 11例 (2 .8% ) ,较活检病理结果轻者 136例 (34.8% ) ,不相符 3例 ,其中 14 3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 ,术后每 3个月随诊宫颈细胞学检查均阴性。 结论 :宫腔镜宫颈锥切术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能明确病变程度 ,决定下一步处理方式 ,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是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