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慧卿  寿松涛 《中外医疗》2010,29(4):20-22,24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7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测定入院和入院6h动脉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24h内最差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年龄及是否手术计算APACHEⅡ。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绘制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APACHEⅡ的ROC曲线,比较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与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动脉乳酸(10.74±2.29)明显高于存活组(5.24±2.89),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10.69±3.72)明显低于存活组(34.00±13.68),有统计学差异(P〈0.01);应用APACHEⅡ判断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6h动脉乳酸AUC为0.951,6h动脉乳酸清除率AUC为0.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PACHEⅡ〉20分组较≤20分组动脉乳酸升高,6h动脉乳酸清除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初始动脉乳酸及6h动脉乳酸均与APACHEⅡ呈正相关(r=0.741,0.754,P〈0.000),6h动脉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呈负相关(r=-0.61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示6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为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高,动脉乳酸也相应增高,且6h动脉乳酸清除率低者,病情愈严重预后愈差。早期动态监测严重脓毒症患者动脉乳酸及其清除率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良好方法,6h动脉乳酸清除率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乳酸清除率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2012年6月共收治严重脓毒症患者11例,按照患者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等临床情况,按照患者乳酸清除率分为A、B、C3组,A组乳酸清除率>40%,B组乳酸清除率20%~40%,C组乳酸清除率<20%,比较3组存活情况分析其相关性,并计算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结果: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乳酸清除率;随着6h乳酸清除率的不断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具有显著升高趋势(P<0.05);在患者的预后判断方面,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较为明显的一致性(P>0.05)。结论:研究显示,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而言,6h的动脉乳酸清除率是有效预测其预后的明显指标,对患者的动脉乳酸和清除率等进行早期动态检测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陈强 《中外医疗》2016,(14):125-126
目的:分析乳酸清除率评估重度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50例重度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存活状况分成死亡组与存活组,各2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乳酸的清除率与乳酸情况。结果存活组乳酸的清除率明显比死亡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APACHEⅡ的评分明显比死亡组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有7例(28.0%)患者死亡,在病人预后的判断中,乳酸的清除率以及APACHEⅡ的评分比较一致(P﹥0.05)。结论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而言,6 h动脉乳酸的清除率是严重的脓毒症病人预后预测的一种有效指标,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郎冰  李孟飞  张磊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40-1042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入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入住时及入住6 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分6 h乳酸清除率〉10%组和清除率〈10%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 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清除率〈10%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清除率〉10%组患者,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例入住重症医学科的严重脓毒症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测定入住时及入住6 h后的血乳酸浓度,并计算乳酸清除率。将6 h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分为A组,<10%为B组。比较2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其死亡率,并将死亡组及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6 h乳酸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 B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存活组的6 h乳酸清除率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 6 h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具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脉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动态监测在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据患者预后分为入ICU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据APACHEⅡ分为≤20分组及〉20分组,比较两组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PACHEⅡ评分与入ICU动脉乳酸、6 h动脉乳酸及6 h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入ICU乳酸水平和6 h乳酸水平存活组明显低于死亡组水平(t=12.44、9.23,P〈0.01),6 h乳酸清除率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t=11.83,P〈0.01);在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入ICU乳酸和6 h乳酸水平明显低于APACHEⅡ评分〉20分组患者水平(t=11.37、8.34,P〈0.01),并且6 h乳酸水平≤20分组明显低于〉20分组水平(t=8.34,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20分组明显高于〉20分组水平(t=11.19,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入ICU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1);6 h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而6 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32,P〈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乳酸水平是判断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动脉乳酸越高,病情越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记录确诊后初始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24h内APACHEⅡ评分及患者的转归.分别按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初始动脉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病例,监测其入院时及入院6 h的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 ≤ 10%)组,比较2组病死率、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随访30 d,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 Ⅱ评分。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初始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随访30 d后,病死45例,存活67例,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期血乳酸水平、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第28天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应用早期目标性液体复苏方案(EGDT)对37例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测定患者治疗0h及12h的血乳酸水平,并计算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治疗第28天病死率。计算12h乳酸清除率,并与APACHEⅡ评分作一致性比较。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年龄、性别、乳酸峰值、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乳酸峰值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重复测量值的方差分析,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乳酸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不同时间段的乳酸测量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的测定值、乳酸峰值及乳酸清除率与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患者的28天病死率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血乳酸动态检测及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乳酸动态检测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 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5年1-10月该院重症医学科(ICU)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6例,对其血乳酸水平、 乳酸清除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变量与预后进 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乳酸升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乳酸 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乳酸峰值分组中,3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6 h乳酸清除率分组中,高清除率组除外APACHEⅡ评分,其余观察指标均明显低于低清除率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入院乳酸、乳酸峰值、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死亡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APACHEⅡ评分3组比较,乳酸峰值、休克、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存在差异 (P<0.05).入院乳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乳 酸水平、6 h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对脓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收集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入院时和入院6 h、24 h、48 h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氧分压(PaO2)等,并计算6 h、24 h、48 h乳酸清除率;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最差临床指标计算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根据入院乳酸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分组,进行临床资料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其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乳酸轻度升高组较乳酸正常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空腹血糖(GLU)、肌酐(Cr)、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升高,而清蛋白(ALB)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重度升高组较乳酸轻度升高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Cr、MODS发生率、病死率、住院天数和呼吸机使用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较脓毒症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较严重脓毒症组患者入院时乳酸、入院6 h乳酸、入院24 h乳酸、入院48 h乳酸、APACHEⅡ评分、病死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6 h、24 h、48 h乳酸清除率、入院24 h PaO2、入院48 h PaO2、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和ALB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乳酸、入院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ALB和Cr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6 h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13,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76.1%。结论早期动脉乳酸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入院6 h乳酸清除率对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元华  张华伟 《四川医学》2012,33(7):1208-1209
目的回顾性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MOFS发生率、入ICU 12h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病例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MOFS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33.57%vs 66.29%,P<0.01),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32.56±15.69)%vs(13.67±14.56)%,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MOFS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33.09%vs 64.10%,28.16%vs 76.92%,P均<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记录确诊后初始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24h内APACHEⅡ评分及患者的转归。分别按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性。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初始动脉血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在判断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收入ICU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6h血乳酸清除率,同时进行APACHEⅢ评分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根据患者人院72 h转归情况,分成存活≤72 h组和存活>72 h组,按血乳酸清除率10%为界分成高乳酸清除率组(>10%)和低乳酸清除率组(≤10%或负值),比较各组间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6h血乳酸值、6h血乳酸清除率、6h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APACHEⅢ评分、休克指数等的差异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PCA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比较危险因素曲线下面积大小.结果 存活≤72 h和存活>72 h组在性别、年龄、血乳酸基础值、复苏6h内的APACHEⅢ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存活>72 h组的6h血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存活≤72 h组[(32.72±15.56)% vs (21.47±18.08)%,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中存活>72 h的比率明显高于低乳酸清除率组[73.24%vs 28.00%,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6h血乳酸清除率、6 h ScvO2是影响PCA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6h血乳酸清除率判断PCA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0)较6 h ScvO2曲线下面积(AUC=0.729)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具有更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论 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重要且简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1年7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将患者按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并通过比较不同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较,在年龄(t=2.645,P〈0.05)、初始乳酸(t=3.306,P〈0.05)、24 h乳酸清除率(t=-6.755,P〈0.05)、APACHEⅡ评分(t=5.53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两组在APACHEⅡ评分及初始乳酸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死亡人数(χ2=4.852,P〈0.05)及年龄(t=2.093,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是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对于高乳酸患者应尽早治疗,改善器官灌注及组织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16.
张林浩 《当代医学》2021,27(13):35-37
目的探究在ICU危重症伴休克患者诊疗中应用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危重症伴休克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常规救治,并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0)和死亡组(n=14),比较两组患者乳酸指标。根据6 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清除率组(>10%,n=42)和低清除率组(≤10%,n=22),比较两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情况以及APACHEⅡ评分;根据血乳酸峰值分为高乳酸血症组(<4 mmol/L,n=20)、轻度乳酸中毒组(血乳酸峰值于4~10 mmol/L,n=29)和重度乳酸中毒组(>10 mmol/L,n=15),比较3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病死情况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死亡组患者血乳酸值、乳酸峰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清除率组APACHEⅡ评分、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高清除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血症组、轻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APACHEⅡ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危重症伴休克患者诊疗中监测血乳酸利于患者预后,血乳酸水平与休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一种疾病早期预警的可靠指标,对指导患者接受后续治疗措施,评估预后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水平及其早期清除率在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和疾病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江门市五邑中医院ICU住院的休克患者67例,按照APACHEⅡ评分分为低分组15例(11~20分)、中分组29例(21~30分)和高分组23例(〉30分)三组;休克确诊后2h测定血乳酸水平和进行APACHEⅡ评分,12h后再次血乳酸测定并计算乳酸早期清除率。按照休克确诊第28天的临床转归划分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休克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及不同预后间的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的变化;对不同预后患者早期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预后患者休克确诊2h、12h时血乳酸水平、早期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预后与休克时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血乳酸早期清除率相关(rAPACHEⅡ评分=-0.74,r确诊血乳酸=-0.72,r确诊12h乳酸=-0.75,r乳酸清除率=0.88,P均〈0.05)。结论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总体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动态反应病情进展和预后,两者结合可作为休克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